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9世纪60、70年代工业革命兴起后,大量股份公司涌现。为保护债权人和股东的利益,1861年.德国政府以法兰西法典为范本,制定了《普通德国法典》。在这部法典中.设立了监事会条款.要求董事编制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分配方案应接受监事会的审查。这是德国公监事制度的首次提出。1870年.又仿照1867年的英国《公司法》.制定了《股份公司第一次修订办法》。该办

  • 标签: 德国 监事会 公司 监事审计制度 经济审计师 审计报告
  • 简介:经济学家说:全球正在迅速变成一个单一的市场,形成一种单一的全球村经济.推动这一历史进程的,是那些在世界商海中叱咤风云的跨国公.他们运用高新科学技术、丰富的商场经验和先进的管理方式,再加上雄厚的资本力量,不断地改变着世界经济的格局.跨国公和一般的涉外公司的不同之处,主要就在于进行国际直接投资,从而直接控制国外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直接投资的股权参与形式有四种类型:①全部控股:拥有95%以上的股权;②多数控股:拥有51%—90%的股权;③对等控股:合资双方各占50%的股权;④少数控股:公司

  • 标签: 跨国公司全球战略 股权策略 独资经营 子公司 多数股权 东道国
  • 简介:迈尔斯的融资顺序理论(thePeckingOrderTheory)认为:企业融资的顺序安排,首先应该是内部融资,其次是发行债券,最后才是发行股票。在国外,无论实证分析不审案例研究都不一而同地证明了公司融资客观上具有的这样一个特点。根据这一理论,发行股票是一个企业家最后的选择。而在我国情况恰恰相反,企业把发行股票视为公司融资的最佳途径。当企业需要资金时,首先考虑的是发行股票,其次才是发行债券或向银行借款,无奈时才用内部积累。形成了重股轻债的局面。本文将从分析资本市场参与者的行为入手,诬蔑科发掘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 标签: 中国 企业 融资 参与者 行为分析
  • 简介:我国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从无到有,已经形成一套初步的信息披露制度,但是,上市公司或非上市公司的会汁信息披露存在问题依然很多,会计信息披露所涉及的违规、违法事件仍时有发生。因此,深入揭示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寻找治理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对策,以提高公司会计信息质量,仍然值得认真探讨。以下就分为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进行讨论。

  • 标签: 会计信息披露制度 非上市公司 信息披露问题 会计信息质量 违法事件 违规
  • 简介:自1979年欧洲共同体对中国发起第一起反倾销调查起,以中国为目标的应急性贸易保护措施快速增长,其中反倾销措施比保障措施等其他贸易救济手段更为盛行。20世纪80年代,针对中国的反倾销终裁措施平均每年6.3起。到20世纪90年代,这一数字增到每年30.3起。世贸组织(WTO)日前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自WTO于1995年成立以来,中国连续11年登上反倾销名单榜首。2005年中国总计遭遇40次额外反倾销,居WTO各成员之最。而跨国公的反倾销策略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反倾销策略 跨国公司 世贸组织 WTO 贸易保护措施 反倾销调查
  • 简介:目前全球跨国公控制着全球生产的40%,国际贸易的50~60%,民用研究与开发支出的75~80%,国际直接投资的90%。尤其是1992年以来,各国跨国公大举进入我国,使国内各产业直接受到跨国公的竞争和挑战。为了使国内企业更好地了解跨国公情况,制定相应地竞争战略,本文特对跨国公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作一粗浅探讨。

  • 标签: 跨国公司 财务管理 研究与开发支出 国际直接投资 国内企业 竞争战略
  • 简介:论跨国公法律关系及我国对跨国公的法律调整张文瑛跨国公以巨额的资本,庞大的生产规模,先进的科学技术,全球的经营战略,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世界性的销售网络,推动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近年来,中国经济得以高速发展与不断涌入的跨国公密切相关。但应该看到,跨...

  • 标签: 跨国公司 法律关系 东道国 外商投资企业 外资企业法 母子公司
  • 简介:在以英美为代表的国家里,资本市场是公司融资的主要渠道之一,上市公司的股权分散,股东一般不会长期持有某家公司的股票,而是通过“用脚投票”方式表达他们的意愿,因而这些国家的公司完善治理结构的压力主要来自资本市场;而在以日本、德国为代表的另一些国家,由于公司的股权较为集中,政府允许银行持有公司的股权,银行在企业融资和公司治理方面发挥巨大作用,公开的资本市场反而居于次要地位。虽然日、

  • 标签: 公司治理 内部审计 失败 美国 资本市场 “用脚投票”
  • 简介:我国已正式加入了WTO,随着WTO各项条款的逐一生效,我国企业将面临更为激烈的国际竞争,同时我国上市公司会计、审计造假事件又接连发生.如何从公司内部堵住财务造假漏洞,更好地发挥长期以来被忽视的内部审计机构在企业中的作用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课题.本文从解决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内部人控制问题入手,论述了内部审计的发展历程,并通过对我国内部审计产生和发展过程的分析,提出了建立与我国公治理结构相适应的内部审计制度的几点建议.

  • 标签: 内部审计 上市公司 内部人控制 公司治理结构 会计信息质量
  • 简介:从内部控制的理论入手,借鉴与跨国公合作中获得的一些先进经验,强化事前、事中管理,以健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便于具体操作。

  • 标签: 内部控制 事前管理 借鉴经验 体系
  • 简介:本文阐述了跨国公的不同应税所得在居民税收管辖权和收入来源地税收管辖权的双重管制下的一般纳税原则,并着重介绍了跨国公常用的避税手段和一些国家有针对性的反避税措施,同时也提出了减轻跨国公双重纳税负担的问题.

  • 标签: 跨国公司 税收管辖权 国际避税 双重征税 反避税 所得税
  • 简介:本文在已有的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构建财务弹性指数构建的可能性,并对食品类上市公司构建了一个多维的财务弹性指标体系,通过对上述方法得出的财务弹性指数与公司价值进行多元回归分析,进一步探究财务弹性与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食品类上市公司财务弹性指数整体偏低,通过对财务弹性指数进行多元回归发现,财务弹性指数与公司价值呈正相关,保持有效的财务弹性水平有利于公司价值的提升.

  • 标签: 财务弹性 指数 公司价值 实证研究
  • 简介:是否选择全面强制审计模式是当前修改中的热点话题.对英国公法下审计模式演变历史的考察显示,公司法对民间审计模式的调整一直在进行,目的在于实现审计效益与成本的平衡.我国不应拘泥于某一种理念,而应从现实出发选择最适宜的法定审计模式.

  • 标签: 审计模式 法定 审计效益 民间审计 考察 成本
  • 简介: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我国建设项目审计工作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已基本上形成了一定的审计格局.当前,我国政府正在加大公共项目投资的比重,政府审计机构正在积极探讨对公共建设项目审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基于上述特点,本文从审计内容、审计深度、审计方法及审计范围等方面对中国和韩国的建设项目审计工作进行了重点比较,并在比较的基础上,提出延伸审计的观点.

  • 标签: 投资 公共项目 技术审计 审计工作 中国 韩国
  • 简介:在企业内部控制发展中,其所遵循的“圣典”就是美国国会和政府颁布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简称“萨班斯法案”)。该法案标志着全球资本市场在加强公司治理结构、信息披露和保护投资者利益方面的新动向,对各国资本市场监管影响深远。其中关于内部控制的条款主要内容包括,对管理层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估的审计师报告,评价公司的内部控制政策和程序是否包括详细程度合理的纪录,

  • 标签: 公司治理结构 内部控制体系 萨班斯法案 《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 全球资本市场 保护投资者利益
  • 简介:目前学者们对公司财务困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事前的困境预测上,而对公司陷入财务困境后如何恢复研究较少。本文选取2005—2009年国内被ST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将研究样本分为逐渐走出财务困境的公司(一类公司)和一直处于财务困境中的公司(二类公司),从董事会特征、股权结构以及管理层持股这三个方面来比较分析这两类公司在陷入财务困境之后的公司治理结构差异对困境恢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公司处于不同的财务情况下,大股东们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当公司逐渐陷入财务困境的过程中,大股东们对公司绩效没有显著性的影响;而在公司逐渐摆脱财务的过程中,大股东们对公司绩效有显著的正面影响,此时的公司治理关键在于股权集中度,大股东在公司摆脱财务困境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 标签: 财务困境恢复 公司治理 股权集中度
  • 简介:预测上市公司的财务困境是投资者,债权人及证券市场监管机构所广泛关注的课题,本文以因财务状况异常而被特别处理(ST)作为上市公司陷入财务困境的标志,运用多元逻辑回归模型和可公开获得的财务数据,对中国上市公司的财务困境进行了预测,通过试验1,260种变量组合,我们发现负债一权益比,应收财款周转率,主营利润/总资产和留存收益/总资产对上市公司财务困境有着显著的预示效应。就判别正确率而言,本研究所发现的最优模型能够从上一年ROE公告小于5%的上市公司中预测出73.68%的下一年会进入ST板块的公司,总体判别正确率为78.24%。

  • 标签: 财务困境 预测 多元逻辑回归 交互检验 判别正确率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