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单纯鼻息切除术与鼻息切除联合鼻窦开放术治疗鼻息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08月-2018年09月期间收治的100例鼻息患者进行此次研究,按照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每组各50例。其中给予单纯鼻息切除术的为参照组,给予鼻息切除联合鼻窦开放术治疗的为研究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参照组的临床疗效显著低于研究组(P<0.05);而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跟参照组相比明显更低(P<0.05)。结论鼻息切除联合鼻窦开放术治疗鼻息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鼻息肉切除 鼻窦开放术 并发症发生率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鼻息是与多种病理状态相关的炎症过程的最终结果,这表明多种病因,多种途径,多种介质参与此病理过程。现已证明参与鼻息病病理过程的炎症化学介质多达数十种甚至上百种,如组胺,血小板激活因子,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前列腺素,白三烯等),去甲肾上腺素,神经肤Y(NPY),P物质,细胞间粘附因子(如ICAM-1,其中VCAM-1的上调中TNFa起关键性作用),血管通透性因子(VEGF,血管通透性作用强于组织胺50000倍,鼻息病组织中VEGF表达显著强于鼻甲,提示VEGF在鼻息病的组织水肿发生机制亦具有重要意义),血管活性肠肽,白细胞介素,转化生长因子,肿瘤坏死因子,一氧化氮合成酶,干扰素-γ,干细胞因子等。最早报道的炎性介质,如组胺,血小板激活因子,前列腺素,白三烯,去甲肾上腺素,神经肽Y,P物质等,均具有局部组织的血管活性及致痉作用。

  • 标签: 鼻息肉 病因 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息的治疗。方法对鼻息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结论经鼻内窥镜下手术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

  • 标签: 鼻息肉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法对鼻息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18例鼻息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对不同原因或症状的鼻息患难与共者,应采用不同的治疗手段,才能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 标签: 鼻息肉 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内筛窦切除术联合鼻息摘除术治疗鼻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8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60例鼻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鼻息摘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取鼻内筛窦切除术联合鼻息摘除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鼻内筛窦切除术联合鼻息摘除术治疗鼻息不仅临床疗效高,且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及推广。

  • 标签: 鼻内筛窦切除术 鼻息肉摘除术 鼻息肉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鼻息摘除术+鼻内筛窦切除术治疗鼻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符合手术指征的鼻息患者32例,均行鼻息摘除术+鼻内筛窦切除术,观察并发症情况,评估临床疗效,随访1年了解复发率。结果全组患者中治愈24例(75.00%),好转8例(25.00%),有效率为100%;术后发生窦口狭窄1例(3.13%),眶内血肿1例(3.13%),并发症发生率为6.25%(2/32);随访1年发现1例复发,复发率为3.13%。结论鼻息摘除术+鼻内筛窦切除术治疗鼻息有效率高,并发症少,预后良好。

  • 标签: 鼻息肉 鼻息肉摘除术 鼻内筛窦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内筛窦切除术与鼻息摘除术联合治疗鼻息临床效果。方法本次共选择80例鼻息患者作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随机分组,就鼻息摘除术(对照组,n=40)与鼻内筛窦切除术结合摘除术(观察组,n=40)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选取病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平均1年随访,观察组1例复发,占2.5%,对照组8例,占20%,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鼻内筛窦切除术结合鼻息摘除术治疗鼻息,可显著提高临床效果,避免疾病复发,具非常积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鼻息肉 鼻内筛窦切除术 鼻息肉摘除术 临床体会
  • 简介:摘要鼻息为一常见鼻病,是中鼻道、鼻窦黏膜由于水肿而突出的炎性组织,是多种机理导致的慢性炎性过程的终末产物。由于体积逐渐增大和重力,息肉常脱垂于总鼻道内。持续性鼻塞是其主要临床特征,而极明显的复发倾向,和与多种呼吸道炎症疾病的密切关系又使其成为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的重要疾病。发病率为1%~4%。但在支气管哮喘、阿司匹林耐受不良、变态性真菌性鼻窦炎及囊性纤维化患者中,发病率可在15%以上。发病多在中年以上,男性多于女性,除囊性纤维化病外,幼儿极少发生。

  • 标签: 鼻息肉 水肿 诊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鼻内筛窦切除术联合鼻息摘除术治疗鼻息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112例鼻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6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鼻息摘除术,治疗组则采取鼻内筛窦切除术联合鼻息摘除术进行治疗;术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治疗组在术后的有效率为94.64%,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3.93%,两组数据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经随访,治疗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鼻内筛窦切除术联合鼻息摘除术治疗鼻息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同时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鼻内筛窦切除术 鼻息肉摘除术 鼻息肉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鼻息、鼻窦炎在手术治疗过程中的护理体会。方法在我科收治的154例鼻息、鼻窦炎患者术前准备,术后用药的护理观察。结果154例患者治愈137例,好转15例,有效率98.4%。结论我科在治疗鼻息、鼻窦炎的手术护理过程中,治愈率高,并发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鼻息肉 鼻窦炎 手术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探析鼻内筛窦切除术联合鼻息摘除术在鼻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在2019.02~2021.12研究时间段,研究基数资料为60例鼻息患者,对比治疗方法,分析其临床应用疗效,盲选抽签法,对照组/30(鼻息摘除术治疗),实验组/30(鼻内筛窦切除术联合鼻息摘除术治疗),相较患者(1)生理指标;(2)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比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生理指标、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意义显著,(P<0.05)。结论:鼻内筛窦切除术联合鼻息摘除术在鼻息治疗中,临床疗效显著, 可积极避免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治疗过程安全可靠,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鼻内筛窦切除术 鼻息肉摘除术 鼻息肉 临床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我院98例慢性鼻窦炎鼻息患者进行鼻内镜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及疗效评价。结果术后随访6-36个月,治愈75例,好转2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6.9%,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是最有效的方法,具有视野清楚、直视下操作、病灶清除彻底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慢性鼻窦炎 鼻息肉 鼻内镜手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鼻窦炎鼻息不同的临床分型和处理对临床诊治效果的影响。方法对选取的36例鼻窦炎、鼻息患者术前和术后应用鼻腔冲洗术、糖皮质类激素,按一定的时间规律对其进行1-2年的随访。结果36例鼻窦炎鼻息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得到改善,其中23例患者的病情完全恢复(63.89%),10例患者治疗效果明显(27.78%),3例(8.33%)治疗无效,总的有效率为91.67%。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或局部停止使用激素类药物后,鼻窦炎、鼻息容易再次复发。结论对鼻窦炎、鼻息患者给予一定的诊治可以使症状得到有效的控制和改善,临床分型、术前合理的处理以及术后正确的用药和观察对诊治的疗效均有一定的影响。

  • 标签: 鼻窦炎 鼻息肉 诊治 糖皮质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