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英语听力对学习英语至关重要,高职院校英语听力教学是外语教学活动中的一个薄弱环节,高职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听力水平不高的问题。本文从几个方面分析了高职学生英语听力的学习现状,以及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基本的英语听力策略和技能,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 标签: 听力学习 现状 策略
  • 简介:小耳畸形是比较常见的,典型的小耳畸形孩子的残耳形状像花生,不会随年龄增长而长开。患儿父母最关心常常是孩子的听力问题,那么小耳朵对孩子听力有多大影响呢?

  • 标签: 听力 耳朵 小耳畸形 患儿父母 孩子
  • 简介:摘要为了更好的了解四平市听力残疾及听力言语复合残疾的相关因素,探讨残疾预防的有效途径,提高四平市居民的健康水平,我们进行了为期6年的统计分析和80年代的对比分析。统计分析四平市2004~2009年残疾人等级评定资料,计725名,其中听力残疾及言听复合残疾103名,占残疾人总数的14.21%,男59名(57.28%),女44名(42.72%)。统计结果表明听力及言听复合残疾居残疾类别的第三位,与1987年全国首次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有明显的下降;1987年听力残疾及听力言语复合残疾的残疾程度是各类残疾中最重的,83.05%为Ⅰ、Ⅱ级残疾;致残年龄与言语功能连带损害密切相关,言听复合残疾中97.43%残疾发生在10岁以前;致残原因动态分析显示耳毒药物致残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得到了有效控制,听力系统残疾的发生也随之显著减少。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改善,但环境噪音对听功能的损害值得重视。本文通过统计分析认为残疾人保障工作最有效的环节是预防残疾发生,加强卫生宣传,坚持优生优育,改善基层医疗条件,控制耳毒药物的使用,提高人民群众自我保健意识等是改善听力残疾及听力言语复合残疾的有效方法。

  • 标签: 听力残疾 言语听力复合残疾 残疾等级
  • 简介:摘要:听力损失是最常见的出生缺陷之一,众所周知,正常的听力是进行语言学习的前提,而严重听力障碍的儿童由于缺乏语言环境刺激,不能在语言发育最重要和最关键的时期建立正常的语言学习,轻者会导致语言发育落后及行为问题,重者会导致严重的语言发育障碍,进而影响儿童情感、心理和社会交往等能力,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成为影响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因此,早发现、早干预和早治疗对改善患儿预后尤为关键。

  • 标签: 新生儿 听力损失高危因素 听力筛查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不同听力学检测方法对听力正常的耳鸣患者的临床作用,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将听力正常的耳鸣患者40例80耳作为观察组,选择门诊听力正常无耳鸣者40例80耳作对照组,分别进行听性脑干反应(ABR)、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测试(DPOAE),对两组对象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观察组通过耳数为53耳(66.25%),对照组78耳(97.50%);观察组在Ⅰ、Ⅲ、Ⅴ波以及Ⅲ~Ⅴ波期间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POAE能够早期发现听力正常耳鸣患者的耳蜗病变,DPOAE联合ABR测试有助于发现病变部位。

  • 标签: 听力正常 耳鸣 听力学检测 耳声发射 听性脑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影响药物治疗噪声性听力损伤疗效的相关因素,并分析相关对策。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月间入院治疗的噪声性听力损伤患者166例,采用相同的药物治疗方案治疗后,根据疗效的结果将其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对影响患者临床疗效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66例患者经治疗后,78例患者听力改善判定为有效,88例为无效。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经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得知,噪声强度、噪声环境中所处的时间、听力阈值、重金属暴露、粉尘暴露为影响药物治疗噪声性听力损伤疗效的独立因素。结论噪声性听力损伤属综合性损伤,采用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不是非常满意,及早诊断及早治疗,加强预防以降低噪声性听力损伤的发生。

  • 标签: 噪声性听力损伤 药物治疗 影响疗效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因素,以便采取正确的措施,从而提高筛查的准确率。方法采用两阶段筛查法,即出生后2-7天进行第1次筛查,未通过初筛者于出生42天左右进行第2次筛查。使用丹麦耳声发射仪,采取耳声发射法(TEOAE)对2704例活产新生儿出生后2-7天进行听力筛查。结果2013年1-12月份在本单位及县人民医院产科住院分娩的活产婴儿2869例,初筛2704例,筛查率94.25%,初筛通过2439例,初筛通过率90.20%,复筛258例,通过237例,复筛查仍未通过21例,经上级诊断机构确诊4例被诊断为听力损失,听力损失发病率为0.15‰,符合全国新生儿听力损失正常发病率标准。结论熟练掌握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正确处理筛查操作流程,严格按照筛查技术规范标准进行操作,可提高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准确率。

  • 标签: 新生儿 听力筛查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影响因素与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分析。方法对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出生的新生儿共2002例,均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后,进行听力筛查。结果通过对我院2002例新生儿的听力筛查情况分析,影响新生儿听力筛查的主要因素为新生儿的自身因素、环境因素、检测仪器因素,护理前听力检测通过1700例比例为(84.92%),综合护理干预后通过总人数为1900例,比例为(94.90%),对比护理前后通过比例存在明显差异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新生儿听力筛查检测中,影响筛查结果因素较多,进行综合护理措施干预,可明显提高筛查通过比例。

  • 标签: 新生儿 听力筛查 影响因素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对未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婴儿进行客观的听力评价,为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听性脑干反应、多频稳态、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和声导抗技术,对未通过听力筛查的新生儿进行听觉分析。结果:107名儿童中42名(39.25%)听力正常,65名儿童(60.75%)耳聋。在65名儿童中,27名儿童有轻微的听力损伤(25.23%),21名(19.63%)发生了中度的耳聋(19.63%),严重的有5名(4.67%),极度严重的有12名(11.22%)。结论:对未通过的新生儿应进行听力综合评价,以达到早期发现、诊断和干预的目的。

  • 标签: 新生儿 听力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听力筛查质量影响因素及对策。方法选取我院新生儿,通过回顾分析听力筛查质量的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结果听力筛查质量常见影响因素较多,包括环境因素、新生儿因素、护士因素等,通过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能够提高护理满意度。结论听力筛查质量具有一定的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从而提高听力筛查质量。

  • 标签: 新生儿 听力筛查质量 影响因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影响听力检查质量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措施。方法:选择本院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对影响听力筛查质量的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结果:环境因素、新生儿因素和护士因素是影响听力筛检质量的主要因素。结论:影响听力筛查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针对性的护理可以有效地改善听力筛查的质量。

  • 标签: 新生儿 听力筛查质量 影响因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分析对听力损伤患者实施康复护理联合延续性护理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60例听力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实验组:康复护理联合延续性护理。收集分析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后的负性情绪、疼痛评分更低,听力损伤程度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联合延续性护理可以有效改善听力损伤患者症状,缓解听力损伤和疼痛感,改善负性情绪,促进恢复,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听力损伤 康复护理 延续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对老年听力障碍患者的听力恢复的影响。方法择取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老年听力障碍患者88例,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将这88例患者分为2组,每组44例。其中,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的为对照组,采取优质护理的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在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IOI-HA评分比较,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听力障碍患者运用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改善其听力状况,优化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干预 老年听力障碍 听力恢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