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0 个结果
  • 简介:信息技术作为科技手段在行政组织中的运用与扩展,已超出了一般技术所能发挥的作用,它正在以势不可挡的势头使行政组织发生着三大变革:行政组织内部的变革;行政组织产品和服务的变革;行政组织人力资源的变革。

  • 标签: 信息技术 行政组织变革
  • 简介:政治制度的研究一直是吐蕃史研究的焦点之一,随着藏学研究的深入和发展.吐蕃行政制度和军事建制研究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果,学术界着力对《唐蕃会盟碑》.《两唐书·(吐蕃传)》,敦煌古藏文写卷P.T.1087、1286,以及《贤者喜宴》等一系列反映吐蕃时期及敦煌统治区内政治、军事建制的可靠材料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考证,涌现出诸如劳费尔《藏语中的借词》、王忠《新唐书吐蕃传笺证》、王尧、陈践践《吐蕃兵制考》、《吐蕃职官考信录》、山口瑞风《吐蕃支配敦煌时代》、陈楠《吐蕃职官制度

  • 标签: 吐蕃 地方行政机构 职官 考证 西藏 政治制度
  • 简介:从我国修志动态看,社会主义新县志的编纂出版工作,有的已经完成,有的接近尾声,估计再有一二年时间,全国新编县志工作可基本结束。如何认识和对待当前县级方志机构的变动,本文想就此题谈一点粗浅的认识。一、新编县志出版后,修志机构变动是必然的。新编县志工作完成或基本完成之后,一

  • 标签: 修志 地方志事业 机构改革 史志办公室 编纂出版 方志界
  • 简介:国立根特大学(RUG)十九世纪末,在比利时王国王室的支持下,比利时企业开始在中国谋求发展。比利时议会议员CharesWoeste提议在比利时的大学开设亚洲语言课程。于是,国立根特大学(1817年荷兰国王威廉一世批准创办)从1900年开始教授汉语课程,当时根特大学的教授是LouisdeLaValleePoussin(1869-1938)和CatlHentyze(1883-?)

  • 标签: 比利时 语言文化 语言与文化 现代汉语 出版物 高等学院
  • 简介:明初对外实行和平友好的外交政策,反对穷兵黩武。洪武政权一建立,就宣布“昔帝王之治天下,凡日月所照,无有远近,一视同仁,故中国莫安,四方所得,非有意于臣服之也。”而是要与诸国“相安无事,以共享太平之福。”永乐时期,明朝继续推行休养安息的内外政策,积极发展对外友好关系,开展大规模的对外访问,先后七次派遣郑和组成庞大的友好使团出使亚非各国。郑和七下西洋,使明朝在外交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谊得到新的发展,外国使节纷纷来华,盛况空前。

  • 标签: 郑和 明初 使节 永乐时期 明朝 和平友好
  • 简介:民国时期盐务组织机构与近代海关组织机构一样,同时存在着两个组织系统,这种畸形的组织形式都是由于洋人插手中国事务造成的。加之盐务机构名称变更频繁,翻来复去,令人眼花缭乱。什么盐务局、盐政处、盐政局、盐务署、盐务总局、盐务管理局、盐税局、收税局、榷运局、督销局、官运局、盐运使署、盐运副使署、盐务稽核造报总所、盐务稽核总所、盐务稽核所、盐务稽核分所,等等。长期以来,

  • 标签: 盐务 盐政 盐税 述略 政局 近代
  • 简介:国土是国家第一资源,海岛为国土的重要组成部分。据1988—1995年全国海岛普查,我国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共计6536个,总面积近8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0.83%;其中450个岛有常住居民,人口4152万(2000年测算数),占全国人口的3.2%。

  • 标签: 海岛 行政管治 国土资源 中国 历史发展
  • 简介:开元十一年(723)中书令张说奏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不仅是政事堂名称的改换,而且是唐代宰相制度和中枢体制的重大变化。中书门下不是中书省和门下省两省的简称,而是宰相裁决政务的实体化的'相府'。中书门下不仅有了以自己名义裁决政务的文书——堂帖与堂案,而且有了脱离于三省之外的独立的办事机构。所谓'五房'有可能是宋人对唐代制度的概括,但唐代中书门下有下属的具体承办公务的'房'和'堂后官'则无疑义。

  • 标签: 中书门下 堂后官 门下省 堂案 主书 城门郎
  • 简介:<正>我国的校雠事业肇端于先秦,初兴于西汉,但那时还没有专职的校雠机构与专职的校雠人员.刘向、刘歆校书,皆系皇帝临时委派.直至东汉章帝设立兰台令史,始有专司校雠之职.恒帝延熹二年创建秘书监,才开始建立专门的校雠机构.唐时,校雠事业曾非常兴盛,秘书监弘文馆、崇文馆、司经局、集贤院等皆为校雠的专职机构,设有校书、正字等“典校四库书籍”的专职.宋代的校雠事业更为发达,但校雠机构与校雠专职人员不象唐时那样分散,而是集中在一处.本文仅就北宋时期的校雠机构及其制度作一初步的探讨.

  • 标签: 馆阁 校雠 秘书省 史馆 校书 校徽
  • 简介:<正>陕西省西安市东郊半坡原始氏族公社村落遗址,是我国民族公社繁荣时期典型居住遗址之一,属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系统的遗存,距今约6800——6300年左右,半坡氏族的先民们在这里居住了约500年左右的时间。半坡遗址的发掘工作从1954年秋开始,至1957年夏。前后共发掘五次,发掘面积10,000平方米,共发现较完整的房屋遗迹45处,各种墓葬250座,

  • 标签: 氏族组织 母系氏族社会 村落遗址 氏族公社 新石器时代 房屋遗迹
  • 简介:小火轮抵达武汉,别人到了码头,很快就下船,而我呢?下了船不知往何地去,本想去哥哥谢敬止处,但不清楚他是什么学校和地点。去陈庭芬那里,就亲戚说是可以去的,但他父亲、三叔、三婶和叔伯弟弟均被我们镇压了,他的妻子、叔伯哥哥、嫂子又被敌人杀害,事关七条人命,如此复杂怎敢贸然前往呢?武志靖那里平时关系不错,他是小学校长,好隐蔽,武本人是可以接受的,而他妻子是否同意呢?因为一株连就是身家性命问题。考虑再三,决定到武昌先找岳鹏云先生。岳那时是在乡村师范学校读书,我初次到门房打听,开始说没有此人,继而又说,他回家了。我知道他是不肯为我费力,于是出去买了两包上好的炒货送给门房。这一招果然很有效,他去了不到五分钟

  • 标签: 蒋介石 党组 红军 俘虏释放 军事训练 部队
  • 简介:本文介绍了蒙古尔部族的组成、形成和发展。并对其族长、土司的特点和承继作了详尽的描述。

  • 标签: 蒙古尔 部族 组织
  • 简介:宁夏是我国古代文明发祥较早的地区之一,早在战国秦时,就有郡县的建置。但在千百年的历史进程中,疆域范围时有消长,行政区划每多变迁,加之地形的变化、河流的变迁、道里的改向、聚落的兴衰、地名的更替,错综复杂,变化频繁,给后人留下许多茫然。甚至历代有关史志著作中,对宁夏的行

  • 标签: 宁夏 行政建置 宋朝 西夏国 明代 地方志
  • 简介:中国近代社会教育,自光绪二十一年至宣统三年(1895—1911年)为萌芽阶段。当时虽废科举、兴学校,但还未施行社会教育。民国初年,教育部设社会教育司,并颁有一些法规,“社会教育”活动才逐渐开展。民国二年(1913)四月,贵州设公立贵州图书馆,我省第一次出现社会教育活动。馆址选在风景幽雅的梦草公园紫泉阁内,其图书来源大部分是官书局和贵州省通省公立中学堂的旧藏,少数为地方人士捐赠。据民国六年统计,该馆约有旧书九百余部,新译书八百三十余部,外文书一百五十余部。民国七年,馆址被改作他用,再加缺乏经费,该馆只好停办。

  • 标签: 社会教育机构 贵州图书馆 外文书 社会教育活动 中国近代社会 补习学校
  • 简介:广西新闻机构概况和各类报纸的特点张鸿慰(一)报社早期编辑、印刷、发行报纸的机构是报馆,其后称报社。广西近代第一家报馆是康有为及其门生于1978年(清光绪二十三年)4月8日在广西官绅的支持和资助下在桂林依仁坊彭公祠成立的圣学会,这个维新变法组织编辑出版...

  • 标签: 新闻机构 《广西日报》 维新变法 新闻记者公会 宣传报道 党委机关报
  • 简介:民间慈善组织(包括善堂、善社、医院)的兴建是广州晚清时期一个引人注目的社会现象,从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先后设立于广州的善堂至少有17家以上,其中润身社善堂、爱育善堂、两粤广仁善堂、广济医院、方便医院、惠行医院、述善善堂、明善善堂便是清末民初广州著名一时的“九善堂”。一时设立善堂之风蔚然,无怪乎时人评日“今日之办慈善事业者,已成社会之一般趋势矣。”

  • 标签: 清朝末年 广州市 民间慈善组织 善堂 管理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