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甜茶RubussuavissimusS.Lee是广西民间长期使用茶、糖、药三位一体甜味植物,具有茶文化特征.民间饮用经验证明,甜茶有清热解毒、生津、润肺、止咳、利咽功效.甜茶含有黄酮类、二萜及其苷类、多酚类、鞣质等化学成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甜茶具有抗氧化、抗过敏、抗炎、防龋齿、降血糖、降血脂、抗肿瘤等多种药理活性成分,且安全无毒.笔者还对甜茶应用现状以及今后发展进行了讨论,为进一步研究开发甜茶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甜茶 别样茶 化学成分 药理活性
  • 简介:通过对古今中药文献查考,系统阐述了中药冰片药用历史和品种发展情况,认为龙脑冰片最早以“龙脑”之名记载于《名医别录》。机制冰片在鸦片战争前后由德国、日本输入中国,国人1948年在香港研制成功并生产机制冰片,于1950年在广州生产,为目前商品冰片主要来源。艾片是2010年版药典新增品种,我国在18世纪就有用艾纳香提炼成冰片实践,艾片之名始见于《增订伪药条辨》。天然冰片是2005年版药典新增品种,1987年首先在江西吉安发现由龙脑樟新鲜枝叶经蒸馏冷却可得到天然冰片。

  • 标签: 冰片 龙脑冰片 机制冰片 艾片 天然冰片 应用历史
  • 简介:湖北海棠叶是我国别样茶一种,在民间有悠久应用历史。现代研究表明,湖北海棠叶含有丰富黄酮类、多酚类成分,具有降血糖、降血脂、调节脂质代谢、抗氧化、抗菌消炎等多种药理活性。本文通过查阅中外文献,对湖北海棠叶应用历史、植物形态、地理分布、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进行综述,为其系统研究和深入开发提供参考。

  • 标签: 湖北海棠叶 别样茶 应用历史 化学成分 药理活性
  • 简介:桑寄生茶为我国传统保健茶饮,但缺乏系统整理总结,限制了其广泛应用和进一步开发。本文对我国别样茶中桑寄生茶植物来源、应用历史、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和安全性等方面进行整理综述。桑寄生茶在我国两广地区具有悠久饮用历史,能补肝肾,强筋骨,降压抗癌。现代研究表明,桑寄生茶含有黄酮类、萜类衍生物、挥发性成分、凝集素等成分,具有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抗氧化,抗肿瘤,抗炎镇痛,利尿,神经保护等多种药理活性。但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现代研究不够深入,以及寄主植物多样,没有规范,可能会对桑寄生茶质量稳定和安全应用造成影响。

  • 标签: 别样茶 桑寄生茶 应用历史 化学成分 药理活性
  • 简介:对怀菊花历史文献进行梳理,分析其从古至今发展脉络,开展怀菊花技术标准体系构建设计。大量查阅《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本草图经》等古籍,在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以"怀菊花""历史沿革""标准体系"等为关键词搜索其相关文献,整理归纳,得出怀菊花历史发展脉络。结合现代文献报道和临床实践情况,初步建立怀菊花从田间生产到炮制应用等一系列技术标准。对怀菊花产地、栽培和炮制进行历史溯源,得出怀菊花概念最早出现在宋代,于明代闻名并蓬勃发展至今。结合当今中药发展需求初步建立怀菊花种植、生产及炮制技术标准体系。溯本求源,建立怀菊花技术标准体系,有利于促进怀菊花国际化、标准化建设。

  • 标签: 怀菊花 历史源流 技术标准 体系建设
  • 简介:国内外医药学家目前都认识到传统医药和现代医药融合有利于二者自身发展和人类征服各种复杂疾病、发现创新药物。文章在综述代谢组学主要研究步骤、方法同时,首次提出了“微量元素组学”概念。进一步从代谢组学在中药复方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研究、中药复方在病讧模型上整体评价研究、中药复方安全性研究以及中药复方与肠道菌相互作用研究等方面,综述了代谢组学在中药复方现代化研究中应用。这些应用结果和前景表明代谢组学是促进传统医药和现代医药达到有效融合重要手段之一。

  • 标签: 代谢组学 微量元素组学 中药复方
  • 简介:目前,在连翘产业中连翘资源、采收、加工、市场到产品综合开发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只有找出对策解决这些问题,连翘产业才能实现规范化、规模化、产业化。本文通过连翘相关文献查阅和连翘主产区实际调研,对连翘产业现状和相关问题对策进行了深入研究,以期促进连翘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 标签: 连翘 资源 采收 加工 市场 产品开发
  • 简介:近十几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包括中药在内天然药物、植物药、草药等受到了普遍欢迎。世界草药市场以每年10%~20%速度递增,以植物为来源所开发新药已占到处方药30%以上,已有70余个国家和地区有了草药法规,有关研究开发文献亦越来越多。但国外这类研究大多数是参照化学药物思路进行单味药研究,较少有复方研究,而以方剂为对象研究就更鲜见。

  • 标签: 方剂 世界范围内 草药市场 天然药物 研究开发 化学药物
  • 简介:目的:研究荜澄茄提取物对不同发热模型大鼠体温影响。方法:通过内毒素,酵母和2,4-二硝基苯酚对大鼠进行发热造模,观察荜澄茄水提取物解热效果。结果:苹澄茄水提物15g/kg和30∥kg对内毒素所致发热火鼠有良好解热作用,20g/kg和40g/kg对干酵母所致发热大鼠有良好解热作用,40g/kg对2,4-二硝基苯酚所致发热大鼠有良好解热作用。结论:荜澄茄水提物对三个发热大鼠模型均具有良好解热作用。

  • 标签: 荜澄茄 解热
  • 简介:目的:研究中药紫珠水溶性成分。方法:运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运用光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紫珠水溶性提取物中分离到4个苯丙素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连翘苷(forsythosideB,1),arenarioside(2),类叶升麻苷(acteoside,3)和异类叶升麻苷(isoacteoside,4)。结论:这4个化合物都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标签: 紫珠 苯丙素苷 Forsythoside B Arenarioside ACTEOSIDE
  • 简介:免疫性疾病需要新治疗药物,选择性免疫调控是一条新颖且可行途径。本文通过发现并阐明一些中药及其成分选择性免疫抑制特性,提出不同于现有免疫抑制剂崭新作用方式和药物发现途径。

  • 标签: 选择性免疫调控 中药 ASTILBIN T细胞 免疫性疾病
  • 简介:目的:4g讨玉竹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1型糖尿病小鼠降糖作用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多次小剂量STZ(miD-STZ)腹腔注射方法建立1型糖尿病小鼠模型。玉竹提取物8,4,2g/kg剂量组分别按相应剂量用玉竹提取物灌胃,糖尿病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用蒸馏水灌胃0.2ml/只,1次/d,共4周。每周剪尾取血1次,用快速血糖仪监测血糖变化。四周后将小鼠处死取胰腺做HE染色,光镜下观察胰腺病理学改变;采用酶联免疫分析(ELISA)法检测小鼠脾细胞上清液中IFN-Υ和IL4水平。结果:与糖尿病模型组相比,玉竹提取物8g/kg和4g/kg剂量组小鼠血糖明显降低(P〈0.01)、胰岛炎程度明显缓解、脾细胞上清液中IFN-Υ水平和IFN-Υ/IL4比值明显降低(P〈0.05-0.01),而2g/kg剂量组小鼠上述指标变化不明显;备组小鼠脾细胞上清液中IL-4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玉竹提取物能明显降低STZ诱导1型糖尿病小鼠血糖,其降糖机制可能与抑制1型糖尿病小鼠Thl细胞极化程度,减轻细胞免疫功能对胰岛B细胞破坏有关。

  • 标签: 玉竹 链脲佐菌素 1型糖尿病 血糖 Γ干扰素
  • 简介:目的:对缬草(ValerianaofficinalisL.)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多种色谱层析技术进行分离并采用现代波谱技术解析各化合物结构。结果:得到缬草新萜醇(4β,10α,15-三羟基香木兰烷)(1)和缬草单酯A(kanokosideA苷元)(2)2个新化合物,另有8个已知化合物分别为鳞盖红菇醇(3)、山山山(4)、松脂醇(5)、缬草烯山(6)、β-谷甾醇(7)、kanokosideA(8)、青刺尖木脂醇苷(9)和8-羟基松脂醇苷(10)。结论:化合物1~4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缬草新萜醇、缬草单酯A为2个新天然产物。

  • 标签: 缬草 缬草新萜醇 10α 15-三羟基香木兰烷 缬草单酯A
  • 简介:树突状细胞(DC)发现和研究进展为中药多糖抗肿瘤免疫药理研究提供了新视角,本文阐述了DC生物学特性及抗肿瘤反应、肿瘤宿主DC表型改变与肿瘤免疫抑制、中药多糖抗肿瘤免疫药理研究进展以及从DC探讨中药多糖抗肿瘤免疫药理研究初步思路。

  • 标签: 中药多糖 树突状细胞 影响 抗肿瘤 免疫药理学
  • 简介:目的:研究灰色链霉菌对芦丁生物转化及其产物对超氧阴离子(O2^-)清除能力变化。方法:用标准马铃薯培养基培养灰色链霉菌中加入底物后继续培养4天,发酵液经萃取后采用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产物结构根据光谱数据予以鉴定,通过化学发光法测定转化产物对邻苯三酚-鲁米诺-碳酸缓;中液(pH10.2)体系产生O2^-清除能力。结果:分离鉴定了6个代谢产物,分别是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槲皮素、山柰酚-3-O-β-D-芸香糖苷、异鼠李素、异鼠李素-3-O-葡萄糖苷和山柰酚,其中4个化合物抗氧化活性比底物芦丁强。结论:此转化过程涉及到3类反应即糖苷水解、甲基化和去羟基化反应,其中苷类去羟基化反应为首次发现,本研究表明微生物转化是增加天然化合物多样性有效方法。

  • 标签: 生物转化 灰色链霉菌 芦丁 抗氧化 超氧阴离子
  • 简介:目的:对前期研究所获得牛蒡子降糖有效部位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用硅胶、SephadexLH20柱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化合物,运用波谱技术分析鉴定化学结构:结果:从牛蒡子降糖有效部位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分别鉴定为:罗汉松脂素(rsatairesinol)、牛蒡苷元(arctigenin)、lappaolA、lappaolF、lappaolC、arctignanE、牛蒡苷(arctiin)和lappaolH.结论:从牛蒡子降糖有效部位中分离所得化合物均为木脂素类化合物,以牛蒡苷元和牛蒡苷为主要成分,推测牛蒡子具有降糖作用物质基础与所含总木脂素类化合物有关.

  • 标签: 牛蒡子 总木脂素类 降血糖
  • 简介:目的:综述肿节风药理作用及其在血小板减少性疾病中应用。方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肿节风具有抑制炎症反应,抗肿瘤,抗氧化,抗辐射损伤,抑制血小板降低等药理作用。肿节风对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疾病及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疾病具有应用价值。结论:重视肿节风对血小板减少症科学研究,对于防治各种难治性疾病所致血小板减少具有重要临床指导意义。

  • 标签: 肿节风 药理作用 血小板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