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基于南朝佛教造像的样式特征,建立了“建康模式”的基本内容,主要从像容及佛衣样式的变化,“六朝的微笑’,双鬓在菩萨、飞天、世俗人中的应用,菩萨呈现蕨芽形披肩垂发,“南式飞天”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建康在五世纪末至六世纪中期的风格转变过程中,所引发的佛教造像的变化发展模式,并对不同阶段造像风格的创建者予以考证。

  • 标签: 建康模式 佛像样式 南朝
  • 简介:本文尝试结合姑孰画派创始人萧云从的生平以及当时的历史社会条件,分析这一画派的形成,并对其被遗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始孰画派在当代的发展进行了简要的论述。

  • 标签: 姑孰画派 萧云从 形成 衰落 发展
  • 简介:本文選取敦煌草書簡作爲研究樣本,通過設置筆形數量、起筆順逆、收筆出鋒與否、末筆出鋒與否以及轉折筆形書寫狀態等參數,並與敦煌隸書簡字樣,王羲之、智永、孫過庭等人草書字樣進行比照,探討早期草書形成的幾個主要特徵,研究發現:早期草書書寫與隸書相比,筆形數量進一步减少;起筆順鋒增多,逆鋒减少;筆形趨短與書寫美化;部分保留波磔筆形;轉折筆形數量增加,形態增多;連筆映帶成爲草書標志性筆形,尤其是連筆映帶的大量出現打破原有隸書筆形組合秩序;連筆映帶的末筆下行出鋒的書寫特徵,爲建立起草書書寫空間關係起到了重要作用。

  • 标签: 敦煌漢簡 筆形參數 早期草書特徵
  • 简介:魏晋时期门阀世族把书法作为家族文化象征符号并以此争胜,相应的书法技艺传承也从汉代“师法”演变成“家法”秘传。魏晋书法世族的形成,确立了善书作为“士”身份的文化符号,建立了书法文人化审美传统,开启了后世书法传承的笔法渊薮传授模式。可以说,一定程度上书法在当时起到暂时替代儒经成为治平工具的作用。

  • 标签: 师法 家法 书法世族 社会意义
  • 简介:一、关于金城书法篆刻的研究状况金城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绘画上,他的书法和篆刻一直以来并未受到学界的普遍关注,但有些学者还是撰写过相关研究文章,一些印学著作也对金城篆刻进行了收录和阐释。论文如林拯民撰《金城的绘画篆刻艺术》,郑汉印、孙晓涛撰《清末'法学博士'金城及其书画篆刻艺术》。在学术专著中,涉及金城的篆刻研究有马国权著《近代印人

  • 标签: 出印外求 印从书出 印外求金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