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4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从分析中国和俄罗斯境内鄂温克语的现状入手,对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做了深入的分析.作者认为:对于俄罗斯和中国部分地区来说,鄂温克语是一种濒危语言,但在中国另一部分地区(鄂温克旗)鄂温克语将继续存在下去.最后作者对如何保护和延续鄂温克语提出了十分独到而深刻的见解.

  • 标签: 鄂温克语言 鄂温克族 濒危语言 俄罗斯 中国 语言保护
  • 简介:如何将满族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相结合,本文从两个层面对此问题进行论述,从中探索、总结出基本的教学模式.其一,在理论层面上,对民族语言文化学习兼并模式与多元文化互动综合模式进行探讨论述,并分析其理论基础.其二,在实践层面上,分析探讨多种有效的语言文化教学方式,如文化讲座、文化讨论、文化考察、文化比较、文化研究等,并以具体案例来说明实际教学方法.

  • 标签: 满族语言文化 教学研究
  • 简介:古鲜卑人西出大兴安岭,取代了匈奴族在蒙古高原上的统治地位,并在北方诸族血缘、语言不断融合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以匈奴语为主、掺杂了鲜卑语成分的混合语言,即后世的“突厥语”。而南迁阴山一河套地区的拓跋鲜卑其语言则较多地保留了“蒙古原语”——早期鲜卑语特征。古文献中,以东胡一鲜卑族裔建立的“柔然汗国”,其语言却沿着“匈奴化”的方向发展。“高车”、“回纥”以及今天楚瓦什人从语言上仍可看出与鲜卑族的渊源关系。“东胡一鲜卑”系语言不仅是“现代蒙古语”的祖语,也是遍布欧亚大陆的“现代突厥语”的重要组成部分。

  • 标签: 鲜卑族早期历史 族名特征 东胡一鲜卑系语言 柔然 高车 回纥
  • 简介:本文论述了满族语言文字的演变。从满语的前身女真语到16世纪末,根据蒙古文字创制了文字后,满族才有了自己的文字。满语、满文的发展变化,大体可分为:1.满文创制、发展和完善阶段。2满文使用的高峰阶段。3.满汉过渡到满语言文字废止阶段。满族创造了光辉的文化珍宝,满文曾以准确记录满语而成为满族文化珍宝的重要载体之一。尽管满语、满文弃置不用了,但大量的满语词汇被汉语所吸收,其精华已经充实了祖国的文化,融入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化机体之中了。

  • 标签: 语言文字 满族共同体 满语满文 《清太宗实录》 无圈点满文 努尔哈赤
  • 简介:满-通古斯语族的历史来源具有悠久性与复杂性,其语言、文化习俗具有丰富性与相通性.该族群至今仍保存有一些人类早期文明的诸多形态和特性,因而在人类学、历史学等诸多学科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但是目前满-通古斯语族的语言大多濒临消亡,民族文化特征也因受所处主流文化环境的强势影响及相互间的融合而渐趋淡化.语言和文化是人类的宝贵资源,对其抢救调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言而喻.黑龙江省满语研究所(黑龙江大学满族语言文化研究中心)组成考察组,自2002年开始对满-通古斯语族语言文化进行系统全面的抢救调查工作,此次对黑龙江省五常、阿城满族语言文化现状的考察是总体抢救调查工作中的一部分.本文是对这次考察情况的报告.

  • 标签: 满-通古斯语族 阿尔泰语系 语言文化 满文 五常 阿城
  • 简介:本文运用语义场理论,从语义相关的角度探讨同源词汇的关联问题.说明在田野考察的工作中和对所采集的样本的分析中,如果能够从理论上加以指导和说明,就能够比较合理的解释同源词汇对比中的某些似乎不对称或者缺项现象.

  • 标签: 语义场 同源词汇 词汇缺项
  • 简介:本文以对新疆伊犁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锡伯族语言使用情况的田野调查为基础,以人类语言学的视角对锡伯族母语保持及与其相关的双语教育、民族心理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对其中表现出的不同特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写。

  • 标签: 锡伯族 母语保持 相关语言 比较研究
  • 简介:对锡伯语言文字,同满语满文的关系问题,进行研究的人极少。从六十年代初期开始,李树兰同志研究了锡伯语口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发表了研究文章,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诸如:“锡伯语……它和满语很近,……。锡伯文是在满文基础上稍加改动的文字”(见《民族语文》1979年3期“锡伯概论”一文)。“锡伯文是在满文基础上略加改动的文字,也可以说,是经过发展的现行满文”(见《民族语文》1981年2期

  • 标签: 语言文字 民族语文 附加成分 清文鉴 三家子 李树
  • 简介:长期以来,阿尔泰语系一直是我国民族语言研究中一个薄弱的环节。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认识上面存在一定的误区;政治因素的影响;狭隘的思想意识的影响;缺少学者之问相互交流的渠道。在如何促进我国阿尔泰语言学发展方面作者提出建议:尽快编写一部较全面介绍和总结当今阿尔泰语言理论和研究方法的著作;应该尽快建立国内学者以及国内外学者之问交流与合作的渠道;充分利用我国具有的语言材料优势寻找阿尔泰语言理论新的突破口;如果一开始进行全面综合比较研究有困难,可以首先从某一方面的问题入手;注意研究我国南方汉藏语系一些语言和阿尔泰语言的关系。

  • 标签: 发展 阿尔泰语系语言 研究 建议
  • 简介:子弟书又称清音子弟书,是一种地道的满族曲艺形式。由于它是昔日八旗子弟所创,故名曰子弟书。它大约产生于清代乾隆初年,兴盛于乾隆中后期,一直流行到清末,其间经历了一个半世纪之久。子弟书以其丰富的思想内容、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现今所见子弟书书目大约有一千数百部之多。子弟书的语言是很有特点的。由于清代满汉文化的相互影响,使它既有满语的某些特点,又有汉语的某些特点。从现有子弟书看,它大体可以分为:“满汉合壁”、“满汉兼”、“汉夹满(汉语中夹杂一些满语”、纯汉语等四种形式。探论这四种语言形式的特点,指出其产生的原因,是本文所论及的。

  • 标签: 清代满族 满汉 清代乾隆 曲艺形式 中国文学史 汉族文化
  • 简介:游牧民族亦称畜牧民族。游牧民族的许多文化特征都趋于一致,语言亦然。本文以我国北方几个典型的游牧民族的语言材料为依据,探讨了我国游牧民族语言所表现的物质文化特征。作者指出蒙古、哈萨克、柯尔克孜等游牧民族语言中的畜牧业词汇的综合性特征表现为丰富性、广泛性、系统性、生成性以及共源性,它们是这些游牧民族语言的内核部分,是其它词汇、熟语和言语形式产生的基础。并由此认为,一种语言的词汇的内核成分的性质和内涵,是由操这种语言的民族群体的物质文化传统及其特点所决定;由游牧民族语言我们可以了解他们的物质生产生活方式,也可领略游牧民族的文化观念、心理心态、思维特点以及其他精神世界图景。

  • 标签: 游牧民族 畜牧业经济 物质文化 语言 蒙古高原 词汇
  • 简介:满—通古斯诸族是横跨欧亚大陆的世界性民族,近年来,满通古斯语言文化研究成为国际学术热点,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20世纪百年中,经过几代学者的不懈努力,我国满—通古斯语言文化研究取得丰硕成果,主要涉及满族语言文字研究、女真语言文字研究、锡伯语言文字研究、赫哲语、鄂温克语、鄂伦春语研究、满文文献翻译与研究、满—通古斯语言与历史文化研究、满—通古斯语言与文学宗教研究、满—通古斯语言与相关语言比较研究、满—通古斯语言文化调查研究等诸多方面。

  • 标签: 历史文化研究 语言比较 通古斯 黑龙江大学 学术讲座 文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