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从结构类型、使用时代及消失的原因、产生的地域、在现代方言的保留及""的意义等四个方面对近代汉语"+NP+"句进行了讨论.

  • 标签: 近代汉语 名词 名词性短语 方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文主要根据吴语绍兴方言的材料,讨论汉语方言中鼻音成音节化和成音节化的自然音变。文章首先讨论绍兴方言鼻音的成音节化,以及不同成音节鼻音之间的归并问题。然后考察了绍兴方言成音节鼻音的成音节化,并介绍了其他方言的平行例证及演变的机制和动因。文章最后指出了本项研究的类型学意义。

  • 标签: 绍兴方言 鼻音 成音节化 去成音节化 类型学
  • 简介:语言学理论是有关语言的某种理论假设,这些理论与人类大脑中的语言的实际情况是否相符,是需要神经科学和脑科学来验证的。神经语言学就是探讨脑与语言的关系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文章以近年有关汉语的神经语言学研究成果来观照语言学理论,讨论和分析其神经基础,旨在说明神经语言学的研究工作不仅可以使人们在一定程度上了解语言的神经机制,而且可以初步窥看到有关语言的理论假设有无神经基础,对修正这些假设,促使这些假设升华为真正的理论是大有裨益的。这也将是21世纪学术背景下语言学理论研究的必由之路。

  • 标签: 理论语言学 神经语言学 理论假设 神经基础
  • 简介:本文讨论汉语方言里与普通话包含“得”字的补语有关的格式,主要探讨两个问题:1)所谓“虚补语”(如北京话的“了”liao,也叫做“傀儡补语”)。第1节先考察方言里充当虚补语的形式及其用法,第2节则描写由虚补语构成的可能式的一些特殊格式,如“写不了那么好”(普通话)、“带不了米”(河北冀州话)等。

  • 标签: “得” 虚补语 补语结构 方言类型学 划分参项
  • 简介:本文论证了不同汉语复合构词法的能产性互不相同,且构成一个连续统。偏正式复合法相对较为能产,处于连续统较高的位置;联合式等复合法则相对较不能产,处于连续统较低的位置。通过词汇判断的事件相关电位实验,结果发现P600反映了人脑对汉语复合构词法能产性的加工,即P600波幅越大,则被加工的构词法的能产性越高,反之相反。因此,复合构词法能产性差异有其认知神经基础。

  • 标签: 复合词 构词法能产性 词汇识别 事件相关电位
  • 简介:符号意义的生成与传递是一个认知理解的传播过程。如何科学有效地研究符号意义的生成与传播机制是传播符号学关注的核心问题。认知神经科学与传播符号学共享符号学基础,能够对传播符号学理论的完善与提升提供跨学科支持。本文将从跨学科的视角出发,分析传播符号学与认知科学之间的学理逻辑,并尝试将认知科学中前沿的认知神经科学方法引入传播符号学研究中,探索传播符号学理论研究的新范式,为传播符号学的理论推进与跨学科研究提供有益的探索。

  • 标签: 符号学 传播符号学 认知科学 认知神经科学
  • 简介: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第六届全国学术年会暨中国神经科学学会成立十周年庆祝大会将于2005年10月13—17日在中国重庆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国神经科学学会主办,第三军医大学、重庆市神经科学学会承办。

  • 标签: 中国神经科学学会 全国学术年会 学术年会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