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江南,我穿过一首词去过.从一行苏堤春晓里出发,走一行烟柳画桥,经一行桨声灯影,过一行黛瓦粉墙,遇一行朱楼飞檐……去看一些水,一些草木,看满山的绿,墙边的花满红.闲闲散散地走着看着,过小桥,走窄巷,然后在一间室,一桌边,与江南对坐,饮一杯茶.

  • 标签: 江南
  • 简介:短短一年,大型文学期刊《江南》异军突起,为海内外文坛瞩目。最近,《江南》在杭州设坛,举办了“《江南》文学现象”研讨会。与会评论家无不兴奋莫名,一致认为,《江南》“变法”,一年成功,进入市场视野宽阔,手法独到,已然成为近年文坛期刊界罕见的新希望。同时,《江南》以崭新的状态进入市场,并未失去本份和品格,坚守了纯文学,又增添了宽泛的文化内容。《江南》的有益尝试,无疑对全国文学期刊的转型都具有不可忽略的借鉴意义。

  • 标签: 《江南》 文学期刊 文学现象 文化内容 评论家 新希望
  • 简介:履生有那么精致的画作是我想不到的。他那么忙,今天到这里,明天到那里,满世界跑,几乎的脚不点地为公家的美术事业奔忙,真是有些人所谓的不辞辛劳,也不发怨言,一天一月一年地这么干,有条理,存耐心,真正是一个办事的公家人样子。

  • 标签: 江南 美术事业 条理
  • 简介:2010年四月十二日成都-南京与沙河老相约多年的江南之游,终于成行。沙爷祖上蒙古族,蒙元时分也曾风光过一阵。元明鼎革之际,避祸入川,冒姓余,潜伏乡间。后来族中一支辗转流徙扬州数世,复又返回蜀中,沙爷是其余脉……

  • 标签: 江南 流沙河 2010年 蒙古族 祖籍 入蜀
  • 简介:一曲琵琶语,一江飘零久,她从清风中携西湖之露而来,又宛若一江浩渺流光,随枯黄的秋□情隐渐消.长袖翩跹,月舞流光,画舫红烛影摇曳。她是江岸卑微的歌女,艳容欢笑,不过都是一层画皮,她挂名莲衣,盛放一时,却枯败一世。

  • 标签: 中国 当代文学 小说 《潇潇江南 离人心上秋》
  • 简介:“青石长街迢迢,小桥水声涓涓.”苏州的黎里是一座千年古镇,唐末名为梨花村.小桥流水、明清古建、深巷幽弄、名人逸事……这里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但相对浮华,黎里人更喜欢平淡安稳的日子.尽管早已被评为“全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十佳村镇慢游地”,她却以自己独有的沉静,在物欲横流的旅游开发大潮中保持着一份淡然和清雅.这里的水乡风物,也因此显得格外迷人.

  • 标签: 古镇 清雅 历史文化名镇 旅游资源 旅游开发 梨花
  • 简介:黄姚古镇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具有生态性,其民居与桥梁建筑蕴含着人与地理环境的生态关系,宗祠及其他建筑或设施则传递出一种生态性人伦观念。黄姚的生态文化是全方位、整体性的。生态化的黄姚,在今天的重要价值在于它佐证了中国传统文化本质上就是一种生态文化;同时,作为商业社会的黄姚,对当代中国乃至全世界生态社会建设,也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和借鉴意义。

  • 标签: 黄姚古镇 生态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生态社会建设
  • 简介:作者袁敏走南闯北半生,由北国回归江南,走进《江南》杂志。九年,弹指一挥间。在将要和《江南》告别的时候,袁敏留下一份小小的礼物——《江南九年》。礼物很轻,它只是一本薄薄的小书;心意很重,它是作者和《江南》九年朝夕相伴荣辱相依一路走来的见证。岁月无痕,文字也许可以留下如丝的印迹。

  • 标签: 浙江文艺出版社 朝夕相伴 弹指一挥
  • 简介:烟雨迷蒙的桃源之地上里位于雅安市以北约27公里,距成都170公里,是一个拥有大量名胜古迹的明清古镇。它旧时为南方丝绸之路,也是临邛古道进入雅安的重要驿站,当年红军曾经过此地。要去上里必须穿过一条长长的峡谷地带,路经碧峰峡风景区,慢慢深入到一片浅缓平行的山脉中,或许正因为地理位置距离城市偏远,

  • 标签: 古镇 画卷 水墨 古朴 四川 南方丝绸之路
  • 简介:本文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传统民俗文化和比德审美意识等方面诠释陈氏庄园建筑装饰艺术所蕴含的意境和内在文化精神,旨在当前社会经济及城乡统筹快速发展的时期,对具有历史、保护价值的古建筑进行挖掘、保护和研究,从古建筑及其装饰艺术中提取若干文化符号为现代建筑化用,深化城镇建筑的人文内涵,从而提升现代建筑设计的文化底蕴。

  • 标签: 陈氏庄园 装饰艺术 文化意蕴 青羊古镇建设 启示
  • 简介:清代江南士林的文字缘可以从文字饮、文字业、文字功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这三个方面体现了文人以文字为媒、以文字为事、以文字为器的总体状况,也表现出他们对“文字——文学”所具有的不同层次的文化功能、社会作用的体认。文字缘现象不是清代,也不是江南所独有的,在某种程度上是中国古代各地文人群体的共相,但清代社会与历史的复杂性,江南文人群体的聚集度,使得这种对“文字——文学”的偏好演化为一种文化崇拜的心理。尤其在社会大变局中,相对于物质的力量,他们似乎更相信文字凿破天地、创化世界的伟力。文字缘与文字崇拜,体现了江南文人对本土文化符号的审美体验和价值发现,显示出对文学话语场域的扩大和对道义目的性的追求。

  • 标签: 清代 江南士林 文字缘 文字崇拜
  • 简介:2004年6月,格非《江南三部曲》第一部《人面桃花》在《作家》长篇小说夏季号首发,同年9月由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三年后,第二部《山河入梦》于2007年初由《作家》长篇小说春季号和作家出版社同时推出;2011年秋,三部曲的最后一部《春尽江南》在《作家》杂志长篇小说秋季号首发,并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在同年8月的上海书展上推出。2012年4月,在格非重新修订后,《江南三部曲》完整版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2012年4月28日,《当代作家评论》杂志社、《作家》杂志社和上海文艺出版社在杭州千岛湖共同举办了格非《江南三部曲》学术研讨会。会议由《作家》杂志主编宗仁发、《当代作家评论》主编林建法和上海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曹元勇共同主持。研讨会得到了华东电网公司及华东电网千岛湖培训中心的大力支持和协助,华东电网公司副总经理、诗人赵首先出席研讨会并致辞。研讨之前,上海文艺出版社社长陈征介绍了《春尽江南》和《江南三部曲》完整版的出版发行情况。与会者围绕格非的《江南三部曲》进行了整整一天的研讨,现将会议发言摘要刊发,以飨读者。

  • 标签: 三部曲学术 三部曲确 伟大小说
  • 简介:第九届茅盾文学奖在格非《江南三部曲》的授奖词中写道:“这是一部具有中国风格的小说,格非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探索明清小说传统的修复和转化,细腻的叙事、

  • 标签: 小说传统 三部曲 格非 江南 实践 文本
  • 简介:1930年代崛起的东北作家群是以描写抗日、恋乡题材而引起文坛瞩目的,并由此赢得了他们在文坛的地位。“科尔沁旗草原”、“呼兰河”、“晖春”成为他们创作的灵感和动力,使关内读者了解了一向不为人知的关东大地的风土人情。除此之外,东北作家群小说创作的另一个闪光点是,在抗战岁月中,骆宾基、端木蕻良对他们曾经生活过的西南和江南小镇进行了同样精彩的描写。

  • 标签: 东北作家群 江南小镇 生活 风景 小说创作 30年代
  • 简介:  人之一生,春夏秋冬.从重庆到广州,又从广州回四川,再从成都往江南到南京,我所生活和工作过的这些城市,竟如此巧地与中国当代诗歌的发展走向命中相连.中国当代诗歌自1978年肇始至今已有30年了,在这30年的时间里,诗歌风水可谓变动不居而又高潮迭起:先是北京今天派以其英雄之姿隆重登场(1978-1985);接着这股气脉被四川接引,很快,川人就以巫气取而代之,并迅猛地在中国诗歌版图上形成另一格局(1985-1992);再接下来,诗歌风水又往东移,而后抵达江南这片锦绣明媚的大地.江南诗人终得以将万古常青的灵气突显并为我们供献出另一幅迥然不同的画面.……

  • 标签: 之后诗歌 左边毛泽东 抒情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