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7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从综合博物馆临时陈列展览选题需适应本馆性质与任务、兼顾学术和普及以及推陈出新并与时俱进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希望可以在理论和实践上对新形势下更好开展博物馆工作有所帮助.

  • 标签: 博物馆 陈列展览 选题
  • 简介:胶矾水是书画装裱和修复中常用材料,但同时也是导致纸张酸化重要原因之一。为探讨改性胶原蛋白用于书画粉化颜料加固适用,以鱼胶、壳聚糖及魔芋葡甘聚糖等为原料,考察了固色剂对宣纸及着色颜料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固色剂处理后,固色剂在纸张纤维表面形成薄膜,明显改善了纸张力学性能,并且固色剂对颜料老化起到一定延缓作用。本研究将对书画装裱中传统工艺科学化起到一定指导意义。

  • 标签: 书画 固色 高分子材料
  • 简介:宁家坡新石器遗址出土陶窑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保存最早最完好庙底沟二期竖穴陶窑。由于地处黄河小浪底水库淹没区,我们对陶窑采用分块切割、套箱包装运输,最后异地复原陶窑保护搬迁修复方案。陶窑切割搬迁与修复时采用改性环氧树脂WB-1型和WB-2型加固保护用高分子材料;修复复原采用从Y501陶窑火膛底部开始、吊装陶窑切割搬迁块拼对复原方式;最后窑体内侧切割缝采用石膏色泥封补,外侧围裹建筑用砖,再调制石膏浆浇注固结整个窑体,最终完成陶窑异地搬迁保护修复。

  • 标签: 新石器遗址 陶窑 切割搬迁 修复复原
  • 简介:鲁南地区东周青铜文化是我国考古学文化一个奇特存在。其境内列国铜器墓葬无论形制、葬俗,还是出土铜器与陶器形制、组合、纹饰等都各具特色,至少可以分为七个区域,各区表现出较强独立和固守。但各区之间器物类别、形制等也多有相近之处,表现出了一定融合,,融合与固守共同组成了鲁南东周铜器墓葬多元文化特质。

  • 标签: 鲁南地区 东周时期 铜器墓 复杂性
  • 简介:为了可直接考察修复材料对壁画颜料层-地仗层(地仗层-地仗层)黏结,借鉴敦煌石窟泥塑制作“木骨泥胎”原理和涂层、黏接剂附着力和黏结强度测试方法,设计了一套拉拔模具。该装置解决了壁画修复材料评价中黏结界面错位,客观数据获取难,适用差,耗时长等问题。试验测定了6种常用修复材料在质量浓度5%条件下黏结强度,确定其黏结强弱顺序为:纯丙乳液>聚乙烯醇PVA-1788>白乳胶>硅丙乳液>明胶(Paraloidb-72)。基于试验数据,提出选择修复材料及工作浓度时,应以接近原有胶结材料(明胶)黏结强度为宜。

  • 标签: 壁画 修复材料 黏结性 评价
  • 简介:局限于考古发掘资料稀缺,以往学术界对于汉代列侯墓园礼制建筑形制认识不够清楚,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园发现了完备礼制建筑群体,为我们重新认识汉代列侯祭祀体系提供了契机。本文通过对海昏侯刘贺墓园发现礼制建筑特点分析,结合文献记载,认为其墓园内主体礼制建筑为寝园建筑.柑葬墓前祠堂应为寝殿。

  • 标签: 海昏侯墓园 礼制性建筑 祠堂 寝园
  • 简介:为研究近红外光谱无损检测技术在古籍纸张分析检测中可行,采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方法,构建100个纸样pH值、纤维聚合度、高锰酸钾值、碱储量4项指标的近红外光谱预测模型,并对模型相关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近红外光谱分析模型对纸样pH值、纤维聚合度、高锰酸钾值预测值跟实测值相关较好,能够满足检测需求,对碱储量预测值有一定误差,但能够满足参考性要求。实验结果证明了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对珍贵文献纸张进行无损检测是可行

  • 标签: 古籍纸张 近红外 预测模型 无损检测
  • 简介:为研究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结构构件重要排序问题,以江浙地区抬梁式和穿斗式两种典型传统民居木结构类型为研究对象,基于能量方法采用构件属性改变后对结构整体应变能单位体积改变率作为构件重要评价指标,运用有限元软件Ansys(16.0)开发了基于生死单元法和改变弹性模量法构件重要评价程序。分析结果表明,改变弹性模量法更适用于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结构构件重要分析。通过对抬梁式和穿斗式单榀框架和整体框架在竖向荷载、水平地震荷载两种工况下结构构件重要计算分析,得到了构件重要系数和排序,并提取出了抬梁式和穿斗式传统木构关键构件。研究结果可以为确定传统木构建筑遗产在修缮施工、维护以及结构健康监测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构件提供科学合理理论依据。

  • 标签: 传统木构建筑 构件重要性 抬梁式 穿斗式 改变弹性模量法
  • 简介:“湖南人——三湘历史文化陈列”是湖南省博物馆新馆基本陈列之一。陈列在策划过程中,尝试建构起一种重新诠释历史与文化展陈体系,在湖南历史发展长河中,在宏大叙事背景下,将“人”主线一贯到底,而“民族大家庭”是其中介绍当今湖南人构成重要环节。“民族大家庭”视角将看起来零碎、片段化社会事实串接起来,立足于博物馆藏品现状、拓展研究成果(如运用体质人类学方法开展湖南族群来源与构成研究等)及引入数字化遗产技术,使之重塑特殊历史与多样性文化,并以线条化、网络化、视觉化、可互动叙事方式传达给观众,希冀最大程度地反映真实历史,从而引发人们对遗产、集体记忆与认同共鸣和反思。

  • 标签: 博物馆 策展 湖南省博物馆 叙事
  • 简介:殷墟王陵区共发掘十余座带墓道大型墓葬,其腰坑底部距地表深度普遍在11~14米,远远超过同时期商代水井地下潜水线,可证在王陵区商人营建大型墓葬时,墓穴(尤其腰坑)深度均应穿透地下水,达到"下及黄泉"效果。本文认为,这正是商代社会中"黄泉观念"体现,商墓底部腰坑就是死者灵魂通往黄泉路入口,腰坑中殉狗就是通往黄泉路上引领者。

  • 标签: 殷墟 商代墓葬 腰坑 黄泉观念
  • 简介:商代甲骨卜辞里牢、■分别指经过系养牛和羊。西周以来牢字取代了■。为了区别经圈养牛和羊,在牢前加上大小,用大牢专指体型相对于羊要大经圈养牛,用少牢专指体型相对于牛要小经圈养羊。《大戴礼记·曾子天圆》关于"太牢""少牢"分别是牛、羊说法更贴近周代社会实际。

  • 标签: 商周时期
  • 简介:本文通过考察美洲地区一种名为阿尔帕卡(alpaca)金属材料,利用与该地区相关历史文献、影像资料、考古出土器物、博物馆藏文物,并参考冶金考古方法,认为这种金属材料很可能是一种含有铜镍锌三元合金,即镍白铜。然而,这种金属在美洲出现时间及发展情况仍有待更深入考察和研究。

  • 标签: 镍白铜 冶金考古 阿尔帕卡 美洲
  • 简介:袋状坑[1]是田野发掘中经常碰到一种遗迹现象,相对于直上直下筒状坑壁而言,袋状坑所呈现遗迹现象有一定"迷惑"。正确认识袋状坑,不仅有助于我们发掘好一座灰坑,亦有助于对其它遗迹现象处理和相关研究开展。

  • 标签: 袋状坑 发掘 思考
  • 简介:六年前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深情地说:“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梦想。”“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期盼。”此后,习近平总书记还不断深入论述中国梦深刻内涵,例如,他强调指出中国梦不仅是中国大陆十三多亿人民梦,而且也是海峡两岸同胞共同梦,需要大家一起来圆梦。

  • 标签: 中国梦 中华民族 世界 中国人民 国家博物馆 伟大复兴
  • 简介:长征期间,中国共产指挥红军粉碎了蒋介石扼杀中国革命企图,为抗日战争保存了骨干力量。在整个长征过程中,红军进行了广泛抗日宣传活动,团结和壮大了大批抗日力量,为全民族团结抗战奠定了重要思想基础并提供了人力保障,尤其是“北上抗日”方针明确提出,使和红军由长征初期战略退却转变为奔赴抗日前线伟大进军,成为开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先行者。长征为实现全民族抗战做好了充分准备,永垂不朽长征精神指引着中国革命不断走向胜利。

  • 标签: 红军 长征 抗日宣传
  • 简介:沈周与北京文官群体交往,是关于沈周其人其艺研究中值得注意现象。作为明中期文坛领袖并积级参与绘画品评李东阳,是北京文官群体中具代表的人物,且与沈周往来颇多。本文从李东阳对沈周绘画鉴藏入手,结合存世绘画作品与文献记录,考察交往建立与收藏途径、题跋与品评、鉴藏行为与沈周绘画互动等细节,试图厘清以李东阳为代表明中期北京文官群体对沈周及其绘画态度。本文得出结论如下:沈周与北京文官群体交往,有赖于苏州籍北京文官促成,书画在其中发挥着重要媒介作用。沈周绘画能够在更广阔地域产生需求,与北京文官持续关注和频繁鉴藏活动相关。北京文官鉴藏行为,曾对沈周绘画产生影响,而沈周在绘画主题与风格上选择,也积极地回应并参与到了北京文官生活和文化空间之中。

  • 标签: 李东阳 沈周 北京文官 绘画鉴藏
  • 简介:出土于太原东山《□憘墓志》记述了墓主作为军事将领一生履历,其中两次出现“大贤真”一词,为鲜卑语汉文音译.梳理碑志和文献中出现大贤真,“大贤真备身都督(或内直备身都督)”是颇为独特北齐禁卫军军官鲜卑一汉组合式名号.为我们认识北朝后期历史发展、民族融合内涵,提供了新视角.

  • 标签: 鲜卑语 大贤真 备身都督 东魏北齐 □憘墓志
  • 简介:河南淅川徐家岭M9墓出土蘧子受鬲铭文自名之字当隶释为“”,“”从“圭”得声(指圭是盥声符),应是“鬲”字异体或鬲别称用字。

  • 标签: 蘧子受鬲 自名
  • 简介:在汉代和宋元墓葬启门图大行其道时代,佛教艺术也引进了这种图像。北朝时期典型启门图更多地表现为天宫图像,在隋代到盛唐期间沉寂下去,中晚唐时期再次重兴。宋元时期佛教启门图多出现在丧葬语境之中,在经营位置、构图元素以及图像意涵等方面,都和墓葬启门图非常接近。除此之外,佛教艺术中还存在数量可观非标准型启门图,大抵属于艺术工匠独出心裁。

  • 标签: 启门图 佛教艺术语境 汉墓 宋元墓葬
  • 简介:山东古代碑刻有着悠久历史,不仅在全国存世数量最多,而且内容丰富,具有极高历史研究和书法艺术价值,是齐鲁文化瑰宝。其中拓片技艺在体现和提升山东汉魏碑刻价值方面,起着至关重要作用,而且旧拓中齐鲁先贤题跋,同样是优秀齐鲁文化体现。

  • 标签: 拓片 山东 汉魏碑刻 齐鲁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