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介绍了明祖陵石刻的保存现状,以及对残损石刻的修复、加固、保护方法,并对明祖陵石刻的风化原因进行了分析。

  • 标签: 明祖陵石刻 加固 保护
  • 简介:布袋木狮是广东连州民间的习俗舞蹈,是连州民间信仰,文化艺术及风情习俗的浓缩表现,也是连州瑶族宝贵的艺术遗产,具有其独特的风格。由于表演的方式比较复杂,学习的人也很少,久而久之,这种民间艺术形式濒于衰亡,对布袋木狮的研究是有其价值所在的。本文通过对布袋木狮的多年的调查研究,形成调查报告,籍此希望能对研究布袋木狮的同行有所帮助。

  • 标签: 瑶族 布袋木狮 像(景)
  • 简介:时间是万物存续的基本维度,对人类社会而言亦是如此。不过,与物理时间或钟表时间的线性、均质性有所不同,人类的时间观念是社会建构的产物,并反过来或显或隐地影响社会生活。不同人类群体的实践活动,所产生的时间观念亦会不同。中国乡村民众如何依据农事节律来组织与展开其年度生活?

  • 标签: 乡村民众
  • 简介:一、桥头村基本情况桥头村位于江西省中西部地区,与湖南的茶陵交界,隶属吉安市永新县才丰乡管辖。村庄离永新县城大概有七八里路程。村后有连绵的丘陵,丘陵后面紧接着与井冈山原始森林相毗连,森林资源丰富。村前是一块直径三华里左右的盆地,盆地四面环山,只有一条涧水从东面弯弯曲曲地流出去,1958年大跃进的时候才沿着涧水修了一条沙子路通向外面。村西不远的地方有一个中型规模水库——洞口水库,

  • 标签: 制陶工艺 原始森林 中西部地区 江西 永新县 吉安市
  • 简介:<正>三、女娲城庙会的地域特征一定时代和地域的文化,必然规定其庙会文化的时地性.木次调查可见,女娲城庙会突出的始母崇拜及女性主体特色之外,从内容到形式在展示了中原文化特质的同时,更具鲜明的地域性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地理风物的经纬周口地区地貌因受外力运动影响,岭岗和洼地等微地貌发育广泛,并改变了平原的单一形态,具有大平小不平的特点.女娲城所在的思都岗,位于西华西北部道陵岗至山字头一线著名的历史岭岗之上。地质分析可见,其基底为古生界,之上为下第三系河湖相沉积,厚度540—670米,最上层为全新统,属历次黄泛冲积层,厚度20—30米。

  • 标签: 女祸 祭歌 女性主体 女娲 民间信仰 世俗生活
  • 简介:<正>美丽、神秘的西双版纳位于我国云南省南部,处亚热带北部边缘,物产丰富,景色颐人。生活在这里的傣族人民用自己的双手装点着美丽的家乡,用自己的智慧延续着古老的文化。1990年7月15日至8月2日,我们赴西双版纳地区进行民俗调查,使我对傣族妇女的服饰有了直观了解的机会。

  • 标签: 西双版纳傣族 妇女服饰 西双版纳地区 服装 颜色 民族
  • 简介:传统乡村民众年度时间生活的一大特点即是以农为本,一年之中人们总是以农事节律为基本轴心展开各相关活动。就传统上海县而言,以棉花种植周期为基础,在年度时间生活上表现出一种明显的忙闲交替节奏,即夏秋棉忙、冬春农闲。而在农忙与农闲期内,人们分别会有不同的活动要从事,从而使各项活动以农事活动为核心,巧妙配合而又有序地分布于年度时间轴上。

  • 标签: 乡村民众 年度时间生活 以农为本 上海县
  • 简介:“放施食”是在江苏省南通县东部,海门县北部地区至今尚在流传的一种独特的民间祭祀习俗。通过念经,拜忏,器乐演奏,民间舞蹈,气功杂耍等活动反映在该地区民间祭祀过程的心理特征。“放施食”这一习俗综合了通东地区民俗的特点和民间艺术精华,独具规模,影响很大。

  • 标签: 放施食 祭祀 拜忏 代表音乐 民间舞蹈 气功杂耍
  • 简介:清朝"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有诗云:"相思不尽又相思,潍水春光处处迟.隔岸桃花三十里,鸳鸯庙接柳郎祠."()这是他"去官十载"(乾隆28年4月)时所作的诗,是对在潍县(今山东省潍坊市)任知县时的回忆.诗中的"鸳鸯庙"和"柳郎祠",极有可能就位于现在的潍坊市寒亭区河滩镇宋家双庙村.据载:"(宋家双庙村)元代称仇庄,自龙王庙、平王庙建成后称双庙,后宋人旺,改称今名."宋家双庙村是个约有1300人左右的自然村,村里大部分人家姓宋,只有一个家族姓张,就是我们家,现有21口人.这篇调查报告所采用的口碑资料主要来自我的父亲,以及我爷爷的弟弟即我的二爷爷,我父亲的四哥即我的四大爷,还有80岁的村民李淑云(女).父亲所提供的资料中有一部分是他所亲见亲历的,还有一些是他听老一辈人说的.对于本村的民俗事象,我们家无疑最有发言权,因为一直到"文化大革命",我们家都是住在龙王庙西侧的道房里,负责管理这些庙宇的.庙里奉行道教,过去是由这里的道士管理.据家谱记载,清朝咸丰末年以前我们家族的姓氏已无从考究,斯时迁来此地,随原住于此的道教师傅改为张姓,成为这里的道士,从而对本村的主要民俗事象有着较多的了解.

  • 标签: 宋家双庙村 龙王庙 “海眼” 民俗研究 中国 山东
  • 简介:2013年6月7日,由广东省文化厅指导,南方日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首届“活力非遗高峰论坛”在广州举行。这是广东首次把政府、非遗保护学术机构、媒体以及非遗传承人联结起来,一起探讨重新焕发传统非遗生命活力。

  • 标签: 高峰论坛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颁奖典礼 人物 广东省 南方日报
  • 简介:一、缘起山东省泰山王母池庙会分为三月三的蟠桃会和九月九庙会,其中学者多关注蟠桃会,由此透视王母信仰文化变迁状况,②但对九月九庙会重视不足.九月九恰值重阳节、老人节、登山节、斗母诞辰,众多节俗叠合粘连,香客的信仰活动达到了这个季度的高潮;九月九在时间体系上与三月三对立和差异,它特有添北斗习俗.2005年10月10日至13日,山东大学、山东艺术学院一行19人,对泰山王母池以及周边地区的信仰形态做了初步调查.田野作业中采用观察、访谈等方法,重在对信仰的现在状态进行把握和描述.

  • 标签: 庙会调查报告 母池庙会 泰山王
  • 简介:妙峰山位于北京市西郊门头沟区,自明代以来就是京津以至华北地区碧霞元君信仰的中心地。每年农历四月初一至十五,妙峰山庙会都吸引了大量香客、游人和香会。自顾颉刚先生对妙峰山庙会进行调查以来,妙峰山也因此成为了中国民俗学的圣地。由于历史原因,妙峰山庙会一度中断。1993年,在旅游开发的热潮下,妙峰山庙会又得以重新举办。庙会恢复后,吴晓群(1998)、王晓莉(2002)分别对妙峰山的香会和香客进行了调查研究。在此之后,郗志群、李海荣(2003)对当年的庙会进行了调查,将庙会的空间进行了区分,分析了以殿宇为中心的膜拜空间、

  • 标签: 妙峰山 旅游开发 庙会 传统 中国民俗学 门头沟区
  • 简介:史料记载表明,黄泗浦遗址与鉴真大和尚东渡日本有关。2008年以来,黄泗浦遗址数次发掘中揭露的唐代房址,或可为文献记载提供相关佐证。房址F19、F20及F21均属于2011年发掘的范围内,依据现有考古成果,可对其建筑形制,包括单体大木作、小木作、砖石作和几座建筑群体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一定的探究并初步复原。

  • 标签: 黄泗浦 唐代 房址 建筑学
  • 简介:在中国人传统的观念中,自杀是公共领域之外的私人事务。但事实上,自杀并不仅是一种个人行为,它还指向复杂的社会伦理和文化逻辑,与乡风民俗、价值观念、家庭功能、社会认知等"地方性知识"密切相关。忽视自杀者的日常生活及其意义世界,并不能有效解释急剧社会变迁中的自杀现象。把自杀行为看成"社会事实",通过对农村两类自杀高危人群的特点、动机和类型分析,可以发现导致农民自杀行为的一般性因素、发生机制和个体差异。

  • 标签: 自杀行为 地方性知识 自杀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