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砂岩岩心和钻屑中的含油流体包裹体代表了隐蔽的石油显示。含有此类包裹体的石英颗粒的数目(GOI数)反映了砂岩储层中曾经历过最大的古含油饱和度,而与现今流体相无关。含油饱和度高的样品比含油饱和度低的样品的GOI数至少高一个数量级。因此,在原始油被后期填充气取代的井中,可根据这些流体包裹体的资料确定古油柱并划分原始油一水界面。此外,若能利用详细的GOI图精确确定原始油一水界面的位置,那么就可以确定古油柱的高度并估算原始石油地质储量。奥利弗(Oliver)油气田位于澳大利亚蒂汶(Timor),现在含有一个178.5m的油气柱,其中气柱高164m,位于14.5m油柱之上。该油气田已填充至溢出点。奥利弗-1井的GOI图显示,在现在的气柱内古油柱的总高度曾在99-132m之间,原始石油地质储量高达2亿bbl,明显高于现在4500万bbl的储量。高达1.55亿bbl的油从奥利弗构造转移到其上倾方向的倾斜断块,从而大大改善了该断块构造的勘探远景。GOI制图法是一种储层描述新方法。它能可靠探测现在被气充填的圈闭中的古油储。在新井钻探之前,利用这些资料可以定量描述气藏及其附近未测试构造的油藏潜力。

  • 标签: 气柱 古油藏 流体包裹体 断块 石油地质 圈闭
  • 简介:森赖斯-特劳巴杜(Sunrise-Troubadour)凝析气田位于澳大利亚的达尔文西北部450km的帝汶海中,其反凝析油储量为10~16×10^12ft^3。80m厚的中侏罗统硅质碎屑岩气藏分布在以断层为界的构造圈闭中,其垂直幅度为180m、面积75×50km。经过20世纪90年代末期认真的评价工作后,发现该气田储量巨大。本文介绍了这次评价工作的地球科学结论及其对项目评价和开发计划的影响。储层性质、连续性和连通性是决定地下气藏规模的基本要素,这些参数主要受沉积环境的控制。总的来说,储层层序有效厚度与总厚度比为中等(约为30%),但是,大部分天然气分布在两个有效厚度与总厚度比高的小层中。后一个主要含气小层可解释为低水位期的沉积,其下部单元为深切谷复合体,上部单元为强制退的陆连滨面沉积。在这种有限的合适环境中,形成了横向储层上连续的和宽阔的席状地层。从岩性上来看,储层由极细-粗粒石英砂屑岩和亚岩屑砂屑岩构成,夹有不同的微成至开阔海相泥岩所有层序显示出整体向上受侵的影响加大。断层和圈闭形成的主要时期发生在第四纪。精细的断层模拟结果表明,这个宽阔的构造隆起被断层封隔的可能性很小。气田中烃类成熟度和凝析油产量不同说明,从成熟(1.3~1.4%Ro)的中侏罗世海相干酪根烃源岩中生成的近期富集烃类不平衡。压力分析结果表明,在动态含水层上面有一个倾斜的气一水接触面。储层地质资料与随炮检距变化的地震振幅(AVO)的拟合用来限定使用统计反演技术的沉积模拟。随后,在沉积模型上绘制所有随机模拟产生的亚地震断层,进行动态储层模拟。其工作流程包括识别主要的不确定因素和对这些参数进行详细评价。这样尽管钻井资料很稀少,依然可提供可靠的储层的体积和动态资�

  • 标签: 凝析气田 澳大利亚 储层性质 地震断层 沉积环境 评价工作
  • 简介:已经研究出各种方法来评价储集层渗透率。一种常用的方法就是在实验室测量岩心渗透率,并用这个岩心渗透率作为其他渗透率值(可从当地经验关系式、地层压力测试、磁共振和地球化学测井推导出)的一个标准。使用天然气水合物作为一种替代能源的最新进展增添了人们了解含水合物储集层及其有关渗透率的兴趣。天然气水合物是冰状固体物质,是在低温高压环境下形成的水和天然气的化合物,通常能在深海环境中的浅部沉积层和北极地区的永冻层下部发现。迄今为止许多天然气水合物勘探一直是在深海环境中的浅部未固结沉积层中。评价未固结沉积层中的渗透率和有关天然气水合物稳定性的边界问题都提出了一系列独特的困难。实验室岩心渗透率测量困难,因为岩石通常太疏松以至不能保持孔隙空间的完整。而且,由于水合物是一种具有最小固有渗透率的固体,几乎所有的初始储集层渗透率是与非水合物孔隙空间有关。因此,任何渗透率测量都需要考虑地层天然气水合物稳定的压力、温度标准,确保水合物不会开始分解为水和天然气。在本文中作者评述了推导Nankai槽浅部含天然气水合物地层渗透率的几种方法。已经在该地层采集了大量的测井和岩心资料。讨论的关键问题是:一些独特的岩心实验,过套管电缆地层压力测试的使用,由电缆测井资料求出渗透率。

  • 标签: Nankai海槽 天然气水合物 渗透率 过套管 双封隔器
  • 简介:川西北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钻井显示频繁,含气性好,但由于对茅口组相带认识不够深入,不了解储层分布特征,一直未获得具有经济开采价值的气藏。根据川西北剑阁—九龙山地区井下岩石的薄片观察及测井解释,认为区内茅口组顶部发育一套深水相有机质泥岩,为槽相沉积,可与中下扬子地区的孤峰组对比。并以此建立茅口组孤峰段的测井识别标志,井震联合解释,刻画了川西北地区茅口组槽相及环海槽台缘滩相展布特征。结论认为:①茅口末期已形成开江—梁平槽雏形;②茅口组孤峰段岩性以薄层状深色有机质泥岩为主,呈北西—南东向展布,是潜在的优质烃源岩;③环海槽发育茅三段台缘滩相沉积,地震响应特征明显,台缘宽度约8~10km;④川西北地区茅三段台缘滩相叠加岩溶作用易形成层状孔隙型储层,同时该套储层与孤峰段深水沉积侧向对接,具有良好的源储配置关系,是茅口组未来勘探的有利方向。

  • 标签: 四川盆地 川西北地区 中二叠世晚期 孤峰段 台缘滩 伽马能谱测井
  • 简介:本尼维斯L-55探边井(BenNevisL-55)位于纽芬兰近海让达尔克盆地(leanned’ArcBasin)希伯伦一本尼维斯油田(Hebron-BenNevisfield),目的层是富含石油的白垩系本尼维斯组(BenNevis)。这项实例研究聚焦于生物扰动净产层段,并研究了动物一沉积物相互作用在控制砂岩储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方面的重要性。我们的数据显示,生物扰动于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影响,既有可能使它们或降低幅度达33%,又有可能是它们增加600%,这取决于潜穴类型以及产生遗迹的生物的特性。本尼维斯L-55井取心井段的净产层vXOphiomorpha(蛇形迹)占优势的遗迹组构为特征。生物扰动作用可根据生物开展沉积物混合、沉积物净化、沉积物充填以及管道系统构建等的方式来分类。生物扰动作用的结果:1)通过潜穴的均质化破坏沉积纹层,从而增加粒度的各向同性或均质性;或者2)根据颗粒大小选择性地分选进入潜穴衬里和填充物的颗粒,或产生开口潜穴系统,随后充填与主体沉积物性质不同的后期沉积物,从而降低储层各向同性。储层储集岩相的岩石物性特征与遗迹化石形态、潜穴存在抑或缺失、潜穴填充物的性质、潜穴大小以及生物扰动强度等因素密切相关。富泥岩沉积相和含泥质填充和/或衬里的潜穴遗迹组构,如Ophiomorpha(蛇形迹)和Chondrites(线粒迹)簇等化石,是渗透率下降的直接原因。与之相反,渗透率增强的证据出现在含净砂质充填潜穴(如Thalassinoides)的泥质砂岩相和含潜穴斑杂或扩散一块状结构的净砂岩。

  • 标签: 生物扰动 储层物性 白垩系 纽芬兰 实例 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