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去年,我们中队办理的一起非法集资案件,因为没有公司账目,案件调查一度陷入停滞状态。可是,投资群众并不理解,他们经常成群结队前来质问,向我们施加压力,办公室被围堵得水泄不通。作为案件主办人,多少次我们应对完如此乱糟糟的场面,瘫坐在凳子上,浑身无力。可想起群众报案时充满期盼的眼神,心里就会升

  • 标签: 人员拦住 可疑人员 同行当成
  • 简介:法律与伦理的关系是一个持久弥新的命题,尽管法律规范试图与伦理保持一定的距离,但不可否认,伦理作为法律的本源之一具有强有力的指引作用,即使是法律职业本身都规定有相关的职业伦理。法务人员的职业伦理具有很强的社会性与行业性,因此,忠于法律、保密、敬业、讲究诚信与品行高洁等是法务人员必须坚守的职业伦理。

  • 标签: 职业伦理 社会性 忠诚 保密
  • 简介:一、基本情况(一)涉诉信访总量整体呈下降趋势,但仍在高位运行2008年以来全省法院涉诉信访总量整体呈下降趋势(详见图1),虽然2009年略有反弹,但2008—2013年整体下行趋势明显。

  • 标签: 涉诉信访 统计分析报告 法院 海南 下降趋势 2008年
  • 简介:在实行法官员额制改革过程中,必须一并考虑法院审判人员的分类管理和优化配置问题。在民事诉讼中,为保障公民的裁判请求权,对于民事纠纷案件的审理,必须配置入额法官;对于非讼案件的审理、诉前或审前的法院调解以及立案登记等程序事项的处理应交由司法实务官进行,从而让法官专注于民事纠纷案件的审判,以更好地落实公民的裁判请求权保障之宪法理念。司法事务官不同于助理审判员,其不能审理所有的民事案件;司法事务官也不同于法官助理,司法事务官不是法官的助手,其可以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司法事务官不是宪法意义上的处理民事纠纷的法官,司法事务官不必进入法官员额。

  • 标签: 法官员额制 分类管理 司法事务官 裁判请求权
  • 简介:纵向课题可以定性为行政合同,也可以定性为行政给付。对于纵向课题来说,不论是从纵向课题的性质、公正对待研究人员的劳动还是当前政策所产生的效果来看,政府都应该改变政策思路,将纵向课题定性为行政合同,为研究人员支付劳动报酬。研究人员的劳动报酬可以有多种体现形式,最好的方法是在课题经费中直接体现。

  • 标签: 纵向课题 行政合同 研究人员劳务报酬
  • 简介:2016年,四川省公证工作以服务大局、服务群众为着力点,深入开展"执业为民、便民惠民"主题活动,充分发挥公证法律服务的职能作用,全面深化公证体制改革,狠抓队伍建设,大力提升服务水平,实现了公证工作新的发展。我省公证机构208家,公证员860人,其他公证从业人员1442人,全年共办理各类公证102万余件,公证业务收费总额2.98亿余元,公证行业全年开展各项公益服务3.78万余件。

  • 标签: 公证工作 公证程序 公证法律服务 公益服务 统计数据分析 执行效力
  • 简介:当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战场。我省制造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攻关期、由大到强的关键期,既要推动制造业向中高端水平迈进.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效益的发展,也要继续保持制造业中高速增长,为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提供坚实的物质支撑。

  • 标签: 制造业 省人大常委会 组成人员 结构性改革 经济工作 实体经济
  • 简介:保护,语出《尚书·毕命》:“分别民之居里,异其善恶。成定东周郊境,使有保护。”意为护卫,使其不受损害。日前,最高人民法院印发了《人民法院落实(保护司法人员依法履行法定职责规定)的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在学界和法律界引发了广泛关注。

  • 标签: 司法人员 依法履职 保护 最高人民法院 尊严 法官
  • 简介:随着网络大数据应用的高速发展,新型计算机软件和信息化技术在法院系统被广泛应用,新型的网络大数据司法统计方式也应运而生,通过对重庆市法院系统的司法统计方式改革发展进行实证调查,可以发现当下司法统计方式正在逐步走向网络大数据系统统计之路。然而,在改革实践中还存在着工具难优、数据难得、功能难彰、监督难做等现实性问题。所以,应当从统计工具、网络数据、效能转化、考核机制等方面进行着手,逐步完善当下的司法统计方式,务求完备,力臻实效。

  • 标签: 大数据 司法统计 改革 法院系统
  • 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88条明确了法律、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但是没有进一步明确当两者发生冲突时哪些主体享有选择适用权。学界和实务界对于法院在审判过程中应当如何应对地方性法规与上位法的冲突存在着较大分歧。经过对120份相关判决书的统计分析表明,我国法院在应对地方性法规冲突时呈现出直接行使选择适用权的情形明显偏少、应对方式与真实立场之间并不完全一致、法院间针对相同情形的判断存在较大差异等特点。地方立法权的下放与司法权作为中央事权的上收为法院应对地方性法规冲突的未来走向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但这仍取决于司法改革的具体成效。

  • 标签: 地方性法规 选择适用权 冲突审查 中央事权
  • 简介:从交付执行衔接中违法司法工作人员刑事责任承担的角度切入,侧重对私放在押人员罪的犯罪构成及性质认定进行论证,通过强化相关司法工作人员的刑事责任意识,督促公安、法院、司法行政等交付执行工作人员需尽职履责,遇到看守所、监狱拒收在押人员时要尽全力设法解决,而不能听之任之,一放了之。

  • 标签: 私放在押人员 特殊情形 性质认定
  • 简介:1952年至1953年的司法改革运动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司法改革,其理念与制度产物仍影响着现今司法体制的建构。司法改革运动的一条隐形动因是破解“案多人少”,重塑审判工作模式,为新中国司法制度提供“人民属性”的法理诠释,并尝试建设“政治维度”、“人民维度”和“法律维度”和谐共生的新型司法制度。1957年整风期间,法学界对司法改革运动进行了反思与批判,但囿于意识形态干扰,最终酿成“反击右倾扩大化”,导致“案多人少”的矛盾更加突出,司法制度全面倾斜“政治维度”,进而演变成为新中国法制建设的灾难。

  • 标签: 司法改革运动 旧司法人员 人民司法
  • 简介:2016年的北京马彩云法官遇害事件尚未平息,2017年初,广西陆川法院退休法官傅明生遭报复杀害的事件又在网络上持续发酵。“保护法官”成为了2017新年伊始的重要议题。

  • 标签: 人民法院 法定职责 司法人员 保护 解读 法官
  • 简介:最高人民法院颁布《人民法院落实〈保护司法人员依法履行法定职责规定〉的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保护司法人员依法履行法定职责提升到了制度层面。对此,笔者有自己的思索和考量。

  • 标签: 最高人民法院 法定职责 司法人员 保护 正道
  • 简介:为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保护司法人员依法履行法定职责规定》,健全完善法官、审判辅助人员依法履行法定职责保护机制,确保人民法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结合法院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一条法官依法办理案件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有权拒绝执行任何单位、个人违反法定职责或者法定程序、有碍司法公正的要求。对于任何单位、个人在诉讼程序之外递转的涉及具体案件的函文、信件或者口头意见,法官应当按照《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规定》侗法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案件的记录和责任追究规定》及其实施办法予以记录。

  • 标签: 最高人民法院 法定职责 保护机制 司法人员 中共中央办公厅 案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