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评估生物污染的受害程度,必须从民族文化出发,并因民族而异,不同的民族对待同一污染物种具有截然不同的态度,因此,各民族评估生物污染的受害程度也不相同。本文通过分析苗族对待紫茎泽兰和傣族对待橡胶树这两个案例来证实上述观点,并呼吁建立不同的评价标准,才能实事求是地反映生物污染对我国造成的损失,同时为制定防治生物污染的法律法规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生物污染 受害程度 评估 民族文化
  • 简介:近日,电视剧《郑和下西洋》正在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频道热播,各界反应强烈。因为,“郑和下西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终于能让中国人民,让全世界人民知悉了解。问题在于,电视剧《郑和下西洋》既以郑和真人真事为题材,就得尊重郑和后裔繁衍至今的历史真实。然而,《郑和下西洋》的编剧朱苏进居住在南京市区,明知南京有郑和后裔,明知南京有“郑和研究会”,却不愿合作,反而“闭关写作”,谎编、胡扯郑和收养“宋莲芯”遗腹子故事,从而造成“路人皆知”郑和后裔原来如此的“历史假象”。

  • 标签: 《郑和下西洋》 电视剧频道 重大历史事件 “郑和下西洋” 缺陷 中国人民
  • 简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人口较少民族的发展,新世纪以来中央和地方实施了专门扶持发展的政策,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地区呈现出经济发展、生活改善、民族团结、社会和谐、边防巩固、睦邻友好的大好局面,成为我国民族工作战略性安排的一大亮点。本文在对10年扶持人1:7较少民族政策回顾总结的基础上,对扶持人口较少民族政策的实践程度进行了总体评价。文章指出扶持人口较少民族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扶持人口较少民族政策还面;临许多亟待完善的问题,并对发展和完善人口较少民族扶持政策提出了若干思考。

  • 标签: 人口较少民族 扶持政策:实践程度评价 发展与完善
  • 简介:在晚清流亡日本时期,梁启超在多数时间内对于中国国民是否具备立宪国家国民所应具备的智识和道德能力,都抱有怀疑。梁对"人民程度"问题的看法,先后经历了亡日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的发展。在后一个阶段,即从光绪三十三年至辛亥革命爆发,梁一方面积极主张迅速召开国会实现君主立宪,一方面则对"人民程度"问题,拥有了一种更为现代、复杂和辩证的认识,尤其是对各种宪法制度本身对"人民程度"问题能予以一定程度的消解或规避的认识。梁启超对"人民程度"问题的思索历程,体现出儒家传统中高度精英主义的思想倾向,以及该传统之一元论和唯智论的思维方式,在遭遇政治现代性时,所呈现出的复杂命运。

  • 标签: 梁启超 人民程度 宪政 儒家
  • 简介:<正>人们常说,现在的日子天天像过年。我认为这话一点不假。君不见,现在寻常人家的餐桌上不是肉、就是鱼,鸡汤、排骨汤三天两头煨一次。过去即使过年也没有现在吃得好啊!现在的人不是愁没有好东西吃,而是怕美味佳肴吃多了会得高血压、肥胖症。面对如此美好的生活,我总爱回首往事,回忆

  • 标签: 排骨汤 美味佳肴 我的女儿 小孙女 物资匮乏 湖南籍
  • 简介:本文比较了保安语积石山方言中的两个程度副词oφln和gy的用法,认为二者的区别在于是否蕴含比较义。

  • 标签: 保安语 积石山方言 oφln GY
  • 简介:广西民族教育严重滑坡──东兰、靖西等县民族教育的调查赵精华,翠永红,唐武华,梁劲松(广西区民委文教处)今年6月,我们就民族教育问题在东兰、巴马、德保、靖西四个少数民族聚居县进行了调查,发现民族教育在严重地滑坡,应引起严重警惕。一、民族教育存在的问题1...

  • 标签: 民族教育 民族地区 严重滑坡 巴马瑶族自治县 职业技术教育 贫困地区
  • 简介:本文主体要探讨汉志方技略。无论刘略、班志,其辑校门类俱将方技略列于最后。历代学者多重视诸子略,至于现代尤其如此。新派文家学者于诸子略之外多不投畀一瞥,而其六略之中又特轻视数术略及方技略。章学诚校读诸子略多占篇幅,数倍于数术、方技二略之总量,现代学者鄙薄更甚。盖方技略在学术领域,从古至今一向冷寂。

  • 标签: 知识 疾病 古人 学术领域 诸子 学者
  • 简介:<正>荷兰籍国际法学者米凯尔·范瓦尔特·范普拉赫,写了一本关于西藏历史及其法律地位的书——《西藏的地位》(1987年美国卡罗拉多州西方评论出版社出版)。这本书和西方肆意诬蔑中国,标榜研究所谓的“西藏的地位”,顽固坚持“西藏是个独立国家”的反华书相比,并没有什么新的发现,但是,《西藏的地位》一书在西方却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不仅因为作者是一位自命不凡的国际法学者,为所谓的“西藏自古独立论”寻找了法理依据,给“西藏独立论”旧货包换了一个新包装,招摇过市,而且因为作者是政治流

  • 标签: 西藏代表 国际法学 达赖喇嘛 西藏独立 主权国家 罗马教皇
  • 简介:《四时纂要》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农书,不仅收录了大量的农业生产技术,亦包含了丰富的医药卫生知识,是我们研究唐代乡村社会的重要史科。书中记载的疾病防治条目可分为占卜择日与疾病预测、岁时节日与辟习俗、药角植物与治病方剂三大部分,虽然混杂了不少迷信和巫术的色彩,但亦有民间生活经验的合理成分,较为完整地反映了唐代农人内心世界的疾病恐慌,以及对疾病知何产生的认知和为了应对疾病带来的伤亡所采取的防治措施。对《四时纂要》中的疾病防治研究有利于拓展唐代疾病史的文献来源。进一步弥补了正史和医籍的不足。

  • 标签: 四时纂要 疾病防治 唐代乡村社会
  • 简介:在白人到来前相当长的时期内,印第安人社会疾病较少,印第安人身体相对健康。但是随着农业的发展和居住模式从游牧到定居的转变,土著社会中各种疾病开始增多,印第安人健康状况逐渐恶化。至哥伦布到来前夕,印第安人社会已经充斥着各种疾病,并非是很多学者所说的毫无疾病的“伊甸园”。白人到来前北美印第安人社会的疾病生态对白人到来之后的外来传染病入侵美洲具有重要的意义。印第安人已有的疾病削弱了土著民族的健康状况,导致外来传染病会产生更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大加剧了该群体的疾病负荷。这一时期土著民族的疾病生态成为白人到来后外来传染病入侵、印第安人人口大量死亡、土著社会遭受严重打击的重要因素之一。

  • 标签: 白人到来前的北美 美国印第安人 疾病生态
  • 简介:<正>藏医学《四部医典》这部论著,是作者精通了人体、疾病与治疗的本质后完成的。故在任何一个年代,都具有千古不朽的实用价值。是一部符合科学的最佳医典。这部医典的内容包括八支,故具广泛性,它还以气、胆、液三者作为主体,因此又具有层次性和完整性。在此,对八支集要中关于人体四元素,和气、胆、液等的本性、功能以及它们相互间的联系作一略述。

  • 标签: 藏医学 辩证关系 四元素 人体健康 疾病 四部医典
  • 简介:叶秀珠无名校的背景,也无显赫的职位,印在名片上的职业为“心脏修理工”,但各地心血管病患者偏偏认定了她,每天都有一二百名患者慕名而来。她在哪里门诊,人涌如潮的景象便会出现在哪里。她医名远播海外,法国巴黎和俄罗斯的一些同行多年来一直与她保持着联系,遇到重要人物心脏疾病难以控制时,不得已就会隔洋隔山向她求医求药。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经历 师承 专家 中医 学者
  • 简介:从福建《螺江陈氏家谱》来看,疾病与医疗贯穿陈氏家族史始终.面对疾病,陈氏族人及其亲朋好友往往将病患置于具体的社会文化境况中加以认识而非一味追究医学上的解释,具有强烈的人文性;陈氏族人应对疾病的方式主要有割股疗亲、诉诸超自然力量、求助于医生和药物等,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征,但没有明显的主次之分和高下之别.当把病因认识、疾病应对放在文本叙事的整体语境中进行解读时,我们会发现福建《螺江陈氏家谱》这一文本中的病患叙事隐藏着陈氏家族彰显儒家价值观念与强化家族文化认同的努力.

  • 标签: 福建螺江陈氏家族 病因认识 疾病应对 病患叙事 社会文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