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67 个结果
  • 简介:报道了采用乙醇-乙醚脱水、甲基丙烯酸甲酯渗透加固和霉敌防腐剂(自制)防腐对陕西临潼贵妃池地下管道碎木进行了处理处理后,木质品保持了出土时的原貌,其机械强度、耐腐蚀性能明显增加。

  • 标签: 木质文物 防腐 加固
  • 简介:民族学和考古学研究显示,人类对石制品有意识的热处理现象自史前时代开始就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地,主要被用来改善石料的破裂性能,改变石料的外观,并且附加一定的文化价值与社会意义。有关热处理原理、方法和表现特征的实验研究,为辨别考古材料提供了对比依据。目前为止,中国关于热处理的考古学发现和研究很少,希望本文能够引起国内史前考古学界对这一主题的兴趣和关注。

  • 标签: 史前 石制品 实验 热处理
  • 简介:1997年,河北省博物馆征集到一件宋代定窑瓷盘模具,直径21、高5.7厘米,上刻精美的鸳鸯戏水图。由于在地下埋藏了近千年,模具的正反面都被一层锈蚀所覆盖,大部分锈层较厚,严重影响文物的外观,精美的纹饰图案也难以显露出来。为了恢复原貌,以利于今后的研究和保存,我对瓷盘模具作了去除锈层的处理。……

  • 标签: 定窑瓷盘模具 去锈处理 河北 博物馆 形制 锈蚀状况
  • 简介:21世纪的现代人借助电脑,遨游网络,已无“悠悠行旅中,三见清光圆”之忧虑,也无“晓随残月行,夕与新月宿”之孤苦,视觉电脑技术的加盟,使数字化的网页面画面丰富,先进的技术使阅读和浏览更具审美效果和趣味。那么博物馆为什么要重视和利用视觉处理技术呢?

  • 标签: 数字博物馆 视觉处理 数字映像技术 摄影技术 三维技术
  • 简介:清源文庙坐落在山西省清徐县城赵家街西北隅莲花池畔,占地六千多平方米,是县城保存至今规模最大且较完整的一座庙宇,2006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源文庙坐北朝南,三进院落,中轴线上建筑从南到北现存有泮池、戟门、大成殿,二进院大成殿东西两侧现存有东、西庑,三进院东侧从南到北现存东碑廊、

  • 标签: 建筑特征 文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莲花池 山西省 国务院
  • 简介:湖北省博物馆扩建工程由编钟馆、楚文化馆、综合陈列馆三座单体建筑和配套设施组成,于1999年建成开馆的编钟馆,是扩建工程中最先兴建的一座单体建筑。三年多来,笔者在编钟馆使用的过程中,经过认真地考察,认为编钟馆建筑既有成功之处,也

  • 标签: 单体建筑 陈列馆 博物馆 扩建工程 兴建 建成
  • 简介:福建泉州闽台关系史博物馆多年来收藏的大批木质类文物,不少遭虫蛀和霉菌侵袭。为了不让这些滋生虫菌的文物带到新馆,对这些文物进行了保护处理。先采用溴甲烷常压熏蒸方法杀灭木质文物体内和体表的成虫、虫卵和菌丝。再用软毛刷对木雕文物表面灰尘等物进行小心刷除,然后用水或25%酒精或酒精和丙酮混合液仔细擦拭清洁处理。再用Sparpec08木材防蛀防腐剂进行渗透处理。保护处理结果表明,本方法技术简单、快捷、易于掌握、实用性强,适用于大批量藏品的杀虫灭菌保护。

  • 标签: 泉州 木质类文物 保护
  • 简介:山东济南魏家庄遗址出土铁质文物中含有大量有害氯离子,严重威胁着文物的安全。因此,脱盐就成为该批铁器保护的重点,是阻止铁器继续腐蚀的重要保证。在经一系列实验工作后,该批铁器的脱盐溶液采用0.005mol/LNaOH溶液,对于仅为铁质的容器类铁器采用直接浸泡法,同时结合冷热交替和超声波法;对于带有鞘的兵器类铁器采用2%PrimalAC33加固后再进行脱盐;对于带有漆皮痕迹的铁器也试用了纸浆脱盐法。铁器经脱盐后氯离子含量大大降低,脱盐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 标签: 铁质文物 脱盐 氯离子
  • 简介:喇家遗址四座齐家文化的房址分别于2000年和2001年发掘完成,在此后的数年当中,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房址及房内人类骨骸等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改变了发掘清理后的原始状态。为了保护房址和人骨遗骸,对房址进行了物理复原加固和化学保护。采用金属锚杆牵入嵌入方式、沟槽内嵌入固定体方式、利用孔洞嵌放固定体进行土体夯筑方式等加固方法,并使用非水分散体丙烯酸树脂溶液进行喷洒或滴渗保护。结果显示,该方法的实施,可以使这一举世闻名的齐家文化之灾难遗迹重新展示于公众面前。

  • 标签: 民和县 喇家房址 灾难遗迹
  • 简介:铁质文物脱盐过程要产生大量废水废水排放不得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本研究依据国家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对腐蚀模拟Z30试片和室外大型铁炮脱盐废水中的污染物含量进行化学分析。结果显示主要是化学耗氧量(COD)、可溶性正磷酸盐、悬浮物等项目超标;分析表明某些过量添加的脱盐试剂和助剂是造成污染物超标的主要原因。一般对馆藏铁器,因脱盐废水量小,可通过清水稀释处理(有时需预处理)后达标排放;对个别室外大型铁器而言,因废水量大,污染物超标严重时,建议将废水经过物理、化学方法等工艺处理达标后排放。总之,铁器脱盐时,环境友好型脱盐试剂和助剂的选择和适量使用是关键;铁质文物脱盐废水排放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应引起重视。

  • 标签: 铁质文物 脱盐废水 污染物检测
  • 简介:柏威夏寺遗址为柬埔寨一处重要的世界文化遗产地,其选址建造具有极佳的地势,其建筑充分融合了自然景观与宗教功能,是高棉帝国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大型石宫建筑物之一,艺术成就堪比吴哥城的诸多名刹殿宇。历经千年,受各种自然环境、人为等因素的影响,古寺的建筑结构发生了严重变形,部分倒塌严重。为对未来开展柏威夏寺遗址的保护修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与技术参考,在对遗址区自然环境地质因素及区内建筑保存现状的调查基础上,对遗址区建筑结构变形的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柏威夏寺保护维修的原则。研究结果可为柏威夏寺的后期保护研究及修复工程提供科学依据与技术参考。

  • 标签: 柏威夏寺 结构变形 水害 不均匀沉降 保护维修
  • 简介:柬埔寨吴哥石窟的文物建筑规模宏大.保存完整,蕴含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足著名的世界史化遗产,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本研究从结构工程的角度,介绍了吴哥石窟建筑结构形式.并在现场勘察的基础上简述了吴哥石窟建筑破坏的类型,即结构破坏与材料破坏两种类型,在保护修复中,应针对不同的破坏肜式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 标签: 吴哥石窟 建筑结构 破坏特征
  • 简介:一、引言通过大量的实物观摩和资料调研,我们发现萧梁铸钱工艺思想之先进,钱范的设计、布局之合理,钱范的制作水平之高,体现了高超的工艺水平和丰富的科学内涵.萧梁钱币叠铸工艺思想先进且技术上也存在相当大的难度,这就说明,萧梁钱范如果不具备一定的优良性能,是不可能满足萧梁钱币叠铸的复杂工艺的.按照现代铸造学和造型材料的理论,并且参考有关学者对古代陶范研究的成果①②③,可知萧梁钱范应具有下列基本性能:1.可塑性、复印性、脱模性良好;2.足够高的干湿强度和干硬度;3.足够高的耐火度和化学稳定性;4.收缩-膨胀率低;5.发气量足够低;6.足够好的高温退让性;7.足够好的充型性能.为了能够满足上述的基本性能,就必然要求在制作钱范时,首先要精选合适的原料,再对其进行一系列的加工和处理,如粉碎、精选、配制、练泥、陈腐等等环节,缺一不可.亦即钱范性能的优劣、铸件质量的好坏、铸钱效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钱范原料的选择和对其进行的相关处理上.2003年9月中旬至11月上旬,我们在鄂州博物馆文物复原复制研究所进行萧梁钱币叠铸工艺的模拟实验时④,董亚巍先生亦反复强调原料的精选、配制、练泥、陈腐等环节的重要性,本次实验中,由于对钱范材料选取及处理恰当,实验取得了成功.

  • 标签: 萧梁铸钱 矿物组成 科学技术 X射线
  • 简介:<正>编钟是我国古代特有的重要的乐器,目前出土的西周到战国的编钟编镈巳超过四十组,1978年湖北省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2400年前的编钟规模最宏大,十二个半音齐备,可以旋宫转调,演奏多种古今乐曲,声律准确,音色优美,显示了我国高度的古代文明。编钟作为演奏乐器,其声学特性至关重要.编钟的声学特性主要决定于编钟的几何形状,结构尺寸和制作的材料,编钟作为双音乐器,钟声的音高和音色还与敲钟的位置和敲钟的工具和手法紧密相关①本文在对曾

  • 标签: 我国古代 正鼓音 曾侯乙墓 曾侯乙编钟 古代文明 湖北省
  • 简介:20世纪末期,我国博物馆简朴、直观、形象的传统设计形式受到冲击,装潢包装、商场饭店、园林建筑、舞台歌厅、旅游景点等设计手法闯了进来。于是乎人造景观和场景等多了起来,各种怪现象迭出。文物、标本等主要展示物。在一定程度上成了附属物,失去了昔日的光彩,弊端层出不穷。

  • 标签: 中国 博物馆 陈列设计 陈列艺术 陈列内容 陈列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