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6 个结果
  • 简介:郭沫若《李白与杜甫》中“杜”的观点遭到了许多人的诟病。本文从郭沫若对诗歌的艺术取向出发,分析他为什么会“杜”。郭沫若是一位具有浪漫主义气质的学者,他受司空图《诗品》的影响,推崇“雄浑”与“冲淡”的诗风。强调诗歌的抒情性。李白诗风清新俊逸,诗歌不拘于形式束缚,正符合郭沫若的审美取向。杜甫创作以“诗律细”的律诗为主,显出沉郁顿挫的诗风。因此,郭沫若在《李白与杜甫》中有“杜”的倾向。

  • 标签: 郭沫若 李白 杜甫 扬李抑杜
  • 简介:人类在上个世纪做了什么,在新的世纪里又应该做些什么,新世纪已经向人类提出了这个重大的命题。然而,回答将是喜忧参半。人类的伟大创造,把我们这个星球装点得璀璨夺目;人类制造的灾难,也把同类和异类推向苦难的深渊。人类在新的世纪里,还将带着伟大与罪恶继续向前。因了美

  • 标签: 散文 杂文 当代
  • 简介:郭沫若的学术著作《李白与杜甫》已经问世40年了。学界对郭沫若“杜”的评价倾向批评甚多,但所持的依据主要是书中批评杜甫的失当之处,很少对其批评李白的内容进行全面的审视。实际上,《李白与杜甫》虽然表现了“杜”的不恰当倾向,但郭沫若对李白同样有着许多深刻而严厉的批评;其所肯定,是有相当原则性和客观分寸的。

  • 标签: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 “扬李抑杜” 李白 批评
  • 简介:<正>一纵观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历史,虽然北宋末期的封建经济仍在发展,但中央集权的官吏统治已渐趋衰败,在封建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的阶级矛盾、北宋与辽金之间的民族矛盾日益尖锐的情况下,封建的官僚政权几乎失去统治能力,封建统

  • 标签: 宋徽宗 中国封建社会 中央集权 民族矛盾 封建经济 阶级矛盾
  • 简介: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无产阶级革命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和党在文艺战线的卓越领导人周同志,长期卧病,久治无效,于1989年7月31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1岁。周同志原名周起应,1908年生于湖南省益阳县。1927年国民党反动派发动"4·12"反革命政变后,他在白色恐怖的日子里,毅然参加中国共产党,开始了他的革命战斗生涯。周同志1928

  • 标签: 周扬 反革命政变 国民党反动派 周起应 文艺战线 益阳县
  • 简介:吕进老师,您好!在您七十华诞之际,谨祝您身体健康,诸事如意!二十年弹指一挥间。旅居海外的日子,别梦依依,常常神游北碚四季葱郁的校园,那些多石阶的小径,多少回沿著熟悉的路走去,轻轻叩响您的家门……真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人马呵!

  • 标签: 贺信 博士 身体健康 熟悉
  • 简介:白露过去第二天,太原,上午十点。北方的这个城市温差大,尤其在秋意渐浓时,李根英坐在沙发上,弯腰翻检着一堆泛黄的照片。这是一楼,阳光从楼间隙穿过来,淡淡地照着阳台上种植的几盆蔬菜,红彤彤的朝天椒挺立在有些发黄的叶子中间,笔直。

  • 标签: 旗卷 旗扬 白露
  • 简介:建国以来,苏州曾培养了继、承、弘、四辈苏剧、昆剧兼学兼演的演员。其中,继、承、弘三辈演员是由江苏省苏昆剧团及其前身苏州市苏剧团附设的学馆培养的,我曾主持其事,所以全过程我都是了解的。

  • 标签: 字辈 苏州市 江苏省 培养 演员 剧团
  • 简介:从前,乡下的孩子根本没有机会见到大世面,以为伟大领袖和他的亲密战友们早上起来必定要吃满嘴油汪汪的大肉包,中饭肯定是雪白的大米饭和满满一大碗香喷喷的红烧肉,晚上又是一大碗蛋炒饭加冬瓜排骨汤。让乡下孩子可怜的想象力发挥到极致,也只能仅此而已。

  • 标签: 男人 红烧肉 想象力 孩子 米饭
  • 简介:话剧《瓦拉》,前不久在北京沸沸扬扬。很多格瓦拉迷和渴望成为瓦拉迷的人们前往观看,他们在台下感动,有人还在黑暗中流泪。但是也有人在愤怒,一位把瓦拉的头像贴满书房四壁的诗人走出剧场后给我打电话,他的声音在电话那头前所未有地激动,最后,他说:今晚瓦拉是狗屎。

  • 标签: 诗人 感动 观看 话剧 黑暗 愤怒
  • 简介:最近老是提到这个人。四月底棉棉挺着大肚子来西安签名,在本市雅人扎堆的恒河沙书店搞了一个作品研讨会。那晚上本市著名的雅人基本都来了,一些发言令我难忘。

  • 标签: 棉棉 作品研讨会 西安 个人
  • 简介:施教蜀西六十年,深探杜学昭来哲,杖履草堂兰蕙茂,彤形柿叶留佳忆,人师风范耀尘寰。精论唐诗迈往贤。徜徉锦水竹梅坚。手捧遗文泪眼看。

  • 标签: 诗歌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诗集
  • 简介:铁路从金牛山下经过,金牛山西南很近处有一个小火车站。这是离我家最近的车站了,大概有七八里路。小站是名副其实的小,只有一座站房,每天只有向南向北的四列客车在这里作短暂的停留,一分钟后便又匆匆离去。另外的那些快车、货车对这个小站都不屑一顾似的一闪而过。所以这小站显得孤独而冷清。

  • 标签: 中国 当代文学 散文 《范维扬散文二题》
  • 简介:在迟晚的下午的暑热中在迟晚的下午的暑热中,从几乎无云的天空到遥远的台地顶端,闪电划着条纹。黄昏时分,云朵因为某些遥远的闪电的打击而变得炽热,山谷的整个南端都燃烧起来。在这里的天地之间,有一场恒定不变的聚会。这个下午,一场雷暴越过了山谷。地面一会儿干燥,一会儿又有激流从山坡和旱谷奔涌而下。在四分之一英里之外,我能看见一场倾盆大雨从鼠尾草和精细的粘质土上弹跳开去。我能看见雨水临近,然后击中我,让我湿透,又继续向前飘去。十分钟后,我全身干了。雨水来自天宇,我们被它荡涤干净。

  • 标签: 散文诗 鼠尾草 闪电 山谷 雨水 山坡
  • 简介:导语两年前的那一天,消息传来的时候.为柳文定制的银河奖奖牌刚刚送到我们手里,尚未拆封。抓起电话按下数字键的时候。手是抖的,心底里希望这是一个天大的可恶的玩笑,然而,电话那头传来的却是肯定的回答。我听到了天空碎裂、群星散落尘埃的声音。

  • 标签: 记忆 数字键 电话
  • 简介:——“我只是在做我自己。”姚文坛(以下简称姚):电影学院是很多喜爱电影和艺术的年轻人梦寐以求想要求学的地方,在中国电影的历史与发展中具有独特的意义。作为亚洲最大的电影学院,它是电影历程的一个见证,同时也成为中国影迷心中一个具有特殊性质的符号。

  • 标签: 电影学 中国电影 电影制作 影迷 历史与发展 纪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