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正>回旋肌肌群包括棘上韧带、冈下肌、大圆肌和肩胛肌。回旋肌肌群在生理结构上有助于平衡肩部肌肉,并且使得三角肌和大胸肌能够带动胳膊活动。回旋肌腱炎——常见为粘液囊炎,多半由受冲击综合病症引起,会引起副肩峰粘液囊(位于肩峰骨和回旋肌肌肉群之间)发炎。

  • 标签: 肌腱炎 肩部 肩峰骨 回旋肌 大圆肌 粘液囊炎
  • 简介:目的;分析医用回旋加速器的离子源故障产生的原因,并进行故障的处理。方法:用MSS维修软件判断故障产生的原因,打开真空腔对离子源进行处理,并用离子源专用工具将离子源安装于正确位置,最后用MSS软件对回旋加速器的射频系统和离子源系统进行调试。结果:通过观察射频和离子源系统的参数,最终在工作束流25μA时系统达到稳定。结论:要维护好离子源系统,使离子源有更长的寿命,工作束流应该在满足临床需要的前提下尽可能小一些,以减小系统的打火,延长使用寿命。

  • 标签: 回旋加速器 离子源 束流 射频
  • 简介:RF系统是RDS111回旋加速器的射频电场供电系统。RF系统工作时产生并输出高频率、高电压、高功率电场。是加速器维护和维修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主要阐述它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并给出维护维修的建议。

  • 标签: 回旋加速器 RF系统 供电系统 工作原理 结构组成 高频率
  • 简介:目的掌握回旋加速器放射性药物生产场所的辐射危害因素及其水平,为场所的防护设计和放射性药物生产的放射防护提供指导。方法以某医院引进的1台HM-20S型回旋加速器及其药物生产场所为研究对象,依据国家有关法规和技术标准确定场所中的辐射危害因素类别及场所级别,对相应的防护设施与措施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制订出放射性药物生产场所的辐射防护设计方案,其中对热室工作区出人口采取GMP(良好作业规范)设计;估算出了控制区外围和场所关注点的辐射水平,在60mmPb厚壁工作箱内进行222GBq的18F操作时,操作位置的剂量率为9.6ixSv/h;明确了回旋加速器机房内活化产物的来源及其防护措施;带有自屏蔽的回旋加速器运行时,机房内的0,浓度远低于标准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结论该放射性药物生产场所的防护设计充分考虑了放射性污染和外照射的防护,但其防护方案中还需对回旋加速器机房及防护门的屏蔽设计进行优化。

  • 标签: 回旋加速器 放射性药物 生产场所 辐射防护 防护设计
  • 简介:目的:对某医院微型回旋加速器及PET—CT场所内外的辐射水平进行评价,对工作人员受照剂量进行估评。发现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以保障放射工作人员与公众的健康与安全。方法:采用相关的放射卫生规范规定的方法。结果:测得了机房及配套设施周围的辐射剂量及其他相关数据,估算出了工作人员的年累积受照剂量。结论:回旋加速器自屏蔽系统、合成工作箱、分装防护屏等具有良好的辐射屏蔽效果。微型回旋加速器和PET—CT机房周围环境剂量不高,对流动人群及相邻场所的非放射工作人员不会造成辐射危害。放射工作人员年累积受照剂量,低于国家标准对职业人员规定的年剂量限值。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

  • 标签: 回旋加速器 PET 辐射 监测
  • 简介:目的应用经胸超声显像(TTE)对成人冠状动脉血流速度进行测量,获得冠状动脉内血流速度的正常值,提供国内正常人的冠状动脉基础血流数据,为常规应用TTE分析和诊断冠心病提供参考指标。方法选择180例健康志愿者,TTE测得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的近段、中远段,回旋支(LCX)的近段或中远段,右后降支(PRD)的中远段的血流速度,对测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LAD近段平均血流速度为男(28.42±5.27)cm/s,女(27.23±4.91)cm/s;LAD中、远段为男(27.05±5.38)cm/s,女(26.18±5.37)cm/s;PRD中、远段为男(25.94±5.38)cm/s,女(25.13±4.39)cm/s;LCX近或中、远段为男(26.28±5.12)cm/s,女(25.57±4.63)cm/s;血流速度测值比较:LAD、PRD和LCX各支间、血管近段和中远段间、不同性别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TE测得的冠状动脉LAD、PRD及LCX的血流速度可以重复;正常成人冠状动脉内血流速度指标的确定,对于发现和分析冠状动脉内血流动力学的异常和诊断冠心病可提供定量的参照依据。

  • 标签: 超声检查 冠状血管 血流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