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文化研究的重要目的之一是探讨文化创造的可能性机制。在西方,萨义德东方理论的提出,对于西方文化语境中东西方文化关系的反思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我们用以分析和反思以夏文化为主流的中原文化跟周边偏远地区的文化关系亦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但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东方理论限于对抗性、批判性的局限,向中国的文化现实提出了创造性地创建新型文化关系理论的要求。本文从东方理论入手,论证了“夷”提出的理论必要性和现实性,并且论述了“夷”与文化创造的思维模式与内在联系。

  • 标签: 东方学 夷学 文化关系 范型 二元对等创造
  • 简介:<正>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V.M.宋采夫教授,61岁,语文学博士。他是研究一般语言、汉语、越南语及其他东方语言的专家,曾任苏联科学院东方研究所副所长达20余年,现任苏联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所长。V.M.宋采夫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著。其代表作《语言的系统结构组成》在他的全部

  • 标签: 东方学 苏联 科学院 越南语 一般语言学 学术论著
  • 简介:苏联科学院东方研究所藏蒙文文献评述[苏]A..萨济金(A..C)如果我们不细心地、全面地研究东方诸民族的书面文献史料,就不可能认识并介绍他们的文化、文学创作、法律、种族及宗教等方面的历史知识,我们也就不可能获得亚洲诸民族各个领域中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

  • 标签: 搜集品 手抄本 符拉基米尔佐夫 博物馆 木刻本 东方学
  • 简介:蒙古国东方与国际问题研究所蒙古论著目录(1968年—1993年)按:该目录系根据蒙古国科学院东方与国际问题研究所编《论著索引(1968年—1993年)》中历史文化部分译出。编译中删去了中苏论战时期形成的带有浓厚意识形态偏见的少数内容,请读者见谅...

  • 标签: 东方学 乌兰巴托 国际问题研究 蒙古学研究 蒙古国 蒙古人民革命
  • 简介:《新疆图志》是一部清末官修省志,详细记述了新疆的历史地理、人物风情等情况,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新疆图志》版本较多,本文主要论述了通志局本和东方会本的版本信息和印行情况,详细介绍了这两种版本的现存状况和具体信息,考察了它们印行的某些具体细节,指出通志局本有117册本和64册本两个版本。此外,本文还探讨了通志局本和东方会本之间的差异。

  • 标签: 《新疆图志》 局本 通志 学会 东方 版本信息
  • 简介:前  言在德国图书馆、博物馆和个人收藏中存有60,000件东方手抄本。它们以自己所代表的知识的深度和所涉及范围的广度,而成为最珍贵的财富。遗憾的是它们尚未得到足够的评价。虽然它们的数量在18世纪时还很小,但从那时开始直到20世纪,东方手抄本以不断增长的规模来到德国。在这些收藏中领衔的是柏林普鲁士国家图书馆和慕尼黑的巴伐利亚国家图书馆。前者在1918年和1939年间所获得的成千件东方手抄本主要属于近东地区范围。这些手抄本很自然地首先传授着东方中所有领域中的重要信息;它们同时也对别的研究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值得提出的是这些手抄本中的许多文献通过它们的装订方

  • 标签: 手抄本 东方学 文献目录 卡尔梅克 图书馆工作人员 国家图书馆
  • 简介:中国大陆南部是世界上铸造、使用铜鼓历史最长、保存铜鼓数量最多的地区,也是拥有铜鼓历史文献最丰富的地区。中国学术界对铜鼓的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1936年,上海市博物馆郑师许著《铜鼓考略》出版,辑录了大量铜鼓文献,也介绍了国外学者研究铜鼓的情况,将德国学者黑格尔的铜鼓分类法介绍给中国学者。

  • 标签: 铜鼓 年代 南部 历史文献 东方学 考略
  • 简介:据《风俗通》记载,伏羲氏“出于震,位主东方”,子孙遂以东方为氏,但已无从查考。现在所知道的姓东方者最早为西汉名士东方朔。东方朔之父姓张,在他出世前就死了,母亲生下他3天后也去世了,他是由其兄嫂抚养长大的,因为他出生时,东方刚亮,遂以“东方”为姓,取名东方朔。他以诙谐、幽默闻名于世。当时,汉武帝下诏求贤,东方朔上书毛遂自荐,引起武帝注意,招入宫中面试。他说话妙趣横生,行事放荡不羁。一次,汉武帝赐宫中官肉,左等右等,主管分肉的官员迟迟不到,东方朔忍不住了,拔出佩剑,自己动手割了一块肉扬长而去。负责分肉的官员知道后,到武帝面前告了他一状,次日上朝,武帝让东方朔当着百官检讨。东方朔检讨说:“接受

  • 标签: 东方朔 开元十八学士 忍不住大笑 唐代文学家 《大河报》 宫中官
  • 简介:万科模式:控制权之争与公司治理华生著定价:49.00元本书详细讲述了万科之争的始末,对国企改革和上市公司治理发表独到见解和建议,并将中国内地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公司治理情况做了对比分析,提出了改进中国上市公司治理与证券市场规范的制度设计建议。作为万科之争的当事人和焦点人物之一,作者亲历其中又不失研究者身份的理性意见,许多已经转化为政策,成为难得的理论同时推动实践的重要力量。

  • 标签: 上市公司治理 书架 东方 中国内地 国企改革 对比分析
  • 简介:从1950年到2000年,当袁珂用50年的时间建造起一座神话殿堂时,却发现后继无人的尴尬。1984年中国神话学会成立,担任学会主席的他开全国之先河招收研究生,进行神话研究。从全国10多名考生中录取2人。不料3年后,由于各种原因,2名研究生毕业后只好回到大学教书。90年代跟随袁老5、6年的得力助手又下海经商,如今成为事业有成的老板,却已远离学术研究。袁老建立后备梯队,继承神话研究的梦想破灭。这位历经沧桑的老人说:“我还有一个梦想,办一份专业学术刊物,为神话栖居提供一块土壤,让中国神话走出国门震惊世界,我已经为她取好名字就叫《中国神话》,但实现这个梦想就这么难吗?”2001年7月14日,袁老在中国成都安祥地走完了他不平凡的一生,这安祥中也封存了袁老诸多还未实现的梦想。袁珂逝世后,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日本、新加坡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者以及袁珂生前的国内外好友,发来唁电,最真切地悼念这位神话学术界令人景仰的泰斗……

  • 标签: 研究生 教书 录取 毕业 考生 专业
  • 简介:<正>托尔斯泰留给人类巨大的精神遗产——托尔斯泰主义,属于东方文化体系。东方始终吸引着托尔斯泰。1844年在喀山大学开始读书时,他就选定研究阿拉伯土耳其的东方语言文学系;1847年在喀山医院住院期间,他从邻床的一位喇嘛身上,平生第一次受到“不抵抗主义”的启示,……在东方文化中,对托尔斯泰最具吸引力的是中国文化。他自1877年开始阅读研究老子、孔子、孟子、墨子……并且一直到暮年,兴趣有增无减。其间写过大量的评注和介绍,还曾一度从事过老子《道德经》的由法、德文到俄文的翻译工作,只因精力不及和语义上的障碍才未得完成。他曾经说过:“我被中国圣贤极大地吸引住了,……这些书给了我合乎道德的教益。”他认为:孔子和孟子对他的影响“非常深”,老子对他的影响“强烈’。

  • 标签: 列夫·托尔斯泰 人民文学出版社 《战争与和平》 《安娜·卡列尼娜》 俄国道路 东方文化
  • 简介:<正>一、福科们的困境西方文化发展到后现代,意义消失了,“人”死了。如果走到后现代话语的背后,清醒的人们会看到,这一切并不具有本体论意义:意义,并不一定非消失不可;“人”,也并不一定非“死”不行。然而这一切在西方却一定要发生。世界,本无所谓意义。人们为了自身的需要赋予它某种意义。人,本是一个自然之子。西方人道主义意义上的“人”,也是一个人造的话语产品。西方人却越来越发现,他们所赋予世界的“意义”不仅没有意义而且把人带进了深渊;他们创造的理想的“人”,也把自己拖进了陷阱。因此,所谓消解意义,是消解他们曾经赋予的意义,所谓人之死,是他们曾经哺育的“人”

  • 标签: 模糊思维 福科 理性思维方式 非理性主义 东方智慧 “人”
  • 简介:在上个世纪80年代,美国《时代》周刊有一篇关于苏联政治和社会问题的专论,开篇却说的是艺术和音乐:“尽管我们不认同苏联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但我们却不能不承认,她的诗歌和音乐是首屈一指的。”

  • 标签: 东方 中国 《时代》周刊 80年代 社会问题 意识形态
  • 简介:叔本华是信奉吠陀学说的,或者是佛教徒?这个问题众说纷纭.以卡尔·纽曼(KarlNeumann)为首的一批著名学者,将这位伟大的欧洲悲观主义者拔高到目犍连(Maundgalyayena)和舍利弗(Sariputra)的程度;另一批与前者相颉颃的东方家,则唯不久前去世的保罗·道依生(PaulDeussen)教授的马首是瞻,竭力将这位德国的泛神论者归入婆陀罗衍那(Badarayana)和商羯罗(Sankara)的门徒之列.然而,严格地说,叔本华既不信奉吠陀学说,也非佛教徒.他的哲学确实披着东方究式的外衣.但是,叔本华哲学无非就是德国浪漫主义时代的合乎逻辑的产物.他的自然主义方法也无非就是18世纪经验主义的遗产.他的神秘憧憬和美妙向往至多表达了欧洲中世纪的情感.至于东方智慧的精髓,叔本华终未登堂人室.

  • 标签: 叔本华 保罗 佛教徒 泛神论 悲观主义 学说
  • 简介:熟悉希腊神话的人一定都知道,在希腊神话里,有一些独目巨人,其中一个名叫波吕斐摩斯。神话里说,伊塔刻岛国王俄底修斯和他的12个伙伴在漂泊中误入独目巨人波吕斐摩斯和他的羊群居住的洞穴。独目巨人波吕斐摩斯用巨石堵住洞口,吞食了俄底修斯的六个伙伴,还准备把其他人也吃掉。独目巨人问俄底修斯的名字,俄底修斯回答说自己叫“无人”。

  • 标签: 独眼巨人 哈萨克 希腊神话 阿尔泰语系 主人公 古希腊罗马
  • 简介:庆阳地处黄河中游流域甘肃东南端,习称“陇东”,古称“北幽”,是宁夏通往关中的必经之路,古有“控振萧关,襟带秦岭”之誉。这块沃土曾养育先民,是华夏农耕文明和中医药的源头所在,人文始祖伏羲、女娲、黄帝在这里都留下了足迹。在这里歧伯开创了中华医学,范仲淹留下了“不为良相,亦为名医”的千古绝唱。

  • 标签: 甘肃 皮影 民俗文化 环县 民间艺术
  • 简介:一、书法精神辨析何为书法?在中国古典艺术形态中,书法是指主体在艺术创作中以水、墨为媒介,用笔在骨、绢、纸、竹等材质上书写文字时留下的痕迹.对于熟悉中国传统艺术的观者来说,从那些笔走龙蛇、清新逸气的线条中,自然会领略到书法艺术透露的性灵与情致.

  • 标签: 书法艺术 艺术精神 中国 传统文化 审美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