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穿刺心室腔内注射,在临床抢救病人或人体解剖学专业灌注尸体常用。不宜损伤胸廓内血管、胸膜、肺及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心前区注射点在左侧第4或第5肋间间隙,距胸骨左缘旁开0.5-1.0cm处沿肋骨上缘刺入左心室腔。剑突下区点位于剑突左侧肋弓下1.0cm处,针尖朝心底方向,穿刺针与腹前壁成45℃角,刺入左或右心室腔内。本文就穿刺心室腔内注射的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心脏 心室腔 注射术 胸壁
  • 简介:目的为临床晚期不能手术治疗的肺癌或中晚期化疗加放疗、化疗加手术的综合性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解剖、观察121例成年尸体的右侧肋间动脉与右支气管动脉的共干类型、右侧支气管动脉开口与椎骨的对应关系;测量右侧第三肋间动脉在腋中线的外径.结果右侧第三肋间动脉与支气管动脉的共干情况有四种;支气管动脉共干开口处平对T4~T6椎骨,右侧第三肋间动脉在腋中线的外径平均为0.78mn±0.33mm.结论根据支气管动脉的解剖学基础,在腋中线选右侧第三肋间动脉行保留导管,定期向癌区灌注化疗药物的方法,对晚期或中晚期右侧肺癌进行综合性治疗是较好的选择.

  • 标签: 腋中线 第三肋间后动脉 右侧肺癌 应用解剖学
  • 简介:目的测量国人寰椎骨,为寰螺钉设计和内固定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用游标卡尺和量角器测量55例干燥的成人寰标本的相关参数,包括寰侧块的长度、侧块中间宽度、侧块中间厚度、侧块外侧缘中点高度、侧块内侧缘中点高度、寰侧块的内倾角、寰侧块的上倾角、侧块后下缘的宽度和高度、寰前弓与侧块交接处高度和厚度;横突孔的前后径和左右径;椎动脉沟宽度和高度;椎动脉沟底骨质最薄处宽度和高度等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寰侧块长(23.29±1.47)mm,侧块中间宽(11.13±1.17)mm,侧块中间厚(13.33±1.40)mm,侧块外侧缘中点高(19.18±1.61)mm,侧块内侧缘中点高(10.45士1.46)mm;寰侧块的内倾角(19.95±3.32)。寰侧块的上倾角(24.53±2.31)。;侧块后下缘宽(9.64±0.94)mm,侧块后下缘高(4.275=0.63)mm;前弓与侧块交接处高(11.05±1.12)mm,前弓与侧块交接处厚(4.82±0.65)mm;横突孔的前后径(7.30±0.89)mm,横突孔的左右径(5.90±0.78)mm椎动脉沟宽(8.40±0.58)mm,椎动脉沟高(6.38±0.79)mm椎动脉沟底骨质最薄处宽(7.25±1.27)mm,椎动脉沟底骨质最薄处高(4.16±0.83)mm。以上数据左、右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测得55例寰椎骨数据,寰侧块和寰椎弓根具备实行内固定的条件。

  • 标签: 寰椎 测量 应用解剖
  • 简介:目的对比邮票、meek微型与微粒三种植皮方式在修复大面积皮肤缺损创面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132例大面积皮肤烧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对创面修复所用植皮方式的不同将所选患者分为:邮票植皮组、meek植皮组以及微粒植皮组,每组均44例。运用三种不同植皮方式对患者进行植皮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植皮成活率、创面愈合时间、1%烧伤面积(1%TBSA)治疗费用以及一期创面愈合率、死亡率、康复效果等。结果(1)三组植皮成活率、创面愈合时间、1%TBSA治疗费用均存在明显差异(P〈0.001);邮票植皮组植皮成活率明显高于meek植皮组,meek植皮组明显高于微粒植皮组(P〈0.001);邮票植皮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低于meek植皮组,meek植皮组明显低于微粒植皮组(P〈0.001);邮票植皮组1%TBSA治疗费用明显低于meek植皮组,meek植皮组明显低于微粒植皮组(P〈0.001);(2)三组一期创面愈合率、死亡率以及康复药效,康复效果均存在差异(P〈0.05);邮票植皮一期创面愈合率高于meek植皮、meek植皮高于微粒植皮(P〈0.05);邮票植皮与meek植皮死亡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均低于微粒植皮(P〈0.05);邮票植皮与meek植皮康复效果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均高于微粒植皮(P〈0.05)。结论三种植皮方式对大面积皮肤损伤患者修复效果均不尽相同。因此,临床需结合患者自身情况以及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评价,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植皮方式。

  • 标签: 皮肤修复 邮票植皮 meek植皮 微粒植皮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阴道子宫肌瘤剔除(TVM)在基层医院开展的适应症及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对36例子宫肌瘤患者行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观察其手术时间、中出血、术后疼痛、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病率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36例TVM均获成功,手术所需平均时间为96±48min,出血量平均为138±71.6ml,术后肠功能恢复肛门排气平均时间为21.45±3.75h,术后住院时间平均为7.80±1.36d。术后原有症状均消失,B超复查未发现子宫肌瘤。结论正确掌握手术适应证,TVM在基层医院开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无需复杂设备,是一种安全可行的子宫肌瘤剔除的微创手术方法。

  • 标签: 子宫肌瘤 经阴道剔除术 适应症 基层医院
  • 简介:对山东地区50套成人椎骨的第3颈椎到1胸椎进行观察和测量,主要结果为:颈椎横突与脊柱水平面间的角度从上到下依次递增,其横突下倾角C3为10.82±2.18°,C7为134.12±12.43°。中位间孔的垂直轴线与脊柱正中矢状面之间的角度较小,而上下位角度较大,本文结合临床及颈椎X线摄片方法进行了讨论。

  • 标签: 颈椎 横突 椎间孔 测量 临床意义
  • 简介:随着对足内侧瓣应用解剖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足内侧瓣的临床应用得到不断发展.早期,足内侧瓣因位置恒定、转位灵活、不影响足的美观和功能等原因而被制成带蒂瓣用以局部转位修复慢性溃疡或创伤引起的组织缺损.进入90年代,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提高及手部皮肤缺损修复的特殊需要,足内侧瓣又因其色泽、质地及厚度与手皮肤相近、可供选择的血管多、血管蒂长、具有深浅两套静脉回流、伴有感觉神经等优点,而作为游离瓣移植修复手部皮肤缺损.有关足内侧瓣的应用解剖学及临床应用不断见诸报道,现就足内侧瓣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 标签: 足内侧皮瓣 解剖学 研究 临床应用
  • 简介: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growthfactor,FGF)在体外能促进多种中枢及外周神经元的存活及突起生长,体内也能促进神经元的修复与再生.FGF是1974年Gospadarowicz[1]从牛脑的垂体中分离纯化出的一种多肽分子.根据等电点的不同,FGF分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两类.本文就aFGF与bFGF因子在脊髓中的分布情况与不同作用、急性脊髓损伤aFGF、bFGF的不同表达以外对急性脊髓损伤体外应用FGF的实验性治疗方面加以综述.

  • 标签: 急性脊髓损伤 AFGF BFGF 表达
  • 简介:本文报告一例特殊类型的枕寰融合,仅以寰左横突与特大的乳突旁突相融合而左右侧块及前后弓均游离,并伴有'椎动脉管'形成和寰畸形等.本例不支持Hollinshed关于寰枕融合'至少包括一侧块'北的观点[1],国内文献中未见相同个例[2,3].现报告讨论如下.

  • 标签: 单横突型 寰枕融合 大乳突旁突 椎动脉管 寰椎畸形 病例报告
  • 简介:脊髓损伤后期trkB的变化及作用仍不清楚,本实验建立脊髓半横断损伤模型(hSCI),术后14天取损伤脊髓用定量PCR测定trkB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损伤脊髓trkBmRNA水平明显下调。推测trkB减少可能是不利于修复的因素之一,值得重视。

  • 标签: 脊髓半横断损伤 TRKB 定量PCR
  • 简介:目的分析对比输尿管软镜与微通道经肾镜在治疗肾结石上的有效性及安全性。通过分析对比结果,选择最优的治疗效果运用到临床治疗中。方法选取自本院2016年5月~2018年5月期间的肾结石住院患者,利用抽签法选取1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80例输尿管软镜组行输尿管软镜治疗,80例微通道经肾镜组行微通道经肾镜治疗,对比两组不同治疗方法患者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住院天数,结石清除率,术后舒适度结果。结果碎石手术过程中两组均无死亡病例,通过对比得出如下结论:输尿管软镜组从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明显好于微通道经肾镜组(P〈0.05),结石清除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数据得出结论,在临床碎石手术中,输尿管软镜手术更适合临床治疗和推广。

  • 标签: 肾结石 输尿管软镜 微通道经皮肾镜 碎石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小儿外伤性迟发性颅窝血肿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至2012年01月收治的23例小儿外伤性颅窝血肿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小脑硬膜外血肿11例(3例血肿骑跨幕上),占47.82%,小脑硬膜下血肿6例,占26.08%.,小脑半球血肿4例,其中伴阻塞性脑积水2例,第四脑室内出血2例。6例行非手术治疗,全部治愈;18例行颅窝血肿清除(其中有1例为非手术治疗的中转手术),17例治愈,1例死亡,死亡率4.34%。结论小儿外伤性迟发性颅窝血肿病情隐蔽,早期诊断、及时发现及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 标签: 迟发性 后颅窝 血肿 儿童
  • 简介:目的探究大鼠脊髓损伤磷脂酰乙醇胺结合蛋白1(PEBP1)的表达和意义。方法本研究采用105只Sprague-Dawley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实验组。采用Allen’s法制备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EBP1在脊髓中的定位变达,采用实时定量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检测PEBP1的mRNA和蛋白在脊髓中的表达变化。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PEBP1在正常脊髓角的神经胶质细胞的胞浆和胞核中表达,在脊髓损伤与sham组相比PEBP1免疫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此外,实时定量PCR显示PEBP1的mRNA在大鼠脊髓损伤12h,1d,3d,7d,14d和28d的表达量明显降低,与sham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印迹实验显示,与sham组相比,PEBP1蛋白在大鼠脊髓损伤的7d,14d和28d表达量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髓损伤PEBP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在脊髓角的表达明显减少。提示脊髓损伤PEBP1可能参与调控神经胶质细胞的存活和凋亡,进一步影响脊髓损伤的感觉功能。

  • 标签: 脊髓损伤 PEBP1
  • 简介:脊髓损伤亚急性期p53的表达变化仍不清楚,本实验建立脊髓半横断损伤(hSCI)大鼠模型,用定量PCR探讨脊髓p53基因水平变化,结果发现,术后14天,损伤脊髓p53基因表达明显下调。提示p53参与了hSCI损伤修复过程,值得重视。

  • 标签: P53 脊髓半横断 Q-PCR
  • 简介:目的分析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于我院行脑卒中伴发睡眠障碍治疗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舒乐安定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睡眠质量有明显改善,PSQI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PSQ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养血清脑颗粒可有效改善脑卒中伴发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质量,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机率,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养血清脑颗粒 脑卒中 睡眠障碍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
  • 简介:目的探究外科手术中低体温所造成的风险和预防低体温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手术患者40例,按照手术日期随机分组,分为保温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手术中进行同步的体温检测并作以详细记录,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手术中保温组发生低体温的患者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寒战的发生率也大幅度降低,从统计学方面而言,这种差距具有统计学的意义。结论对手术中患者进行预防低体温的护理可以减少患者寒战的概率并有效减少并发症。

  • 标签: 低体温 预防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颅超声治疗联合常规康复对脑性瘫痪患儿躯体感觉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58例脑性瘫痪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每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颅超声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SEPs波幅以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1)两组患儿治疗前N20波幅、P37波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两组患儿N20波幅、P37波幅均较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升高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3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5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颅超声治疗联合常规康复对脑性瘫痪患儿躯体感觉功能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改善患儿躯体感觉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经颅超声 常规康复 脑性瘫痪 躯体感觉功能
  • 简介:目前,人体解剖学标本材料来源日益困难,而标本的需求日益增大,标本盒装化已成趋势.给盒装标本贴标签和图解有助于标本的管理和使用.而目前的标签一般为纸制,贴于盒的右上角,其怕水、怕磨、怕碰,经过多轮次的使用,擦拭标签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而图解置于标本旁与标本不成一.其一,不便于实验准备;其二,不便于学生实验课时与标本的对照:其二,因标本多、图解多、学生多、易造成混乱,标本盒或图解容易损伤;其四,课后不便于标本、图解归位,给管理带来困难.

  • 标签: 盒装标本 标签 图解 技术摘要 卡片夹 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