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2016年3-7月,为配合山西其亚铝业有限公司工程建设,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临汾市文物工作站、汾西县文物旅游局等单位,在山西临汾汾西县郝沟村北发掘了3座金代砖雕壁画墓。其中,M153是一座仿木构圆形穹窿顶单室砖墓,虽彩绘层保存较差,但墓室结构完整且特殊,雕刻内容丰富,出土瓷器特色鲜明,在晋南地区同时期墓葬中较为罕见。M2与M19是两座毗邻的家族墓,M19墓室大部被毁;M2是仿木构八边形叠涩顶单室砖墓,墓室虽经扰乱,但仿木构砖雕和建筑彩绘保存相对完好,妇人启门图较为生动。从墓葬形制、砖雕样式、壁画内容及出土瓷器分析,这批墓葬年代为金代,为进一步探讨山西地区金墓区域面貌和葬制传统提供了新资料。

  • 标签: 汾西郝家沟 金代墓葬 砖雕壁画 瓷器
  • 简介:2018年7月11日,中国国家博物馆与山东大学、山东省文物局和济南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礼出东方——山东焦遗址考古发现展”开幕。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山东大学校长樊丽明、北京大学教授赵辉.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等出席开幕式。我馆副馆长陈成军主持开幕式。

  • 标签: 山东大学 考古发现 遗址 东方 中国国家博物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
  • 简介:2018年7月3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和澳大利亚国家博物馆共同主办的“大师:澳大利亚树皮画艺术“展开幕。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常务副院长、研究生院副院长刘万鸣.澳大利亚驻中国大使安思捷,澳大利亚国家博物馆馆长马修·特利卡等出席开幕式。我馆副馆长白云涛主持开幕式。

  • 标签: 澳大利亚 艺术家 中国国家博物馆 大师 中国艺术研究院 国家文物局
  • 简介:坡新石器遗址出土陶窑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保存最早最完好的庙底沟二期竖穴陶窑。由于地处黄河小浪底水库淹没区,我们对陶窑采用分块切割、套箱包装运输,最后异地复原陶窑的保护性搬迁修复方案。陶窑切割搬迁与修复时采用改性环氧树脂WB-1型和WB-2型加固保护用高分子材料;修复复原采用从Y501陶窑火膛底部开始、吊装陶窑切割搬迁块拼对复原的方式;最后窑体内侧切割缝采用石膏色泥封补,外侧围裹建筑用砖,再调制石膏浆浇注固结整个窑体,最终完成陶窑的异地搬迁保护修复。

  • 标签: 新石器遗址 陶窑 切割搬迁 修复复原
  • 简介:《郭氏庙碑》系颜真卿专为唐中兴名将郭子仪父亲郭敬之而作,原碑现藏陕西西安碑林。晋祠所藏虽为后世翻刻,但其翰墨从容、稳健厚重,不失颜氏风骨。又兼碑刻中涉及众多历史事件、人物,因此极具研究与欣赏价值。

  • 标签: 《郭氏家庙碑》 郭敬之 郭子仪 颜真卿
  • 简介:2018年11月16日.中国和巴西两国国家博物馆《合作备忘录》签署仪式在我馆举行。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与巴西国家博物馆馆长亚历山大·凯尔纳出席仪式并共同签署合作备忘录。未来两馆将在展览互换、文物研究.考古发掘、技术创新等领域全面合作,开创两国博物馆界交流的新局面。

  • 标签: 中国国家博物馆 《合作备忘录》 亚历山大 考古发掘 文物研究 全面合作
  • 简介:合作是贯穿博物馆收藏、研究、展陈、教育、文创等各方面工作的一项重要机制。就合作对象而言,既有馆际合作,又有博物馆与政府机构、科研院所、文化组织、企业、学校、图书馆等非博物馆对象的合作,合作内容涉及藏品、展览、研究、教育等资源的共建共享,合作模式可跨界,包括跨行业、跨地域,合作作为博物馆有效运营的重要手段,能够最大可能地激发行业博物馆的影响力、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合作对博物馆,尤其是社会价值亟待彰显的行业博物馆来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建设"海洋强国"与"新海上丝绸之路"国家级顶层战略的提出,以及古往今来华侨华人与海洋的密切关系,建设共享平台,推进涉海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弘扬和传承成为文博业界的新课题。对此,华侨类博物馆与航海类博物馆探索以专委会牵头展开合作成为文博业界发展的新趋势,两者在首次合作成功的基础上,积极尝试拓宽和加深在藏品、研究、展览、教育、文创等方面的联系、交流与合作,且纳入自身发展规划,致力于形成伙伴关系下的常态化的长效合作机制,求得更为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从而带动行业博物馆社会价值和社会效益的实现,乃至整体实力的极大提升。

  • 标签: 华侨类博物馆 航海类博物馆 交流 合作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