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完善院内绿色通道对缩短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从入院到静脉溶栓治时间(DNT)及静脉溶栓率的影响。方法统计2014年7月建立及完善绿色通道以来到我院就诊的AIS患者,对总体溶栓率、时间窗内患者溶栓率及DNT进行分析,比较绿色通道完善前后溶栓率及DNT变化情况。结果绿色通道完善改进后,于我院就诊的AIS患者溶栓率(10.70%)较绿色通道完善改进前(2.62%)明显提高,DNT时间明显缩短(106minvs53min)。结论通过改进绿色通路流程,可使溶栓率大幅度增加;证明在院前延误严重地区,溶栓率较低的地区,建立院内完善通畅的绿色通道,是提高AIS患者静脉溶栓率的重要措施。

  • 标签: 急性缺血性卒中 绿色通道 静脉溶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卒中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流程对提高急性脑梗塞治疗效果的作用。方法抽取我院于脑卒中中心于2016年12月—2017年8年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2个组别。分别给予两组常规护理、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流程,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康复率、死亡率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中心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流程用于急性脑梗塞患者,可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其护理满意度。

  • 标签: 脑卒中中心 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流程 急性脑梗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痛中心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流程对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治疗效果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68例我院接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就诊时间为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随机分为对照组(n=34,予以常规护理)与观察组(n=34,予以胸痛中心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流程),观察两组急诊停留时间以及转运时间,并观察急诊期间死亡率、救治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急诊停留时间、转运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短(P<0.05);观察组患者急诊救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要高、死亡率较对照组显著要低(P<0.05)。结论胸痛中心急诊绿色通道护理的实施能有效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流程 胸痛中心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主动脉夹层患者应用胸痛中心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流程的临床价值,并分析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所有主动脉夹层患者中,随机选取5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予以常规组患者常规急救护理措施,予以研究组患者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方法。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确诊时间为(36.74±5.67)min,急诊停留时间为(51.22±1.34)min,转院时间为(5.43±0.78)min,常规组患者的确诊时间为(64.88±6.74)min,急诊停留时间为(96.09±3.85)min,转院时间为(10.45±1.02)min,且研究组患者急救成功率更高。结论针对主动脉夹层患者,应采用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流程进行干预,提升患者的急救效率。

  • 标签: 胸痛 绿色通道 提高主动脉夹层
  • 简介:摘要放射治疗已经有超过100年的历史,是现阶段临床上治疗肿瘤的一项重要手段。肿瘤放射治疗学在临床上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即放射治疗物理学(放射治疗技术)、临床放射生物学以及肿瘤放射治疗。其中放射治疗技术是当前阶段发展最为迅速且被认为是综合治疗肿瘤的最重要手段。本文就肿瘤放射治疗的进展展开综述。

  • 标签: 放射治疗 肿瘤 技术进展
  • 简介:摘要熟练的动脉采血操作技术能减轻患者疼痛,提高采血标本的合格率。借助血气分析的作用,对人体酸碱平衡、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指标进行测定,以此评判患者呼吸衰竭严重程度。可将测定结果,作为判断危重症者的主要指标,为患者的救治提供了治疗依据。本文通过阐述不同部位动脉穿刺采血的改良方法及其比较、动脉采血器具的选择、采血时机和采血后按压方法及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加强护理人员动脉采血水平、采集标本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的负担及痛苦,获得患者的满意。

  • 标签: 动脉采血 血气分析 痕迹动脉穿刺法 压迫止血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精确放射治疗技术和传统放射治疗技术在老年肿瘤患者中的临床对比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66例在本院进行治疗的老年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参照组(n=33)和试验组(n=33),其中参照组给予传统放射技术治疗,试验组则实施精确放射技术治疗,对比其临床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临床总疗效远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针对老年肿瘤患者,实施精确放射技术治疗效果显著,可快速促进患者临床体征得到改善,缩短治疗时间,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精确放射治疗技术 传统放射治疗技术 老年肿瘤 临床比较
  • 简介:摘要近年来,我国剖宫产的发生几率不断上升,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脂肪肝以及妊娠期糖尿病频繁发生,而危重患者的抢救里不来麻醉给你做,作为妇产科重症抢救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组成部分,麻醉处理属于麻醉学领域中的关键难题,且其操作困难存在较多的并发症,严重影响了临床带教的教学效果。而可视化技术可以将复杂的多维数据转化为图形,并在计算机中进行有效处理,可以更为逼真的显示人体组织的三维空间关系,提升气管插管、神经阻滞等麻醉操作的成功几率,降低了麻醉风险。由此看出,在妇产科麻醉教学工作中引入可视化技术,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水平,也可以提高其学习效率。

  • 标签: 妇产科 麻醉教学 可视化技术 软件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根管显微镜技术联合超声技术在牙髓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牙髓病患者为试验对象,现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将病患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根管治疗,观察组接受显微根管治疗联合根管超声技术,分析具体结果。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8.00%,观察组为94.00%,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更好,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治疗时间较多,VAS疼痛分数较低(P<0.05)。结论对于牙髓病变者,使用显微根管治疗联合根管超声技术,能取得显著成效,虽治疗时间延长,但能表现出更为理想的临床疗效,在最大程度上缓解病患痛感,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根管显微镜技术 超声技术 牙髓病
  • 简介:摘要在当今,中药饮片在临床上应用比较广泛,而我国的中药传统炮制技术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如何更好地对其进行传承与创新,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简要分析了中药传统炮制技术的特征,并了解中药传统炮制技术传承的意义,同时分析了中药传统炮制技术的创新内容,希望能够为中药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中药 传统炮制技术 传承与创新
  • 简介:摘要近年来数字PCR技术发展迅速,与传统PCR技术相比数字PCR可以对核酸分子进行绝对定量检测,并且具有高准确、高灵敏的优点。广泛应用于分子生物学领域和临床检测上,在癌症早期诊断、产前诊断、感染性疾病的早期检测、器官移植后监测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数字PCR技术 绝对定量 基因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经椎弓根-肋骨单元路径单侧PKP操作技术。方法选择60岁以上骨质疏松性胸椎椎体新鲜压缩性骨折患者,全麻下经单侧椎弓根-肋骨单元路径穿刺至椎体中央、置入球囊扩张、充填骨水泥。结果手术时间和骨水泥用量较双侧穿刺PKP术减少一半,临床疗效无差异。结论该方法风险小,节省时间,疗效满意。

  • 标签: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性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 简介:摘要将这五年时间里PubMed以及中国知网上与肿瘤放射治疗有关的中英文搜索进行收集,与相关的文献相结合分析、归纳和总结国内外肿瘤放射治疗的技术发展现状。详细介绍目前存在的各种放疗技术,其中有调强放射治疗、四维放射治疗和自适应放射治疗。科技发展和技术设备的不断提高,这对于预测跟踪技术下的调强放疗、图像引导下调强放疗、生物适应和物理适应结合的多位生物调强放疗来说,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前景。本文结合国内外肿瘤放射治疗的新进展,寻找突破口以及理论依据,为我院肿瘤的放射治疗技术提供支持。

  • 标签: 发展 肿瘤放射技术 调强放射 四维放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痛分娩技术在产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3月90例产妇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进行传统分娩,观察组进行无痛分娩。比较两组产妇阴道分娩率;产后出血、产褥期感染、新生儿窒息等并发症发生率;产前后患者生命体征。总产程时间、分娩后出血总量、新生儿Apgar评分、产痛评分。结果观察组产妇阴道分娩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产褥期感染、新生儿窒息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产前两组生命体征相近,P>0.05;产时观察组生命体征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产程时间、分娩后出血总量、产痛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而新生儿Apgar评分相似。结论无痛分娩在产妇中应用效果肯定,可维持分娩过程生命体征稳定,提高自然分娩率,减少母婴并发症,缩短产程和减轻产痛,产后产后出血。

  • 标签: 无痛分娩技术 产科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中药饮片市场比较混乱,而且存在大量假冒药材,因此提高中药饮片鉴别技术尤为重要。常见的鉴别包括闻气味、外形、形状、水试等方法。除此之外,还有理化鉴别及显微鉴别。本文对中药饮片掺伪的鉴别技术作一综述,旨在为进一步提高鉴别技术提供新思路。

  • 标签: 中药饮片掺伪 鉴别技术分析
  • 简介:摘要为确保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让学生真正了解实验室制备和企业工业化生产之间的差异,我们设计“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中试放样生产”实践教学体系,并探讨该体系在中药制剂实践教学中的应用,论述该体系开展方式、开展的必要性,总结该体系在实践教学中的意义。

  • 标签: 中药制剂技术 实践教学体系 中试放样生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病理技术质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PDCA循环法对病理科技术室规章制度、病理技术人员、标本收集、危化品管理、档案资料进行质控管理和质量改进,比较实施PDCA循环前后病理技术工作质量有无改善。结果实施PDCA循环后,病理技术各项工作质量均有所提高。结论将PDCA循环应用于病理技术质控中能有效提高病理技术工作的质量。

  • 标签: 病理技术 质量控制 PDCA循环 鱼骨图 甘特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ICCO监测技术在ICU的应用及相关护理。方法对ICU内使用PICCO监测技术的2例患者,进行相关护理。结论通过对ICU中危重患者实施PICCO监测治疗,总结出最佳的护理方法,顺利将准确而有效的数据提供给临床,以指导用药,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 标签: ICU PICCO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急腹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0例急腹症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并与手术和病理及其他临床诊断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经手术和病理证实41例,其他化验及临床资料获得确诊59例。其中胆囊炎及胆系结石15例,急性胰腺炎3例,泌尿系结石33例,急性阑尾炎及阑尾周围脓肿27例,妇产科急腹症12例,腹主动脉瘤7例,肠套叠1例,实质性脏器破裂2例等。超声诊断符合率妇科急腹症为91.7%,急性胰腺炎为67.75%,其他符合率均为100%。结论超声检查对急腹症诊断符合率高,检查迅速,操作方便,无创,可重复性好,可作为急腹症常规的检查手段。

  • 标签: 超声诊断 急腹症 诊断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鼻科手术中应用鼻内窥镜技术的效果。方法抽取我院在2017年1月—2018年6月进行鼻科手术的患者共70例,使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n=35)和对照组(n=35),对照组行传统治疗,观察组使用鼻内窥镜技术进行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和出血量。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14%,手术中平均出血量为57.21±32.06毫升;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4.29%,手术中平均出血量为74.06±32.08毫升,实验组患者疗效高于对照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且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鼻内窥镜技术治疗鼻科手术的效果较好,手术视野清晰,安全性较高,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鼻内窥镜技术 鼻科手术 临床应用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