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论述了1994年9月16日台湾海峡7.3级地震对中国地震大趋势所产生可能影响。作者认为,这次地震应属于中国大陆板内地震,它可能标志着中国大陆及边邻地区7级以上地震从本世纪以来第五活动期(起始于1988年)相对平静时段转入活跃时段并可能步入高潮。它打破了近十年来中国大陆7级地震只分布于青藏块体格局,但并不意味着本期主体活动区(青藏块体及边邻)改变;同时,这次地震标志着东南沿海地区进入新地震活跃幕;台湾地区7级地震活动也将增强。

  • 标签: 台湾海峡 强震 地震大形势 中国大陆
  • 简介:本文通过对东南沿海地震带地震活动幕划分,并综合分析近年来地震活动特征,认为该带自1998年后已进入20世纪以来第V地震活动幕平静幕时段。文章还分析了九江—瑞昌地区地震对福建乃至华南地区地震影响,结果表明,两区域地震无明显相关性,这可能是由于九江—瑞昌地区处于华北和华南大陆板块内一级地块交界处,发震动力背景与福建并不相同。福建及其邻近地区地震主要还是受菲律宾海板块沿NW方向与欧亚板块相互推挤作用,并遵循其强弱交替幕式活动为主。目前处于第V活动幕平静幕时段,本时段将持续至2008年前后,按平静时段活动特征,今后1-2年福建内陆发生M≥4级地震可能性小,沿海地区有可能发生4-5级,而台湾海峡中、东部有M≥5级地震活动。

  • 标签: 地震活动特征 邻近地区 菲律宾海板块 震后的 区域地震 华南地震区
  • 简介:对1988年以来新强震活动期间四川及邻区强震活动特点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大震危险性主要判定依据和川西及邻区大震危险区,并对各区大震趋势进行了初步讨论。

  • 标签: 强震 地震危险区 地震趋势
  • 简介:本文根据冕宁县社会经济调查资料和建筑物群体震害预测结果,对未来地震引起经济损失进行了预测,并对地震后可能引起社会经济影响作了初步分析

  • 标签: 地震经济损失预测 社会经济影响
  • 简介:根据盐城地区地震活动特征,分析了地震灾害严重多种原因,提出了在城市建设规划、农村民居建设中应采取抗震设防措施。

  • 标签: 地震活动 地震灾害 抗震设防 盐城
  • 简介:较详细地讨论了大陆第5强震幕中西部及邻区7级以上强震空间分布特征,认为第5强震幕西部大三角格局呈现等间距网络状分布,强震皆位于网络节点及其边缘,目前该分布存在1个7级以上强震危险区。最后,遵从“以场为背景,以源为主”形势预测思路,分析讨论了青海省地震总形势及未来主体活动区。

  • 标签: 印度板块 地震活动性 等间距性 网络 地震大形势 青海地块
  • 简介:地震以其突发性和巨大破坏性给人类生存安全、社会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带来严重危害。我省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地震带,地震活动比较活跃。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进程中,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逐步富裕,社会文明进一步提高,更加需要一个稳定发展环境和安全生存空间。为此,建立健全地震应急救援体系,不断提高地震应急反应综合能力,使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减至最小,对社会影响降至最低。地震应急救援体系是由政府统一领导指挥、地震部门综合协调,以各级抗震救灾指挥部和专业地震灾害救援队为主,联合各灾种管理部门和包括志愿者在内其他救援力量,实施地震应急救援,相互支援、分工协作综合应急救援协调系统。加强地震应急预案管理,快速、有序、高效、恰当地实施地震应急工作,建立社会动员机制,有效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减少地震损失,是该体系中重要基础工作,是我省“十一五”期间完善地震应急救援体系主要工作内容。

  • 标签: 应急救援体系 应急预案 社会动员
  • 简介:纵观社会发展历史,人类总是与各种灾害相伴相随。从某种意义来说,灾害是促使人类社会发展因素之一。人类不断应对各种灾害过程,也是社会发展过程。面对各种灾害,人类从被动接受,到积极防御,再到法制管理,经历了一个漫长过程,也因此体现了人类文明不断进步。

  • 标签: 社会管理 防震减灾 人类社会发展 法治 强化 法制管理
  • 简介:从中国大陆动力学环境分析入手,分析了全球强震活动对中国大陆地震活动影响、中国大陆强震活动特征,特别是对1900年以来中国大陆8级强震后第一、第二、第三年内大陆地区6级以上地震频次和发震地点进行了统计分析后,对我国未来3年地震形势作出了判定。

  • 标签: 昆仑山 中国大陆 地震趋势 强震活动 大陆动力学 频次
  • 简介:笔者在丽江市古城区地震局查阅到1份丽江7.0级地震人员死亡统计表,表中详细记录了死亡人员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死亡原因、死亡地点等情况。通过对上述资料分析,可得出本次地震死亡人员年龄、性别、文化、职业特征。同时与国内同类研究相比,丽江地震造成的人员死亡具有普遍一般特征,也具有云南民族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特点。本文研究成果,对认识未来云南大震人员伤亡特征、开展精细化人性化应急处置具有参考意义。

  • 标签: 地震死亡 社会学特征 应急处置 丽江地震
  • 简介:本文通过叙述“11.26”地震谣传事件形成及其在当地党委、政府有力指挥下,迅速予以平息,确保社会安定稳定。闸述了产生地震谣传事件主要原因以及由此引发深思若干问题:

  • 标签: 平息地震谣传
  • 简介:我国是一个地震灾害严重国家之一。为抵御地震对人民生命财产和国家经济破坏,使得抗震防灾研究显得尤为必要。本文主要从工程角度,简要介绍了我国抗震防灾研究历史、现状、前沿问题及未来发展,并且阐述了抗震防灾研究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重要性。

  • 标签: 地震 抗震防灾 发展 作用
  • 简介:本文通过分析当今水化台站面临观测水点及观测手段越来越少、经费普遍紧张、分析预报水平难以提高等问题及其解决办法,进而提出了台站今后工作努力方向。

  • 标签: 地下流体 水体台站 分析预报水平
  • 简介:本文简要介绍了地震观测仪器重大变革,数字地震仪和模拟地震仪联系和本质区别,宽频带地震学含义,区域数字地震台网任务以及数字地震学发展现状和应用前景。目的是供从事或将要从事数字地震学观测、分析和研究同志参考。

  • 标签: 数字地震学 数字地震仪 宽频带 大动态 高精度
  • 简介:九江—瑞昌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南岸,在2005年11月26日8时49分38秒发生5.7级地震,震中位于九江—瑞昌市之间(北纬29.7°,东经115.7°)。这是华南地震区近几十年发生最大地震,造成房屋倒塌1.8万间,人员死亡13人和20多亿元经济损失,引人瞩目。由于这次地震是发生在江西省地震活动水平相对较低九江地区,令人颇为意外。与此相似,福建省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先后在1992和1997年也在地震活动水平较低内陆龙岩连城、永安小陶发生了5级地震,是否意味着在这一地震活动时期,华南地震区陆域破坏性地震往往首先在历史上少震、弱震地区出现,或者存在发生新生性地震趋势。所以,我们在从事地震预测预报之时,不仅要以史为鉴,关注破坏性地震重复性,还应重视现代地震活动新特点,从整体上审视华南地区板内破坏性发展趋势。本报告是在福建省地震局领导大力支持和资助下,由福建省地震局老科协工作者协会组织各个学科主要会员承担专项研究课题所取得成果。该课题自2006年初确定,主要通过收集闽赣两省前人资料和九江—瑞昌地震科考及有关成果基础上,于2006年6月到九江、瑞昌等地地震现场考察之后,经室内分析、计算与综合研究后,根据各个不同学科侧重点,各自独立编写8篇专题研究报告。

  • 标签: 华南地震区 综合研究 活动时期 现场考察 前人资料 室内分析
  • 简介: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后中国大陆地震活动一度出现了少有的平静态势,2003年中强地震出现了明显增强过程,尤其是6级以上强震活跃.从8.1级巨震孕育背景、历史巨震震例及现今地震活动分布格局对中国大陆强震形势及青海地震趋势进行了分析讨论,认为未来数年中国大陆西部存在发生7级地震背景,青海地区强震危险区可能仍以东昆仑断裂带及邻近唐古拉地震带为主.

  • 标签: 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 地震活动格局 强震危险区
  • 简介:1604年泉州海外8级大震发生离今天整整400年了,本文介绍了当时社会环境和震感情况,并首次研究了当时人口状况,探讨了可能的人员伤亡情况。

  • 标签: 明朝 社会 地震 伤亡
  • 简介:本文应用唯物辩证观点,探讨我省发展经济与防震减灾相互关系。提出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是促进防省防震减灾事业再上新台阶关键。

  • 标签: 发展经济 防震减灾 转变观念
  • 简介:一、前  言南平地震台位于福建省闽北重镇南平市,1971年动工兴建,1972年5月正式开始观测记录。现有在职工7人,其中高级工程师1人,工程师2人,初级4人。有三种观测手段,分别是:测震、地倾斜、电磁波,其中测震是国家基本台,担负着国内资料交换任务。南平市地处北北东向松政—海丰断裂带北段,该断裂附近在历史上曾多次发生过地震。为了能有效地监视这一地区地震活动性,1971年福建省地震办公室决定建立平南地震台。二、台站变迁1970年底福建省地震办公室派出朱天飞等人在南平市附近选台,经过现场踏勘,确定在南平市金山塔进行试记,使用仪器是65摆和DSL型记录仪。测试结果表明,台址符合规范要求。福建省

  • 标签: 发展历程 地震台 中长周期地震仪 南平地区 南平市 倾斜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