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9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泪腺肿块的病理类型较多,术前准确地鉴别诊断对制定治疗计划至关重要。CT和MRI是临床评估泪腺肿块的重要技术。虽然存在重叠,但部分图像特征,如肿块位置(单/双侧)、腺体累及的部位、骨质改变和强化方式等,对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提示作用。同时,结合全身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试验性治疗后的复查进行综合分析,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影像诊断准确性。本文中对泪腺解剖、不同种类泪腺肿块的临床和影像诊断要点进行归纳总结,梳理影像诊断思路,旨在提高影像医师对泪腺肿块的诊断水平。

  • 标签: 泪腺肿瘤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诊断思路
  • 简介:摘要肺部超声在肺部疾病应用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且明显降低了儿童,尤其是新生儿的辐射暴露,使其在儿童疾病诊断、治疗和预后中都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在急诊和重症监护室,肺部超声甚至可代替X线胸片作为胸部病变的常规检查方法。但儿童肺部超声的研究仍落后于成人,且缺乏儿童肺部超声检查的标准流程及规范。本文主要对肺部超声在儿童肺部疾病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 标签: 肺部超声 儿童 肺部疾病
  • 简介:摘要肺部超声在肺部疾病应用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且明显降低了儿童,尤其是新生儿的辐射暴露,使其在儿童疾病诊断、治疗和预后中都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在急诊和重症监护室,肺部超声甚至可代替X线胸片作为胸部病变的常规检查方法。但儿童肺部超声的研究仍落后于成人,且缺乏儿童肺部超声检查的标准流程及规范。本文主要对肺部超声在儿童肺部疾病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 标签: 肺部超声 儿童 肺部疾病
  • 简介:摘要肺部超声(lung ultrasound, LUS)作为肺部疾病辅助诊断方法,在过去几十年飞速发展。与传统检查方法相比,LUS具有无创、便携、无辐射、准确性高和可重复操作等优点,这些优点使得其在急诊科、ICU广泛应用,对严重创伤患者的肺部损伤可以实时判断并指导治疗。文章综述了LUS评分在评估通气量减少及LUS在诊断肺不张、肺炎、胸腔积液等围手术期常见肺部疾病中的应用进展,并提出LUS运用于手术室中,尤其对术后低氧血症和胸科手术患者也有其独特价值。

  • 标签: 肺部超声 肺部超声评分 肺不张 肺炎 胸腔积液
  • 作者: 胡冬梅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11
  • 出处:《药物与人》2023年第4期
  • 机构:五通桥区人民医院 ,四川乐山614800
  • 简介: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大家对健康也越来越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每年健康体检,你是否纠结过到底是拍片还是做CT呢?CT价格是DR的几倍,医生是不是想多赚我的钱?他们到底有何区别呢?

  • 标签: 肺部CT;DR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在乳腺非肿块样病灶(NML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地选择201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乳腺NMLs患者30例(30个病灶)纳入研究,依据乳腺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评估NMLs,行CEUS检查,以造影后病灶增大、"蟹爪"征为可疑恶性征象,病灶存在可疑恶性征象则维持原BI-RADS分类,无可疑恶性征象则对原BI-RADS分类行降级,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评价CEUS能否为初始BI-RADS分类结果提供进一步诊断信息,并分析各指标与乳腺NMLs良恶性的相关性。结果30例患者30个乳腺NMLs初始BI-RADS 4A类15例、4B类9例、4C类6例,其中22例(73.3%)良性,8例(26.7%)恶性。造影征象中良恶性病变在增强均匀性、是否出现快进、增强后病灶有无增大和有无"蟹爪"征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增强后病灶增大和"蟹爪"征与恶性乳腺NMLs相关(r=0.49、0.62,均P<0.05),依据CEUS征象对NMLs原BI-RADS分类降级17例(均为良性),维持原分类不变13例(5例阳性,8例恶性)。BI-RADS分类诊断乳腺NMLs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0,阳性预测值26.7%;CEUS联合BI-RADS分类诊断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54.5%,阳性预测值44.4%,CEUS联合BI-RADS分类显著提高单独应用BI-RADS分类在乳腺NMLs中的诊断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54.5%对0,44.4%对26.7%)。结论良恶性病变在增强均匀性、是否出现快进、增强后病灶有无增大和有无"蟹爪"征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增强后病灶增大和"蟹爪"征与恶性乳腺NMLs相关,CEUS联合BI-RADS分类可显著提高乳腺NMLs诊断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对BI-RADS分类有一定的辅助价值。

  • 标签: 超声造影 乳腺 乳腺非肿块样病灶 乳腺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癌患者术后肺部改变的原因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甲乳外科2019年10月1日至2020年1月31日收治的甲状腺癌手术患者378例,依据年龄、性别、抽烟史、身体质量指数、手术方式、手术入路进行分组,采用SPSS 23.0软件统计分析不同因素对术后肺部改变的影响,两组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法。结果患者年龄、性别、有无吸烟史及手术入路对术后是否发生肺部改变无明显影响(P>0.05)。行甲状腺癌根治术组共312例,共发生肺部改变4例,行甲状腺癌根治术+侧颈清扫术组共66例,共发生肺部改变10例,两组的肺部改变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行甲状腺癌根治术+侧颈清扫术组中,左侧颈清扫组共19例,发生肺部改变1例;右侧颈清扫组共34例,发生肺部改变4例;双侧颈部清扫组13例,发生肺部改变5例,三组的肺部改变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偏瘦组共24例,有2例发生肺部改变;体重正常组共212例,有4例发生肺部改变;超重组共109例,有4例发生肺部改变;肥胖组共33例,有4例发生肺部改变;4组的肺部改变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结论侧颈部清扫术及患者的身体质量指数是影响甲状腺癌患者术后出现肺部改变的重要因素,行侧颈部清扫术的甲状腺癌患者术后应积极通过胸片排查其肺部改变情况,特别是针对双侧颈部清扫,或偏瘦及肥胖的患者。

  • 标签: 甲状腺癌 甲状腺癌根治术 侧颈部清扫术 肺部改变
  • 简介:摘要目前全球乳腺癌发病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首位。早筛查、早诊断可有效提高乳腺癌患者总体生存率,改善其预后。超声检查是目前国内乳腺癌筛查的重要手段之一。乳腺恶性非肿块型病变(NML)因边缘模糊、无明显占位效应,而容易被乳腺超声检查漏诊或误诊。针对乳腺恶性NML的超声诊断,目前临床主要诊断技术包括以下几种。①二维超声可清晰显示乳腺恶性NML低回声区、微钙化、增粗扩张导管及结构扭曲(AD)等;②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可见乳腺恶性NML内丰富血流信号;③超声造影(CEUS)不仅可通过造影剂反映乳腺恶性NML的微血管灌注情况,还能与乳腺影像和报告数据系统(BI-RADS)分类结合,提高诊断乳腺恶性NML效能,降低诊断性组织病理学活检率;④超声弹性成像可定性、定量反映乳腺恶性NML与周围组织弹性差异;⑤乳腺超声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ABVS)基于独特的冠状面特征图像,可更加敏感地反映乳腺恶性NML与正常乳腺组织的结构差异;⑥对上述5种超声技术进行联合的多模态超声技术,可有效提高对乳腺良、恶性NML患者的鉴别诊断效能,降低对乳腺恶性NML的漏诊与误诊率。笔者拟就乳腺二维超声、CDFI、CEUS、超声弹性成像、ABVS,以及上述5种超声技术联合的多模态超声技术,在乳腺恶性NML筛查中的应用研究最新进展进行阐述。

  • 标签: 乳腺肿瘤 超声检查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超声造影 超声弹性成像 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 乳腺影像和报告数据系统 女(雌)性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改良肺部超声检查法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痊愈患者肺部损害的随访作用。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1-5月泉州市第一医院22例COVID-19痊愈患者,按照入院首次高分辨率CT(high resolution CT,HRCT)检查分为轻度7例、中度12例、重度3例。痊愈后6个月前瞻性地采用改良肺部超声检查法和HRCT对肺部损害进行评估,评价改良肺部超声检查法与HRCT检查的相关性和一致性。结果①治愈后6个月,轻度组肺部损害与中度组、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中度组与重度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改良肺部超声检查法与HRCT具有较高的一致性(Kappa=0.776,P<0.001)。③改良肺部超声检查法评分与HRCT Warrick评分之间呈正相关(r=0.755,P<0.001)。结论改良肺部超声检查法可作为COVID-19痊愈患者评估肺部损害随访的优先检查方案,以减少CT使用,为临床进一步诊治提供有利的证据。

  • 标签: 超声检查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高分辨率CT 随访 肺间质纤维化
  • 简介:摘要本文分析2例肺部普通裂褶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进行文献复习,总结肺部普通裂褶菌感染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和治疗方案等,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本组2例肺部普通裂褶菌感染者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胸部CT影像学特点为肺部实变影、部分痰栓形成及肺部团块影,其中例1患者经支气管镜镜下清除痰栓,肺部病灶完全吸收。对有腐木等可疑接触史,伴有呼吸道症状,实验室检查示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总IgE水平升高,胸部影像学提示有痰栓改变,应考虑到该病的可能,积极完善支气管镜检查及病原学送检是关键。

  • 标签: 普通裂褶菌 变态反应 肺真菌病
  • 简介:摘要肺移植是治疗许多终末期肺部疾病的有效方法,肺部恶性肿瘤长期以来被认为是肺移植的禁忌证,目前多发病灶弥漫性腺癌已被纳入肺移植适应证。在针对慢性终末期肺部疾病的肺移植术前,应全面检查排除恶性肿瘤。如肺移植术中在摘除肺中意外发现恶性肿瘤,应仔细分期,评估患者预后。肺转移性肿瘤的肺移植仅有少量个案报道,目前不适合临床开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块型乳腺导管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制定合理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经病理证实的女性乳腺导管癌患者177例。评价指标包括临床(年龄、肿瘤T分期、WHO分级)、病理分子分型、MRI特点(大小、位置、ADC值、动态增强曲线)等参数,并根据病理结果将其分为淋巴结转移阳性组(A组),阴性组(B组)。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Pearson-卡方检验进行比较,检验水准:P<0.05。结果与阴性组比较,阳性组T分期更高(χ2=45.14,P=0.000)、病理学分级高(χ2=138.67,P=0.000)、位置以外上象限为主,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肿块大小、ADC值、年龄、动态增强曲线、病理分子分型等方面,两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块型乳腺导管癌的淋巴结转移与肿瘤T分期、病理学分级、肿块在乳腺的位置有关(χ2=17.66,P=0.004),且肿瘤T分期≥2、WHO分级≥Ⅱb级、肿块位于中央区及全乳癌者是乳癌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

  • 标签: 肿块型 乳腺导管癌 淋巴结转移 危险因素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块型与非肿块型乳腺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表观扩散系数(ADC)与肿瘤分子生物学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68例经病理学确诊的乳腺癌患者术前磁共振的DWI资料,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4~72 (48.5±4.7 )岁;其中肿块型49例,非肿块型19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HER-2)和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简称Ki-67)的表达,肿块型与非肿块型乳腺癌、不同生物学标记物及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的ADC比较采用t检验。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ADC与生物学标志物和分子亚型的相关性。结果肿块型乳腺癌的ADC低于非肿块型[(0.95±0.13)×103 mm2/s vs. (1.03±0.12)×103 mm2/s]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93 ,P=0.023 )。19例非肿块型乳腺癌中ER(-)、PR(-)、Ki-67>14%者的ADC低于ER(+)、PR(+)、Ki-67≤14%者(t =2.742、2.054、2.323,均P<0.05),HER-2过表达型的ADC高于其他分子亚型,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15、2.336、2.721,均P<0.05)。49例肿块型乳腺癌中ER(-)、Ki-67>14%者的ADC低于ER(+)、Ki-67≤14%者(t=3.291、2.183,均P<0.05),HER-2过表达型的ADC高于其他分子亚型,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93、2.453、2.512,均P<0.05 )。肿块型乳腺癌患者的ADC与ER(+)、PR(+)表达呈正相关,与Ki-67表达水平呈负相关,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0.394、0.360、-0.407,均P<0.05 );非肿块型乳腺癌患者的ADC与ER(+)表达呈正相关,与Ki-67表达水平呈负相关,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0.371、-0.397,均P<0.05 )。结论非肿块型乳腺癌的ADC高于肿块型乳腺癌,肿瘤ADC与分子生物学表征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 标签: 乳腺肿瘤 弥散磁共振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肌瘤患者全子宫切除术后盆腔肿块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抽取河南省生殖妇产医院2015年4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50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全子宫切除术治疗。术后随访12个月,记录所有患者术后盆腔肿块的发生情况并分组。设计患者基线资料调查表,调查并统计研究所需资料,将可能的因素纳入,经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子宫肌瘤患者全子宫切除术后盆腔肿块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随访12个月,500例子宫肌瘤行全子宫切除患者发生盆腔肿块41例(8.20%,41/500)。发生组患者手术时间、既往有盆腹腔手术史、术后贫血、输卵管处理方案与未发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他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间长、既往有盆腹腔手术史、术后贫血、保留双侧输卵管是子宫肌瘤患者全子宫切除术后盆腔肿块发生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子宫肌瘤患者全子宫切除术后盆腔肿块发生的影响因素可能为手术时间长、既往有盆腹腔手术史、术后贫血、保留双侧输卵管。

  • 标签: 子宫 子宫肌瘤 全子宫切除术 盆腔肿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超声联合磁共振成像(MRI)对乳腺肿块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南阳市中心医院2016年6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82例乳腺肿块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给予超声和MRI检查。并以术后病理学检查为金标准,比较超声、MRI及超声联合MRI检查对乳腺肿块良恶性的诊断效能。结果超声检查检测乳腺肿块良恶性的准确度为69.51%,灵敏度为64.10%,特异度为74.42%;MRI检测乳腺肿块良恶性的准确度为82.93%,灵敏度为79.49%,特异度为86.05%;超声联合MRI检测乳腺肿块良恶性的准确度为96.34%,灵敏度为94.87%,特异度为97.67%。乳腺浸润性癌、恶性肿瘤总计以及良性肿瘤总计的超声、MRI、超声联合MRI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肿瘤类型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超声检查、MRI检测恶性肿瘤患者的病灶长径与术后病理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超声联合MRI检测恶性肿瘤患者病灶长径与术后病理结果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联合MRI检查应用于乳腺肿块良恶性诊断中,可全方位显示乳腺肿块的形态以及内部结构,其诊断效能高于单一诊断。

  • 标签: 超声 磁共振成像 乳腺肿块 良恶性 诊断效能
  • 简介:摘要乳腺MRI非肿块强化(NME)病变缺乏特征性表现,无论从现有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描述的形态特征、其他表示形态特点的定性或者定量特征(包括纹理特征),还是定量的经典数学模型中提取的动力学参数,临床工作中单一特征类型的应用对这类病变的检出、描述和诊断都极具挑战性,因此需要结合形态学和动力学特征,并寻找可靠性、可重复性更高以及定量评估的新工具(如机器学习等)来改善这一现状。鉴于此,本文就乳腺MRI非肿块病灶分布及内部特征、功能成像特征以及人工智能应用这几方面,主要对这类病变良性与恶性鉴别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

  • 标签: 乳腺肿瘤 非肿块强化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微波消融术与腔镜手术治疗甲状腺良性肿块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行甲状腺手术治疗的6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4例行甲状腺肿块微波消融术为消融组,32例行腔镜甲状腺肿块切除术为腔镜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手术瘢痕、并发症及手术前后甲状腺激素变化等指标。组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消融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手术瘢痕均少于腔镜组,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74±26)min比(137±38)min、(3±8)ml比(16±24)ml、(5.3±4.3)d比(8.2±2.9)d、(0.29±0.08)cm比(2.92±0.18)cm,t=7.81、2.76、3.18、73.94,均P<0.01]。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甲状腺激素变化无统计学意义。消融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8%,与腔镜组的12.5%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27,P>0.05)。术后6个月消融组甲状腺结节体积明显缩小并瘢痕化。消融组住院费用较腔镜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 057±3288)元比(12 221±1735)元,t=-4.34,P<0.01]。结论与腔镜手术相比,甲状腺微波消融术虽费用较高,但组织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住院天数少,瘢痕小,恢复快,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 标签: 甲状腺肿块 腔镜甲状腺手术 微波消融术
  • 简介:摘要患者为44岁女性,因左中腹痛1 d就诊。腹部CT平扫示左中上腹圆形混杂密度实性肿块,病灶内见条片状稍高密度影及少许线状钙化,外可见包膜影环绕,增强扫描肿块整体无明显强化。病灶毗邻肠管、血管为受压推移改变。患者行手术切除肿物,病理诊断为腹腔纱布瘤。

  • 标签: 纱布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乳腺良恶性肿块中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3月武警辽宁总队医院特诊科就诊的94例(个)乳腺肿块患者进行研究,采用常规超声和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进行检查,以组织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判定常规超声和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乳腺恶性肿瘤诊断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符合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绘制ROC工作曲线评估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中的价值。结果常规超声诊断灵敏度为56.25%,特异度为93.55%,阳性预测值为81.82%,阴性预测值为80.56%,阳性符合率为80.85%。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乳腺恶性肿瘤中诊断灵敏度为87.50%,特异度为96.77%,阳性预测值为93.33%,阴性预测值为93.75%,阳性符合率为93.62%。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乳腺恶性肿瘤中诊断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及阳性符合率均高于常规超声(P<0.05)。ROC工作曲线显示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乳腺恶性肿块中诊断,当面积比值为1.8时,诊断恶性肿瘤灵敏度和特异度最高,分别为93.84%、94.55%。结论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乳腺良恶性肿块诊断中,相对常规超声具有更高临床诊断价值。

  • 标签: 弹性成像技术 乳腺疾病 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