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切、割、截"三个动词在中的释义是不够精确的,即其语义具有模糊性,但这种动词的模糊性一般不会影响人们对其所指称动作的理解.我们可从认知、信息、语用等方面对动词的模糊性进行解释.

  • 标签: 动词 语义 模糊性
  • 简介:歧义现象是语码转换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动词作为意义表达的主要控制者,其误用成为歧义产生的主要根源之一.动词的选择主要受三方面因素制约-词义、搭配能力、语用功能,以语用功能为中心,辅以词义和搭配能力的比较是语码转换中正确选择动词、避免歧义的最有效策略之一.

  • 标签: 动词搭配 语用功能 语义选择
  • 简介:采用给词造句任务,考察了汉语自闭症儿童和相匹配的典型发展儿童的句法能力与动词的关系.结果发现,汉语自闭症儿童句法生成能力存在损伤,而动词掌握完好,词汇语义没有对句法生成能力产生影响,支持短语结构驱动模型理论.

  • 标签: 汉语自闭症儿童 句法能力 动词语义
  • 简介:语义韵(semanticprosody)是指词语由其搭配词激发出的相匹配的意义氛围,可分为积极语义韵、消极语义韵和中性语义韵三大类。借助北大CCL语料库,以“屡屡发生”、“受尽”、“饱受”为例,指出这些动词块都具有消极语义韵特点。搭配词典将这些搭配信息详加标注,可以为读者提供更准确的用法信息。

  • 标签: 动词 语块 语义韵 搭配词典
  • 简介:对现代汉语VN1N2序列的结构进行了分类并统计出各小类在语料中所占的比例。使用规则与统计相结合的方法,让计算机自动定位支配型VN1N2结构中V的语义指向。具体方法是:先根据N1与N2的是否属于相同语义类,把支配型VN1N2结构分成两类;再分别使用规则和统计模型对两种类型的VN1N2结构进行不同的处理;最终设计出相应的计算机软件开发算法并画出了程序设计的流程图。

  • 标签: VN1N2结构 语义指向 机器定位
  • 简介:考题再现1.Anothernewlibrarylastmonthinmyhometown.(宁夏)A.wasbuiltB.bulitC.hasbeenbuiltD.isbuilt分析:选A。主语library和动词build是被动关系,lastmonth是个过去信息词。

  • 标签: 中考动词 动词语态 热点透视
  • 简介:许多传统的英语语法书在复合谓语或主语补语的章节中,对英语连系动词的结构分类都作了较详细的论述,而对其语义分类只作了很粗略的说明。本文把英语连系动词语义分为三个层次──深层、次深层、表层,着重对其深层语义和次深层语义作了较详细的归类和探讨。

  • 标签: 现状连系动词 结果连系动词 深层语义 次深层语义 表层语义
  • 简介:通过例句,分析书稿中容易被忽视的词语语义重复的语病问题。

  • 标签: 词语 语义重复 语病
  • 简介:动词态分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两种.究竟用主动语态还是被动语态是解决问题的难点所在。突破这个难点的核心是选择语态的依据。本文结合近三年高考真题,分析选择语态的依据和方法。

  • 标签: 高中 英语教学 教学方法 英语语法 动词语态
  • 简介:动词态有主动变被动、无被动和主动表被动三种情况,高考时经常出现在基础知识的考查题中。主动变被动通过简介宾语加介词、还原不定式补语、添加形式主语等形式来实现;无被动情况的存在,主要是由动词的含义决定的,如不及物动词die、happen、fail,表示拥有的词have、own等;主动表被动则是由于某些句子成分被用作其他成分及动词的含义等导致的,如不定式用于某些动词的宾语后作定语时,主动形式表示被动意义,表示感觉或变化的词、事物属性特征的词等,由动词主动形式表示被动意义。该文将结合高考试题中的具体示例,逐一阐释。

  • 标签: 动词 主动变被动 高考 英语语态
  • 简介:不同类型的“动宾+宾”有不同的语义基础。有的“动宾+宾”中的宾语与动词内名词性语素有直接语义联系,有的则与动词特征有关。少量“动宾+宾”的动词和宾语之间虽然没有直接语义联系,但类型和数量都是有限的,且亦有其语义基础。

  • 标签: “动宾+宾” 物性结构 语义特征 语义基础
  • 简介:在现代汉语中“相互”作为副词用法与“互相”相同,表达“两相对待的”或“彼此之间的”关系.当“相互”修饰“V”时,其“V”只能是具有两个论元角色共同参与活动的交互动词.本文根据“V”与“相互”能否搭配使用,将交互动词分为“天然对称性动词”“非完全对称性动词”和“反对称性动词”三类,并考察“相互”与交互动词“V”的语义表达及其投射模式.

  • 标签: 相互关系 交互动词 语义考察 投射模式
  • 简介:临时量词是现代汉语量词系统中的一个小类,本文以丰富的语言事实为基础,对现代汉语临时物量词的语法功能、语义特征,名词临时借用为物量词的语义条件,临时物量词与名词的语义选择等问题进行了细致、全面的分析,并试图从认知语言学角度作出一定的解释。

  • 标签: 临时物量词 语义特征 隐喻 认知
  • 简介:现代汉语词语搭配识别是汉语信息处理的研究热点。动词次范畴作为一种重要的语法信息,也是词语搭配识别的一种有效的先验知识,将成为统计方法和语义分析的有益补充。本文将动词划分为24个次范畴,并给出了次范畴标记,主张通过清华树库、语法信息词典等现有研究成果,将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构建搭配专用的动词次范畴信息库,进一步提高语法知识在搭配识别中的利用效率。

  • 标签: 词语搭配 动词次范畴 信息处理
  • 简介:通过对自主、非自主动词次类中动作动词、属性动词、状态动词、变化动词和“屡次”类重复副词选择限制的考察,可以看出各类动词对“屡次”类副词的选择限制很不一致,属性动词选择限制最严格,状态动词选择限制较严格,变化动词选择限制一般,动作动词选择限制较宽松,由此形成了一个语义选择限制由强到弱的等级序列:属性动词,状态动词,变化动词,动作动词。从而揭示了“屡次”类重复副词与动词选择的一些规律。

  • 标签: 语义语法 重复副词 动词 选择限制
  • 简介:本文探讨了单独作谓语的动词,即光杆动词的语法、语义、语用特征.光杆动词最主要的特征是:语法功能丰富而自由;语义具体实在;语用上倾向于选择口语化、常用词汇.

  • 标签: 谓语动词 语法 语义 语用 光杆动词 反语
  • 简介:一个双及物动词语义,凸显一种由一个射体和两个界标组成的关系。双及物动词语义凸显对双及物构式的语义建构有三个作用:选择能够进入双及物构式的成分;将这些成分联结为合成结构;限定双及物构式合成结构的语义凸显。因此,双及物动词语义凸显是双及物构式语义建构的动因。

  • 标签: 双及物动词 选择 联结 限定
  • 简介:以HenryGilbert撰写的英文小说《罗宾汉》为研究语料,重点研究其中的词语语义偏离搭配现象,认为偏离搭配具有特殊的表现力和修辞效果。旨在提高读者对英语文学作品中词语语义偏离搭配的欣赏能力,同时为从事中国少数民族典籍作品汉译英工作者提供参考,提高少数民族典籍作品汉译英质量。

  • 标签: 《罗宾汉》 偏离 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