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低频电针对脾虚湿盛型男女单纯肥胖症患者血脂调节作用的差异性。方法:共纳入单纯肥胖症患者80例,其中男性组37例,女性组43例,均采用低频电针刺激阴陵泉、三阴交、足三里、丰隆、曲池、天枢、中脘、水分、气海及关元治疗,每次留针30min,每天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患者体脂百分率(F%)及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血糖(Glu)及脂联素(ADPN)含量变化,并进行两组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F%及血清TC、TG、LDL、Glu和ADPN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男性组血清HDL含量升高(P〈0.05);女性组患者F%较男性组降低明显(P〈0.01),男性组患者血清ADPN含量较女性组降低明显(P〈0.05)。结论:电针对男女单纯肥胖症患者紊乱的血脂有明显的调节作用,但存在一定的性别差异,在降低皮下脂肪含量方面,女性优于男性,在降低血清ADPN方面,男性优于女性。

  • 标签: 针刺疗法 电针 肥胖症 性别特征 血脂 血糖
  • 简介:目的:观察电针四关穴对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中EPCs含量及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方法:将120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及电针组,每组划分成24h、48h和72h三个亚组,各10只。模型组及电针组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电针组各亚组在造模成功后即刻行电针四关穴干预(疏密波,20min/次),48h组在24h再次电针干预,72h组在24h和48h各电针干预1次。在相应时间点采集抗凝腹主动脉血分离单个核细胞,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表型标记为CD34+/KDR+细胞的EPCs含量。各组均在造模后即刻、24h、48h和72h按Longa评分进行神经功能评分。结果:造模后24h,电针组Longa评分有所下降,与模型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模型组血中EPCs含量较其它各组显著增加(P〈0.01)。造模后48h,电针组Longa评分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其血中EPCs含量较其它各组明显增加(P〈0.01)。72h时,电针组Longa评分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其血中EPCs含量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模型组仍高于其它各组(P〈0.01)。结论:电针四关穴能让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内源EPCs含量增加,并能促进恢复其神经功能,其作用机理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 标签: 脑缺血再灌注 电针 内皮祖细胞 神经功能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