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作家们时常被告知——小说中应尽量避免出现巧合。“巧合”的定义为:“两件偶然发生的事情.却紧密相联。”即便具有正当理由,也总被视作有斧凿之嫌。

  • 标签: 作家 写作方法 写作灵感 情节
  • 简介:<正>由于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已经在公开(大陆)半公开地(台湾)进行,我有幸读到梅节先生在台湾日报1989年5月21、22日连载的论文《金瓶梅成书的上限》。小说第六十八回书中人物工部都水司郎中安忱回答西门庆说:“今又承命修理河道,况此民穷财尽之时。前者皇船载运花石,毁闸折坝,所过倒悬,公私困弊之极,而今瓜州、南

  • 标签: 新河口 嘉靖初 台湾 万历 瓜州 河南
  • 简介:《红楼梦》成书过程初探惠康《红楼梦》小说作者为书中人物取名大多有一定含意。宁荣二府创业者的名字更不会随手拈来,这二个名字一定含有和小说情节密切关联的寓意。我们先看宁国府已故世的三代人,宁国公名贾演,第二代名贾代化,第三代名贾敷。这演、化、敷三字是否...

  • 标签: 《红楼梦》 《风月宝鉴》 成书过程 《石头记》 荣国府 宁国府
  • 简介:《红楼梦》成书过程的研究,实为红学研究中的一大重要课题。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对《红楼梦》原始作者与文本结构中种种矛盾现象的解释,乃至对各种早期抄本形成的先后、文字差异及脂

  • 标签: 《红楼梦成书研究》 沈治钧 文本考证 治学精神
  • 简介:<正>《金瓶梅》的成书问题,可以分作“词话本”的成书和“崇祯本”的成书两个部分来研究。对“词话本”的成书,笔者曾谈过一点粗浅的看法。兹就《词话》中的五回“赝作”及其相关问题,再谈谈“词话本”的成书问题。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二十五有一条记载《金瓶梅》及有关的传闻,其中关于五回“赝作”是这样说的:“然原本实少五十三回至五十七回,遍觅不得,有陋儒补以人刻,无论肤浅鄙俚,时作吴语,即前后血脉,亦绝不贯串,一见知其赝作

  • 标签: 金瓶梅词话 词话本 成书问题 崇祯本 西门庆 再论
  • 简介:继长篇历史小说《天国遗火》由作家出版社于2006年1月出版后,张士渝同志又一新作《乱弹三国》再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在一年的时间里,相继有两部作品与读者见面,这是张士渝的喜讯,也是凉山交通战线一大喜讯,更是我州文化战线新结出的硕果。

  • 标签: 三国演义 出版社 凉山州 散文 古典小说 读者
  • 简介:《绣谷春容》成书时间,迄今仍无确论。本文根据此书卷一。引用耿定向《耐烦说》,卷七“寓言摭粹”中的六篇寓言为《一见赏心编》所引,确定其成书年限为万历二十六年六月至万历三十三年十月之间。

  • 标签: 《绣谷春容》 成书时间
  • 简介:杨家将小说以讲述北宋太原杨氏祖孙三代抵抗契丹、防御西夏的故事为主体,但在演化过程中羼入了大量其他故事元素,其中重要来源之一是西南地区的播州土司杨氏家族。播州杨氏至迟在元末明初就公然自称杨家将后裔,该家族的征战故事可能逐渐与早已流行的杨家将故事杂糅为一体。播州杨文广征讨獠穆、收服九溪十洞等故事,很可能就是杨家将小说中木(穆)桂英等重要人物和杨宗保攻打木阁寨等重要情节的原型。播州杨氏与杨家将小说之间可能存在的这种关系,体现了中国古代通俗小说成书过程的复杂性。

  • 标签: 杨家将故事 播州杨氏 《北宋志传》 《杨家府演义》
  • 简介:《世说新语补》为明代王世贞据刘义庆《世说新语》与何良俊《何氏语林》二书删定而成,并非如四库馆臣所说的删定者为凌濠初。明清以降,此书风行于海内外,带动了整个东亚的“世说体”仿作热潮,影响持续数百年不衰,是中国小说史、中外文化交流史上一个耀眼的现象,非常值得关注。梳理与探讨此书的成书、刊刻行世、版本流传,发隐探微正本清源,打好基础,对进一步研究极为必要。历来论著论及此书者众,但因其成书、版本、流传、影响诸方面情况复杂,不但本有的问题难以厘清,而且研究过程中又产生了诸多误说。经过考证可以发现,此书最早的刊本为万历十三年张文柱校刻本,亦即吴郡(太仓)王泰亨刻本,并不存在所谓的明万历八年庚辰王世懋刊本、万历十四年太仓王氏刻李卓吾批点《世说新语补》二十卷,所谓乾隆七年刊本、乾隆二十年刊本、乾隆五十七年刊本亦不存在,而将《世说新语补》与《何氏语林》《世说新语》的版本混为一谈的种种版本误说也亟待辨正。

  • 标签: 《世说新语补》 成书 版本
  • 简介:曹丕的、邯郸淳的和无名氏的是三国时期著名的三部小说,笔者对它们的成书年代作了具体的考证,得出如下结论:成于东汉建安二十二年至魏黄初七年间(217-226),成于魏黄初五年至正始二年间(224-241),成于三国吴初.

  • 标签: 《列异传》 《笑林》 代考 三国时期 成书年代
  • 简介:“宋江三十六人”传说因宋、金对峙而分南、北两支,南支因寄托民众家国之思而盛行于宋,说话是主要形式.;北支至元时得地利始脍炙人口,杂剧是主要载体。南支重整体脉络而北支重个人事迹。今本《水浒传》是以南支水浒故事为主干,吸取北支部分内容编纂而成。忽视地域因素单纯将现有史料依时序编排,不能完全反映水浒故事流传演变的真实面貌。

  • 标签: 《水浒传》 北支水浒故事 南支水浒故事 水浒戏
  • 简介:近日,著名粤剧编剧家秦中英送来他的10个粤剧剧本,他准备汇集成书出版,请我看看。我与秦老虽然分别在省、市的团体里当编剧,但互相间也有来往与交谈,曾一起参加过多次有关戏曲创作的会议,前年又同时担任了广东省繁荣粤剧基金会主办的粤剧剧

  • 标签: 作品汇集 成书出版 汇集成书
  • 简介:康熙年间本1、蒲松龄手稿本,残存半部8册,即第1、4、5、10卷的全卷,和第2、11卷的前一部分,第3、9卷的后一部分。237篇,其中31篇为他人代抄,其余206篇为蒲氏手抄,1950年冬在辽宁省西丰县发现,藏辽宁省图书馆,1955年文学古籍刊行社、1995年书目文献出版社曾影印。

  • 标签: 《聊斋志异》 出版社 目录索引 辽宁省图书馆 成书 康熙年间
  • 简介:<正>我曾在《孙悟空形象来源诸说质疑》中,将孙悟空的探源追溯到了《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以下简称《诗话》)中的猴行者故事,这样,《诗话》对孙悟空形象探源的重要性已无疑义。但与《西游记》相比,《诗话》本身的研究却冷寂得多,而且有许多

  • 标签: 壁画 敦煌 三藏法师 大梵天 大唐 日本学者
  • 简介:<正>《女开科传》是明末清初小说中传世较少的一种世情小说。据目前所知,其刻本存世仅见藏于三处,即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日本庆应义塾大学和大连图书馆。1983年春风文艺出版社以大连图书馆藏本为底本,校点出版了此书,为

  • 标签: 明末清初 考略 梓行 迎神赛会 所知 二十年
  • 简介:大量地纯熟地使用“兀那”、“兀自”、“恁地”、“这厮”、“那厮”、“叵耐”等元曲语词也应算《水浒》一非常突出的特色这些语词绝大部分在元曲出现之前就有,个别的甚至出现很早.但是,在元曲出现之前,只有不多的文人偶尔使用上述语词中的一两个,《水浒》在语词运用上受元曲影响这么深,其最早定稿蓝本当出于元代,而且前后不是一个作者,前69回的作者大量使用元曲上述特有语词是自然流露的语言风格,而后51回的作者是改编增补者.使用元曲特有语词则是对前69回语言风格的刻意模仿.

  • 标签: 《水浒》 元曲语词 纯熟 最早定稿蓝本 元代
  • 简介:在清代著名的几部杜诗注本中,杨伦的《杜诗镜铨》有其鲜明的特色。本文主要论述了《杜诗镜铨》的校勘、成书经过和在清代的三种刻本。

  • 标签: 《杜诗镜铨》 校勘 成书 刻本
  • 简介:<正>宣卷是一种古老的特殊形式的民间讲唱艺术形式。宣卷的底本称作宝卷。这种讲唱艺术形式至今仍在江浙、甘肃、河北等地区的部分农村中流传。由于历史文献中很少记载,宣卷发展过程中有许多问题还不清楚。明代的世情小说《金瓶梅词话》(以下简称“词话”,本文引用该书文字均据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校点本)中有大量宣卷活动的描述,其第39、40、

  • 标签: 民间宗教 白莲教 历史文献 科仪 唐代佛教 宋元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