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2 个结果
  • 简介:钱锺书先生尝言:“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故漫录东西洋掌故,爰仿传统的笔记体,辑录整理,总名“东西洋录”,或许可添诸君宴饮清谈之兴会,抑或稍可温故以知新,见微而知著。

  • 标签: 西洋 钱锺书 笔记体
  • 简介:一切离开得那么久了。一切又仍在咫尺。那些本应因太久而远去的东西,常常在不经意间跳出来,使我那历经三十度寒暑历练的情怀,像开冻的冰层那样出现咔咔嚓嚓的阵阵震颤。我暂且生活的这个小城里流行着文学病,一九八○年以后县文化馆的两名创作辅导干部,先后获得了全国优秀新诗奖和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而使这病变得愈发肆虐了。

  • 标签: 跳出来 一九 编辑老师 刘醒龙 苍天有眼 赤鼻矶
  • 简介:布鲁特,古称“坚昆”、“黠戛斯”、“吉利吉斯”,今称“柯尔克孜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清朝官方文献《钦定皇舆西域图志》、嘉庆《重修一统志》(下文简称《西域图志》、《一统志》)等,将布鲁特分为东西两部。学术界一致认为清朝以河流作为东西布鲁特的分界,但在哪条河是界河的问题上又存在很大的分歧。苗普生认为“以天山及纳林河为界,布鲁特又分为东、西两部分,天山、纳林河以北为东布鲁特,天山、纳林河以南为西布鲁特。”

  • 标签: 柯尔克孜族 黠戛斯 学术界 林河 天山 西域
  • 简介:15世纪初的明王朝,国家安定,国力富强。在启建北京城等巨大工程的同时,还有震动世界的大事,即明成祖命三宝太监率200—300艘船的舰队和2.8万名随行人员七下西洋,展示了中国的航海成就和造船技术,显示了中国的富强,也促进了与海外的商贸往来。

  • 标签: 15世纪 国家安定 七下西洋 造船技术 明王朝 北京城
  • 简介:今年9月2日,是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1945年9月2日,在关军密苏里号战舰上,日本政府被迫无条投降书上签字,标志着二战彻底结束,使法西斯分子反人类罪行被永远钉在历史耻辱柱上。但今年8月14日,法国极右的国民阵线党党首勒庞却带着一帮喽哆赶到东京,与日本极右势力联合参拜靖国神社。东西方右翼为何要上演“牵手拜鬼”闹剧呢?

  • 标签: 右翼势力 东西方 合伙 抗日战争胜利 参拜靖国神社 日本政府
  • 简介:“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陆路通道的总称,它以丝绸贸易为媒介,进而成为联系亚洲、欧洲乃至非洲间政治、经济、文化的桥梁和纽带。丝绸之路分东、中、西三段,其中东段均经甘肃,直线距离为1700公里左右。

  • 标签: 东西方文化交流 “丝绸之路” 琉璃 丝绸贸易 陆路 经济
  • 简介:十五世纪,世界上出现了一股巨大的航海热潮,无论是东方的郑和七下西洋或是西方的哥伦布、达·伽马发现新大陆,开辟新航路,都对世界航海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虽然东方的郑和七下西洋要比西方发现新大陆,开辟新航路早近一个世纪,而且规模大得多,到处所受的欢迎更是西方航海家无法与之相比拟,但在世界航海史上郑和却比哥伦布、达·伽马名气逊色许多,究其原因,

  • 标签: 郑和 新大陆 经略 哥伦布 航海事业 西洋
  • 简介:文章以确凿的考古材料为依据,以严密的逻辑推理证明:青铜时代末期中亚部分地区的原始文化──卡拉苏克文化,是当时我国中原地区殷商文化西传北进后、与北方民族文化融合之结果。

  • 标签: 卡拉苏克 文化 民族
  • 简介:丝绸之路上纺织业术语的东西方借用[法」J·哈米尔顿著牛汝极,王红梅译按语本文是世界著名突厥学家、汉学家哈米尔顿(JamesHamilton)博士提交给于1994年9月30日至10月2日在塞浦路斯首都尼科西亚召开的“丝绸之路的语言与文化”国际专题讨论会...

  • 标签: 丝绸之路 突厥语 纺织业 汉语复合词 东西方 纺织术语
  • 简介:陈序经对南北文化持有独到的观点.他认为中国的"南方文化"实质上就是从南方输入的西方文化,"南方文化"具有进步性,是将来的中国文化.南北文化观在他的思想体系中,并不是一个无足轻重的附属,而是进一步阐明其东西文化观的重要部分.其中所反映的,不仅是他对中西文化的基本态度,而且也体现了他的文化学理论对其思想的重要影响.

  • 标签: 陈序经 南方文化 东西文化 文化学
  • 简介:谢阁兰的诗作虽以中国文化为创作源泉和意义背景,但并不属于通常所说的“异国情调文学”。在《论异我性》##一书中,谢阁兰从认识论的角度对“异国情调”这一用滥了的名词作了全新的解释:在他那里,这一概念是指被认识的主体或客体与认识的主体之间的相异性,这包括“自我”与外界的相异性、“自我”与“自我”的相异性以及“绝对的存在”与有形的存在之间的相异性。诗人向往“他方”,不是为了猎奇述异,而是出于他对“原生”(I’Etre)之谜的无穷尽的探索。这种以认识“形而上”为目的的诗歌显然不能以东方情调为满足,它试图抵达的“异邦”实际上是超验的彼岸,它不仅不以基督教的“上帝”为归宿,而且恰恰是反对用基督教的思想来解释世界。本文着重分析诗人在作品中为表达他的哲学思考、暗示“绝对存在”而常用的几个意象和概念,如:中国思想所说的“天”(或叫“上天”、“上帝”)、中国古代铜钱中的方孔(“虚”)、“西藏”、“她”、“我”等。通观诗作可以看出,无论诗人借用什么象征,都只能是一个不知其所代的代名词,一个只有喻体不知其本体的隐喻。诗人所寻求的“绝对”永远是个无法接近的“未知”。

  • 标签: 相异性 探索 异国情调 基督教 东西方 概念
  • 简介:新千年开始不久,省政协离休老干部李湘若给我看了一幅画。画面上是一匹低首蹶蹄的骏马,生动逼真。李老告诉我,这是省政协老委员、徐悲鸿长女徐静斐赠给他的。“徐静斐?她不是安徽农业大学的教授吗,她也会画马?”我诧异地问。“是的,她离休之后操起笔墨,又绘画又写字,几年下来已颇有成就,现在全国各地都有人来向她要画呢!”李老回答我。

  • 标签: 徐悲鸿 长女 徐静斐 画家 生活经历
  • 简介:民族之间互助合作是我国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新疆塔城地区各民族杂居分布、经济互补、文化频繁交流,构成了族际互动结构性特征,族际合作的主要类型是自发合作。伴随以定居为核心的经济生产与生活方式转型,牧民生产生活从传统社区向公共领域转变,传统自发合作也向现代社会契约合作类型演变。辽宁对口支援塔城地区,既是一种扶助政策,更是在政府引导下的族际合作过程。

  • 标签: 族际合作 对口支援 民族关系
  • 简介:两年前,几乎是一夜之间,顾彬——一个有着非常中国化名字的外国人成了中国媒体上的名人。2006年11月,德国汉学家顾彬在接受德国权威媒体"德国之声"访问时,对中国当代文学谈了他的一些看法。随后,国内一家媒体发表了题为《德国汉学家称中国当代文学是垃圾》的文章,引起了各界读者和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有骂的,有捧的,网民们投票,记者们追逐,风浪许久未平。两年后,顾彬的十卷本"中国文学史"即将出版。

  • 标签: 中国文学史 东西方文化 德国汉学家 德国文学 沃尔夫 北岛
  • 简介:2005年11月25日在曼谷举行了一个学术座谈会,主题是庆祝中泰建交三十周年和纪念郑和下西洋六百周年,若干名流学者在会上作了学术报告,其中一人是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的詹夫·威(GeoffWade)博士,他讲的题目是:“重新评价郑和下西洋”。

  • 标签: 郑和下西洋 《东西洋考》 新加坡国立大学 论据 否定 名胜
  • 简介:东西方的哲学存在深重的、似乎不可克服的不对称。长期以来,儒家哲学被视为一个从西方宗教意义衍生的传统,我们可以很顺畅地在西方框架内对它进行理论化和概念化。而不必担心会有什么代价。对中国进行概念化与理论化,不仅仅是西方哲学家职业偏见,也是中国自己的问题。汤一介先生对哲学学科有着全球性和多元性的理解,对汤先生来说,哲学家的责任,是要用我们的文化资源,为更美好的世界创造新思想,生产所需的社会学识。在汤一介对中国哲学的解读中,人类道德和自然和谐——真、善、美——是相互影响和相辅相成的。汤一介的出发点和他采用的中国哲学中具有最广泛和最根本意义的特定范畴即是“天人合一”。汤先生将“天人合一”作为“真”或者也许可以说“真正的生存”意味着什么的终极来源的道德律令。随着汤先生的著作被翻译成英文而出现在西方的书架上,新一代的年轻哲学家也将分享到这一学识与贡献。

  • 标签: 汤一介 互系性诠释 知行 情境 体用 天人合一
  • 简介:2003年冬,笔者在美国哈佛大学从事学术研究时,星期日上午到波士顿华人布道会守礼拜,因而认识了王志信先生。当王先生知道我其中一个研究课题是关于客家人的历史与文化时,他告诉我自己也是客家人。后来,笔者与王先生作了两次比较详细和深入的访谈,因而初步了解王氏家族

  • 标签: 《王氏家谱》 客家人 基督教 本文写作 王氏家族 教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