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7 个结果
  • 简介: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全面开展2014年1月16日,文化部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全面开展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此次普查旨在进一步推动美术馆专业化建设,全面了解和科学分析全国美术馆藏品资源现状,加强对国家美术收藏的统筹管理,提高收藏的质量和效益。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是“十二五”期间文化部实施的“国家美术收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针对国有美术馆藏品进行普查。

  • 标签: 新中国成立以来 美术馆 馆藏品 新闻发布会 专业化建设 “十二五”
  • 简介:杨飞云君嘱我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筹划的“寻源问道——油画研究展”写点东西,我一时觉得无从下手。这几年我对中国油画现状写过一些文章,话说得不少,但自感限于视野与水平.新意不多,再说就是“老生常谈”了。无奈杨君诚意相邀,我只得硬着头皮说两点意见,请同道们批评。

  • 标签: 中国艺术研究院 个性 中国油画 杨飞云 画院 老生
  • 简介:相对其他画种,关于版画,美术馆似乎说得并不太多,这涉及许多因素,比如版画介于绘画艺术与印刷技术之间的特殊性导致其进入传统意义的美术展示空间时不被重视,比如时代造就对版画的惯性功能认知限制了当下受众的接受广度,又比如"复制性"特征模糊了当下市场经济氛围下的可清晰辨识,等等。观澜国际版画基地的影响及平台效应近年来虽然格外凸显,但毕竟属于个别案例;各类版画展览除了全国版展等规定性动作,也并未引起足够的关注与推广,

  • 标签: 版画创作 印刷技术 全国版 复制性 中国版画 艺术工作室
  • 简介:内森·朱尔维西斯说:设计应该讲述一个故事并且应该是原创性的。他的作品便出色地展示出这一特点.带我们走入那美丽而又恐惧的世界。

  • 标签: 恐惧 女孩 原创性 讲述
  • 简介:柳宗悦构建的具有东方特色的思想文化体系和生活美学理念,在保护与传承日本传统文化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近年,随着柳宗悦著作的出版,一些中国学者著述的相关研究成果相继出版,中国的艺术院校中也有了相关课程,全国各地出现了许多以“民艺”为名的公司和作坊。如今,传统手工艺迎来发展的大好时机,构建传统手工艺的新传承途径,以新的创造服务于人民的社会生活。从这个层面而言,柳宗悦对我们有着特殊的现实意义。

  • 标签: 柳宗悦 民艺 民艺运动 日本民艺馆 传统手工艺
  • 简介:齐白石绘画在1922年通过陈师曾首次带往日本展出,引起轰动。自此以后,齐白石作品相继通过各种途径在日本得到传播。本文试图通过文献的疏理,廓清这段史实,希望能有助于人们从另一个角度认识齐白石艺术及其影响。

  • 标签: 齐白石 陈师曾 中日绘画展览会 日本 须磨
  • 简介:环境艺术是诸多美术成分与所处环境共同组成的一个综合体。当前,人们生活的空闻变得越来越小,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因此,环境意识也就越来越强。人们更加迫切地要求环境艺术来为他们更好地服务。环境美术的目的在于将人类生存的有限空间进行无限的、合理的规划和利用。大至城镇规划、建筑设施,小至室内陈设、服饰、玩具,乃至

  • 标签: 环境艺术 美术 文化环境 生活节奏 环境设计 文化整体
  • 简介:  从1981年于浙江兰亭召开的"中国书学研究交流会"(事实上的"首届全国书学讨论会")算起,到2006年止,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全国书学讨论会"(以下或简称"书论会"或简称"书学讨论会")已举办七届.七届书论会的举办,不仅极大促进了当代书法理论的深入发展,而且也有力推动了当代书法创作与书法教育事业的全面繁荣,可谓功莫大焉!但取得成绩的同时,也留下了一些有待正视、有待克服与有待弥补的缺憾.……

  • 标签: 书学讨论会 讨论会主题
  • 简介:罗马的石头及其他──意大利访古散记(四)钟涵(六)威尼斯一到威尼斯,我立即明白:它迷人的景色成全了威尼斯画派的产生。这个接近东方的水之城,濒临大海,180条运河纵横交错,几百架桥如飞虹卧波,两岸密集的、像从水里升起来的建筑,包括200处宫殿、10个教...

  • 标签: 样式主义 文艺复兴 意大利 威尼斯画派 折衷主义 罗马
  • 简介:罗马的石头及其他──意大利访古散记(二)钟涵(二)基督教艺术罗马的石头历经浩劫。北方蛮族入侵焚掠,基督教一上来把异教偶像打翻在地,还有罗马人自己糟蹋。兴建君士坦丁凯旋门,不惜拆旧拼用(这使我想到圆明园劫后残物之被搬用)。而马尔库斯·奥列留斯帝的骑马像...

  • 标签: 哥特式教堂 意大利 基督教艺术 罗马 文艺复兴 宗教艺术
  • 简介:郑板桥是一个矛盾的结合体。矛盾不可调和地将他推到无可奈何的处境。他摒弃作为上层建筑的儒家思想,但又找不到一种新的学说和理论以之替代。在郑板桥的思想中形成了一种幽默意识。难得糊涂体现出他的幽默意识是对现实社会的反叛和嘲弄。“六分半书”淋漓酣畅地表现了郑板桥的幽默意识。“六分半书”的创作过程建立了与“馆阁体”书法相对抗的美学思想与原则,形成了完整的与“馆阁体”书法对抗性的美学体系。“乱石铺街”的艺术风格验证了“六分半书”是表现郑板桥幽默意识的绝妙形式,是实践内容形式统一原则的典范。“六分半书”体现了郑板桥对艺术社会的反叛与嘲弄。

  • 标签: “六分半书” “乱石铺街” 幽默意识 郑板桥 中国 书体
  • 简介:一谈及艺术史观的问题,我们知道柏拉图国家学说中的历史循环论,经过亚里士多德之手用于描述悲剧的发展,至于其他古代作家对艺术历史的看法,我们只能通过普林尼的得到一点线索.然而普林尼的描述常常使我们无法将他本人的观点与所记载的他人的观点区别开来.

  • 标签: 艺术史 学科特征 艺术特征 文物学 艺术欣赏 考古学
  • 简介:艺术创作的意境有三个境层:一是直观感相的模写的始境,是以情性;二是活跃生命的传达的又境,是以气胜;三是最高灵境的启示的终境,是以格胜(宗白华《美学散步》)。作为视觉艺术的绘画,其第一境层的主体即画家在与作为客体的物象的互动中,作为深入观察的手段,写生既是重要也是必须的。现以笔者根据长期艺术实践的深刻体验简述以下几个方面。

  • 标签: 写生 自得 静观 万物 《美学散步》 艺术创作
  • 简介:我想联系书法专业进行一些思考,特别想强调中国艺术在其高级阶段经常提到的“神”与“韵”的概念,更想探究一下“无为”的创作心态在中国书画和其他艺术形式的创作中所起到的作用以及它的重要性。中华民族的世界观随着佛教的传入和佛学思想的逐渐内化而发生了深刻的改变,中华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是“天而人,人而天”的关联,是全息的、整体的概念,而佛教彻底放弃物质世界的终极思想使原有的二元一体的思想体系接纳并融合了“万法唯心”的一元论概念。

  • 标签: “无为” 书法 “天人合一”思想 国粹 创作心态 中华民族
  • 简介:在传统与创新的话题中,我们最终是要站在历史的角度去辩证的。石涛所说“笔墨当随时代”大概是讲笔墨精神应该担当起时代反映的诸多问题。绘画作品应当具有当代最大含量的社会人文内涵.以期很好地推动绘画历程的良性发展。“传统”是古老而又时时刻刻鲜活的,它是动态的。我们今天的一切努力在经过百年之后也将被视为“传统”,所以创新还是很重要的,毋庸赘言。

  • 标签: 绘画艺术 传统与创新 笔墨精神 良性发展 绘画历程 人文内涵
  • 简介:当代对画派的认知存在着过于宽泛和过于狭窄两种倾向。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一大批前辈学者将“扬州八怪”正名为“扬州画派”,已突破传统的画派界定理论。其后.“清初金陵画派”的提出与之一脉相承。画派界定应紧系特定时代的历史情境,综合考察其思想倾向、审美取向、风格特征和个性差异。和而不同是一个画派生命力的昭示。20世纪“新金陵画派”、“长安画派”等是时代造就,约定俗成.实至名归。有人生搬硬套古代封闭状态下形成的画派观,以“传承关系一致”作为“风格”的核心标准,否认这些画派;将正常的学术分歧扣上“打造画派的理论先导”帽子,有失学者风范。文章还认为当今画派热是具有丰富复杂的时代内涵的文化现象,正面、负面同时存在,应具体分析,不应全盘否定。

  • 标签: 画派观 时代性 清代扬州画派 清初佥陵画派 新金陵画派 蕊派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