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段玉被誉为清代“选学四君子”之一,他与顾千里关於《文选》校勘的分歧,正可以看出其坚持广泛而审慎地依据资料,通过科学严密的方法,获得相对可靠的论断的文献立场。通观段玉在《文选》研究的理论思考,以及校读《文选》、回证《文选》的具体实践方面,主要体现出重视古音韵学的关注视点,综合形、音、义的切入方法,先立义例的操作顺序,还於当下的历史观念,求真求是的校勘原则,以及旁观综理的通达理念,显然是值得今人更好地重视研究的独到之法。当然,段氏选学研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诸如版本局限、勇改武断以及忽视文脉文理的纯文字化解读,而这也正无疑是今人需要认真思考的宝贵经验.

  • 标签: 段玉裁 文选 理念 实践 平议
  • 简介:鹿冲关之名据史料记载比黔灵山之名还要早,是老贵阳的风景名胜区,过去地势又高又险,令古人惊叹。而如今的鹿冲关已旧貌换新颜,并且成为了森林公园。让我们随着作者的步伐,探索发现鹿冲关的“新颜”。披一身朝霞,乘一缕春风。“六冲关高遮半空,疑是碧玉长屏风。樵夫欲上先惊胆,飞鸟思渡叫声洪。”这是一首古风叫《六列翠》。是古人惊叹六冲关又高又险的写照。鹿冲关(六冲关),贵阳地名,已录入中华百关隘之列,为“贵阳九门四阁十四关”之一。如今的鹿冲关已高山变通途,鹿冲关森林公园就建在鹿冲关上。

  • 标签: 鹿冲 风景名胜区 黔灵山 探索发现 森林公园 四关
  • 简介:800余万字精装三巨册的《山西大典》(山西省史志研究院编,中华书局2001年版)在这春光明媚的季节终于面世了。这是山西地方史志编纂史上的重要收获,是山西文化出版事业的幸事。捧读这本沉甸甸的著述。我作为该书的特约编审之一为之不胜欣慰。而且感触万端。

  • 标签: 《山西大典》 中国 地方志 编纂工作 体例特点 语言特点
  • 简介:刘定,别署国风堂,福建上杭人,贵港市政协委员,贵港市青年联合会常委,广西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民进广西开明画院理事,贵港市青年书法家协会主席。作品多次参加中书协展览及广西书协展览,入选广西基层群众书法展,第二、三届广西艺术作品展,广西园博书展二等奖等;发表于《书法报》、《青少年书法报》、《广西日报》等,作品被多家博物馆,美术馆收藏,2014年书法作品作为中越青年友好交流活动中国政府送越南政府国礼。多年来,致力推动贵港青少年书法教育发展,使贵港青少年书法教育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策划一系列大型展览及赛事,在全国引起广泛关注,中央电视台,广西电视台,人民网,广西日报等主流媒体多次深入报道。

  • 标签: 青年书法家 作品欣赏 《广西日报》 青少年书法 大型展览 中国政府
  • 简介:1936年6月14日上午S时许,民主革命家、一代朴学大师章炳麟(号太炎)在苏州溘然逝世,享年67岁。午后,在甫京的邵元(国民党元老,时任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国民党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主任),从《中央日报》杜程沧波处得知了这一噩耗。对章氏极为推崇的邵元,在当天的日记中,写下了一段悼念章良的话:“大炎近年于论事诸文,虽恒流于偏颇,然数十年中,以学术而创导民族大谊者,实为今日之灵光,奄然谢去,海内读书种子尽矣!”“海内读书种子尽矣”的出典见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书中说,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时,他的主要谋士姚广孝跪在他的田前请求:打下南京后,不要杀死方孝孺(辅佐建文帝的大儒,历史上著

  • 标签: 章太炎 国民党 国民政府 蒋介石 筹备委员会 政治委员会
  • 简介:时年96岁的许渊,是国宝,是集渊才和冲劲儿于一身的名士。许渊老两口在北京大学畅春园70多平米的房子里,住了30多年。许渊每天要翻译十多个小时,经常工作到凌晨两三点,他将诗词曲赋翻译成英语和法语,迄今已出版了160种译著。他的法文版《唐宋词选一百首》《中国古诗词三百首》,英文版《诗经》《新编千家诗》《唐诗三百首》《西厢记》等佳作,在西方传播颇广,多首译诗被选入国外的大学教材。

  • 标签: 许渊飞虎队 走出翻译 飞虎队走出
  • 简介:我最早认识彭同志,是在20世纪70年代初,当时毛泽东主席提出要把江苏省和湖南省率先建成工业省,指示国家有关部门要做好相应的规划安排。江苏省是中国纺织、轻工业的重要基地,同轻工业部(“文革”中由纺织、一轻、二轻三个部合并组成)关系密切。

  • 标签: 立党为公 同志 20世纪70年代 宽厚 轻工业 “文革”
  • 简介:雍正九年,经广西布政使金鉷奏请,清廷制定了“繁疲难”制度.这不仅为划分地方官缺等级提供了一套全面、合理的操作标准,使延续近两千年的地方行政等级制度臻于完善,也对清代地方道、府、厅、州、县官员的选任、行政素质的改善以及选任权力的分配,产生深远影响.任何制度的形成均有一个调整完善的过程,“繁疲难”制度亦不例外.除单个省份不定时期的“个别调整”外,由朝廷颁布谕旨,下令各省“统一调整”者就有三次,分别发生在雍正十二年、乾隆六年和乾隆十二年.除了时间上的不同,三次调整在原因、内容、过程及特点等方面亦迥然有别.这是“繁疲难”制度从初定走向成熟的动态变化过程.而“互换”条例的订立,又为维持选任制度和权力分配的动态平衡奠定了制度基础.

  • 标签: “冲繁疲难”制度 调整 选任 互换
  • 简介:顧千里在嘉慶十一年(1806)刊行《撫本禮記鄭注考異》,其中指出《禮記·祭義》中鄭注"四郊"當作"西郊"。段玉在次年作《禮記四郊小學疏證》,對顧千里的説法進行反駁。雙方數次書信往來交鋒,在學術史上稱爲段、顧之争。對於段、顧學説的對立之處,只有從禮學角度進行解析,才能理解這場争論發生的原因,以及段、顧二人間的是非曲直。顧千里之説基本圍繞鄭玄學説展開,而段玉則自出機杼,推演出了學制新説。段、顧之争主要體現了兩種學術方法及解經思路的不同,而非簡單的校勘問題。

  • 标签: 段玉裁 顾千里 郑玄 礼记
  • 简介:1931年,蒋介石因围绕“约法”的政见之争,不顾舆论,不计后果,将国民党元老胡汉民先是拘禁于总司令部蒋自己的官邸,继则囚禁于南京郊外汤山俱乐部,再则先后幽禁于双龙巷胡的寓所及香铺营孔祥熙宅第,时间长达半年以上。胡汉民此次被囚,是民国史上各方瞩目、反响强烈的重大事件。有的民国史著作对此事件经过的记述未免简略,且词多含糊,看过之后,没有真切、详实之感,留不下,清晰、深刻印象。胡汉民此次被囚之前,任职国府委员。立法院院长。时邵元冲任立法院副院长,是胡的副手,且是胡氏被拘的目击者、见证人。胡被拘期间,邵与其有数十次接触。他在日记中对这一事件记载之泰详,为笔者所见其他有关史料所不及;而且邵氏的记录与

  • 标签: 胡汉民 蒋介石 国民会议 总司令部 戴季陶 国民党
  • 简介:一今年是'田老'——北京人艺的同事们都这样亲切地称呼他——百岁诞辰,值得纪念一番,怀念一番。田老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蜚声中国话剧舞台的著名表演艺术家。他在60多年的时光里塑造了百余个真实可信、性格鲜明、色彩各异的人物形象,其中有《带枪的人》中的红军战士雪特林、《悭吝人》中的悭吝人阿巴公、《同志,你走错了路》中的教条主义者吴部长、《红

  • 标签: 田冲先生 艺术家田冲 追思艺术家
  • 简介:一个是国民党中将邱清泉的堂弟,一个是国民党高级将领张的女儿。他们缘何走上革命的道路?又怎样成为红色伴侣?请看《邱清泉堂弟和张女儿的红色婚恋》。

  • 标签: 张冲 国民党军 周恩来 蒋介石 抗日战争 潘汉年
  • 简介:任城王元澄、尚书仆射李是北魏两个著名人物。《魏书》并没有将两个人放在同一列传,因为两个人一个是宗室亲王,一个是朝廷重臣,按照当时史书编纂体例,只能是分别立传。本文将这两个人放在一起比较,是因为他们有许多共同之处。概括起来有四点:第一,他们都被文明冯太后所重用。当元澄被任命为梁州刺史前往梁州平叛时,文明太后就对时任中书令的李说:"此儿风神吐发,德音闲婉,当为宗室领袖。

  • 标签: 功臣 改革 著名人物 《魏书》 编纂体例 个人
  • 简介:云南是井盐岩盐兼产的省份,盐的资源储藏丰富,分布广泛。清朝以来云南就有黑井、白井、磨黑井三大产盐区13个盐场。盐产量足供省内民食有余而推广引岸。人民国后,并为10场,仍分黑、白、磨三区。地处滇中的黑井区,盐产量位于三区之冠。从二十世纪20年代起,云南盐业由于数百年来陈陈相因,用柴薪煎盐,技术落后,盐产量锐减,不敷民用,攘成盐荒,危害政局。

  • 标签: 云南 近代 盐业史 张冲 盐政改革方案
  • 简介:采访时间:2007年1月15日下午3点-5点采访地点:毛家湾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金及先生办公室被采访人:金及,原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常务副主任金及,1930年12月生于上海。194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留校任教,从事中国近代史教学与研究,以辛亥革命史研究饮誉史界。后调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从事中共党史研究。曾任第六届中国史学会会长。2009年由俄罗斯科学院授为外籍院士。金先生年逾80,笔耕不辍,近年出版的专著《转折年代——中国的1947年》和《二十世纪中国史纲》尤为人所称道。

  • 标签: 金冲及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历史学科 五十年代 访谈录 中国共产党
  • 简介:从《诗经》《楚辞》《论语》《老子》到《汉魏六朝诗》《汉魏六朝诗一百五十首》,再到唐诗、宋词、元曲,及至毛泽东诗词,三十年间,他累计翻译并出版了一百余部作品,几乎涵盖了先秦以来的历代经典,成为“20世纪将中国诗词曲赋译成英法韵文的唯一专家”。

  • 标签: 毛泽东诗词 英法 翻译 许渊冲 汉魏六朝诗 儿子
  • 简介:宋代海外贸易以民间海商作为主要力量,这一特征与汉唐时期的朝贡贸易、元代的官本商船以及明初郑和下西洋等在性质上截然不同。这是中国传统社会之立国态势从“头枕三河,面向草原”一变而为“头枕东南,面向海洋”,亦即从中世迈向近世的重要表征。南宋东南沿海常年有近十万人涉足外贸,其内部阶层结构犹如金字塔,处於顶端的是宗室、官员和军将等权贵海商;第二层是职业海商与来华外商;第三层是时断时续参与外贸的中小海商;底层是数量最多的海舶水手和“带泄户”。这是一支强力无法压制的谋生力量,亦是南宋海外贸易之民营性质的确凿证明。

  • 标签: 南宋 海外贸易 海商羣体 民营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