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高血压是脑血管病独立的危险因素。缺血脑卒中患者血压的管理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本文主要介绍缺血脑卒中中血压的调控,并重点探讨缺血卒中急性期的降压管理。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急性期 血压调控
  • 作者: 杨升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2-12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2期
  • 机构:(阆中市人民医院四川阆中637400)【中图分类号】R473.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2-0075-01人的脑部是维系我们正常生活的首要保障因素,而缺血性脑卒中是较为普遍的脑部疾病,导致此类疾病的发生原因较为复杂,如粥动脉样硬化,即患者脑部血管组织硬化而导致脑动脉缺血。此类疾病对人体的危害性极大,据相关调查,由于缺血性脑卒中而致死的病患占据神经内科患者总例数的82%。所以,我们务必充分认知缺血性脑卒的发生原因,结合此类疾病的临床症状,降低此类疾病对我们生活的影响。1什么是缺血性脑卒中?脑部疾病均会直接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而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原因主要是因为患者脑部供血不充分,进而导致患者颈、椎动脉组织发生闭塞情况,会直接引发患者颅内组织供血不充分的问题。导致患者出现缺血性脑卒中的情况也较为复杂,且此类病症并不会直接导致其他脏器病变,但会仍会出现一定头晕、偏瘫现象;病情发作后,此类疾病会导致患者出现重度昏迷的症状,且不排除有直接致死现象。同时,此类疾病会导致大脑血管、皮质发生癫痫,为患者正常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总之,患有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脑梗死情况,且脑梗死的严重程度也决定了此类疾病的严重度。2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发生原因有哪些?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发生原因是由于脑血栓或脑梗死更引发的脑部血管组织动脉硬化。此类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主要是因为中老年人会患有不同程度的“三高”(血压、血脂、血糖偏高)的情况,且诸多患者血管还伴随一定血管狭窄或堵塞。同时,诸多缺血性脑卒的患者的大脑组织纤维的发育不健全,某些患者还会伴随有多重综合症等症状。此外,某些患者可能患有心源性堵塞,而该病的主要发生原因是由于患者心脏功能组织较差,使患者心脏部位出现栓子掉落情况,引发患者血管组织斑块出现脱落,都会直接引发此类疾病。供血问题也会导致此类疾病频繁发生,而供血问题发生原因主要是由于患者血管组织过小或某一动脉过于狭窄,促使患者脑部重要组织部位出现血栓,进而导致患者脑部供血量达不到基本水平。患者脑动脉出现组织坏死、堵塞、神经细胞失活等情况,都会引发此类疾病而导致的并发症。进而促使患者脑部血液电解质压差失衡,且自由基代谢缓慢,使患者脑部血液无法供应至相应部位,出现永久性的神经损伤或神经坏死现象。在临床中多用“溶栓&r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缺血脑卒中又称为脑梗死,是一种由于一些其他疾病引发的脑血管的血液流动受限,从而导致脑组织出现缺血缺氧的状况,最终出现一系列的神级功能的受限的疾病。脑血管疾病是当前世界人类第二大死因,由于脑梗死的发病率、致死率比较高,所以对我国人民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本文将通过临床资料的分析研究从而得出影响缺血脑卒中预后的因素,以及病人预后所需要采取一些护理措施。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预后 护理
  • 简介:摘要因脑血管疾病是导致人类健康的罪魁祸首,90%以上残疾是由脑血管病引起(其中少部分是意外伤害所致),而我们东北又是脑血管病高发区,如何预防和治疗好缺血脑血管病人,减轻后遗症,是我们医务工作者当务之急。如何做好超早期溶栓治疗,最大限度减少病人后遗症,提高病人生命质量,国内外对缺血脑血管病的溶栓治疗分为三种其一,是在有条件的医院当中实行动脉内介入溶栓;其二,是在一些医院当中实行颈总动脉下段注射溶栓;其三,是静脉溶栓治疗。我院自2003年5月至今开展颈总动脉下段注射溶栓治疗急性缺血脑血管病,取得非常满意效果。脑梗死患者的早期溶栓治疗能够最大限度减轻患者后遗症。颈总动脉下段注射溶栓是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最为有效的方法,能从根本上解决脑梗死患者的后遗症。此项技术是在基层医院没有条件的情况下开展的一项技术,因为在三级医院可以采取介入溶栓治疗,目前,该项技术我们已开展近7年,治疗患者近700例,有很多脑梗死的患者终身致残,因为做了颈总动脉下段注射溶栓药治疗,使很多患者能够生活自理,所以,该项技术值得推广。

  • 标签: 超早期 颈总动脉下段 溶栓药 脑梗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2型糖尿病及缺血脑卒中均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2型糖尿病是缺血脑卒中独立的危险因素,缺血脑卒中是2型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大血管并发症之一,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多重危险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缺血脑卒中的高发,因此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多重可调控危险因素进行综合干预,可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 标签: 糖尿病 2型 卒中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进展性缺血脑卒中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进展性缺血脑卒中(SIP)与同期127例对照的非进展性缺血脑卒中的临床资料.结果SIP患者伴随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高白细胞血症、发热及Na+-K+平衡紊乱等病情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SIP患者颈动脉狭窄、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SIP患者出现大脑中动脉大面积梗死及分水岭梗死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SIP患者的预后较对照组差(P〈0.05).结论进展性缺血脑卒中在多种基础疾病的基础上发生,影像学改变提示好发部位,预后不佳.

  • 标签: 进展性脑卒中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在急性脑卒中患者护理干预方案的课题研究中,探究康复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1年7月收录的72例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样本,依据抽签法将患者均等分为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康复护理的实验组,每组患者各为36例,对比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健康指数、护理满意度等指标。结果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实验组数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健康指数、护理满意度: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对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进行护理时,配合应用康复护理干预策略,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确保患者的身心健康,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康复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缺血脑卒中与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前后的血压变化差异。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该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36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出血性脑卒中69例,缺血脑卒中67例,采集两组患者卒中发作后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并比较,分析不同亚型脑卒中患者血压的差异性及其临床意义。结果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作后舒张压与收缩压均显著高于缺血脑卒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亚型脑卒中患者血压正常比例存在显著差异,并且两组患者各级高血压构成比存在差异,各级高血压致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明显高于缺血脑卒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缺血脑卒中与出血性脑卒中发病前后血压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高血压对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度高于缺血脑卒中,并且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随血压分级的增高而增强。

  • 标签: 出血性脑卒中 缺血性脑卒中 血压变化
  • 简介:【摘要】缺血脑卒中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的病症,根据病情不同的发展情况分为急性期和平稳期。处于急性期的病患其病情进展迅速,情况较为危急,除了需要采用针对性的措施对病患进行治疗之外,还需要配合一定的护理方案来提高病患的治疗效果。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发展,在对缺血脑卒中急性期病患的护理包括症状方面的管理、早期康复训练以及并发症的护理等,能够有效提高对病患救治成功的概率以及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急性期 临床护理 进展
  • 简介:摘要探究早期高压氧对缺血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把80例缺血脑卒中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营养脑细胞、降颅压等常规治疗,实验组则在药物控制下及手术治疗渡过危险期后再给予高压氧治疗,然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组,实验组比对照组取得更明显的治疗效果(P<0.05)。结论早期高压氧在缺血脑卒中患者的治疗中,可使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及运动功能得到有效提高,可把其在临床上进行广泛应用。

  • 标签: 高压氧 缺血性脑卒中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动对老年缺血脑卒中患者执行功能的状况。方法选取已确诊的老年缺血脑卒中患者,运用执行功能缺陷综合征的行为学评定(behavioralassessmentofdysexecutivesyndrome,BADS)对脑实质中单一病灶的缺血脑卒中患者在非急性期执行功能的各项指标进行测评。结果经常参加社区活动及运动的老年患者子项评分及总分高于几乎不锻炼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缺血脑卒中患者存在执行功能障碍,但经常运动的老年患者其执行功能比不锻炼者的执行功能明显提高。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脑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05例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应用阿司匹林同时加用丁苯酞治疗,对照组仅用阿司匹林、依达拉奉,未用丁苯酞,观察治疗后14天,28天及2月NIHSS评分。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14天,1月及2月NIHSS评分明显降低,生活能力评分(Modified)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脑卒中对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和生活能力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改善,安全性好。

  • 标签: 丁苯酞 阿司匹林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早期康复训练在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0例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时间在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期间,分组方式为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n=50)采用早期康复训练,观察组(n=50)采用超早期康复训练,分析训练前后Fugl-Meyer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结果观察组Fugl-Meyer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相较于对照组高,P<0.05。结论对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实施超早期康复训练效果较好,可有效提高患者肢体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标签: 超早期康复训练 急性缺血性脑卒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