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罗斯金是19世纪英国著名画家与艺术批评家,他主张艺术创作应以"真诚"和自然为目标,反对机械化生产,幻想中世纪及以前的质朴艺术。他的艺术思想通过其文艺批评与社会批评得以体现,有力推动了英国的现代艺术创作。

  • 标签: 罗斯金 艺术批评 艺术思想
  • 简介:古代朴素哲学的世界观认为世界是和谐的,是发展的,任何事物只要突出和谐和发展事物的进程总是美好的,因为这一切是和谐的,是唯美的.《考工记》作为我国历代造物思想的主要著作对于“造物和谐”的思想有着独特的思感研究.其著作本身论述的是造物的原理,如何通过造物之术提高人类的生产力,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但是透过著作本身看到的是造物的美学原则和美学内涵.著作本身的论述也许不被人深刻理解,但是透过言辞语句看到的是对于造物本质的原则展现,换句话说就是造物的和谐之美.无论是器物的制造还是物质材料式样的搭配都需要美学思想的融入和美学规划体系的建立,器物本身的制作就是美学外观的展现,没有相对价值化的美学原则造物之术也不可能体现出最大化的情感色彩,因为物质本身是需要加工的,只有精湛工艺的加工才能够创造出最美的物质外观.

  • 标签: 造物思想 和谐之美 物美原则 工艺传承
  • 简介:20世纪70至80年代,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投资拍摄了以《猩猩王》、《中国超人》、《星际钝胎》为代表的科幻电影。作为香港科幻电影的先声之作,邵氏科幻片在体现出这一电影类型的固有审美特征的同时,不仅通过文本复制、经典戏仿及类型杂糅折射出后现代文化思潮对于科幻电影创作的潜在影响,更体现出劝善惩恶与劝时警世的传统道德旨归。

  • 标签: 科幻片 邵氏电影 后现代主义 道德劝诫
  • 简介:风水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既有迷信的成分,也具有一定的实践总结和科学性.我们对传统不能全盘否定,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正确对待风水学,挖掘其合理的科学因素,发扬其在环境和建筑之间的积极意义.本文通过从风水学发生的哲学基础、与现代学科的相关性,以及所展现出的科学思想,简析了风水的现代意义.

  • 标签: 风水学 风水文化 科学性
  • 简介:文章对有关十九世纪德格宗派无偏向思想的研究做了梳理和总结。内容涵盖了国内外学者与此相关的佛教发展史、高僧大德生平、宗教理论、德格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研究。并结合对四篇从整体上评述宗派无偏向思想的论文的阐释,概括和总结了当前学界对十九世纪德格宗派无偏向思想之研究的现状。

  • 标签: 宗教研究 藏传佛教 德格 宗派无偏向 文献综述
  • 简介:明代文徵明曾留下大量关于园林和书斋的绘画,而《拙政园诗画册》则是其中相当重要的一部作品。他以清简萧疏的笔墨,描绘出拙政园的三十一处景致,并各系以诗。画中一汪浅水,数痕远山,一座空亭,几株花木,充满着幽远而隽永的文人意趣。文人在园林中,卸脱人事的烦扰,远离世俗的喧嚣,静对满园风光,仿佛融身于水影山色之中。从艺术性的角度来看,《拙政园诗画册》风格有别于文徵明其他园林斋室图,不是细腻而工致地刻画园林的景物和室内的陈设,如《东园图》《真赏斋图》等。

  • 标签: 文人园林 文徵明 王献臣 真赏斋图 清简 陈从周
  • 简介:儒家思想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之一,既代表了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也表达了一种传统的审美趣味。本文从儒家文化与现代设计的关连与创获为诉求点出发。通过以设计的角度探求和概述儒家思想的内涵与外延,结合前沿和具有代表性的设计案例,分析当今设计在融合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及其对现代设计的推动作用。

  • 标签: 儒家思想 现代设计 融入 超越
  • 简介:太多的人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发生与发展缺乏细致的历史认识,仅仅是通过风格、语言以及时间进行简单的分类。但事实上,在摆脱"文革"艺术到产生"八五现代美术运动"之间,充满着复杂的艺术问题。1979年开始的"伤痕美术"以及几乎同时出现的"乡土绘画",正是彼时不同艺术家在对真实的寻找过程中形成的艺术发展阶段,并为此后80年代中期的现代美术运动(即所谓的"八五新潮")提供了条件与基础。本文以张晓刚的早期艺术思想和实践为例,试图撇开过分简单的概念分类,通过对这位艺术家的个案分析,提示70年代末、80年代初期具有艺术史意义的早期艺术面貌。

  • 标签: 张晓刚 艺术思想 美术运动 毛旭辉 现代美术 巴比松
  • 简介: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王峰教授新著《美学语法——后期维特根斯坦的美学与艺术思想》(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以下引文凡出自该著者均只标注页码),是国内研究后期维特根斯坦美学与艺术思想的最新成果,不仅对维氏思想做了富于洞见的梳理与阐释,更能以之重审美学与文艺理论中一些基础性问题。尤为难得的是,该书通过对具体文学案例的解读,与维氏展开生气勃勃的对话,其细致的辨析、大胆的修正与创造性的重构形成合力,初步构建起自成一派的“美学语法”。要全面评述该书非我所能,本文挑出书中讨论真实与虚构问题的章节进行重点分析,尤其关注王峰对约翰·塞尔文学虚构观的处理。这既是要做一种管中窥豹、以点带面的考察,更是希望能以王峰的论述为参照,对文学虚构这个老问题做出新的探讨。所以在下文中,王峰的著作首先是讨论的帮手或者说对手,而非评论对象。

  • 标签: 后期维特根斯坦 文学虚构 艺术思想 审美学 王峰 语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