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 目的 探讨小儿母细胞术前术后及康复护理 。 方法 以母细胞患儿 34 例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为 2019 年 1 月 -2020 年 1 月,分为参照组 17 例与研究组 17 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围术期护理,对比护理效果。 结果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参照组, P<0.05 ,统计学意义存在。 结论 母细胞患儿实施围术期护理,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显著,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 标签: 小儿 肾母细胞瘤 围术期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23岁,飞行学生,飞行时间128小时。因眩晕2周,加重伴频发呕吐6小时,于2001年3月11日入院。入院前2周,患者因受凉后出现眩晕,无咽部疼痛、发热等症状。入院前6小时患者眩晕加重,呕吐呈非喷射状,不伴视物旋转,无头痛、耳鸣及听力下降。入院查体:颈软,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好,

  • 标签: 首发症状 血管网织细胞瘤 眩晕 小脑半球 入院前 临床资料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弥漫大B细胞淋巴疾病特点,研究利妥昔单抗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8月-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患者,总计3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化疗治疗,观察组配合利妥昔单抗治疗。比较两组弥漫大B细胞淋巴患者的治疗情况,包括治疗效果、不良反应表现。结果:治疗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化疗配合利妥昔单抗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临床效果理想,且安全性与单纯化疗治疗接近,是有效治疗药物。

  • 标签: 利妥昔单抗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治疗效果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弥漫大B细胞淋巴疾病特点,研究利妥昔单抗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8月-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患者,总计3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化疗治疗,观察组配合利妥昔单抗治疗。比较两组弥漫大B细胞淋巴患者的治疗情况,包括治疗效果、不良反应表现。结果:治疗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化疗配合利妥昔单抗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临床效果理想,且安全性与单纯化疗治疗接近,是有效治疗药物。

  • 标签: 利妥昔单抗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治疗效果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抑一号方对人卵巢癌细胞(HO8910)活力及MMP-2、MMP-9表达的影响,为其抑制卵巢癌进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不同浓度含药血清处理卵巢癌细胞后,CCK-8检测细胞活力,RT-PCR检测MMP-2、MMP-9基因表达。结果:经抑一号方干预后H08910细胞活力受到抑制, MMP-2 和MMP-9表达均下降。结论: 抑一号方能降低人卵巢癌细胞活力,抑制肿瘤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

  • 标签: 中药 卵巢癌细 MMP-2 MMP-9
  • 简介:摘要 目的 通过检测P53和GPX1在骨巨细胞(GCTB)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它们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52例存档GCTB蜡块标本,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53和GPX1在GCTB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1)P53阳性表达率为38%,GPX1阳性表达率为52%;(2)P53及GPX1在GCTB中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直径、肿瘤发生部位均无关,而与肿瘤病理分级及复发有关;(3)P53与GCTB的表达存在正相关性(P

  • 标签: P53,GPX1,骨巨细胞瘤,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目的 后腹腔镜下肾上腺嗜铬细胞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进行研究与总结; 方法: 以 201 8年 5月 -201 9年 8月期间以来某医院接受治疗与护理的 6 0例肾上腺嗜铬细胞切除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且采用回顾式分析的研究方式,对这 66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就行总结,最后整理后腹腔镜下肾上腺嗜铬细胞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的措施。 结果: 6 0例后腹腔镜下肾上腺嗜铬细胞切除术的患者在接受医院的治疗之后均痊愈并出院。 结论: 后腹腔镜下肾上腺嗜铬细胞切除术的围手术期,应对患者展开合理的护理工作,强化术前与术后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对手术的成功提出保障,临床上的应用价值非常明显,对于患者的术后健康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 后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嗜铬细胞的起源是肾上腺髓质的嗜铬组织肿瘤,这种肿瘤主要以良性为主,恶性的占比比较小,经相关调查研究,恶性肿瘤占比 6%-10% ,如果患者有浸润或者转移的情况发生,就需要作出恶性嗜铬组织肿瘤的诊断,如果采用手术的方式对嗜铬组织肿瘤进行摘除的话风险会比较大,并且患者在术后体质也会比较虚弱,所以需要对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采取高度重视,这样才可以使手术成功的几率增到最大状态。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根据临床资料记录于 201 8年 5月 -201 9年 8月期间,某医院一共接收了 6 0例肾上腺嗜铬细胞切除术的患者,在患者的构成中,有 4 0例为男性, 2 0例为女性,患者中最小年纪为 26 岁,最大年纪为 58 岁,通过对患者病情的了解,可以知道左侧肿瘤的患者为 36 例,右侧肿瘤患者为 24例,肿瘤的直径 3.45-5.31cm 。在我们对患者进入深度了解之后发现,在 6 0例的肾上腺嗜铬细胞患者当中,有 50 例患者都有高血压临床病症,并且其他的 1 0例患者也均因高血压伴发头痛这样的病症接受过住院治疗,所以,在对患者进行手术之前,要注意对患者提前采用降压药,在对高血压进行合理的控制之后,在对其进行全方位的检查,接受病理检查之后,可以确诊这 66 例患者均为良性肿瘤。

    1.2 临床方法 在确诊这 6 0例患者均为良性肿瘤之后,对这 6 0例患者需要采用全麻的方式接受手术治疗,在手术的过程中,需要患者采用侧卧位,手术时长大概在一个小时,在手术的步骤全部完成以后,针对患者行围手术期护理,具体的护理步骤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在手术前的准备工作需要做好,在手术治疗前 12 小时开始,要叮嘱患者禁止进食,在手术治疗前的 4-6 小时开始,叮嘱患者禁水,在手术的前一天晚上需要沐浴洗头。在手术治疗的前夕,要格外注意患者的营养补充情况,为患者多提供一些高热量的食物,合理的补充营养,除此之外,要以科学的方式避免患者感冒情况的发生。 其次,就是术后的护理工作,术后的护理中常规护理,在患者手术之后并且在全麻状态没有完全清醒时候,需要以平躺的姿势使患者休息 6 个小时,应将患者的一面头偏侧,以此方式确保患者的呼吸畅通,在辅助患者吸氧的过程中,要保持吸氧流量是中低的程度,并且在术后对于患者的血压需要进行实时观察。还要就是对术后出血护理,肾上腺嗜铬细胞切除术患者在进行切除术之后出血量一般不多,并且创伤的面积也比较小,但是,术后并发症出现的频率比较高,特别需要注意的就是术后出血并发症,对与此现象,应采用引流管的引流量展开系统的观察,在正常的情况下,每天 200 毫升血性引流液以下应为正常的引流量,并且叮嘱患者的咳嗽力度,在咳嗽时候最好按压住伤口。 最后,要说的就是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在术后的疼痛一般是可以忍受的,但是主要在最后的康健护理中提起重视,充分分散患者的注意力既可。 2. 结果 在 6 0例患者全部接受手术治疗之后,均没有出现并发症的情况,在护理当中,医护人员都能积极的开展工作,使护理的效果理想,并且在手术治疗的 5-7 天后,患者就可以出院,对后腹腔镜下肾上腺嗜铬细胞切除术的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所得到的结果就是患者通过治疗,已经恢复了健康。 3. 讨论 肾上腺肿瘤的切除是要在肿瘤的切除基础上保证器官内分泌功能也能保持正常,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这时候腹腔镜下肾上腺嗜铬细胞切除术是患者最佳的选择,这样可以保持肾上腺组织效果,所以,对于肾上腺肿瘤切除中围手术期的处理要格外重视,要确保手术治疗前的准备充足,才能保证手术的成功率增加,在进行手术治疗前,要对患者的血压进行很好的控制与调整,在手术的过程中,也要严格监控患者的生命体征与内环境,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激素水平波动过大所带来的手术中的风险,在手术的过程中,如果发展患者的血压值比较高,应对患者给与降压药上的调节,这样可以保证手术可以顺利完成,在术后的护理工作中,要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给与患者鼓励,通过以上几点的研究,希望可以通过探讨与分析,使肾上腺嗜铬细胞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有效提高 [2] 。 本次研究中,以我院收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围术期护理干预,结果显示,所示患者均痊愈出院,治疗过程中并未出现不良反应事件。 综合上述分析,围术期护理干预应用于肾上腺肿瘤的切除术中能够提升患者预后,提高手术安全性,故应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浩斌 , 梁伟 , 赵兴亮 . 两种入路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J]. 腹腔镜外科杂志 , 2017, 22(7):490-493. [2] 郭景阳 , 杨文增 , 张彦桥 . 改良肾上腺切除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的临床疗效观察 [J]. 中国内镜杂志 , 2017, 23(5):102-104.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高危型人乳头病毒联合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应用于宫颈上皮内变筛查中的准确性。方法:将河池市第三人民2015.1-2021.1年宫颈上皮细胞变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主要对象,分组方式为电脑随机分组,本次研究人数共320例,对照组采取病理活检方式、观察组采取高危型人乳头病毒联合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方式,并将两组诊断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以明确效果。结果:观察组宫颈上皮内变患者诊断符合率98.13%与对照组诊断符合率62.50%相比较具有差异,(P<0.05)。观察组误诊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讨论于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的医治中,实行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其治疗的效果,将此作为参考依据。方法 把在2018年1月到2020年3月之间,30例进院诊疗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患者,作为实验患者。将其所有人员,划分成对照组、研究组(依照随机单盲法)。此次研究中,对照组医疗人员,对其实行CHOP治疗方案,研究组医疗人员,对其实行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治疗方案,其试验数据,进行比对与统计、分析。结果 研究组在实行治疗后,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完全缓解率高于对照组,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如上数据,可以总结出,在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患者的医治中,实行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治疗方案,其临床疗效更好,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患者的缓解率。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更加适合被推广、应用。

  • 标签: 利妥昔单抗 联合治疗 CHOP方案 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深入研究对肝移植术后急性损伤患者实施持续替代治疗(CRRT)干预后,患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肝移植术后急性损伤患者共78例,将其随机分组,给予持续替代治疗(CRRT)干预措施组为研究组,给予常规干预措施组为参照组,研究组和参照组各39例患者。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干预期结束后,研究组肝移植术后急性损伤患者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肝移植术后急性损伤患者实施持续替代治疗(CRRT)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效果,故方案值得推广。

  • 标签: 持续肾替代治疗(CRRT) 肝移植术后 急性肾损伤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深入研究对肝移植术后急性损伤患者实施持续替代治疗(CRRT)干预后,患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肝移植术后急性损伤患者共78例,将其随机分组,给予持续替代治疗(CRRT)干预措施组为研究组,给予常规干预措施组为参照组,研究组和参照组各39例患者。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干预期结束后,研究组肝移植术后急性损伤患者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肝移植术后急性损伤患者实施持续替代治疗(CRRT)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效果,故方案值得推广。

  • 标签: 持续肾替代治疗(CRRT) 肝移植术后 急性肾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柴芩健脾补肺益活血汤治疗性蛋白尿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性蛋白尿患者11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研究组,两组各57例。对照组应用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在其基础上加用柴芩健脾补肺益活血汤。结果治疗后研究组24h尿蛋白定量、BUN、SCr低于对照组,ALB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纳差腹胀、腰膝酸软、面浮肢肿、神疲乏力中医症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治疗后纳差腹胀、腰膝酸软、面浮肢肿、神疲乏力中医症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性蛋白尿的治疗中,应用柴芩健脾补肺益活血汤治疗取得理想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柴芩健脾补肺益肾活血汤 肾性蛋白尿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着汤加减治疗腰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中医科门诊72例腰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7例,对照组35例。治疗组采用着汤加减治疗,每日1剂,分两次温服,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隔日1次,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停用其他药物,持续治疗一个月。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疼痛程度及腰椎功能活动障碍并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9.19%,对照组总有效率7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肾着汤 腰痛 临床观察
  • 简介:1病例介绍患者,男,68岁,机务退休干部,自觉右上腹痛伴右胸痛半年,夜间为剧,近期症状加重,曾在多家医院就诊,行B超等检查,诊断为“慢性胆囊炎”、“肋间神经痛”,给予对症治疗无效,于1997年8月21日在广州军区总医院行CT检查示:右胸壁有一8.0cm×6.0cm之肿块,

  • 标签: 胸壁结核 右胸 诊断 肋间神经痛 肿块 病例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