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5 个结果
  • 简介:汉唐雄风吹拂着敦煌,丝路驼铃吟咏着敦煌。“敦,大也,煌,盛也。”今日的敦煌故城已是一片败壁残垣,玉门阳关,故址萧然。但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却使之焕发出令人夺目的光华。

  • 标签: 敦煌莫高窟 甘肃 佛教艺术 石窟艺术 石雕
  • 简介:敦煌经帙方广锠,许培铃经帙,即用来包裹经卷的用品。一般称为“帙”、“帙皮”、“帙子”。也称为、“书衣”,喻其如书之衣裳。经帙的形制有的如囊,但大多如包裹皮。后者又有种种形态,有的缀有系带,有的无带。有带的帙皮,其带子的数量及部位又互有不同。从经帙质料...

  • 标签: 敦煌藏经洞 敦煌遗书 博物馆 佛教大藏经 报恩寺 完全相同
  • 简介:众所周知,敦煌和莫高窟的历史已远远超过一百年,因此,这篇会议报告的题目看起来可能会让人费解。今年春天,在伦敦召开了由英国国家图书馆、大英博物馆和英国科学院联合主办的两次重要学术会议,会议的宗旨是纪念奥莱尔·斯坦因1907年5月首次发现莫高窟17窟的宝藏一百周年。

  • 标签: 敦煌 国家图书馆 大英博物馆 会议报告 学术会议 莫高窟
  • 简介:<正>敦煌遗书内保存的诗歌作品,按其时代,约可分为两个时期:其一,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包括见于《诗经》、《文选》、《玉台新咏》等诗歌残卷,由于这类诗歌作品为数较少,且已成为传世之作,姑不在论述之列。其二,隋唐五代时期,主要包括唐代诗人专集(如《王梵志诗集》、《高适诗集》、《自居易诗集》等唐人抄卷),唐代诗文选集,唐人选唐诗等,此外还有流传于敦煌地区的僧俗人士的诗歌残卷,以及某些即情应世、针砭时弊、感慨悲怀、讥刺嘲讽的敦煌民间诗歌。根据粗略的统计,其总数可达三千首左右,统名之“敦煌诗歌”。这是一批极其珍贵的文学遗产,只要经过全面认真的搜辑整理,既可补《全唐诗》之不足,又可为研究唐代及其敦煌文化作出宝贵贡献。敦煌诗歌按其特点,略可区分为:敦煌诗人之作,释氏佛徒之作,敦煌民间诗歌,

  • 标签: 敦煌地区 敦煌诗人 敦煌遗书 残卷 魏晋南北朝时期 敦煌写本
  • 简介:数学在古代被称为“数”、“算数”、“算术”,意即“算数之术”。唐宋时期,数学的地位提高,被称为“算经”。“敦煌算经”指出土于敦煌藏经洞的一批手写算书(算表),其中直接与算学相关的文书目前发现有21件,分藏于英、法、俄、中、日等国。“敦煌算经”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教育、社会信息,是中算史、教育史、历史学研究的重要史料。研究“敦煌算经”.有助于我们了解唐五代宋初敦煌乃至西北地区数学教育的发展程度及应用范围。也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全面认识唐代算学。

  • 标签: “敦煌算经” 唐代算学 数学教育
  • 简介:灶神是民生宗教的神灵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员,与民众日常生活的关系至为密切.本文综合运用敦煌占卜文献和具注历,结合传统典籍、农书、类书和睡虎地秦简中的资料,对这一信仰进行了考辨.

  • 标签: 敦煌 灶神
  • 简介:<正>敦煌是佛教传入我国的最早落脚点,也是我国最早从事佛经翻译的地区之一。佛教自西汉传入我国,至宋代前期藏经洞封闭的八、九个世纪里,敦煌的佛教信仰,历久而不衰。敦煌的写经事业,亦始自晋代,扩于六朝,盛于隋唐,终于五代宋初,历时六、七个世纪之久。敦煌藏经洞遗书,以佛经文献为最丰富,敦煌遗书,严格地说,亦可以称之谓佛经遗书。现就敦煌佛经的某些问题,作初步的考察和探索。

  • 标签: 敦煌佛经 敦煌写经 佛经翻译 敦煌遗书 敦煌文献 波罗密多
  • 简介:敦煌博物馆现藏有一把尺子.2000年4月出土于敦煌市佛爷庙一新店台墓群一聚族葬2号墓葬中。2002年被甘肃省文物鉴定委员会确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 标签: 敦煌市 西晋 鉴定委员会 博物馆 甘肃省 文物
  • 简介:<正>敦煌莫高窟,也叫千佛洞,是一座佛教艺术宝库.由于战乱频仍州到近代,那里早没有佛徒活动了。上个世纪后期(确切年份已难考订),佛窟住进了一位道士。这道士,名叫王国(?),湖北麻城人。有一年大旱,民不聊生,王氏离乡入西北肃州巡防营当兵。退役后,即在酒泉出家做了道士。不久,他到敦煌莫高窟,接管了这个本是佛教活动的场所,并准备将之改为道教场所。一八九九(一说一九00)年,他无意之中发现一处被密封的小洞(因其中

  • 标签: 敦煌文书 敦煌莫高窟 佛教 王道士 道教 大旱
  • 简介:<正>莫高窟现在存洞492个,在位置分布上,各时代洞窟有相对集中的明显趋势。最早的一组北凉窟(第268窟、272、275窟)聚集在崖面中段,踞现今地表约十几米。(据考古材料证明,时代越早的,居地面越低。)这组窟视野开阔,阳光充足,是崖面的“黄金区域。”以后的北魏、西魏窟基本上是紧挨这组窟向南、北横向发展。北周、隋、唐时代也大至按此规律开凿洞窟。五代以后的洞窟主要集中于崖面下层及南、北两头。此外,由于崖面有限,有部分窟是“见缝插针”。因此,各时代洞窟交错分布,按时代编号检索不便,所以,各种编号皆按现存各窟分布位置,南北、上下方向为序编号。

  • 标签: 敦煌莫高窟 伯希和 敦煌文物 崖面 敦煌石窟 千佛洞
  • 简介:敦煌偏居西域一隅,历史上少数民族林立,民风勇武善骑射,狩猎在古代敦煌民众的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通过对敦煌文献和莫高窟壁画中狩猎材料的释读,可知敦煌狩猎活动从最初的经济目的逐渐演变为游艺活动,带有显著的休闲娱乐色彩,尤其是鹰猎游艺更成为当时敦煌上层社会的身份象征.

  • 标签: 敦煌 狩猎 游艺
  • 简介:敦煌文学以讲诵、演唱、传抄为其基本传播方式。讲经文、变文、因缘、俗赋、话本等以讲诵为主,一些文人诗也通过讲诵传播;曲子词、佛曲、民间俗曲等通过歌唱的方式传播。同一篇作品在敦煌写本中有大量的复本,是其通过抄写传播的标志之一;同时,一些抄本工整规范,校勘认真,就是写本时代的“书籍”,是作为标准范本而流传的。

  • 标签: 敦煌文学 讲诵 演唱 传抄
  • 简介:敦煌文献中保留九个卷号《籝金》残卷,根据我们研究分类,大约有五类,即张景球改编之《略出籝金》、阴庭诫改编之《籝金》、失名人改编之《籝金》、李若立原著本《籝金》和《籝金字书》,本文就各种《籝金》的写本特征、抄写时间及相关问题作了深入的探索。

  • 标签: 敦煌 籝金 张球 阴庭诫 李若立
  • 简介:张承奉在其主政敦煌的后期一度建立了西汉金山国。在金山国创建之际,国中曾有人动议举行郊祀。由于史料缺乏,对于金山国是否真正举行过郊祀之礼,目前还难以确知。本文结合敦煌文献与传世文献,经推理认为,金山国时期具备举行郊祀的多种有利条件,应该举行过郊祀礼仪。

  • 标签: 敦煌 金山国 张承奉 郊祀
  • 简介:汉晋时期是敦煌大族形成并发展到鼎盛的阶段,对此一时期的敦煌地方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尤其是到汉末魏晋时期涌现出许多在全国都颇有影响的著名人物.本文经过研究认为:西汉后期,一些中原汉族家族如索、曹、张、氾、令狐等氏,由于犯罪、避祸或拓边、征战等原因,西徙敦煌并定居于此.东汉前期,他们通过立功西域等途径,出任官职,提升了家族的地位.东汉后期,他们从武力军功转而崇尚儒学文化,以经学传家,并以通经致仕,为官作宦,进而使其家族发展成为儒家世族.到魏及西晋,这些家族的人物精通经纬,驰名海内,其学术文化领先于全国水平.而宋、阴二氏大约也在此时通过武力崛起,侪身于敦煌大族之列.

  • 标签: 汉晋时期 敦煌 大族
  • 简介:天津艺术博物馆藏107号敦煌本《文选注》栋二先生亦多有勘正,已日趋完备;但其在字形辨认、正于方家。首经罗国威先生校勘、整理。其后刘明、赵家字词考辨等方面尚有可商之处,故此提出,以正于方家。

  • 标签: 敦煌本 《文选注》 补校
  • 简介:敦煌文牒中一批难词辨析确义,校正误字.这些词语与《汉语大词典》对比,它们有补充新义,纠正误释、提前时代等意义.

  • 标签: 敦煌 文牒 校释
  • 简介:光绪二十六年(1900)五月二十六日,敦煌莫高窟藏经洞悄然开启,以其丰富的古代文化宝藏而震惊了中外。并由此而兴起一门国际显学——敦煌学。1个世纪过去了,敦煌学的发展方兴未艾。而且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许多教学、科研机构都致力于敦煌学研究生的培养,在不少大学,敦煌学也成为本科生的选修课程。然而,敦煌学内容庞杂,学科种类众多,除了石窟考古、石窟艺术之外,敦煌文献、历史地理、民族宗教、文学作品、语言文字、乃至科学技术等,都是敦煌学本身所必须涉及的。

  • 标签: 敦煌学 评介 教程 新兴学科 石窟艺术 敦煌莫高窟
  • 简介:在通讯发达的当今时代,生活在西北偏僻小城的敦煌人向北京或者西安的朋友或亲人传递、咨询一条信息,只需要打一个电话或发拍电报,几分钟甚至几钞钟就可完成。可是,在遥远的汉代,边防哨所的戍卒,从玉门关传递敌情消息至京城长安(西安),可没有现在这么容易和轻松,

  • 标签: 敦煌 玉门关 遗址 边防 汉代 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