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当抗日战争进入最艰难的时刻、中美两大盟国陷入僵局的情况下,1942-1943年宋美龄访美.这位中国的第一夫人,中国争取巨额援助的同时,也推动了中美关系的改善.通过美国国会演讲等一系列打动人心的演说,她不仅掀起了对华支援的浪潮,还有效促进美国废除“排华法”,提升了中国的国家地位.同时,这次成功的“夫人外交”也是中西方公共外交的一个宝贵案例.

  • 标签: 美国国会 宋美龄 中美关系 公共外交 抗日战争 第一夫人
  • 简介:语言和地点是表明一个人身份的重要因素.本文探讨这两个因素是如何传递(signal)与社会关系和历史背景相关的各种归属意义的.爱德华·萨义的回忆录《格格不入》(OutofPlace:AMemoir,1999)展示出这些意义的因地制宜,从而为我们研究这些不同的分析元素如何在他的生活中呈现提供了一个极佳的案例.回忆录的标题被解读地理意义上的"地点"(place).作为英语习语,"outofplace"指的是一种尴尬和疏远的感觉,或者是指人在社会环境中没有归属感,被当作一个外人.文中对爱德华·萨义的解读偏向于这一短语的字面意而非其习语意,以贴近巴勒斯坦政治,因为作为一个公共知识分子,萨义在这一领域承担重要角色.这一点清晰地反映在法瓦兹·塔拉布勒西(FawwazTarabulsi)所译的该回忆录阿拉伯文版的标题中,即""(所在地点之外).本文认为,语言和地点是巴勒斯坦政治中以交叉方式存在于自我层面的共同决定因素,并同其政治形成了一种三元关系.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政治反而闭锁(occlude)了这一三元关系.

  • 标签: 地点 第一语言 母语 迁移 流散
  • 简介:和解的成就及其对欧洲和平稳定产生的积极影响被广泛赞赏.法和解堪称公共外交的典范,其开创的青年交流与友好城市机制表明,通过公共外交促进两国公民社会间各层次多领域的接触与交流,有助于消融历史仇恨,建立可持续的伙伴关系.

  • 标签: 公共外交 法德和解 价值 友好城市 公民社会 伙伴关系
  • 简介:公共外交具有普适性、国家性和时代性三重本质属性.美国的公共外交理论与实践集中上述三性于一性,即美国性.美国性体现在道、理、法、术四个层面,这既有中国可学习的方面,也有不可效法的部分.中国可以学习和借鉴美国公共外交如何把国家意志和国际社会意志结合在一起,实现普适性,从而提出一整套“源于中国、属于世界”的核心价值观.

  • 标签: 公共外交 美国 中国 理论与实践 核心价值观 社会意志
  • 简介:鲁兹派是叙利亚除阿拉维派之外最重要的伊斯兰少数教派之一,今主要分布于大马士革东南部的苏伟达省.近现代以来的历史经验造就了鲁兹派对复兴党推行的世俗主义、阿拉伯民族主义的强烈认同.阿萨家族执政以来,鲁兹派精英在叙利亚政治体制中得到充分整合,同时教派人口结构、鲁兹社群间的跨国联系以及移民网络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山区面临的社会经济压力.叙利亚危机爆发以来,现实利益、教派生存环境、集体认同等诸多考量决定了鲁兹派总体保持中立立场.2013~2014年,以“伊斯兰国”、“努斯拉阵线”代表的伊斯兰极端主义势力在叙利亚迅速崛起,对叙鲁兹派的生存产生了重大威胁,迫使后者在继续艰难维持中立的同时转向自卫性军事防御立场.

  • 标签: 德鲁兹派 叙利亚 叙利亚内战 伊斯兰极端主义
  • 简介:近年来,中国对国际社会的影响和贡献越来越大,但在当前西方掌控的国际舆论中,对中国形象的负面评价多于正面评价.如何为中国和平发展营造良好国际环境,要有新的思路和办法,发展公共外交就是一项特别重要的战略.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要求“扎实推进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急需整合资源、统筹新的举措.发展公共外交、提升国家形象要重视做好“公共内交”,还要多管齐下、着眼长远、系统推进.

  • 标签: 中国国家形象 公共外交 负面评价 国际社会 国际舆论 国际环境
  • 简介: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期间,相比西方媒体舆论,中国在运用舆论传播力量、非政府组织开展公共外交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为此,我国应把学者、社会活动积极分子、学生、非政府组织同政府部门结合起来,提高舆论传播和公共外交水平.

  • 标签: 舆论传播 哥本哈根 中国 气候 非政府组织 公共外交
  • 简介:2011年围绕熊猫“林冰”在泰国开展的一次公共外交活动的成功表明,公共外交能够取得常规外交手段难以达到的效果.抓住民众心理,充分利用本国文化元素在目标民众中业已存在的积极影响,选好切入点,找准时机,科学运用新闻传播原理以及新媒体和前沿科技手段扩大影响,就能产生广泛共鸣,充分发挥公共外交的效果.

  • 标签: 外交活动 熊猫 友谊 民众心理 公共外交 外交手段
  • 简介:2012年8月18—19日,察哈尔学会与南方报业集团在张家口共同主办了“察哈尔公共外交年会张家口2012”,主题为“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期间,举行了“跨国对话:以图书和电视为媒”专题论坛,来自中国外文局、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等机构的领导、学者就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本文根据录音整理,并经各位发言人审阅。

  • 标签: 中华文化 国际传播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院 南方报业集团 中国外文局
  • 简介:198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马哈福兹(NqibMahfuz,1911—2006)是埃及,也是阿拉伯世界至今唯一获取这一殊荣的作家。他早自20世纪50年代就以其多部杰作享誉遐迩。但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70年代末的约30年中,由于“西方中心论”与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影响,我国对阿拉伯文学的研究、译介成果甚少,也很少有人知道马哈福兹及其作品。在我国,对阿拉伯文学的译介与研究基本上是自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开始的。对于马哈福兹及其作品然也是同样。特别是各有关院校开设了东方文学史、阿拉伯文学史等课程、招收阿拉伯文学专业的研究生,1987年“中国阿拉伯文学研究会”的建立,1988年马哈福兹获诺贝尔奖,都进一步促进了对马哈福兹及其作品的译介、研究。对这一作家及其作品的译介与研究是同步进行的。我国现已翻译出版了20余部马哈福兹的作品。虽不足原著的二分之一,但其重要作品,特别是代表作已基本译了过来,而且有的还有多种中译本。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版的各种外国文学史、东方文学史,特别是阿拉伯文学史多有关于马哈福兹及其作品的总体评介;此外,1988年他获诺贝尔奖后,有关的报刊也对他多有介绍;阿拉伯文学研究会曾为他及其作品举行多次研讨会与报告会。对马哈福兹作品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其代表作《宫间街》三部曲与《我们街区的孩子们》方面。另外,将他及其代表作与中国的名家名著(如马哈福兹的《宫间街》三部曲与巴金的《家》、《春》、《秋》三部曲)予以比较,也是一项重要的科研选题。我们虽已翻译出版了马哈福兹的20多部作品,发表了100余篇,其中包括博士、硕士论文及专著)的相关研究论文,但无论质还是量都远不够,我们尚需努力。

  • 标签: 马哈福兹 小说研究 开罗三部曲
  • 简介:2009年底,两位旅居海外华人寒竹、文扬的新著《中国力:大历史、大未来与我们的强国法则》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作者提出“中国力”这一全新概念,进而阐释中国的历史和未来,值得关注.

  • 标签: 国力 中国 江苏人民出版社 世界 现代 2009年
  • 简介:孔子学院作为一个语言和文化推广机构,包含重要的公共外交职能.夏威夷大学孔子学院非常重视通过公共外交方式提升孔子学院的形象,除了常规地举办文化活动和语言教学活动,还通过参加社区志愿服务、志愿翻译服务、义务汉语教学活动、向学校和其他非盈利机构捐款、深入当地社区和家庭、讲座活动、危机处理和建立合作等多种途径和渠道,在当地机构和民众之中不断提升了中国的形象.

  • 标签: 孔子学院 夏威夷大学 公共外交 社区志愿服务 非盈利机构 教学活动
  • 简介:当前,国际社会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国际格局和国际秩序加速演变,各国既面临大国对抗风险下降、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区域合作方兴未艾等前所未有的重要机遇,也面对恐怖主义、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安全等日益增多的全球性挑战。中国精神、中国理念、中国方案正引导世界各国将国内、国际治理与合作的目标转向和平与发展的同一个平面上来,以推进和平、开放、包容发展价值观的实现。

  • 标签: 中国智慧 共赢核心 合作共赢
  • 简介:中国的公共外交事业方兴未艾,对旅游外交、首脑外交、休闲外交等多种形式的公共外交均展开了研究并予践行。在这其中城市外交之地位日渐凸显,在当前全球化浪潮中跨文化交流愈发蓬勃之大背景下,城市作为对外交往主体的地位与功能得到前所未有之重视。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旧金山两市及周边地区注重发挥地区优势,城市外交屡结硕果,国际舞台绽放异彩,对于中国若干城市的相关工作颇具启迪。

  • 标签: 中的特色 加州洛杉矶 城市外交
  • 简介:'察哈尔圆桌:中国外交如何从国家中心转向公民中心——王逸舟作品《创造性介入:中国外交的转型》座谈会'于2016年3月22日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由察哈尔学会和北京大学出版社共同主办,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记者和出版业的朋友齐聚一堂,共同讨论王逸舟教授的著作《创造性介入:中国外交的转型》。本文摘录了部分与会者的观点,以飨读者。作者王逸舟关于中国外交由以国家中心向以公民为中心转型的提法属于新见,欢迎读者就此展开讨论或投稿本刊。

  • 标签: 王逸舟 北京大学出版社 战略层次 国际关系学院 日本漫画 两国关系
  • 简介:历史上,扬州是东南地区的大都会,连接着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一直是对外交往的重要城市之一,多年来扬州充分挖掘和利用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以崔致远、鉴真、普哈丁、马可·波罗等先贤文化桥梁,不断加强对韩国、日本、中东、意大利等地区和国家的文化交流,极大地提升了扬州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形象和美誉度,扩大了在国际上的影响。其中,从2001年起,扬州以崔致远为主题,推动对韩国的全方位交往,逐渐将自身打造中韩文化交流中心。

  • 标签: 城市形象 文化外交 文化交流 海上丝绸之路 普哈丁 中韩
  • 简介:如何提升智库的国际交往水平与经验,如何加强在重大国际议题上的研究能力,如何强化中国智库在公共外交上的主导力,是目前中国智库公共外交的巨大困惑.20国智库会议的召开是一次有意义的尝试,从中可以总结出智库开展公共外交的实践经验.我国智库发展相对滞后,应发挥更大的作用,可以从七个方面探索如何更好发挥智库对公共外交的支撑作用:制度改革、资金投入、人才培养、良性竞争、渠道拓展、问题意识和中国本位.

  • 标签: 公共外交 智库 中国本位 国际交往 实践经验 研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