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在治疗自发中的效果。方法本组自发患者均采用胸腔镜或胸腔镜辅助小切口下手术治疗。结果79例无手术死亡,发生并发症者3例(3.8%),胸腔积液2例,肺泡漏1例,予胸腔闭式引流或胸腔穿刺后治愈。随访1—7年,未见复发。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具有安全、有效、创伤小的优点,是治疗自发的首选。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对于不能在镜下操作者,应及时中转开胸手术。

  • 标签: 电视胸腔镜 自发性气胸
  • 简介:我们曾遇到1例婴儿多发性畸胎瘤,现报道如下。男婴,11/2月,一个月前偶然发现左上腹部肿物,半月来逐渐腹胀,伴呕吐。于1984年10月10日入院。住院号54776。查体:发育中等,营养不良,腹部明显膨隆,在腹可触及12×10cm实质性包块,质地不均,形状不规则,不活动,轻度触痛。腹部平片:左侧腹大片致密。化验检查:白细胞数24×10~9/L(24000/mm~3),大便潜血(+)。入院诊断:腹腔肿瘤。同年10月16日

  • 标签: 畸胎瘤 实质性包块 腹部肿物 左侧腹 轻度触痛 白细胞数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利尿剂组合的复方制剂--海捷亚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影响.方法入选经超声心动图检查证实为原发性高血压的左心室肥厚患者102例,随机分配到海捷亚组(口服1~2片/d,每片含氯沙坦钾50mg、氢氯噻嗪12.5mg)或阿替络尔组(口服25~50mg/d)(n均=50),治疗9个月,治疗前后各检查1次超声心动图,对比分析治疗前后左心室重量指数变化和两组间的差异.结果①与治疗前比较,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在海捷亚或阿替络尔治疗9个月后,两组收缩压与舒张压明显下降(161/101~142/86mmHg;159/102~143/90mmHg,1mmHg=0.133KPa)(P均<0.01);②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海捷亚治疗9个月之后,左心室后壁与室间隔厚度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均<0.05),左心室重量及左心室重量指数下降更显著(P均<0.01);而在阿替络尔治疗9个月之后,左心室后壁与室间隔厚度无明显变化,左心室重量及左心室重量指数下降显著(P均<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海捷亚治疗9个月后可使其左心室肥厚显著逆转,逆转作用优于阿替络尔.

  • 标签: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左心室肥厚 海捷亚 影响的研究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桔抗剂 左心室重量指数
  • 简介:目的分析多发性骨髓瘤病人的临床特征与生存相关的预后资料.比较老年病人(≥60岁)和年轻病人(<60岁)临床指标的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被选择的多发性骨髓瘤病人治疗前的临床特征.结果老年病人19例,年轻病人32例.预后因素分成三组:只对老年病人有用的因素,血钙和血白蛋白;只对年轻病人有用的因素,血红蛋白、血小板和血肌酐;对老年病人及年轻病人都有用的因素,乳酸脱氢酶和骨髓的浆细胞数.多发性骨髓瘤病人的中位生存期是30个月(95%CI21.16~38.84).年轻病人中位生存期明显优于老年病人,分别为37.00(18.38,55.62)和13.00(10.47,15.53)(P<0.05).老年病人中位生存期血钙≥2.5mmol/L和<2.5mmol/L分别为12.00(9.47,14.53)和29.00(0.00,61.22)(P<0.05);而血白蛋白≥35g/L和<35g/L分别为29.00(3.55,54.45)和12.00(9.56,14.44)(P<0.05).年轻病人中位生存期血红蛋白≥90g/L和<90g/L分别为77.00(44.68,109.32)和29.00(24.16,33.84)(P<0.05);而血小板≥100×109/L和<100×109/L分别为48.00(24.87,71.13)和28.00(16.55,39.45)(P<0.05);血肌酐≥133mmol/L和<133mmol/L分别为26.00(18.60,33.40)和48.00(14.73,81.27)(P<0.05).老年病人中位生存期LDH正常和升高分别是29.00(9.80,48.13)和12.00(10.26,13.74)(P<0.05),年轻病人则分别是45.00(26.34,63.66)和13.00(8.20,17.80)(P<0.05).老年病人中位生存期骨髓的浆细胞数≥50%和<50%分别是10.00(6.80,13.20)和20.00(0.46,39.54)(P<0.05),年轻病人则分别是26.00(0.00,61.56)和37.00(21.15,52.85)(P<0.05).结论这些发现提示临床指标在老年和年轻MM病人预后的重要性不同.

  • 标签: 临床指标 老年 轻年 多发性骨髓瘤 血红蛋白 血小板
  • 简介:目的分析腹股沟复发性斜疝的原因和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2000年4月-2005年10月收治28例传统术式修补术后复发的腹股沟斜疝病例,采用Bardmesh—plug无张力疝修补。结果18例均获得满意效果,术后随访1~32个月,无复发及切口疼痛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避免了传统术式破坏腹股沟区的正常解剖结构,避免了传统术式干扰正常的解剖结构、破坏腹股沟的闸门机制的缺点,而且Bardmesh—plug能分散腹腔内压,Bardmesh—plug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又使其能在体内迅速与组织粘合固定,从而达到加强腹股沟管后壁的目的,且无张力存在,从而减少复发,节约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腹股沟斜疝 复发性 无张力疝修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