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又称南曲、南乐、南管、弦管,主要由“指”、“谱”、“曲”三大类组成,是我国古代音乐保存比较丰富、完整的大乐种,它汇集了盛唐以来中原雅乐之精华,又吸取了元曲、戈阳腔的特长,并与闽南的民间音乐融汇一体,逐渐成为词曲清丽柔曼、旋律缠绵深沉的美妙乐种。

  • 标签: 南音 古代音乐 民间音乐 “指” 乐种 词曲
  • 简介:《吴越春秋》内载有一首只有8字的短诗: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寥寥8字,活现了古代狩猎的场景。

  • 标签: 古诗 《吴越春秋》 杂文 随笔
  • 简介:通过对"凹"字形与的讨论,认为对音韵文献的研究应重视汉字形与的复杂关系.

  • 标签:
  • 简介:音阶,作为数学与音乐的结合体,对乐理研究和艺术表现都起着巨大的作用。大体来说,西方音乐以七声音阶为基本特征,而中国传统音乐是以五声音阶为特征的。这两种音阶自古以来一直独立存在于一个民族又和谐共处于同一个世界。这样的“和而不同”充分表现了音乐的多样性,也暗含了音乐背后的文化多样性。本文主要分析中西方音阶在制定上的“和”与“不同”,结合中西方文化的特点,探究其背后的文化涵义。

  • 标签: 五声音阶 七声音阶 五行配五 哥拉斯和谐论
  • 简介:提起夏仁虎,现今的人可能感到陌生。而提起林海,也许有人还会想到电影《城南旧事》一书原著的作者。这两个距离很近,但又属于不同时代的不同人物,一个随着光阴的流逝,早已走得很远很远,一个随着社会的变迁,也远在天边,到了耄耋之年。然而他们给我们留下来的历史资料和精神财富,确值得我们永远爱惜与珍藏。因为他们所记述的往事,就曾经发生在我们的身旁。

  • 标签: 人物 《城南旧事》 往事 林海音 作者 时代
  • 简介:在石家庄华北军区烈士陵园,王远烈士静静地长眠在异乡的土地上。距离墓地不远处,矗立着烈士的铜像,那如炬的目光仿佛一直在向人们述说着那段硝烟弥漫、出生人死的峥嵘岁月。王远,原名王鸿业,幼名龙文,1916年出生于山西省五台县豆村镇泗阳村。村北的几间明清大瓦房,至今仍稳稳地立在那里。从少年时代起,这位著名抗日英雄就在此地静静地沉淀着自己赤诚报国的热情。

  • 标签: 王远 烈士陵园 华北军区 少年时代 抗日英雄 石家庄
  • 简介:《六书略》为宋郑樵所著《通志》'二十略'之一,是一部讲解汉字形体构造的开创性著作。由历史学家王树民点校,中华书局1995年出版的《通志二十略》,是该书目前唯一的点校本。由于《六书略》讨论的是汉字的古形、古音、古义,整理点校的难度极大。鲁国尧先生在提及此书的校勘时,曾多次强调音韵学知识的重要性~①。笔者

  • 标签: 《广韵》 点校本 《集韵》 鲁国尧 王树民 《通志》
  • 简介:魏晋南北朝时期,语音是士族身份的重要标志。北朝士大夫出使南朝,往往具有宣示本朝文化正统性的使命,与南方士族交往,亦有寻求文化认同的需求,为此,讲求雅正的语音十分必要。考察史书,不难发现担任聘使的北朝士族,多出自语音雅正之家。颜之推遍历南北,他所推崇的言词切正家族恰是史传所记束魏、北齐时代的聘使家族。与颜之推、萧该等人共同撰定《切韻》的北朝士族,亦为正音士族,多有出任聘使的经历。这些土族家族之间建立起共享音韵之学的人际网络,并表现出更强的士族文化认同感。本文讨论的南北交聘中士族语音问题只是士族文化的一个侧面,却是南北朝文化态势的清晰映像,有助于进一步探求南北朝学术与社会之间的关联。

  • 标签: 雅言 切韻 南北朝 交聘 文化史
  • 简介:2016年9月,叶嘉莹先生引领中国学童重返中国文化源头的经典之作《给孩子的古诗词》推出讲诵版。年逾九旬的叶嘉莹先生为其亲选的218首古诗词所作讲解,浅白易懂,亲切自然,又用纯正古音朗读、吟诵,希望孩子们能够从小体悟中国古典诗词独有的韵律美感,掌握中国古典诗词特有的感情意境。正如吕正惠教授所评介:'以她(叶嘉莹)丰富的学养,愿意为当今的学童编定一部选集,可以说是我们的大幸……因为只有让儿童自小就喜诵读诗词,中国诗词的生命力才能历久弥新。'

  • 标签: 仙音 十方界 迦陵
  • 简介:<正>《经典释文》是汉典音义的代表,在中国古代音义类辞书乃至整个中国古代语文辞书中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其价值自不必说。但毋庸置疑的是,今本《经典释文》已非《经典释文》的原貌。这种改变不管是《经典释文》一书在历史流传过程中的自然成之,还是后人有意为之,都已是不争的事实。若我们对此没有正确认识,并加以高度重视,我们就难以认识《经典释文》的原貌,我们对《经典释文》的研究及所取得的成

  • 标签: 《经典释文》 语文辞书 音注 《集韵》 秋官司寇 流传过程
  • 简介:《增广注释辩唐柳先生集》南宋淳佑九年(1249)序刻本曾传来日本,藏入镰仓幕府金泽文库,日本正和元年(1312)破衲聪达(1280-?)借书抄写,後归江户幕府德川家,今为日本蓬左文库所藏。钞本正集四十五卷,含《非国语》二卷在内,又《外集》二卷,《附录》一卷,偶避宋讳缺笔。同时用别本参校补抄,其中有《注唐柳先生文集》,亦有缺笔,可知亦宋刊本,传来日本,而此书中国历代书目无着录,极为贵重。本文筒述日本旧校钞本之特徵及其版本研究上之价值。

  • 标签: 音注唐柳先生文集 蓬左文库 柳宗元 刘怡堂 刘钦
  • 简介:我认识戚铮同志比较早,是在抗战前1935年的夏秋间,上海抗日救亡运动风起云涌的时刻。是由我的同学魏羽介绍我认识的。她思想进步,比我大7岁,我叫她戚大姐。她端庄的面容,瘦长的个子,目光炯炯有神,说话出口成章,使我十分钦佩。

  • 标签: 戚铮音 抗日救亡运动 中国 上海 共产党员 思想品德
  • 简介:在吴械《韵补》的古韵研究、朱熹的“古今之诗三变”观念等影响之下,宋元两代有不少诗学着作重视:(1)辨古今诗体之异,复兴汉魏诗风;(2)辨古体格律和用韵。元代科举考试的“古赋”进一步地要求士子认真对待“古韵”,迫使人们寻求古体、律体诗赋押韵规范(如《古今韵会举要》)。宋元诗学的这种辨体意识,到明代脱胎成了李束阳、前後七子等的“复古”诗学,同时还产生了具体支撑古诗创作的杨慎古音学、古今体通用韵书(以方日升《古今韵会举要小补》为代表)等副产品。可是,随着明季以後的韵学研究的精密化和朴学化,本来携手并进的诗学和韵学两个领域逐渐变得疏离,在清代知识菁英世界中各自发展成了专门之学。

  • 标签: 诗学 古音学 科举 诗话 韵书 元明清
  • 简介:巴雅尔产生于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佛寺镇查干哈达村,自1808年首届会巴雅尔,距今传承已经209年,截止到2017年,查干哈达村民历年举行会巴雅尔208届,将于2017年农历六月二十八日举行第209届会巴雅尔。2014年9月,第206届会巴雅尔以"远亲不如近邻,百行以和为贵"为主题,成功入选央视中文国际频道百集大型系列片《记住乡愁》第一期第七集。会巴雅尔即"会"的节日,蕴含"消灾祛病,睦邻亲善,团结进步,和谐共生"的内涵。

  • 标签: 会音巴雅尔 文化渊源 传承与发展 思考
  • 简介:本文以卫三畏(SamuelWellsWilliams)1844年在澳门出版的《英华韵府历阶》为例,探讨当时外国传教士编纂的汉英词典中出现的一些有趣的过渡现象——该书收入的字词,虽全部标以官,但部分字词只在粤语或某些方言区通用;此外,在通用的汉语拼音系统出现之前,该书亦肩负起逐步建立起一套适用于各种中国方言的拉丁字母拼音系统的使命。

  • 标签: 卫三畏 汉英词典 澳门
  • 简介:许多第一次听到客家话的外地人常产生听日语的错觉。客家话不一定是最像日语的汉语方言,日语也不是最像客家话的“域外方言”,但客家话与日语之间的确存在着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

  • 标签: 汉语方言 客家话 日语 教材开发 促音 入声
  • 简介:在殷墟甲骨刻辞中,有四方神名和四方风名,已有许多学者讨论过,本文拟就其中的北方神名“勹”字的释读,谈一点粗浅看法,并在此基础上,对战国文字中几个从“勹”得声之字的释读进行讨论。不妥之处,敬请方家指教。

  • 标签: 战国文字 北方 古文字 甲骨文 殷墟甲骨刻辞 释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