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长期致力于教学理论反思和建设的徐继存教授,在最近出版的著作《教育的学科立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以下简称《立场》)中,对自己的教育研究经历做了回顾:从初识教学论、再学教学论、教授教学论、问题教学论、守望教学论到践行教学论,我们就不难理解他在本书中对教育的关切和认识,是基于他自己的教育生活,也能体会出他这是由心发出、由行诠释的教育者的立场。

  • 标签: 教育学研究 教育学者 教育生活 教育学知识 教育实践 教育知识
  • 简介:中国教育自近代从西方引进,百余年间,几代学者持续努力创建中国自己的教育。叶澜教授新作《回归突破:“生命·实践”教育论纲》以“论纲”方式呈现了当代中国教育的基本特征。它纵贯西方三千年学科观,回归突破中国五千年文化传统,形成了以“生命·实践”为内核基因、扎根民族“文化传统”和学校教育“变革实践”、提出中国式教育命题和体现中国思维、运用中国话语、呈现教育“独立学科”立场的中国原创教育。它有字书写的背后是当代中国教育人与研究团队数十年学术生命实践的无字之书。

  • 标签: 当代中国教育学 “生命·实践”教育学 回归突破 教育学人
  • 简介:当前教育处在踯躅不前的困境,首先表现在方法学方面。巴甫洛夫说过:“科学随着方法学上获得成就而不断跃进。”没有方法学上的进步,我们的眼界就看得不远,只看到常规的、常态的、常识的事物。教育研究一般是采用实验、调查研究和统计的方法,对于促进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繁荣的新方法学,则显得迟钝无知,因而使教育处于困境中。

  • 标签: 教育学理论 现代自然科学 踯躅不前 闭户 一般系统论 创造性思维
  • 简介:新中国教育六十年的发展历经曲折,老一辈教育家亲历其中,他们的个人经历,记录了新中国教育的成长历程。当代教育家陈信泰先生,新中国成立前学习美国杜威教育;新中国成立后,进入第一批教育研究生班,跟随苏联教育专家学习苏联教育;毕业留校任教后,在模仿苏联教授教育的过程中,受多位老教授的影响,学习和研究中国教育。他早期研习教育的几个阶段,是新中国教育发展的重要阶段,他的个体经历,是新中国教育早期发展历程的个体写照。

  • 标签: 新中国教育学 口述史 陈信泰
  • 简介: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当前我们强调的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这就意味着学校不能只重视学生文化课的教学,在其他课程的设置上也要引起重视。虽然现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但是学生的身体素质却越来越差,很多学生甚至由于身体原因耽误了自己的学习,这是应该引起我们重视的问题。虽然现在体育教学受到了一定的重视,但是很多学校依旧没有为体育教学安排适当的课时,由于课时较少,教师必须在有限的时间里教学生一个学期的内容,这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有很大的压力。这样即使教师想讲授更多的内容,想带学生体验更多的体育活动,也会由于时间的原因而不得不放弃。体育教学本身就是一项系统的教学,教学的对象是学生,自然就要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由于社会经验少。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因此体育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这样才能保证给学生带来积极的影响。

  • 标签: 体育教学 体育教育学 学生综合素质 现状 身体素质 学习需求
  • 简介:培养人是教育的永恒主题,教育就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作为研究如何培养人的科学,自然追求如何引领下一代实现发展的整体超越全部的教育都要回答“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和“谁来培养人”等几个教育的根本性问题,《教育——培养人的科学》就围绕教育的主体“人”建构了这样一个教育的理论框架体系。

  • 标签: 人的科学 教育学 培养 社会实践活动 永恒主题 性问题
  • 简介:高等教育的研究范围涵盖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3个研究“问题域”,已超出了教育的范畴,由此形成的学科知识体系与教育大不相同。对于高等教育科的未来发展,在问题域地位方面,应明确人才培养问题域的主导性地位;在知识建构方面,要构建自属的知识体系而不能简单复制教育;在行政建制方面,应调整该学科作为二级学科的不合理建制设置;在知识生产方面,要应用新的知识生产模式以加快知识积累。

  • 标签: 高等教育学 特殊性 发展
  • 简介:我在倾书》2003年第10期发表了短文《教育的尴尬》,引来了一些论者公开、私下的支持或批评,被认为表达了我对中国教育的“不满”、“质疑”、“失望和轻蔑”。我感谢这些论者,他们的评论促使我去反思自己的论述,并启发我进一步去思考中国教育究竟该何去何从。

  • 标签: 中国教育学 “质疑” 短文
  • 简介:一、反思教育界的游戏研究游戏的历史源远流长,但游戏进入教育研究的视野也只是19世纪的事情。虽然在我国古代就有丰富的关于儿童游戏的文献记载,遗留下来相当数量的有关游戏的绘画作品和标识游戏活动的图形,但将游戏作为特定对象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考察则起步很晚,仔细算来也只是近二三十年的事情,而且到目前为止还远远不够成熟和完善。同西方国家一样,近二三十年来我国的绝大多数研究也局限在对幼儿活动的分析和论述上。游戏被固着于学前期,只是因为幼儿身心稚嫩,

  • 标签: 游戏式教学 教育学 批判 幼儿活动 19世纪 教育研究
  • 简介:开展高等教育理论研究,不仅要靠教育理论工作者,还应有高等学校的教师、干部参加,还应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工作者参加,因为高等教育是专业性教育,既有文、法、经、管,又有理、工、农、医,还有众多交叉学科、横向学科。只有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作者参加研究,才能深入到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中去总结经验,探讨微观的教育规律,以之丰富并发展高等教育理论。任宇同志长期从事自然科学的教学研究与编辑工作,从自然科学,特别是

  • 标签: 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理论 编辑工作 教学研究 交叉学科 教学方法
  • 简介:采用文献分析法,并加入质性研究的访谈叙事法,前者从黑格尔的精神现象,论述教化的本质与意涵;后者则辅助说明教化蕴含的人文、伦理与审美的力量可以深入学生的心灵,唤起学生的自尊、自信和自主性,也可激发教师反思并改变其对学生的态度,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并彰显思觉行盼是教化哲学观的基本要素,促使教育活动得以兼顾具自主意识的个体主体性与实践伦理的社会性。质言之,若教育活动不违其以德为核心的本质,则教育与教化乃一体之两面,即两者均在化育人才,使其知书达礼,恪尽职责,有守有分,是士人、是君子、是高尚品格的仁者,乃至于圣人。确立了教化乃主体性与社会性辩证合之知行活动,具有批判性思考的社会性意义,也是诗意教育理情兼容并蓄的旨趣,故对受工具理性扭曲的台湾教育可发挥震聋启喟之功,对透过诗意教育的倡导,以导正被扭曲之教育本质、学术研究与学习自由以及教师尊严等,提供本土教育改革理论建构的参照。

  • 标签: 诗意教育学 教化 批判思考 思觉行盼教学 现代主义
  • 简介:教师作为整个教学实践或教学情境的参与及引导者,必然需要在教师素养日益趋向专业化的背景下去了解、掌握并进而运用一种“教育机智”。教育机智的生成要求教师将早已预设和现存的观念、看法、成见与结论统统加以搁置、悬置或加以封存与抛弃,以第一身份来直面真实的生活情境和感受鲜活的生活体验,从而形成一种“对教育的具体情况的敏感性和果断性”。

  • 标签: 教育机智 生成 教育学意义
  • 简介:在中等师范的教学计划里,教育是师范生必须学习的专业课,是培养师范生专业知识、技能,巩固专业思想的有力武器,也是体现师范教育特点的重要方面。胡耀邦同志在80年就号召大家办好师范教育,并向教师提出三点要求:第一,要努力学习和掌握比较渊博的知识;第二,要认真研究和掌握教育科学,懂得教育规律;第三,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精神境界,能为人师表。掌握教育科学,懂得教育规律,是一个合格教师必备的条件之一,这充分说明了师范生必须掌握教育科学的重要意义。可是,以目前教育教学的现状来看,在师范院校,教育是不受学生欢迎的学科。有的学生

  • 标签: 教育学教学 师范教育 师范院校 合格教师 道德品质 教育科学
  • 简介:教育作为由人来实施、以人为对象、为了人生命完善之活动,应回归人性、彰显人性、完善人性,应是最富人性光辉之事业。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关注人性研究,探究人性内涵特征及其教育意蕴对深化教育理论研究,推动教育实践进展,促进人自由,全面发展意义重大。对教育进行人性反思,让教育回归人性是教育的内在品质和价值诉求。人性化教育是舒展个性之教育,尊重生命之教育,净化灵魂之教育,追求幸福之教育,求真、趋善、臻美之教育。人性化教育离不开人性化教育研究的深化,人性化教育理论的指导,对教育研究成果的人性化评价,对教育研究者的人文关怀及其自身的人性省思。教育应坚守人学立场,深化教育人学研究,探索构建教育人学理论,以人性化教育研究,推动人性化教育,以人性化教育培养人性完善、智慧圆满之人才,进而促进人、社会、自然的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人性视阈下的教育应加强人性化教育研究;构建人性化教育理论;推进人性化教育实践;提升人性化教育管理;实施人性化教育评价。

  • 标签: 人性 内涵 特征 教育学意蕴
  • 简介:教育自诞生以来就与心理学融合在一起,但随着教育理论研究的多元化倾向,教育与心理学越来越趋向于分离,以至于筑起人为的藩蓠,貌合神离的离异的危机使教育理论研究处于一种无根的状态,必然导致教育理论的虚假繁荣。为此,在教育理论研究中,教育要主动与心理学沟通、对话、理解。

  • 标签: 教育学 心理学 研究方法 教育理论研究
  • 作者: 吴会文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3-02-12
  • 出处:《教育研究》 2013年第2期
  • 机构:〔摘要〕教育学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它并不是一般的学科原理在教育中的应用,它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学生的学习规律以及根据学习规律而产生的教学规律。如何让教育学适应师范生的实践需要,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目标的教育教学需要?必须把师范生培养成为懂教育和重视教育实践的教师,这样,教育学理论教学才能为学生走向合格教师的讲台夯实理论基础,搞好对学生进行教育学实践能力的培养。
  • 简介:来自学术界和教育实践工作者的双重质疑导致了教育的合法性危机。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迅猛发展,现代学科制度得以确立。科学知识型通过学科化知识治理方式重新定义了知识标准,建立了新的知识帝国并占领了最高位置。在科学知识型的傲慢与偏见诱导下,教育学科建设步入误区。实践乃是教育的家。我们需要的是能够满足教育实践需要的教育教育实践是一项非常复杂的活动,横跨自然世界、社会世界和人文世界"三个世界",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三种文化"。教育实践的特点决定了教育术的形态。与其沉迷于建立统一的教育,不如基于教育实践分别建立科学教育、社会教育和人文教育三分天下、各司其职的"大学教育"。

  • 标签: 教育研究 教育实践 教育学危机 科学知识型 学科化知识治理方式
  • 简介:2009年10月5日,中国著名教育史学家、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王炳照先生与世长辞。在他逝世1周年之际,《寻找将教育托上天空的彩云---王炳照教授自选文集》、《王炳照教授自述》以及《王炳照教授纪念文集》,在有关部门和同志的努力下同时出版;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部主办、教育历史与文化研究院承办的"王炳照与教育史学科建设研讨会"也在北京举行。为了进一步继承和发扬王炳照教授的学术精神,本刊特发表他的自述摘要。原稿是根据王炳照教授的口述记录下来的,在此发表时由施克灿副教授等进行了删节和必要的文字加工。

  • 标签: 教育学 北京师范大学 学科建设 学术精神 教育史 研究院
  • 简介:本文通过探查影响教学策略的因素,揭示教育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的理据和方法.影响教学策略的主要因素有:教学目标、学习者特征、教学内容、教师、教学环境等,在分析影响教育教学策略因素的基础上,得出教育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追寻关系与意义的重建.

  • 标签: 教学策略 教育学 教学目标 学习者特征 教学内容 教学环境
  • 简介:赫尔巴特及赫尔巴特教育派是伴随着师范教育的兴起来到中国的。清末民初,"赫尔巴特"有相对统一的译名后,国人对赫尔巴特教育派有了学术派别的认识。国人认识赫尔巴特主要不是经由《教育世界》及教育世界社的引介,而是通过师范学校的教育教育史教科书。教育侧重强调赫尔巴特的地位,对其观点则褒贬不一;教育史的介绍相对系统,大都按照"科学教育的创始人——教育目的(五道念)——教育方法(管理、训育、教授)"的结构描摹赫尔巴特的学说。经历学习和积累后,国人逐渐接受并开始研究赫尔巴特的学说,但总体不脱教育史教科书的范围。从德国到中国,赫尔巴特教育历经多次转化,最终浓缩在教科书中呈现给中国的面相只是"简笔画"。受"钱塘观潮"心态的影响,以及语言史料所限,国人亦满足于赫尔巴特教育的简笔画状态。

  • 标签: 清末民初 赫尔巴特 赫尔巴特教育学 赫尔巴特学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