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文章从历史语言学和人类语言学的角度对苗瑶语中"丈夫"和"妻子"这两个亲属称谓的源流进行考察。发现在现代苗瑶语中承载"妻子"义和"丈夫"义的形式具有多源性、兼载性和共存性特点,进而认为在原始苗瑶语时期尚无现代意义上的"妻子"和"丈夫"概念。随着苗瑶民族及其各个支系分开了,他们各自的社会发展方向和程度存在差异,加之所接触的族群不同,致使各自的婚姻形态和家庭结构发生了变化,与之相应,亲属称谓系统也发生了变化。文章通过分析认为,是社会因素与语用因素一起导致了承载"妻子"义和"丈夫"义的形式产生了以上的特点。

  • 标签: 苗瑶语 语源 亲属称谓 “妻子” “丈夫”
  • 简介:摘要彝族史诗《勒俄依》文化积淀深厚,内涵丰富,是彝族民间文学中最富诗意的珍品。《勒俄依》以“创世”为主线,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天地形成、万物出现、人类社会的产生及历史演变、民族的起源与发展以及先民征服自然的艰苦过程,构成了一幅幅波澜壮阔的画卷。由于文化、语言的差异,许多民族经典即使被翻译成汉文,单从题目来看,也是难以理解的。所以,本文仅从目录学的角度释读《勒俄依》,便于读者阅读与理解。

  • 标签: 彝族 史诗 勒俄特依 解题
  • 简介:对现见韵诗进行了分析,首次指出这些韵诗跟唐宋以来的禅宗语录有着密切的关系,顺便讨论了跟韵诗有关的几个问题。

  • 标签: 切韵诗 禅宗语录 早期韵图
  • 简介:唐代前期佛典经疏引用了不少《韵》佚文,据统计有144条。从文字、注音、释义三方面对这些佚文进行分析,可以看出《韵》原书的某些特点,也可以看出唐人修订《韵》的路径和方法,揭示出“增字、加训、刊谬”的具体情形。

  • 标签: 切韵 佛典经疏
  • 简介:<正>一引言《韵指掌图》相传为北宋学者兼政治家司马光(1019—1086)所作,长期以来被尊为等韵图的权舆。自明代起,就有学者怀疑此说,而清末邹氏更提出确凿证据,指称此图为南宋产物,假托司马温公之名而已。既然传统的司马光作《韵指掌图》之说不可信,那么,此书究竟成于何时出于何人之手呢?关于作者与时代问题,赵(1934)董(1948)两位已有专文论及。根据他们的研究,我们现在都相信以下两点:(1)《韵指掌图》不是最早的韵图。它不但晚于《韵镜》和《七音略》,而且晚于

  • 标签: 指掌图 切韵 韵图 人声 方言 中原音韵
  • 简介:日本汉语教学状况是笔者最近比较关注的问题。本文依据对日本一所高中及部分大学汉语教学情况的了解,对非汉语环境中的汉语教学进行了一些最初步的思考,并试图对教材建设提出建议。

  • 标签: 日本汉语教学 考察 教材建设
  • 简介:本文对韵目用字中的'同纽原则'现象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同纽原则'有两个作用:一是用来表明音类相从的韵之间具有非常相似的读音,以提醒读者注意其差别;一是用来表明四声相配的韵之间具有相同的韵腹和韵尾,以提醒读者注意其联系.文中也对中古四声的来源以及汉语四声何以要到沈约时才能发现其存在等问题作了探讨.

  • 标签: 《切韵》 用字 韵尾 汉语 相同 中古
  • 简介:慧琳《一经音义》存在文字讹错的情况。勘正这些讹失,对深化慧琳音义的研究有积极的意义。

  • 标签: 慧琳 《一切经音义》 校勘
  • 简介:<正>1关于知、庄、章组的关系1.1.0高本汉先生有个关于中古音舌齿音声母关系的著名的比例式(高[1]32页):t(端):知=tu(精):照知:照=t:is但照组在《韵》实分庄、章两组,他于是以庄组为硬音,章组为腭化音,知组也是腭

  • 标签: 切韵 翘舌音 舌叶音 知组 组声母 介音
  • 简介:摘要教学中,充分让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分析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利用迁移规律,巧妙地设计有坡度、有层次、有启发性的问题,缩短学生已知与未知的距离,给学生架起新旧知识过渡的桥梁,降低了教学难度。例如在教学《圆锥的认识》这一内容时,引入新课后,我问“谁能说说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及其特征?”这一设计,不仅复习了圆柱的知识,而且在“圆锥的认识”时也起到了一个极好的铺垫作用。在认识“圆锥”各部分的名称时,我说“每组的学生拿起桌上的圆锥,感觉一下和圆柱有哪些不同?围绕这几个问题思考1、圆锥有几个面?2、底面是什么形状的?3、侧面是什么面?4、圆锥的尖顶叫什么?”通过这样的设问,学生通过用手摸,观察、比较,小组交流,学生很快说出了圆锥与圆柱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为进一步学习圆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 标签: 小学 数学 有利因素 学习 情感 调动
  • 简介:日本宫内厅书陵部藏宋蜀刻《论语注疏》十卷,附释文。拿此蜀刻《论语注疏》所附释文与清内府宋本《论语释文》对勘,发现了大量有价值的异文,可补校、订正黄焯先生《经典释文汇校》所考各本之误。同时,据此本的音异文,也可证邵荣芬先生《论语释文》中所列的部分重音音是文献传抄所造成的讹误。

  • 标签: 《经典释文》 异文 重音音切
  • 简介:在国内学界,亚当·沙相比于同代的论敌路易·阿尔都塞,似乎并不那么知名,甚至其在中国学界的有限影响也与他对阿尔都塞观点的反驳息息相关。在其为数不多的被译为汉语的论著中,《结构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一书似乎成为他向当代中国学界传递学术思想的小小渡船。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符号学 阿尔都塞 中国学界 学术思想 结构主义
  • 简介:裴务齐正字本《刊谬补缺韵》427个反切上字分属51声类,自成系统,在对前代《韵》系韵书的继承中有自己的创新。

  • 标签: 《裴韵》 《王三》 反切上字
  • 简介:亚当·沙(1913--2006),波兰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其研究领域为语言哲学、符号学、知识论以及政治经济学。沙关注语义学、意识形态理论、语言与现实的关系、形式逻辑以及辩证法等问题,对于解决人类个体问题的伦理学以及人道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关系也十分感兴趣。关于这一方面,他证实了对马克思主义解读与对马克思主义专有名词的翻译之间的联系,揭示了意识形态对翻译实践的影响。作为一位波兰哲学家,沙以符号学观念为参照,特别检验了当今社会政治的症候。在20世纪80年代,沙促成了遍及东欧与西欧各个国家的一系列会议。这些会议(的目的)是从符号学视角分析并比较《赫尔辛基最终法案/协议》(1975)的不同语言版本。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语言哲学 社会批判 亚当 20世纪80年代 意识形态理论
  • 简介:摘要本文选取2016年朗普竞选美国总统获胜演说作为语料,尝试运用评价系统理论的态度系统来分析探讨朗普是如何在其演说中运用评价手段和方式,表明说话者的立场、观点和态度从而达到其人际功能的目的。

  • 标签: 评价理论 语篇分析 人际功能
  • 简介:唐释慧琳《一经音义》中有5条转注材料同时注明了会意的性质。转注字的特点是:(1)构件组合关系的历时性;(2)意义的继承性;(3)结构类型的形声化。标识会意是《说文》影响慧琳的结果,标识转注是慧琳自己的主张。

  • 标签: 慧琳 一切经音义 转注 会意
  • 简介:摘要韩礼德根据语言使用的目的把语言使用归结分为三大元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其中,人际功能在于交换信息以及建立社会关系,是表达说话者的身份地位以及对事物的态度和判断的主要方式。本文拟通过该人际功能,对2016年伊万卡·朗普为其父唐纳德·朗普竞选美国总统进行助选的的公开演讲进行分析,对演讲内容从语气系统、情态系统和人称系统三个方面分析,从而进一步揭示在演讲中演讲者如何打动听众,赢得选民支持,实现其政治目的。

  • 标签: 语气 情态 人称 助选演讲
  • 简介:摘要演奏李斯《彼得拉克十四行诗》这首钢琴作品,掌握它的文学内涵和背景是非常重要的。要准确的揭示作者的内心情感,引起共鸣,就要求对作品理解透彻。本文针对这首作品的文学背景揭示彼特拉克诗歌原文情感与李斯特作品创作之间的内在联系,加深对作品的认识。

  • 标签: 李斯特 彼得拉克十四行诗 创作 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