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肝疫苗接种对于婴幼儿预防乙型肝炎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5月—11月辖区内180名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观察记录婴幼儿接种疫苗后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阳性情况。比较接种后不良反应、不同时机(首次接种后4、12、24周)接种表面抗体的阳转率、接种后第1年、第2年、第3年后平均乙型肝炎抗体滴。结果发生不良反应的有4名,占2.22%,不良反应在发生之后24内均自行消失;婴幼儿首次接种后4、12、24周内乙型肝炎表面抗体阳转率分别为18.89%、40.56%、93.89%,24周、12周明显大于4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种后第1年、第2年、第3年后平均乙型肝炎抗体滴婴幼儿接种后第1年的平均乙型肝炎抗体滴(117.1±10.6)mU/ml,第2年的为(92.7±-8.7)mU/ml,第3年的为(49.5±6.2)mU/ml。结论接种乙肝疫苗可以有效降低了乙型肝炎在婴幼儿中的感染率。

  • 标签: 乙肝疫苗 婴幼儿 接种 乙型肝炎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酶促化学发光法(CLIA)与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低浓度值的灵敏。方法收集不同年龄段2017年3月至2018年1月门诊与住院患者CLIA法乙肝检测中HBsAg结果≥0.05IU/ml(判断为阳性)的标本1018例,同时用ELISA方法对其进行检测并记录S/CO值,以S/CO值≥1判断为阳性。结果各年龄组HBsAg在CLIA法检测低浓度值(0.05-0.20IU/ml)时总例数为135例,约占总阳性例数的13.3%。这135例用ELISA法检测S/CO值≥1(即判断为阳性)例数仅为44例。显示CLIA法和ELISA法两者的检测灵敏有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LIA法灵敏高于ELISA法,HBsAg作为术前和献血、输血前检查应将CLIA作为首选方法;但由于ELISA法方便操作,适用于大量筛查,因此在大量体检时,HBsAg将ELISA作为首选方法。CLIA法和ELISA法只是HBsAg筛查方法,若要确诊是否为乙肝病毒携带者,还应做乙肝DNA或中和试验来确诊。

  • 标签: 乙肝表面抗原 酶促化学发光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甲状腺表面小切口行单侧甲状腺手术的临床经验和手术注意事项。方法经术前检查发现的单侧甲状腺结节或肿物,取患侧甲状腺表面小切口,行单侧腺叶大部切除术。结果本组共137例手术,切口长2.5~4cm,手术时间35~120min(平均45min,包括等待病理时间),术中出血量极少。所有患者均无声音嘶哑、继发性出血或血肿等并发症,切口一期愈合,无不良反应。住院时间5~9天。结论采用小切口行微创单侧甲状腺大部切除术具有切口小、出血少等优点,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甲状腺 小切口手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乙型肝炎病毒是在全球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的病因。血清乙肝表面抗原水平检测是非侵入性的血清诊断参数,临床上可以监测HBV感染及相关疾病的进程,提高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的疗程优化和管理。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乙肝表面抗原 核苷(酸)类似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Ⅲ、Ⅳ重度痔患者采取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诊的重度痔(Ⅲ、Ⅳ)患者9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5例实施传统手术治疗,研究组50例采取PPH治疗。两组患者皆予以≥1年随访,观察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VAS评分、住院时间、术后1年内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并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VAS评分、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Ⅲ、Ⅳ重度痔患者采取PPH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创伤小,痛苦小,安全性高,可促使患者早日康复,值得借鉴。

  • 标签: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 重度痔 临床应用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口腔门诊患者乙肝表面抗原感染情况的回顾性分析,研究采取有效措施,阻断交叉感染的各环节,杜绝医源性感染。方法翻查浙江省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2011年1月至7月半年间前来口腔门诊就诊患者的记录,记录进行过乙肝表面抗原检测及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患者情况。结果进行过乙肝表面抗原检测的患者共232例,检测率0.947%,阳性19例,阳性率为8.2%。结论口腔门诊为乙肝病毒感染高危科室,为了杜绝医源性感染,应普查乙肝表面抗原,做好医疗器械消毒工作,医护人员注射乙肝疫苗并且戴好防护工具。

  • 标签: 口腔门诊 乙肝表面抗原 医源性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皖西地区婚育青年的HBsAg携带率,分析受调查群体13年前后HBsAg携带率的变化。方法对婚育青年以健康体检的形式进行HBsAg普查;HBsAg采用ELISA法检测。结果(1)2000—2013年的HBsAg阳性率随着年龄逐年下降;(2)男性、女性HBsAg阳性率分另为8.30%、5.0%,男女总体HBsAg阳性率6.65%。男、女两者有显著差异(X2=11.75,P<0.01)。结论分析可得出各年龄段HBsAg阳性率有差异,年龄越大阳性越高的趋势,男女之间也存在差异。

  • 标签: HbsAg阳性率 婚检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解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对我院物体表面污染的情况,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方法按常规方法,对我院各临床科室的治疗桌面、治疗车、床头柜、床沿、床头和门把手做了随机污染的抽查并进行了细菌学监测,标本培养方法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微生物部分进行培养鉴定,部分细菌用VITEK-32和ATB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鉴定。结果取标本189份,共培养出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19株,污染率为10.05﹪,其中以床头柜9株占47.37﹪,其次床沿6株占31.57﹪,床头2株占10.53﹪,门把手2株占10.53﹪。结论应重视对医院环境表面的清洁消毒,特别是那些易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表面。清洁消毒仍然是消除细菌、减少交叉污染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

  • 标签: 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 物体表面 污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会阴裂伤,尤其是Ⅱ以上会阴裂伤发生的原因,处理原则,缝合方式,愈后分析,临床预防措施等。方法2003年至2012年10年间在本院足月分娩的1345例产妇发生的59例Ⅱ及Ⅱ以上会阴裂伤,予以分类,对其发生,处理,预防等一一讨论分析。结论会阴裂伤重在预防,一旦发生,及时正确处理,将损伤降至最低。

  • 标签: 会阴裂伤 足月分娩 原因 缝合 愈后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手术护理。方法将符合研究纳入标准的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患者设为研究参与对象,共50例。均于2015年1月份到2016年3月份在笔者医院进行治疗。50例患者均实施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同时对其实施相应的手术护理。评价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50例患者经护理后,有1例患者术后2个月局部红肿疼痛,1例实施双膝同期置换术,其余患者并发症发生。调查显示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服务较为满意,满意为98%。术后疼痛有所改善,患者可弃拐行走。术后患者总优良例数为47例,占94%,与术前的数据比较经χ2检验显示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实施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过程中落实手术护理,能够进一步提高手术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 手术护理 预后
  • 简介:摘要报告了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0月行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126例患者的术后康复护理。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即用人工假体置换病变的股骨远端,胫骨近端的软骨面,主要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膝关节破坏,是膝关节病变晚期的挽救手术1。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可矫正关节畸形,改善患膝的功能状态,缓解关节疼痛,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亦给患者精神上的安慰和鼓舞2。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手术危险性高,术后并发症多,手术后能否达到预期效果,除与假体的选择和精湛的外科技术有关外,正确的术前、术后康复指导亦是获得理想疗效的重要环节。

  • 标签: 膝关节 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优化用于检测唾液中乙肝表面抗原的ELISA法,并对其进行评价。方法对ELISA的不同条件样品类型、加样体积和孵育温度及时间进行优化,筛选最佳条件;并采用三种不同的临界值计算方法,判断最佳临界值。结果采用优化后方法,47例血清阳性对应的唾液样品中,44例检测结果为阳性;68例血清阴性对应的唾液样品中,63例检测结果为阴性。血清和唾液样品检测结果的一致性比较高,κ指数为0.87。且该方法的特异和敏感分别达到92.6%和93.6%。结论优化后的ELISA方法在唾液样品的乙肝表面抗原检测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 标签: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唾液 ELISA
  • 简介:摘要镁合金因具有可降解性及较高的适宜机械性能和抗疲劳性能而使得其作为骨科植入材料的应用在近几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由于人体内环境引起材料腐蚀等原因限制了金属材料在医疗领域应用的发展。然而利用表面改性处理技术,能够使镁合金逐层降解,使得降解速度可控的镁合金器件更易于在骨科植入材料中的应用。本文总结了镁合金表面改性技术的不同工艺及其优缺点,并介绍了其在医疗领域的研究应用进展。

  • 标签: 镁合金 表面改性 降解 医用材料
  • 简介:摘要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以慢性侵蚀性关节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病理改变为关节滑膜增厚伴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虽然其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近年研究表明,RA与多种刺激细胞因子产生的细胞表面受体间存在复杂的内在联系,可能与其病理过程密切相关。

  • 标签: 类风湿性关节炎 细胞表面受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院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差异。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送检的血清标本,共有2042份。男性1000例,女性1042例,对每一份标本随机编号,然后进行平行检测,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的对照线出现红色为阴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P/N值大于或等于2.1为阳性。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为金标准,计算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灵敏、特异。结果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的特异性及敏感性分别为100%、85.6%,K=0.97,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结果一致性较好。结论本次研究认为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快速,简便,但灵敏低。

  • 标签: ELISA GICA HBsAg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化学发光法(微粒子酶免法)与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及胶体金免疫沉析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的差异性。方法利用雅培i2000化学发光分析仪测定病人标本,记录乙肝表面抗原的定量结果,将同样的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及胶体金检测,记录检测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对三种方法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三种方法测定乙肝表面抗原的结果存在差异,化学发光法的阳性检出率较ELISA法及胶体金免疫沉析法高。结论对ELISA法及胶体金免疫沉析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处于临界状态的标本,应使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以提高结果的准确性,更好的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

  • 标签: 乙肝表面抗原 微粒子酶免法 ELISA 胶体金免疫沉析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ELISA法检测HBsAg(乙肝表面抗原)出现假阳性的原因。方法通过对ELISA法的原理和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论导致ELISA检测出现假阳性结果的原因有很多,试剂盒的因素、溶血标本的影响、标本离心等等。

  • 标签: ELISA HBsAg 假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洛西汀与坦螺酮治疗焦虑障碍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将202例经MINI确诊的焦虑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102例研究组(单一使用度洛西汀治疗)和100例对照组(单一使用坦螺酮治疗)。在基线、2周末、4周末均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进行疗效和安全性评估。结果在治疗后第4周末研究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79.4%和83.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26,P>0.05)。两组治疗后第2、4周末HAMA总分与其治疗前比较均显著下降(P<0.01)。两组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比较得分及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洛西汀治疗焦虑障碍坦螺酮疗效相当,而不良反应较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度洛西汀 焦虑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