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200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哈洛得·品特对戏剧的挑战和变革终于得到了最广泛的认可和赞同。本文着重从荒诞、戏剧、诗学对品特性和他的“威胁喜剧”进行了审美阅读。指出了荒诞戏剧是荒诞人生的表现,“诗人要表达的真理只能用诡辩的语言”,因此哈洛得·品特作品中的重叠、赘述、矛盾等都具有了现代美感。同时,本文对新品特性如诗意与音乐的交融,冲突的转变,停顿与静默和语言的互文性,不确定性等也作了进一步探讨。

  • 标签: 品特 戏剧 审美 新品特性
  • 简介:罗蒙诺索与俄罗斯标准语的确立陈洁M.B.罗蒙诺索1711-1765)是俄罗斯第一位享誉世界的白然科学家、诗人、语言学家和文艺学家,也是俄罗斯标准语的创始人。他通晓物理学、化学、矿物学、历史学、绘画等许多领域,月颇有建树。他发展了物质结构的原子、分...

  • 标签: 罗蒙诺索夫 俄罗斯标准语 俄语 语法
  • 简介:近年来,英国女作家安东尼娅·苏珊·拜厄(AntoniaSusanByatt)的创作在英语国家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她的第五部小说《拥有》(Possession)于1990年获得英国最权威的小说奖“布克奖”(TheBookerPrize),同年,又夺得爱尔兰”国际小说奖”(IrishTimes-AerlingusInternationalFictionPrize),可以说,她的创作生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 标签: 当代女作家 拜厄特 A.S 文学批评家 布克奖 莫蒂
  • 简介:加拿大女作家玛格丽·劳伦斯的文学创作以不同种族、文化的冲突、沟通和融合为主题.在其小说中,作者以真挚的情感、敏锐的洞察力和细腻的笔触刻画了在主流文化社会边缘挣扎的一位印地安女性形象,表达了作者重视"多元文化"的理念.本文拟从叙事视角、性格塑造、象征意蕴几方面简析小说的艺术特色.

  • 标签: 《潜水鸟》 皮格特·坦纳瑞 第一人称视角 性格刻画 象征意蕴 短篇小说
  • 简介:很多评论家认为,艾米莉·勃朗的小说《呼啸山庄》中的主人公希刺克厉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魔鬼。但从来没有人站在"父亲原型"的宏观视角上来看他们二者的关系。哈里顿对希刺克厉有着"子"对"父"共有的爱和骄傲,而不只是一个值得同情的"牺牲者"的角色;同时我们也会更深入地体会希刺克厉对凯瑟琳刻骨铭心的"爱"与"恨",对世俗的"仇恨"与"绝望"如何压制了他对哈里顿无意识的"父"对"子"的关爱。将试从父亲原型和无意识理论来重新评价希刺克厉作为"父亲"人性的一面。

  • 标签: 父亲原型 无意识理论 传统父子关系
  • 简介:作为鬼怪小说意义上的英国哥小说与中国六朝志怪小说,给人最强烈、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它们怪诞的存在本身。怪诞的标志就是幻想与现实之间的有意识的融合。在将怪诞与现实有机相融的过程中,英国哥小说与中国六朝志怪小说表现出了寓幻于真和寓真于幻的共同特征。然而,它们的怪诞表现又具有本质的差异:前者于怪诞中显温情,令人流连往返;后者则于怪诞中见恐怖,让人毛骨悚然。

  • 标签: 英国哥特小说 中国六朝志怪小说 怪诞 同质性 异质性
  • 简介:借鉴西方文论英美新批评中的"悖论"观来探讨海明威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共有特征:逃避与行动.逃避与行动表面上矛盾的两个方面在海明威小说中人物身上同时出现,并在其人物性格的道德张力上统一起来;在形式逻辑上不能同真的两个判断在艺术思维上得以成立,并获得了一定的认识论意义.

  • 标签: 逃避 行动 悖论
  • 简介:美国翻译理论家伯顿·拉尔(BurtonRaftel)在1988年撰写的《诗歌翻译的艺术》一书中,对与诗歌翻译相关的问题作了比较细致的阐述,他指出诗歌翻译的艺术就是选择的艺术。本文一方面介绍拉尔对诗歌翻译的一些观点,一方面结合他的观点简要评析裴多菲的诗“自由·爱情”的四个中文译本,最后得出结论,诗歌翻译的艺术就是选择的艺术,只要译者能考虑到时代、文化、读者等的要求及正确选择翻译的文学种类,就能翻译出好的作品。

  • 标签: 怕顿·拉尔夫 翻译选择 翻译类型 英语 文学翻译 诗歌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