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介绍菲律宾1987年制定的现行宪法及其特点,比较菲律宾各届政府的“宪”努力与宪与反修宪阵营的对垒.研究菲律宾各届政府的“宪”意图、“宪”目标,并从菲律宾民主体制发展的特定历史背景、全球化与反全球化的视角剖析宪与反修宪博弈的实质,探析修改宪法与政局动荡之间的内在联系,世纪之交菲美关系的变化对菲律宾宪与反修宪运动的影响。

  • 标签: 菲律宾 修宪与反修宪 原因探析
  • 简介:修改和平宪法是安倍晋三右倾政治的核心。安倍政府推动宪,有着长期积累的、复杂的远期背景,即历史、社会、法律根源,这些社会根源长期根植于二战以后的日本社会。近期背景包括社会、国际和安倍右翼政权执政。其中领导者个人因素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安倍认为提振经济并非易事,只有树立宪的旗帜,才能使自己执政时间更长。经过国内外多层博弈之后,安倍顽固地坚持究路线。宪的核心目标是要删除宪法第九条,获得对外交战权,建立国防军,改变战后国际秩序,成为不受任何束缚的、全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大国。为此,安倍政府不断进行舆论准备、政策准备和组织准备。如果宪成功,日本将拥有国防军、交战权,并施行“积极和平主义”,将成为一个强势的日本、危险的日本,在客观效果上将带来亚太地区安全上的某些不确定性,甚至可能引发地区动荡和军备竞赛。但是,在安倍执政期内,很难实现宪的目标,其成功的概率只有40%。不过,即使安倍政府推动的宪不能成功,自其执政以来到现在所推动的宪,也已经给亚太地区安全带来了消极负面的影响,引起了地区国家之间的猜忌和关系紧张,也导致这些国家在心理上加强了对日本的戒备,同时推动了东亚地区实际军备竞赛的出现。

  • 标签: 安倍修宪 日本右翼政治势力 亚太安全 恩给制 积极和平主义 解禁集体自卫权
  • 简介:现行《日本国宪法》自1947年生效以来未曾被明文修改,但日本政府为突破宪法第9条限制,已通过发布“政府见解”、制定安保相关法律等形式,根据需要任意解释宪法条文,已实现事实修宪。与此同时,安倍等保守派政治家并未放弃明文宪的企图,正不断完善相关条件,拟以争议较小的条文为突破口,为最终修改宪法第9条开辟道路。

  • 标签: 《日本国宪法》 修宪 释宪 现状 历史 日本政府
  • 简介:从理论角度来看,“昔底德陷阱”是现实主义尤其是进攻性现实主义理论的观点,即国际权力结构的变迁必然导致国际冲突和战争。从政治战略的视角回到“昔底德陷阱”的历史起点,格雷厄姆·艾利森等西方学者提出的“昔底德陷阱”,对雅典和斯巴达以及中国和美国之间关系的认识和类比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误区:实力决定论、战争获益论和双边关系论。这三个误区分别涉及“昔底德陷阱”形成的客观因素、主观因素和范畴因素。中国应规避“实力决定论”的理论陷阱,把握战略主动;坚持以改革开放战略推动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和崛起;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性管控中美双边关系中的第三方因素。

  • 标签: 修昔底德陷阱 实力 政治战略 改革 第三方因素
  • 简介:本文以二战后日本和平宪法为切入点,主要分析日本国内关于宪与护宪的争议及其历史原因,并揭示日本宪的态势及其背后的重要外因——美国因素所起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根据美国的全球战略利益考量以及日美同盟的特殊关系来论证日本存在着不可遏制的宪趋势。

  • 标签: 日本 修宪 美国因素
  • 简介:中国、日本、东盟同处东亚,是该地区最具影响力的三支战略力量。1997年以来,中国、日本、东盟三方渐趋形成一种互动关系,这使得东亚地区的国际关系呈现出新的特征。探讨这种三互动形成的动因,以及中国、日本、东盟各方在三互动之中的战略考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试对这些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

  • 标签: 中国 日本 东盟 三边 东亚地区 国际关系
  • 简介:作为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三个国家,中国、印度和俄罗斯在能源领域存在许多互补性,三国发展中的政治经济关系不仅为三能源合作打下基础,也需要以此作为深化三边关系的突破口。中印俄在能源领域合作,有利于三国共同的能源安全,而不是把一国的能源安全建立在另一国能源不安全的基础上。因此三国应在已有的双边能源合作的基础上开展三合作。

  • 标签: 中印俄关系 能源 合作
  • 简介: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遭受直接军事入侵的威胁在下降,但随着大国的战略介入、邻国对边海争议地区主权的声索,不安全因素在不断增加,恐怖主义、毒品走私等非传统安全问题也很突出。与之相适应,中国海防的战略目标、政策和措施等都应作相应调整。

  • 标签: 边海防形势 中国外交 钓鱼岛争端 南海争端
  • 简介:进入新世纪头10年,中美日三经济关系随着中美日三国经济增长和经济实力对比关系的改变而出现了显著变化,即:中国的地位快速提升,而日本的地位明显下降,美国的地位虽有下降但依旧十分重要。分别从中美日三个国家的视角审视三边关系,则主要表现为:中国从倚重日本转变为倚重美国,美国从美日经济摩擦转变为美中摩擦,而日本则从对美依赖转为对华依赖。这种变化将构成新世纪全球经济格局和大国经济关系调整的重要动向。

  • 标签: 中美日三边关系 经济关系 经济地位经济格局
  • 简介:冷战结束后,中美印三国之间的互动日益加强.鉴于中美印关系是对世界发展起重要作用的大国关系,认识和研究中美印三边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正是分别探讨了一国因素如何影响其他两国关系来揭示中美印三边关系如何互动,并由此得出三互动中存在的特点.

  • 标签: 三边关系 中美关系 中印关系 美印关系
  • 简介:中印关系被广泛认作是一种地缘政治上的力量均势关系或是亚洲两个正在崛起的大国之间的对抗关系.在这一背景下,作者从尼泊尔的角度阐述中国、印度和尼泊尔之间的三合作设想,探讨中印之间竞争与合作的主要变化趋势,认为这些变化趋势在某些领域可能会向它们的邻居尼泊尔提供持续获益的机会.当代尼泊尔外交政策思路中最有趣的一点就是尼泊尔努力在三边框架范围内扮演促成中印协作关系的催化剂角色,从而使尼泊尔自身的地理位置成为一种优势,并使尼泊尔自身获得体面的中等区域国家的地位.从理论上讲,这一想法可以使尼泊尔从冲突一线的前哨转变为国际枢纽的角色.

  • 标签: 中国-印度-尼泊尔 地缘政治 三边关系 准战略三角
  • 简介:冷战后,在世界格局和国际秩序建构问题上,欧盟与美国存在分歧.欧盟提倡多极化和多边主义,而美国带有单边主义取向,极力维护自己的单极霸权.基于这种分歧,欧美对中国的和平崛起亦持不同看法,前者视之为机遇,后者则倾向于视之为威胁.欧美对华战略的差异具体表现在如何看待与中国的合作和处理对华关系、如何处理涉及到中国核心利益的台湾问题、如何看待中国人权问题以及如何处理对华经贸关系等方面.中欧关系的发展要受到欧美战略关系的牵制,而中美之间亦存在共同利益,它对中美关系中的消极因素有制约作用.坚持多边主义是中欧美三良性互动的基础,深度发展的经贸关系所导致的经济依存是三边关系的强有力纽带.

  • 标签: 欧盟 美国 对华战略 外交关系 经贸关系 国家利益
  • 简介:Since2017,theQuadrilateralSecurityDialogue(Quad),whichiscomprisedoftheUnitedStates,Japan,IndiaandAustralia,hasbeenfully“resurrected.”1TheQuadisareviveddialogueplatforminorderforthesefourcountriestoreconcileperceptions,coordinateactions,andenhancecooperation.ItalsoreflectstheinherentchangesinAsia’sgeopoliticswhichnowfeaturesthenewUSconstructofthe“Indo-Pacific”region.DuringtherevampingoftheAsia-Pacificlandscape,variousmultilateralmechanismsliketheQuadwillcoexist.

  • 标签: 地区秩序 WHICH 亚太 对话 the SINCE
  • 简介:最近,由北京大学东南亚学研究中心和郑州大学越南研究所联合举办的'奠府战役暨日内瓦会议5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中、越、法三国30余名专家学者及历史见证人参加会议.

  • 标签: 奠边府战役 日内瓦会议 学术研讨会 越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