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40 个结果
  • 简介:本期正值“双抢”农忙之季,上市人员偏少,市场交易以零星为主,除了个别热点品种走动顺畅价格上扬外,大多数药材商品走势缓慢,价格趋平。近日陆续有经营户从产地或其它药市调入货源,以备秋冬季之用。目前比较关注的品种是地产果实子仁类药材,具体行情走势如下:

  • 标签: 吴茱萸 莲子 市场交易 经营户 秋冬季 价格
  • 简介:目的:研究生肌散治疗糖尿病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11年2月至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54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54例划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组各26例。对照组26例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生肌散治疗,对比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84.7%)。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生肌散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 标签: 生肌散 治疗 糖尿病足
  • 简介: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胰岛素、山莨菪碱治疗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60例Wagner3级糖尿病住院患者随机分为组,对照组采用胰岛素、山莨菪碱及抗生素进行局部换药,治疗组采用丹红注射液、胰岛素、山莨菪碱及抗生素进行局部换药。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可见患者血流变性和下肢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结论:丹红注射液可提高对糖尿病治疗的疗效。

  • 标签: 糖尿病足 丹红注射液 血液流变学 血流动力学
  • 简介:目的:研究中药闹羊花中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采用IR,UV,MS和1D,2DNMR技术进行结构解析。结果:从乙醇提取物中分得2个化合物,推定其结构分别为2β,10β-坏氧-3β,5β,6β,14β,16α-五羟基-木藜烷和2,6-二羟基苯甲酸苯甲酯-6-O-α-L-鼠李糖基-(1→3)-β-D-葡萄糖苷。结论:个化合物均为新化合物。

  • 标签: 闹羊花 杜鹃花科 木藜芦烷二萜 核磁共振
  • 简介:从2004年至今连续4年,百合在各类市场上走势坚挺,销势活跃,购销旺,价格逐年上涨,已成为药材市场上的热点品种,也是保健品食品和蔬菜市场上的抢手俏货。进入2007年之后,百合走势已是中医界多商关注的焦点问题,更是保健品食品和蔬菜市场生产经销商和农民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 标签: 百合 产销 药材市场 蔬菜市场 焦点问题 保健品
  • 简介:目的:研究刺蒺藜果实中的呋喃皂苷。方法:以硅胶柱层析,反相硅胶柱层析及制备液相分离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波谱数据及化学反应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得到个皂苷,分别为3-O-{β-D-xylopyranosyl(1→3)-[β-D-xyl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yl(1→4)-[α-L-rhamnopyranosyl(1→2)]-β-D-galactopyranosy}-26-O-β-D-glucopyranosyl-5α-furost-12-one-22-methoxyl-3β,26-diol(terrestrosideA)和3-O-{β-D-xylopyranosyl(1→3)-[β-D-xyl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yl(1→4)-[α-L-rhamnopyranosyl(1→2)]-β-D-galactopyranosy}-26-O-β-D-glucopyranosyl-5α-furost-22-methoxyl-3β,26-diol.结论:TerrestrosideA为新化合物。

  • 标签: 刺蒺藜 呋喃皂苷 Terrestroside A
  • 简介:目的:研究刺蒺藜果实中的呋喃皂苷。方法:以硅胶柱层析,反相硅胶柱层析及制备液相分离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波谱数据及化学反应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得到个皂苷,分别为3-O-{β-D-xylopyranosyl(1→3)-[β-D-xy-l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yl(1→4)-[α-L-rhamnopyranosyl(1→2)]-β-D-galactopyranosy}-26-O-β-D-glucopyrano-syl-5α-furost-12-one-22-methoxyl-3β,26-diol(terrestrosideA)和3-O-{β-D-xylopyranosyl(1→3)-[β-D-xyl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yl(1→4)-[α-L-rhamnopyranosyl(1→2)]-β-D-galactopyranosy}-26-O-β-D-glucopyranosyl-5a-furost-22-me-thoxyl-3β,26-diol.结论:TerrestrosideA为新化合物。更多还原

  • 标签: 刺蒺藜 呋喃皂苷 Terrestroside A
  • 简介:目的:研究花刺参体内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SephadexLH-20,正相硅胶柱层析、反相硅胶柱层析和HPLC对花刺参体内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2个三萜皂苷类化合物:3-O-[3-O-甲基-β-D-吡喃葡萄糖-(1→3)-β-D-吡喃木糖-(1→3)-β-D-吡喃葡萄糖-(1→2)-β-D-吡喃木糖]-海参烷-7-烯-3β,23S-二醇(Ⅰ),3-O--[3-O-甲基-β-D-吡喃葡萄糖-(1→3)-β-D-吡喃木糖-(1→3)-β-D-吡喃葡萄糖-(1→2)-β-D-吡喃木糖]-海参烷-8-烯-3β,23S-二醇(Ⅱ)。结论:2个化合物均为新化合物,命名为variegatusideA和variegatusideB。

  • 标签: 花刺参 海参 三萜皂苷
  • 简介:目的:探讨肿节风挥发油对胃癌细胞的抑制和诱导细胞发生凋亡的作用。方法:用MTT法、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流式细胞仪的方法,观察肿节风挥发油对胃癌细胞(SGC-7901)凋亡及细胞DNA周期的影响。结果:MTT法表明肿节风挥发油对SGC细胞有抑制作用,并呈现剂量依赖性;肿节风挥发油(0.538、0.269mg/ml)作用SGC细胞48h后,琼脂糖凝胶电泳呈典型的"梯状(DNAladder)"带;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肿节风挥发油可引起SGC细胞G0/G1期细胞增加,S期细胞减少,呈现G0/G1期阻滞现象,并有诱导细胞凋亡作用。结论:肿节风挥发油对胃癌细胞(SGC-7901)有抑制和灭杀作用,而这种作用的机制之一是通过诱导胃癌细胞发生凋亡。

  • 标签: 肿节风挥发油 人胃癌细胞 凋亡
  • 简介:目的:探讨人参皂苷对白菜白斑菌和番茄早疫菌的生物学意义。设计不同浓度总皂苷,考察其对白菜白斑菌和番茄早疫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人参总皂苷对白菜白斑菌在24~72h内,均表现低促高抑,而培养96h后,均抑制白菜白斑菌菌丝生长。人参总皂苷对番茄早疫菌在48h内,12.5和25mg·L~(-1)个处理较对照组均表现出明显的促进作用,而50和100mg·L~(-1)处理自48h后均抑制菌丝生长,且随着培养时间的增长,抑制作用越强。这与对种病原菌孢子萌发的作用一致。结论:人参总皂苷对种蔬菜病原菌的生长及孢子萌发具有低促高抑的作用。

  • 标签: 人参总皂苷 白菜白斑菌 番茄早疫菌
  • 简介:目的:对缬草(ValerianaofficinalisL.)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多种色谱层析技术进行分离并采用现代波谱技术解析各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得到缬草新萜醇(4β,10α,15-三羟基香木兰烷)(1)和缬草单酯A(kanokosideA的苷元)(2)2个新化合物,另有8个已知化合物分别为鳞盖红菇醇(3)、山山山(4)、松脂醇(5)、缬草烯山(6)、β-谷甾醇(7)、kanokosideA(8)、青刺尖木脂醇苷(9)和8-羟基松脂醇苷(10)。结论:化合物1~4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缬草新萜醇、缬草单酯A为2个新的天然产物。

  • 标签: 缬草 缬草新萜醇 10α 15-三羟基香木兰烷 缬草单酯A
  • 简介:目的:研究贵州地方品种粗毛淫羊藿与黔岭淫羊藿中淫羊藿总黄酮(TFE)对化学药物诱导的痴呆小鼠模型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比较种黔产淫羊藿TFE对小鼠学习记忆改善效果差异。方法:实验选用东莨菪碱、戊巴比妥、环磷酰胺3种化学药品分别复制出学习记忆损伤模型,按剂量l300,650mg·kg^-1灌胃TFE14d,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以定位航行实验和空间探索能力为指标进行其行为学检测。结果:种TFE均能改善东莨菪碱等3种化学药物致痴呆小鼠学习记忆能力,且呈量效依赖关系。粗毛淫羊藿比黔岭淫羊藿改善记忆能力效果更好一些。结论:种黔产淫羊藿TFE可明显改善东莨菪碱、戊巴比妥、环磷酰胺3种化学药物所致的空间记忆障碍,其效果与脑复康效果接近。种TFE作用差异明显,粗毛淫羊藿优于黔岭淫羊藿。提示ICA是TFE中增强记忆的主要物质基础;同时也提示除了ICA外,TFE中尚有其他改善学习记忆的有效成分。

  • 标签: 黔岭淫羊藿 粗毛淫羊藿 淫羊藿总黄酮 学习记忆 比较研究
  • 简介:实验用香烟熏吸造成小鼠慢性支气管炎(慢支炎),在相同的条件下用人胚粉进行防治。结果表明,胚粉能减少小鼠炎症累及支气管数和减轻支气管粘膜炎症程度。

  • 标签: 人胚粉 香烟 慢性支气管炎
  • 简介:目的:探讨Bcl—xl、p53基因在白毛藤诱导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不同浓度白毛藤作用于MCF-7细胞48h后,荧光显微镜观察乳腺癌细胞MCF-7细胞凋亡情况,RT—PCR法检测Bcl—xl、p53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结果:白毛藤能诱导MCF-7细胞凋亡,并且上调p53和降低Bcl—xl表达。结论:白毛藤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细胞增殖,促进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激活p53、抑制Bcl—xl表达有关。

  • 标签: 白毛藤 乳腺癌 细胞凋亡
  • 简介:目的:研究翻白草乙醇提取物对肝癌细胞HepG-2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凋亡的诱导作用。方法:用不同浓度的翻白草乙醇提取物对肝癌细胞HepG-2,MTT法测定对细胞生长的抑制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DNA梯状条带和DAPI染色观察凋亡小体,再用Westernblot法检测对caspase-3和PARP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翻白草乙醇提取物对肝癌细胞HepG-2有较强的浓度依赖性抑制作用,诱导细胞出现明显的形态学改变,琼脂糖凝胶电泳出现典型的DNA梯状条带,Westernblot分析结果发现,翻白草乙醇提取物促进caspase-3活化而引发下游PARP裂解,进而诱导肝癌细胞HepG-2细胞走向自体凋亡的途径。结论:翻白草乙醇提取物可能通过抑制肝癌细胞HepG-2的增殖及诱导其凋亡而产生抗肿瘤作用。

  • 标签: 翻白草 HEPG-2细胞 抗肿瘤 细胞凋亡
  • 简介:目的:从我国南海2种倔海绵属(Dysidea)海绵Dysideavillosa和Dysideamarshalla中提取分离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硅胶柱层析和凝胶柱层析分别对上述2种海绵的丙酮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其化学性质,结合现代波谱技术(MS,NMR等),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海绵D.villosa中分离得到scalaradial(1),scalarin(2),12α-acetyl-19β,20α-dimethoxy-deoxascalarin(3),12α-acetyl-19α,20α-dimethoxy-de-oxascalarin(4),12-O-deaceyl-scalarin(5),(24R)-5α,8α-环二氧-麦角甾-6,22-二烯-3-醇(6),胆甾醇(7),squalene(8)和δ-selinene(9);从海绵D.marshalla中分离得到1~3,6~8。结论:化合物1对白血病HL-60、肝癌细胞BEL-7402及人乳腺癌MDA-MB-435等肿瘤细胞株表现出显著的抑制活性,其IC50分别为3.4,5.8和4.8μmol·L^-1。

  • 标签: 倔海绵 Scalarane型二倍半萜 抗肿瘤活性
  • 简介:目的:研究奇乳海参体内的化学成分,寻找结构新颖具有抗真菌活性的三萜皂苷类成分。方法:应用多种色谱分离技术对奇乳海参体内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波谱数据及化学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得到2个三萜皂苷化合物,分别为axilogosideA(1)和holothurinB(2),并对其抗真菌活性进行了研究(4≤MIC80≤16μg·mL^-1)。结论:化合物1为一新的三萜皂苷化舍物,化合物2为首次从奇乳海参中分离得到,它们均显示一定的抗真菌活性。

  • 标签: 奇乳海参 三萜皂苷 抗真菌活性
  • 简介:记得我们药学系班级在1960年讲授药理学课程时,由王浴生教授主讲。第一次他说:药理学是连结药物与机体作用的关键课程之一,这对于我们药学系来说是第一次听到这句话。他第二次授课,在讲强心甙的药理作用时,我们才发现他洁白的牙齿、整着的衣冠、流利的英语,便很快吸引了学生。在1963年召收研究生时,我们年级有廿多人拟申请报考研究生,大家都希望在王教授的熏陶之下取得进步,

  • 标签: 中药药理学 药学系 强心甙 药理作用 药理学家 中药药理与临床
  • 简介:目的:研究面针[Zanthoxylumnitidum(Roxb.)DC.]根和茎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及SephadexLH-20等色谱技术分离并纯化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技术进行鉴定结构。结果:从面针根和茎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个苯并菲啶类生物碱,分别命名为:8-(2'-环己酮)-7,8-二氢白屈菜红碱(1)和8-(1'-羟基乙基)-7,8-二氢白屈菜红碱(2)。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

  • 标签: 两面针 ZANTHOXYLUM nitidum(Roxb.)DC. 8-(2’-环己酮)-7 8-二氢白屈菜红碱 8-(1’-羟基乙基)-7 8-二氢白屈菜红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