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正>今年一月份的《世界报》上刊登了阿兰·罗布—格里耶的一张照片。照片上,罗布—格里耶面带忧郁,双眉紧蹙,目光黯淡,两髦挂霜,令人不由叹道:此君已垂垂老矣。新小说的主将老了,新小说也不新了。从五十年代应运而生,六十年代风靡欧美、名噪一时,到今天,新小说似乎走到了穷途末日,可以“盖棺论定”了。然而,“论论”虽易,“定”则困难。原因是多方面的。新小说虽已不再时髦,但尚未消声匿迹。新小说作家仍在埋头著书,罗布—格里耶本人的新作《金》(DJINN)还获得了1983年意大利蒙德洛文学奖。对新小说的产生、存在、价值、意义及其对西方现代文学的影响和它的哲学基础等各方面的研究和探讨,正在进一步深化。法国文学界七十年代以来接二连三地举办新小说专题讨论会,出席者不但有法国的作家、批评家、教授等,还有世界各国

  • 标签: 新小说 窥视者 格里耶 小说结构 六十年代 五十年代
  • 简介:无论是《达·芬奇密码》的英文源文本还是两个中文目标文本在语言表述上都有许多模糊之处。根据这些模糊言语各自的特点和属性,本文将它们分别划归为三个大的类别,亦称三个不同的层面,即语言时空层面、文化时空层面、修辞时空层面。在语言时空层面,模糊语言的表现形式可以是语义模糊和语用模糊;在文化时空层面,模糊语言的表现形式可以来自文化意义(包括由文化所指产生的意义)或文化背景(即特定言语在特定文化环境中的使用)上的模糊;在修辞时空层面,模糊语言的表现形式通常在于修辞意义(包括由诸如双关语、字谜等文字游戏所产生的意义)或修辞手段运用层面(包括文字游戏、借代等手段在不同语言中均运用)上的模糊等等。翻译中对于上述模糊话语的处理最常用的手法是以“模糊”译“模糊”,再从这一基本手法衍生出“以模糊译部分模糊”、“以轻度模糊译强度模糊”或“以强度模糊译轻度模糊”等无限多的方法和策略。

  • 标签: 跨文化交际 模糊话语 《达·芬奇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