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MeJA、ABA和Ca2+处理对甘草(Glycyrrhizaspp.)幼苗活性氧代谢及保护活性的影。方法以甘草幼苗为材料,分别用10-4mol/LMeJA和ABA及8mmol/LCaCl2溶液处理甘草幼苗24h,测定其体内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过氧化氢(H2O2)、丙二醛(MDA)含量及保护(SOD、POD、CAT)的活性。结果甘草幼苗在上述三种处理下H2O2含量均较对照显著下降,而O2-含量除在MeJA处理下较对照上升外,在其他两种处理下的变化则相同于H2O2含量的变化;脯氨酸的含量除在Ca2+处理下较对照上升外,在其他两种处理的变化则相同于H2O2含量的变化;MDA含量除在MeJA和Ca2+处理下较对照上升外,ABA处理下低于对照;SOD活性在Ca2+处理下显著高于对照,在其他两种处理下显著低于对照;POD活性在ABA和Ca2+处理下显著高于对照,在MeJA处理下显著低于对照;CAT活性则表现出在MeJA和ABA处理下活性显著高于对照而在Ca2+处理下显著低于对照。三种处理下甘草幼苗SOD,POD,CAT三种保护相互协调,有效地清除了三种处理条件下产生的少量活性氧,使活性氧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上,有效降低膜脂过氧化水平,防止其他伤害过程的发生,使甘草植株维持较正常的生长发育。

  • 标签: 甘草幼苗 MeJA ABA和Ca处理 活性氧 丙二醛 保护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海蜇活性肽制备与抗肿瘤活性。方法海蜇先经正交试验确定最佳解条件,然后将解物离心得到海蜇活性肽粗品。粗品经超滤、SephadexG-15凝胶层析、冷冻干燥纯化得到海蜇抗肿瘤活性肽,通过MTT法及AnnexinV-FITC/PI双标记流式细胞测定了其对肿瘤细胞体外增值的影响。结果碱性蛋白在温度为55℃,料液比为12,加量为1000U/g,时间为4h的解条件下对海蜇进行解,解液中的氨基氮含量为41.3mg/100ml。从海蜇中分离纯化得到活性肽,MTT法表明其对肿瘤细胞的增殖有较强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具有明显量效依赖关系;AnnexinV-FITC/PI双标记流式细胞术显示该肽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结论经碱性蛋白解制备的活性肽对肿瘤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 标签: 海蜇酶解抗肿瘤活性活性肽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两种方法测定血清中肌酸激酶同工(CKMB)质量与活性在缺血性心脏疾病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与免疫抑制法同步检测急性心肌梗塞(AMI)组、非AMI组血清中CK-MB的质量和活性,并进行比较及相关性分析。结果AMI组CKMB质量和活性均高于非AMI组(P<0.01),CKMB质量升高较活性早;非AMI男性组CKMB质量高于女性组(P<0.05),但CKMB活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AMI和NAMICKMB质量和活性相关性比较,男性组r值为0.857,女性组r值为0.893,均呈正相关,女性组相关性较男性组好。结论在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测定血清中肌酸激酶同工(CKMB)质量与活性二者无明显差异。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CK-MB质量检测较活性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高。

  • 标签: CKMB质量 活性 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阐明土曲霉3.04072(Aspergillusterreus3.04072)次生代谢产物对α-糖苷活性的抑制作用。方法利用多种柱层析技术从土曲霉A.terreus3.04072的固体发酵产物中得到6个次生代谢产物,并以Acarbose为阳性对照药,对所得单体化合物测定α-糖苷抑制活性。结果体外活性结果显示化合物1、2、5和6均具有较强的α-糖苷抑制活性,其IC50分别是0.542,0.409,0.282和1.086mM。结论本论文首次发现化合物5和6具有很强的α-糖苷抑制活性

  • 标签: 土曲霉 次生代谢产物 &alpha -糖苷酶抑制活性 丁内酯 阿卡波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中碱性磷酸(ALP)的活性水平在死胎孕妇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法测定100例正常孕妇晚孕血清中ALP的活性水平和100例妊娠至晚孕死胎孕妇血清中ALP的活性水平。结果正常孕妇组血清中ALP明显高于死胎孕妇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ALP是孕期妇女很好的监测指标,检测血清ALP在正常孕妇中的活性水平,可以为妇女和胎儿的优生优育起到积极的临床作用,也是动态监测胎儿宫内发育情况的良好指标。

  • 标签: 孕妇 碱性磷酸酶 死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金锦香中酚性成分抑制脂肪酸合活性。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单体化合物对脂肪酸合的抑制作用。结果金锦香酚性成分中鞣花酸类和含有酯基基团的化合物对脂肪酸合有抑制活性,抑制IC50值范围在3.7-87μg/ml。结论金锦香中黄酮苷类与鞣花酸类成分具有脂肪酸合抑制活性

  • 标签: 金锦香 酚性成分 脂肪酸合酶 活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凝血Ⅲ在新鲜冰冻血浆和普通冰冻血浆活性差异。方法采用上海太阳抗凝血Ⅲ试剂盒在德国BECompact-X全自动血凝仪测定30例新鲜冰冻血浆和30例普通冰冻血浆的凝血活性。结果30例新鲜冰冻血浆和30例普通冰冻血浆的凝血活性分别是110+8.6%和90+8.5%。结论新鲜冰冻血浆抗凝血活性明显高于普通冰冻血浆的抗凝血活性

  • 标签: 抗凝血酶Ⅲ 新鲜冰冻血浆 普通冰冻血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新鲜冰冻血浆(FFP)和冷上清(CRP)现在又称为冰冻血浆1中的抗凝血活性差异。方法运用发色底物法分别检测60份新鲜冰冻血浆和60份冷上清的抗凝血活性,并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及不同时段检测的活性区别。结果1周内检测的新鲜冰冻血浆和冷上清的抗凝血活性分别为94.08±7.67和96.60±15.03。48周检测的新鲜冰冻血浆和冷上清的抗凝血活性分别为83.20±4.79和88.05±8.24。结论冷上清可替代新鲜冰冻血浆作为抗凝血的补充制剂,针对性地拓宽冷上清的使用范围和适应证。

  • 标签: 新鲜冰冻血浆 冷上清 抗凝血酶活性
  • 简介:摘要目的综述大鼠肝微粒体中细胞色素CYP450活性研究方法。方法查阅国内外文献,对肝微粒体CYP450进行介绍,并总结和归纳中药在CYP450活性研究方法的应用。结果CYP450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体外实验CO吹泡法,化学显色法,体外温孵和体内cocktail探针实验。该方法的应用从中药单体成分逐渐发展到中药提取物、中药复方。结论随着科研水平的提高,体外方法对CYP450研究越来越深入,合体内cocktail探针法,提高药物体内代谢清除预测的准确性。

  • 标签: 中药 P450 肝微粒体 温孵 cocktail探针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腺苷脱氨(ADA)活性对结核性浆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2008年1月到2012年08月,选择在我院结核性浆膜炎的患者20例为研究组,选择同期在我院治疗的其他炎性浆膜炎20例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胸腔积液腺苷脱氨活性。结果研究组治疗前胸腔积液腺苷脱氨活性为54.1±12.8(U/L);对照组检测胸腔积液腺苷脱氨活性为14.9±4.9(U/L),显著低于研究组治疗前,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12.824,P<0.01)。结论腺苷脱氨活性检测可以用于结核性浆膜炎的诊断。

  • 标签: 腺苷脱氨酶结核性浆膜炎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前后心肌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于治疗前、后对68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高胆组),60例临床无黄疸症状的其他疾病住院的新生儿(对照组)进行肝功能和心肌谱检测。结果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治疗前心肌与对照组心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心肌的升高与黄疸程度呈正相关。治疗后高胆组心肌与对照组心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心肌升高与黄疸程度相关,黄疸越重,心肌损伤越明显,随着高胆红素血症的治愈心肌逐渐降至正常,说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造成心肌细胞暂时性、一过性损伤,及时治疗降低黄疸程度对预后至关重要。

  • 标签: 新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 心肌酶
  • 简介:摘要作为一种生物催化剂具有高效、高选择性、催化反应条件温和、无污染等特点,在食品、医药和化工等产业中的得到了广泛认同。近年来,的固定化技术的发展使游离不稳定和易变性等缺点得以克服。本实验通过利用包埋-交联法将胰蛋白固定化,在不同频率的电刺激下,分析交变电场对固定化胰蛋白催化活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包埋-交联法固定化胰蛋白性能较理想,在交变电场下固定化的胰蛋白催化苯甲酰-L-精氨酸乙酯(BAEE)时,不同频率下的吸光度有明显变化,说明改变反应体系所在的交变电场频率可以改变固定化胰蛋白活性

  • 标签: 胰蛋白酶 固定化 催化活性 交变电场
  • 简介:摘要目的测定艾粉、艾片、艾油的抗氧化、抗络氨酸活性。方法采用DPPH法、生化学法。结果艾粉、艾片、艾油与阳性对照清除DPPH自由基的大小顺序为熊果酸﹥维生素C﹥艾油﹥艾粉﹥艾片,在抗络氨酸活性实验中,艾粉、艾片在0.25mg?mL-1时抑制效果最佳分别达到31.82%、41.67%,艾油的抑制率在0.25mg?mL-1~2.0mg?mL-1随着浓度的增加而上升,最高达到62.50%。结论艾粉、艾片、艾油缺乏抗氧化活性,具有一定的抗络氨酸活性

  • 标签: 艾粉 艾片 艾油 抗氧化活性 抗络氨酸酶活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明胶的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左室重构(LVR)的关系,评价其对AMI后LVR的预测价值。方法以AMI患者在发病第14天和6个月左室容积增加率>20%作为发生LVR的依据。对120名AMI患者在发病第14天采用明胶谱法测定明胶水平,发病第14天和6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DD)。结果AMI后6个月LVDD较基础值增加率与明胶水平的相关系数为0.803(P<0.01)。血清明胶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83。结论AMI患者发病第14天的血清明胶水平与6个月时LVR呈正相关,AMI患者血清明胶水平是预测晚期LVR的理想指标。

  • 标签: 明胶酶活性 急性心肌梗死 左室重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薏苡仁的不同炮制品对家兔小肠收缩及其对唾液淀粉活性的影响。方法通过离体回肠法观察薏苡仁不同炮制品对小肠收缩作用的影响;以紫外分光光度法观察薏苡仁的不同炮制品其对消化活性的影响。结果麸炒薏苡仁对小肠收缩抑制作用最强,具有明显的抑制小肠收缩作用。薏苡仁不同炮制品对体外唾液淀粉活力的作用无显著变化。结论麸炒薏苡仁对小肠的收缩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标签: 麸炒薏苡仁 小肠收缩抑制 消化酶活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苦参提取物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对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端粒(Telomerase)活性表达的影响,研究氧化苦参碱对RB的作用机制,为氧化苦参碱在抗视网膜母细胞瘤临床用药提供更完整的理论依据。方法体外培养视网膜母细胞瘤HXO-Rb细胞,实验组细胞加入氧化苦参碱提取物,对照组细胞中加入等量的培养液,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的变化。同时分别采用不同浓度及不同时段的氧化苦参碱研究其对HXO-Rb的抑制作用。结果氧化苦参碱可抑制HXO-Rb细胞的生长,当浓度为100ug/ml时细胞形态学可明显观察到改变,端粒活性下降,细胞凋亡率比值最大,并且随着时间延长,细胞凋亡增加。

  • 标签: 氧化苦参碱 视网膜母细胞瘤 端粒酶活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中脂蛋白(a)及腺苷酸脱氨活性联合检测在脑出血患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脑出血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取血测定血脂蛋白(a)及腺苷酸脱氨活性水平,分析脂蛋白(a)及腺苷酸脱氨活性联合诊断脑出血的诊断效能。结果脑出血组血清脂蛋白(a)及腺苷酸脱氨活性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群组(P<0.05);单独的脂蛋白(a)、腺苷酸脱氨活性诊断脑出血,诊断特异度差异显著(P<0.05),脂蛋白(a)诊断的特异度显著高于腺苷酸脱氨活性(P<0.05)。结论血清中脂蛋白(a)及腺苷酸脱氨活性平行联合检测可提高脑出血诊断的灵敏度,系列检测可提高脑出血诊断的特异度,对于脑出血患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脂蛋白(a) 腺苷酸脱氨酶 脑出血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联合检测腹水端粒活性与流式细胞仪DNA异倍体检测,探讨两种检测方法在良恶性腹水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良恶性腹水标本,使用端粒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端粒活性,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NA异倍体。结果端粒活性检测和DNA异倍体检测诊断恶性腹水的敏感度分别为82.35%、78.43%,特异度分别为94.87%、97.87%。当同时联合两种检测方法,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可以达到96.07%,特异度和单个指标并无明显差异。结论端粒活性检测和DNA异倍体检测可以作为良恶性腹水鉴别诊断的有效方法。同时联合端粒活性检测和DNA异倍体检测可以增加恶性腹水的检出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这三种含抑制剂复合药对临床常见的革兰阴性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情况,为临床抗菌药物的选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8月—2012年8月临床标本中分离到的革兰阴性杆菌482株,使用生物梅里埃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分析,采用K-B法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氨苄西林-舒巴坦对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率最高。三种含抑制剂复合药对于非发酵菌的耐药率均高于肠杆菌科细菌,其中头孢哌酮-舒巴坦对于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为33.72%;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于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为33.33%。结论氨苄西林-舒巴坦对于革兰阴性杆菌的抗菌活性较弱,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于革兰阴性杆菌有很强的抗菌活性。而且,对于铜绿假单胞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低于头孢哌酮-舒巴坦,对于鲍曼不动杆菌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低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 标签: 革兰阴性杆菌 含酶抑制剂复合药 头孢哌酮-舒巴坦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氨苄西林-舒巴坦 抗菌活性
  • 简介:摘要甘草是一种药材,是用于治疗各种疾病的最有效的药物,它来源于乌拉尔甘草、光果甘草和胀果甘草的干燥根和根茎,这种药物经研究发现不但有提高吞噬细胞的功能,还能抑制某些疾病的产生,还具有抗炎等功能。本文主要对甘草里面的物质进行分析和介绍他们的主要作用。

  • 标签: 甘草 三萜皂苷 黄酮 药理活性 活性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