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2011年2月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就抓好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社会管理创新离不开"虚拟社会"管理创新,网络舆情管理虚拟社会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提升网络舆情管理对创新虚拟社会管理尤为重要与迫切。

  • 标签: 舆情管理 创新 虚拟社会管理
  • 作者: 田莉莉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09-03-13
  • 出处:《戏剧之家》 2009年第3期
  • 机构:写意性和虚拟性作为戏曲的基本特征之一,体现了中国传统的戏剧观念,明代戏剧家王骥德在《曲律》中说:“戏剧之道,出之贵实,而用之贵虚……以实而用实也易,以虚而用实也难。”虚拟性,正是“以虚而用实”的完美诠释。虚拟性也使中国戏曲与其他戏剧形式相比,具有更大的自由度和弹性,首先是时空变换的自由,完全不受场景的制约,可以很自然地从一种情境进入另一种情境。其次是虚拟性使戏曲不受物质条件的束缚,不需要为舞台布景和道具耗费人力、物力、财力。第三,虚拟的手法解放了戏曲的舞台,给创作者带来了艺术表现的自由,大大地开拓了表现生活的领域,同时培养了观众的想像力。演员通过表演,在有限的舞台上,表现出无限的生活情境,让观众产生多种多样的联想。因此,演员的表演和观众的联想就共同参与并完成了戏曲的艺术创造过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杂剧于明代中叶以后由于受到南戏及传奇的影响在许多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渐趋昆曲或传奇;同样地,后期的传奇受到杂剧的影响后也出现j’杂剧倾向。两者在许多方面都渐趋一致,难以区分。本文试从体制方面(包括剧本规模的长短、声腔系统的使用、宫调的安排运用以及脚色演唱的分工这四个方面)来考察二者的相同点,并从内在结构的繁简及脚色行当的名目这两方面来区分二者的不同之处。

  • 标签: 杂剧 昆曲化 传奇 杂剧化
  • 简介:在福建莆田,旧时“戏馆”已经演变成为私人运营的戏曲中介机构的代名词。当前莆田市计有120多个莆仙戏民营剧团,演职人员3500多人,每年演出6万多场次,观众人数达3000多万人次,以莆田主要县区戏馆为典型存在的中介机构已然非常活跃地介入戏曲经济的链环之中,

  • 标签: 多元化 现代戏 管理 职能 中介机构 莆田市
  • 简介:剧团的社会市场发展趋向,形成了新的演出经营模式,也对艺术管理模式提出更高的要求条件,发展需要相适应的配套辅助政策措施。新型剧团的个性多层面带来对管理模式的开放性要求。新型管理模式也从制度上推动剧团的发展。创建新型戏剧园区的建设,使演艺制作社会、演艺人员职业、演出剧目市场,从而完善社会剧团的管理

  • 标签: 社会办团 管理模式 戏剧园区
  • 简介:越剧在上海遇上了话剧,它触发了女子越剧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改良改革。越剧师法话剧的过程中既有正面效应,也有明显的偏向,就是越剧“话剧”的问题。今天再提这个话题对行进在改革创新路上的越剧不无意义。

  • 标签: 周信芳 昆曲艺术 袁雪芬 雪声剧团 好评如潮 时装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我们总爱循着传统的因果思维,编织那些颠三倒四的故事。以为写戏就是写因果,写好因果关系,情节就自然成立,戏也就成功过半了。亚里士多德确曾说过,戏剧六大因素之首是情节。而情节又依赖因果观的支撑,否则戏剧不能自园其说,何以令人倾倒呢?因此,从传统里,我们因袭的艺术思维,用于实际中最起作用的因果论,始终支配着我们的作为。运用因果链去组织一个完整生动、封闭统一的故事,确曾帮助剧作家写出了一部部感天动地的作品,其中多有如好人变坏——作恶——恶有恶报;

  • 标签: 因果链 感天动地 艺术思维 因果关系 十年文学主潮 现象世界
  • 简介: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戏剧属大众文化,根在民间,要求做到雅俗共赏。要接地气,生活化,观众才买账。作为编剧,既要有登大稚之堂的雄心,又要有进民间草台的情怀。就拿上世纪九十年代笔者创作的古装小戏《还账》来说,写的是一位县令对一个抛弃生母,不尽赡养义务的忤逆子的教育过程。该剧取材于一则民间故事《还肉》,剧中人县令是大丑,五斤是小丑,以“丑”审丑,当堂断案,用一场闹剧来表现和揭示庄重严肃的母爱主题,劝善惩恶,激浊扬清。1995年1月5日,礼泉县剧团在县东庄乡首演《还账》,就引起反响。

  • 标签: 小戏 平民化 贵族化 戏曲 中国传统文化 民间故事
  • 简介:  舞蹈和杂技都是以人的形体运动作为表现媒质的艺术,舞蹈和杂技的动作都具有远离生活动作的超常性,其中杂技的超常幅度大于舞蹈.但既然是两种不同的艺术门类,它们就以各自的内涵和特点而相互区别.那么,舞蹈的特点究竟是什么呢?用通俗一点的话来说,舞蹈就是用动作来表情达意.既然要表情达意,就必须练就一付富有表现力的身体,使身体各部位能伴随着音乐节奏完成各种富于韵律感的和谐动作.……

  • 标签: 化杂技 杂技化 杂技舞蹈
  • 简介:中国话剧来自西方,取道日本。1907年2月,中国留日学生组成的春柳社在日本东京用汉语演出了《茶花女》第3幕;四个月后,该社又演出了《黑奴吁天录》,规模盛大;同年秋,王钟声等人组织的春阳社,在上海演出《黑奴吁天录》。中国话剧诞生,至今已有一百余年。

  • 标签: 中国话剧 理论批评 《黑奴吁天录》 大众化 民族化 向度
  • 简介:英国作家迈克尔·里德帕思写了一篇极为有趣的小说,名为.小说以一起谋杀案作为核心事件,将"虚拟现实"技术的开发作为中心线索,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惊心动魄的商战画面,以及在商战背后人与人之间亦真亦幻的微妙关系.作者在小说中探讨了"虚拟现实"技术的可能性必要性,也指出了"虚拟现实"所带来的危险弊端.然而,总体来说,作者对"虚拟现实"的未来是十分乐观的.那么,"虚拟现实"到底是什么?它的出现对人类的生存方式意味着什么呢?

  • 标签: 小说 英国作家 作者 现实 虚拟 展示
  • 简介:川剧《山杠爷》(载《四川戏剧》1995年第4期)的演出,将六十年代和八十年代戏曲界讨论过的戏曲现代问题,重新提了出来。要讨论戏曲现代是什么,不妨先明确界定戏曲现代不是什么。我以为,戏曲现代,首先不是简单的现代题材戏曲。也就是说,以中国戏曲特定的载歌载舞的形式,简单地搬演一个

  • 标签: 戏曲现代化 生命形态 文化形态 审美形态 川剧 戏曲化
  • 简介:对于戏曲程式,戏曲评论界一直是褒贬不一,更有甚者将目前戏曲的发展危机归罪于戏曲程式,本文试图从我国艺术发展的大背景下分析戏曲程式所面临的困境及产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革对策,希望有助于戏曲艺术在现阶段的传承发展。

  • 标签: 戏曲程式化 保护 传承 创新
  • 简介:龚和德在《中国戏剧》2011年第11期上刊登同题文章,文章最后部分指出,对于张庚先生的戏曲理论,我以为学界有两点误解需要说明一下:一、张庚先生也讲戏曲的综合性,但他又指出戏曲是一种特殊的综合性——表演艺术本身就是唱念做打的综合。这是戏曲同话剧、歌剧、舞剧根本不同之点。

  • 标签: 戏曲现代化 张庚 《中国戏剧》 戏曲理论 唱念做打 表演艺术
  • 简介:<正>举世瞩目的首届中国莎士比亚戏剧节,落下了辉煌的大幕。戏,已经演出完毕;它的影响,却深深地渗进了中国文化的沃土之中。莎士比亚的戏剧,大规模地在中国舞台上演出,这是破天荒第一遭。人们从四面八方涌向北京、上海,喜气洋洋,争相观赏,议论风生。我在上海看戏,无论是在剧场里,还是在剧场外,听到人们谈论最热门的话题,是“莎味”和“中国”。有的人强调,中国人在中国上演

  • 标签: 中国化 莎剧 莎士比亚戏剧 人文主义理想 对应关系 第二层面
  • 作者: 王素萍张新辉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10-01-11
  • 出处:《大舞台》 2010年第1期
  • 机构:中国戏剧超然灵活的时空形态是依靠表演艺术创造的。那么,这种创造又是由何而来呢?我们说,是由于中国戏曲艺术有着一整套虚拟性的表现方法。这是最核心的成因。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李德秀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10-02-12
  • 出处:《戏剧之家》 2010年第2期
  • 机构:笔者在淮剧舞台上表演了近三十年,先后在四十多部大小舞台剧中担任主要角色,深知戏曲艺术的重要特征是虚拟性,是以虚代实,虚实相生,写意的艺术。演员就是要根据虚拟性的具体要求和表现形式,使自己塑造的角色能栩栩如生地活在舞台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孙书磊在《戏曲艺术》2009年第1期发表同题文章指出,就戏剧而言,用典型理论要求话剧的创作是正确的和必要的,但用之于戏曲批评则造成了戏曲批评民族的迷失。因为传统的中国民族戏曲创作并非以追求典型化为旨归,以典型理论批评戏曲,缺乏对戏曲民族特征的准确体认。

  • 标签: 戏曲批评 典型理论 民族化 迷失 戏曲创作 戏曲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