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扼要分析了19初至20初英属殖民地新加坡华人的职业结构。大体而言,华人的职业主要为商、工(工匠和劳工)两大类。新加坡华人的职业和方言群之间存在着一些密切关系:从事商业活动的多为福建人(闽南人);潮州人主要从事甘蜜和胡椒种植业;广府人和客家人以工匠居多;海南人则是雇员。造成这种现象的出现,有其必然原因。

  • 标签: 新加坡 华人 职业结构 方言群
  • 简介:本文聚焦于20初期的爪哇排华运动,考察了华人资本主义发展与近代印尼民族主义发展之间的关系。指出这次排华骚乱是印尼民族资产阶级对华人资本主义扩张的一种自发反应,近代爪哇华人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华人商业文化与伊斯兰宗教文化、华人资本与印尼民族资本之间的文化冲突与商业竞争是导致这次排华骚乱的一个根本原因。笔者认为我们在谴责与抨击印尼民族资产阶级针对华人的狭隘民族主义和野蛮排华暴力的同时,也应该思考这次排华骚乱所带来的历史教训,反省华人资本主义扩张进程中的商业道德,并思考在多元社会里华人资本主义发展所依托的商业文化应如何与其根植的社会环境相适应,以促进多元族群社会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 标签: 印尼排华骚乱 华人资本主义 伊斯兰民族主义
  • 简介:1920初,俄国作为资本主义链条上重要的一环,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其主要特征就是形成巨额的垄断资本,产生了垄断组织。煤炭业是垄断组织控制下最重要的行业,它所形成的垄断资本对俄国经济发展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 标签: 俄国 煤炭工业 垄断资本
  • 简介:2020—30年代,出于推行本土化政策和掌控乌克兰政局的需要,布尔什维克党在乌实行了乌化政策。作为扩大乌克兰加盟共和国自治权利的重要举措,乌化运动取得一定成就。在乌克兰化运动期间,乌克兰共产党员和政府官员基本实现本土化,乌克兰文化教育事业取得显著进展。20年代后期,国外的反苏行动使斯大林非常担心与波兰接壤的乌克兰会成为西方国家分裂苏联的前沿地带,乌领导人卷入党内政治斗争以及乌民众对农业集体化的强烈反对使斯大林确信必须收回给予乌的各项自治权利,用高压手段来控制乌的政治局势。到30年代后期,斯大林完全取消了乌克兰化政策。

  • 标签: 乌克兰 苏联 语言 文化
  • 简介:世纪回眸的角度概览世界性文化潮流在本世纪逐渐形成并不断发展的景观,人们发现伴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历史进程,世界精神文化的发展趋向越来越集中于人类生存所共同关心的课题。变动不居的生活方式导致了变幻莫测的文化前景,忧虑与希望共存

  • 标签: 20世纪 世界文化 理想主义 通俗文化
  • 简介:2070年代,国际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以美苏为代表的东西方对立的两极格局向中一美一苏大三角关系演变。作为西方阵营跟随者的东盟国家纷纷调整各自的对华政策,双方关系大致经历了从对抗、中立到接近的过程。马来西亚作为东盟的创始会员国之一,率先实现与中国建交。本文主要分析中国与马来西亚建交的历史背景、过程和重要意义。

  • 标签: 中国 马来西亚 建交 意义
  • 简介:本文对中印贫困的现状、外在表征和内在成因等方面做出了深入细致的分析与研究,揭示出中印贫困现象背后深层次的运行机理,进而为两国政府探索消除贫困、制定切实可行的因应对策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视角.

  • 标签: 中印 贫困 比较
  • 简介:俄国极东北地区地处遥远边疆,经济开发较晚,至20初经济发展仍然落后。原始渔猎和养鹿业是该地区土著居民主要经济生活方式,几乎没有工业。19下半叶起,外国企业家、商人的滥捕盗猎行为和经济渗透破坏了该地区原有经济平衡,且愈演愈烈。沙皇政府试图改变极东北地区困境,着手开发其经济,改善其交通运输环境,但收效甚微。20初,极东北地区吸引了各领域研究者们的关注。俄国和国外极地研究者们在极东北陆地和周边海域开展自然生物、地质地理、水文测绘和矿产资源勘探等调查研究工作,形成对极东北地区初步的、较为全面的科学认识。

  • 标签: 俄国 极东北地区 科学考察
  • 简介:20早期哈尔滨的外来宗教现象,不仅在中国宗教史甚至世界宗教史上也是不多见的,东正教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社会动荡、俄国人为主体的宗教、时间短暂、中国本土宗教等因素,使得东正教在宗教思想观念上对哈尔滨影响不大。其影响主要表现在:哈尔滨的城市设计理念、建筑艺术风格、刺激中国传统文化复兴、冰雪文化等方面。东正教对形成哈尔滨东西兼容的国际性、多元性城市文化品格具有较大影响。

  • 标签: 哈尔滨 东正教 城市文化
  • 简介:迈向21的德国章敏自第二界大战结束以来,联邦德国经历了一段极不平常的历史。战后,德国作为战败国被美国、英国、法国和苏联占领。不久,作为冷战格局的必然产物德国被一分为二,从此揭开了德国历史上长达40余年的分裂史。1945年10月,联邦德国正式成立...

  • 标签: 中东欧地区 冷战格局 西方阵营 《基本法》 独联体国家 西欧联盟
  • 简介:迈向21的非洲陆斐本世纪后半叶,非洲国家纷纷独立后,在维护和巩固独立主权及发展社会经济的道路上,虽历经坎坷、风雨,但还是不断前进,取得不少的成就。90年代初期,在国际国内形势急剧变化的冲击下,非洲大陆几乎又被乌云所笼罩。很多国家政局动荡,社会混乱...

  • 标签: 非洲国家 21世纪 非洲大陆 多党民主 非洲经济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 简介:冷战后时期,防止核扩散已成为国际安全的一项重要内容,1996年9月全球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签署。使“我们的世界朝着更为安全的方向迈出了一大步。”然而,印度不仅逆世界潮流而动,拒签《核不扩散条约》和《全面禁核试条约》,而且在世纪末冒天下之大不韪悍然进行核试,从而成为“完全的核国家”。因此。在新世纪到来之际,探讨一下核印度的成因并分析印度的核战略和核政策,就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 标签: 《核不扩散条约》 防止核扩散 核战略 国际安全 冷战后 核政策
  • 简介:中东地区是伊斯兰世界的中心,东南亚地处伊斯兰世界的边缘。中东地区作为伊斯兰教的中心,一直盛产各种伊斯兰思潮:瓦哈比运动、伊斯兰现代主义、伊斯兰民族主义等,并通过朝觐和留学等方式向东南亚伊斯兰社会传播,激发了东南亚的帕特里运动、伊斯兰现代主义和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 标签: 伊斯兰思潮 伊斯兰现代主义 伊斯兰民族主义 中东 东南亚
  • 简介:一、印度劳工流入马来亚马来亚半岛和印度之间的接触可以追溯到前基督时代.然而在英国殖民统治之前,马来亚半岛的印度人数量并不多.直到19晚期,随着英国人在马来亚半岛的稳固,印度人才逐渐增多.而印度工人大量涌入马来亚,与橡胶种植的兴起密不可分的.

  • 标签: 马来亚 印度人 19世纪中叶 劳工 二战前 种植园
  • 简介:现今俄罗斯妇女不仅生育的年龄越来越晚,而且生育孩子的数量越来越少。俄罗斯儿童中只有34%是健康的,这意味着2/3的俄罗斯儿童或多或少存在着健康问题,比如慢性病或身体残疾等。这已成为俄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 标签: 俄罗斯儿童 家庭 教育
  • 简介:本文探讨了新加坡2090年代进入大众化阶段之后其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对其中3个方面的改革做了重点论述与分析:规模扩大后的质量提高、大学的自治改革和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这3个方面同样是我国高等教育从大国走向强国必须面对的,新加坡发展高等教育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参考。

  • 标签: 新加坡 高等教育 改革与发展
  • 简介:进入9月的北京,刚刚告别了盛夏,清风送爽,景色宜人。应交流协会邀请,德国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基金会国际发展合作部部长恩斯特·克尔布什先生及新任驻京代表罗兰德·费希特先生于8日至11日访问了北京。在此期间,外宾同交流协会等中方伙伴就加强合作进行探讨,了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并介绍德国当前政治经济形势,还就一些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看法,增进了解和友谊、深化交流与合作。

  • 标签: 北京 中国经济 协会 合作 政治经济形势 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