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藜芦微波辐射合成法和传统化学合成法的差异。方法分别做藜芦的传统化学合成及微波辐射合成实验。结果与传统化学合成法相比,微波辐射合成实验操作简便、反应速度快、不需要溶剂、绿色环保、没有热惯性等优点。

  • 标签: 微波辐射 传统油浴加热 藜芦醛
  • 简介:摘要桂皮(cinnamaldehyde,CA)是存在于天然药物肉桂中的一种有效成分,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活性较强,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具有广泛的临床用途和开发前景。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桂皮的研究不断深入,新的药理作用、新的含量测定方法层出不穷,使桂皮的使用更广,更安全可靠。

  • 标签: 桂皮醛 药理作用 测定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聚甲酚磺溶液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方法聚甲酚磺溶液浓缩剂宫颈上药,每周1~2次,用药1~2个月观察疗效。结果爱宝疗治疗宫颈糜烂,效果可靠。

  • 标签: 聚甲酚磺醛溶液 宫颈糜烂 有效率
  • 简介:摘要水杨Schiff碱及其金属配合物在目前各学科的相关研究领域的应用已经得到广泛关注。而对于合成的水杨Schiff碱及其金属配合物的合成而言,一般可以用红外、紫外以及荧光光谱等来实施光谱分析,用以确定其合成的是否为想要得到的目标产物。

  • 标签: Schiff碱 金属配合物 合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无固定液在病理技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在我院肿瘤科室选取6例肿瘤病人的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块,装入包埋盒中,放入甲醛固定液和无固定液中进行固定,脱水、包埋、切片、染色。其中3例乳腺癌病例应用原位杂交。结果无固定液固定的6例标本,在切片中感觉切片厚薄均匀,组织块软硬适中,连续性比有固定液好。常规HE染色效果良好,细胞核浆相对于有固定液其形态清晰完整,对比明显。结论无固定液在病理技术中的应用价值比甲醛固定液要高,值得在临床检查中进行应用。

  • 标签: 无醛固定液 病理技术 组织固定技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计单独应用血清总PSA(TPSA)这一传统的方法与血清总PSA(TPSA)、游离态PSA/总PSA(F/TPSA)比值(即游离PSA百分率)相结合的方法在前列腺癌早期诊断价值中的差异。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了245例腺增生症(BPH)(针刺活检或术后病理证实);所有患者均于活检前或术前抽血查血清F-PSA及T-PSA,并计算F/T比值。结果BPH及PCa二者T-PSA平均值分别为(5.4±9.96)ng/ml、(24.9±40.5)ng/ml;二者相比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05);F/TPSA平均值分别为0.28±0.12、0.15±0.63,二者相比差别有显著意义(P<0.005)。结论F/TPSA比值结合T-PSA,对判断患者是否患前列腺癌较大帮助。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前列腺特异抗原
  • 简介:摘要探讨婴幼儿口服10%水合氯镇静时采取护理干预后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100名婴幼儿,其中50名婴幼儿口服10%水合氯时给予护理干预为观察组,另外50名婴幼儿口服10%水合氯时不给予护理干预为对照组,然后对两组婴幼儿口服10%水合氯后的镇静效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观察组婴幼儿口服5min-30min镇静成功48名,有效率96%;对照组5min-30min镇静成功38名,有效率76%。结论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显著提高了患儿口服10%水合氯的成功率。

  • 标签: 水合氯醛溶液 婴幼儿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聚甲酚磺栓在宫颈LEEP刀术后止血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门诊及病房120例宫颈病变患者,行LEEP刀手术后常规放置聚甲酚磺栓2粒,隔日一次,连用10天,观察脱痂期阴道流血情况。结果宫颈LEEP刀术后应用聚甲酚磺栓阴道排液量少,出血量少,持续时间短,创面愈合快。结论宫颈LEEP刀术后应用聚甲酚磺栓止血效果好,利于创面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聚甲酚磺醛栓 LEEP刀术后止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显微镜吻合血管游离皮瓣移植术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与皮瓣成活的关系。方法对15例经显微镜吻合血管游离皮瓣移植病人进行综合护理,从而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结果20例患者中,19例全部成活。其中l倒为皮瓣边缘局部坏死,经换药后治愈。结论显微镜吻合血管游离皮瓣移植病人进行综合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皮瓣的成活率。

  • 标签: 游离皮瓣 综合护理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修复游离端缺失使用种植义齿的实际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7年8月间在我门诊进行治疗的下颌游离端缺失患者共80例作为研究分析,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两组,对照组患者使用活动义齿修复,观察组患者使用种植义齿修复。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稳固性、咬合效率以及患者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在患者的治疗成功率、稳固性、咬合效率以及患者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下颌游离端缺失应用种植牙技术具有显著的效果,有较高的成功率,同时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较高,在临床治疗中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种植牙技术 义齿修复 游离端缺失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游离皮瓣移植术后血管危象的早期观察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某院收治的58例游离皮瓣移植术后发生血管危象患者,根据随机抽取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性的观察和护理,给予观察组早期的观察和护理。结果观察组的早期观察方法较常规性观察效果突出。观察组总满意例数为28例,占比96.55%;对照组总满意例数为17例,占比58.62%。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总有效例数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游离皮瓣移植手血管危象,进行早期观察和护理,具有一定的效果,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中。

  • 标签: 游离皮瓣移植术 血管危象 早期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四肢软组织缺损利用游离胸脐皮瓣修复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四肢软组织缺损患者10例参与研究,利用游离胸脐皮瓣对患者进行修复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10例患者中有7例患者修复效果良好,有效存活率为70%,2例皮瓣边缘起泡经及时换药后恢复,1例患者皮瓣出现部分坏死经重新修复后恢复。结论游离胸脐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效果满意,血供稳定,修复方便,值得推广。

  • 标签: 四肢软组织缺损 胸脐皮瓣修复 游离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一种效果理想的手指末节缺损修复方法,湿润环境下组织再生联合游离植皮术在手指末节缺损修复中效果良好。方法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我科收治手指末节缺损伤50例,均为Ⅱ度或Ⅲ度损伤;末节缺损患指行清创术后,应用MEBO创疡贴进行换药30天,待肉芽组织生长较好后,行中厚皮片游离植皮组织修复。结果术后手指长度及形态接近正常,功能满意;患者满意率均达96%。结论湿润环境下组织再生联合植皮术是治疗手指末节缺损有效方法,值得推广。

  • 标签: 手指末节缺损 原位修复 游离植皮术 湿润疗法
  • 简介:摘要本文对26例不同游离皮瓣修复手足部组织缺损及断指再植病例的手术方法、临床效果等方面进行总结,结果游离皮瓣全部成活,外形色泽良好,其中携带皮神经的13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感觉恢复。达到最佳的外形及功能效果,缩短了患者的康复期,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游离皮瓣 软组织缺损 断指再植
  • 简介:摘要游离脂肪酸,简称FFA,其组成成分为亚油酸、油酸以及软脂酸等,属于甘油三酯的水解产物。游离脂肪酸存在于血液中,且与血清白蛋白结合。对人体血清中游离脂肪酸含量进行检测,能够尽早发现患者血清中游离脂肪酸的异常情况,最终起到预防及尽早对相关疾病进行治疗的目的。临床中对人体血清游离脂肪酸的检测方法主要有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以及酶法等。临床最常用也最简单的血清游离脂肪酸检测方法为气相色谱法,而使用酶法进行血清游离脂肪酸检测是最准确的检测方法,临床进行血清游离脂肪酸检测时,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以及临床需要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

  • 标签: 血清 游离脂肪酸 检测方法 研究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探讨游离脂肪酸与冠心病的关系及发展。临床就冠状动脉病变与游离脂肪酯(FFA)的相关性已有一定认识,FFA为重要的在氧化应激中参与的物质。冠心病为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世界范围内的主要导致公众死亡的原因。血脂异常、糖尿病、高血压为传统的导致冠心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确切病因尚不十分明确。FFA与冠心病的关系渐成为研究的热点,通过对FFA一般特性、FFA的相关炎症反应、FFA和血管内皮功能异常、FFA和心源性猝死、FFA和急性冠脉综合症、FFA和基因多态性等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得出,FFA对机体脂代谢可更准确敏感的反映,是有效预测冠心病的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了重发参考价值。

  • 标签: 游离脂肪酸 冠心病 关系 发展
  • 简介:摘要目的RP-HPLC法测定宁坤养血丸中肉桂以桂皮的含量。方法采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柱;流动相乙腈—水(5545),检测波长为290nm;流速为1.0ml/min。结果线性范围0.103~0.07mg,平均回收率为99.8%,RSD=0.4%(n=5)。结论方法简便,结果准确。能有效控制宁坤养血丸的质量。

  • 标签: 宁坤养血丸 桂皮醛 HP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