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社区获得性真菌的临床和病原学特点、诊断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和台州市立医院自2010年1月至2011年2月的23例社区获得性真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临床表现、影像学、病原学、诊断和治疗进行评估。结果23例患者中10例无明显基础疾病,13例患者存在导致免疫下降的基础疾病诱因。临床症状无明显特异性,以咳嗽、咳痰及咯血多见。胸部CT表现以内空洞伴球形阴影者多见。23例中19例有明确的微生物学或病理学依据,4例为临床经验性诊断。16例患者经手术或抗真菌药物治疗后获得较好的疗效(有效率84.2%)。但两性霉素B治疗后出现了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社区获得性真菌临床表现缺少特异性。增强对该疾病影像学特征的认识,对可疑病例应反复多次痰病原学检查,及早行有创的侵入性检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及病灶特点,合理采用手术和抗真菌药物是治疗的关键。

  • 标签: 肺真菌病 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耳真菌是由真菌引起的耳部病变,在婴幼儿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为提高对此类疾病的认识,本文对婴幼儿耳真菌的病因,症状,体征,诊断,治疗及预防做一综述。

  • 标签: 婴幼儿 耳疾病 真菌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疾病继发真菌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90例慢性阻塞性疾病继发真菌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疾病继发真菌的危险因素。结果对两组患者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抗生素的使用时间>14d、糖皮质激素使用>500mg、机械通气、合并低白蛋白血症和II型呼吸衰竭是当前老年慢性阻塞性疾病继发真菌的危险因素。结论临床中对于老年慢性阻塞性疾病患者的治疗应注重预防和控制肺部真菌感染,由此来降低患者继发真菌的发病率。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真菌病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外耳道真菌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对46例外耳道真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6例外耳道真菌患者经过认真仔细清除外耳道霉菌团块及痂皮,局部涂布硝酸咪康唑软膏或复方曲安奈德软膏,1-3个疗程治疗获临床治愈。结论外耳道真菌是一种常见的外耳道真菌性感染性疾病,严格的器械灭菌、认真细致的外耳道清理、合适的抗霉菌药物,足够的疗程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 标签: 外耳道真菌病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年来,侵袭性真菌(invasivefungaldisease,IFD)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是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患者常见的感染并发症和死亡原因之一,因此IFD的治疗在临床上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现随着诊断标准的更新和新的抗真菌药物的出现,IFD的治疗也在不断进展,本文将对其进行介绍。

  • 标签: 血液系统恶性疾病 侵袭性真菌病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氟康唑联合聚维酮碘治疗外耳道真菌的疗效。方法将58例外耳道真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9例,给予单纯氟康唑滴耳液治疗,观察组29例,给予氟康唑联合聚维酮碘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9.3%,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显著差别。观察组复发率(3.4%)显著低于对照组(24.1%),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康唑联合聚维酮碘治疗外耳道真菌效果显著,有效降低复发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氟康唑 聚维酮碘 外耳道真菌病
  • 简介:摘要近年来,侵袭性真菌(invasivefungaldisease,IFD)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是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患者常见的感染并发症和死亡原因之一,因此IFD的治疗在临床上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现随着诊断标准的更新和新的抗真菌药物的出现,IFD的治疗也在不断进展,本文将对其进行介绍。

  • 标签: 血液系统恶性疾病 侵袭性真菌病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用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治疗外耳道真菌的疗效。方法对外耳道真菌患者共146例,73例使用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治疗,73例使用硼酸滴耳液进行治疗,观察治疗3月后疗效。结果使用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治疗组总有效率93.2%,对照组有效率76.7%。结论派瑞松治疗外耳道真菌疗效可靠,耐受性好,值得基层推广。

  • 标签: 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 外耳道 真菌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西医对阳痿的治疗采用性心理治疗,口服药物治疗,雄激素替代治疗,经尿道治疗,阴茎海绵体内治疗,药物经皮治疗,手术治疗和基因治疗。中医对阳痿的治疗则采用从肾论治、从肝论治、从心脾论治。

  • 标签: 阳痿 性心理 药物 辅助装备 手术 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疾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临诊断和治疗。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三年在我院就诊的78例慢性阻塞性疾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所有患者均使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对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慢性阻塞性疾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与使用抗生素有关,真菌培养结果酵母样菌、白色念珠菌、曲霉菌以及与细菌混合感染,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疾病患者应合理使用抗生素,并及早进行真菌培养,尽量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从而降低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生率。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继发肺部真菌感染 临床诊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疾病继发真菌感染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与预后。方法对2014年1月~2014年12月40例慢性阻塞性疾病患者住院肺部真菌感染标本中对菌株进行培养鉴定,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分析感染相关因素及预后。结果40株病原菌中,以白色念珠菌感染最多,占77.5%,曲菌占15.5%。广谱抗生素、脏器功能不全、糖尿、合并恶性肿瘤和低白蛋白血症是慢性阻塞性疾病继发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然而合并真菌感染的患者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肺部CT多表现为支气管肺炎、肺部感染,早期抗真菌治疗预后较好,需机械通气患者预后较差。结论慢性阻塞性疾病患者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病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曲霉菌感染例数逐年有增多。控制真菌感染发病率的主要途径是避免盲目使用广谱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预防医源性感染,提高患者免疫力。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血骨髓移植早期的真菌感染护理相关内容。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22例白血骨髓移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早期真菌感染护理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经一系列优质护理后真菌感染情况均得到控制,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及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分析(P<0.05)。结论对白血骨髓移植患者在早期进行真菌感染护理能够有效预防并控制患者真菌感染情况,提升患者的心理状态指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水平,临床应用效果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白血病骨髓移植 真菌感染 护理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疾病(COPD)患者肺部感染真菌的种类、易患因素、治疗。方法应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76例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进行分析。结果长期的疾病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和激素;侵入性操作等使COPD患者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几率增加。综合治疗、合理用药是控制真菌感染的有效方法。结论近年来真菌感染成为肺部疾病严重的并发症,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应引起实验室和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真菌感染 继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疾病患者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对照研究的,选取2007-01~2009-06期间发生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COPD患者43例,对照组采用随机选择的方式并从同期无肺部真菌感染COPD患者中选取43例,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了发现与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相关的6项因素;多因素分析确定了4项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蛋白质营养不良,机械通气,合并糖尿是COPD患者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 标签: 院内感染 真菌 COPD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综合护理对高龄慢阻患者继发性真菌感染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高龄慢阻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单盲原则均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综合护理)各41例,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继发性真菌感染发生情况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继发性真菌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7.07%与34.15%,对照组患者继发性真菌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7.56%与80.49%,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低于观察,(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护理能够降低高龄慢阻患者继发性真菌感染率,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综合护理 高龄慢阻肺 真菌感染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恶性血液并发真菌败血症的临床特点,探讨真菌败血症的防治措施。方法分析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2月恶性血液合并真菌败血症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6例急性白血,1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例淋巴浆细胞淋巴瘤。致病菌分别为4例热带念珠菌,2例白色念珠菌,1例近平滑假丝酵母菌,1例新型隐球菌。6例患者死于真菌败血症,1例死于白血复发,1例治愈。结论本组患者主要为化疗后粒缺患者,致病菌主要为热带念珠菌,早期明确诊断及积极有效的治疗可降低死亡率。

  • 标签: 真菌败血症 恶性血液病 中性粒细胞缺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结节的HRCT表现,以提高结节的诊断率。方法通过对本院2010-2012年收治的27例病理证实的结节的HRCT表现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内多发结节9例,门淋巴结肿大15例,纵隔淋巴结肿大7例,内纤维化病灶者4例,胸膜增厚1例,胸水2例。结论HRCT可清晰观察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情况,及其内细小病变,大大提高了结节的诊断率。

  • 标签: 肺部 肺结节病 HR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