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重症医学科俯卧患者皮肤保护中应用改良俯卧和传统俯卧的护理效果。方法 随机将重症医学科俯卧患者62例分成两组,31例对照组、31例研究组。给予对照组传统俯卧,给予研究组改良俯卧。对比两组患者的氧合情况和压力性损伤。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后的PaO2、SpO2、PaCO2/FiO2均明显高于护理前,两组护理后的PaCO2明显低于护理前(P0.05)。比较两组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重症医学科 俯卧位 皮肤保护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重症医学科俯卧患者皮肤保护中应用改良俯卧和传统俯卧的护理效果。方法 随机将重症医学科俯卧患者62例分成两组,31例对照组、31例研究组。给予对照组传统俯卧,给予研究组改良俯卧。对比两组患者的氧合情况和压力性损伤。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后的PaO2、SpO2、PaCO2/FiO2均明显高于护理前,两组护理后的PaCO2明显低于护理前(P0.05)。比较两组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重症医学科 俯卧位 皮肤保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病例摘要患者,女,30岁,孕40+6周,孕2产1,头,先兆临产。2005年4月21日入院。入院当晚即临产。官缩2~3分钟/次,持续30秒,首次肛查宫口开大4crN,入产房破膜后宫口迅速开全。内诊:似臀,羊水Ⅲ度,胎心正常。先露很快下降至出口,查为左颏横,经手诊助转将胎位变为左颏前。胎儿很快顺利娩出。

  • 标签: 颜面位 分娩 先兆临产 病例摘要 羊水Ⅲ度 30岁
  • 简介:【摘要】在医学上,螺旋 CT作为诊断疾病的重要医疗设备,在大多数疾病的诊查过程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若螺旋 CT出现故障则会对患者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产生偏差。 64排的螺旋 CT最为普遍的故障有参数漂移以及元件磨损、老化等,除此之外人为因素如开关机频繁或开关机未按照正常程序操作、对开关、键盘、按钮等过重的敲击等大多不当的操作行为和外部环境因素如周围环境的温度、湿度、清洁度等等。本文分析了 64排螺旋 CT的常见故障,并探讨了对其的维修及日常保养的方法。

  • 标签: 64 排螺旋 CT 故障维修 保养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64排螺旋CT在周围性肺腺癌中影像征象特点,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

  • 标签:
  • 简介:虽然人体组织CT值的范围从体内气体的一1000Hu到骨骼的+1000Hμ,有2000个分度。但在阴极射线管(CRT)上用2000个不同灰阶来表达这2000个分度,则图像层次太多,人眼只能分辨16个灰度,不能分辨这样微小的灰度差别,故一般的CT装置CRT上由白至黑为16个灰度。

  • 标签: 窗位 窗宽 人体组织 CT值 阴极射线管 灰度差别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手术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6年 1 月至 2019 年 1月应用超声刀结合免夹法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64 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64例均成功完成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平均( 52±12.2)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 5.5±2.2) ml,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平均( 22.5±11.3) h,平均住院天数( 4.5±2.3)天。术后发生戳卡孔感染 1例,腹腔小脓肿 1例,经过保守治疗均痊愈;余无腹腔内出血、肠漏、肠粘连、肠梗阻等并发症。结论 应用超声刀结合免夹法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尤其是针对化脓性或坏疽性阑尾炎,效果满意;在降低术后并发症、降低中转开腹率、降低手术费用等方面更具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腹腔镜 阑尾切除术 超声刀 免夹 手术技巧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胃肠道间质瘤患者应用64排CT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间本院收治的胃肠道间质瘤疾病患者32例,运用不同检查模式对患者进行检查,分析诊断的结果,而后对胃肠道间质瘤及健康人群胃肠道间质瘤的增强起始时间、强度半降时间、到达峰值时间、曲线之下面积与增强强度指标分析。结果:64排螺旋CT检查组疾病检出概率高于常规诊断;该疾病患者和健康人群对比,增强起始时间、到达峰值时间更高;强度半降时间、曲线之下面积及增强强度指标更低,p

  • 标签: 胃肠道间质瘤 64排螺旋CT 诊断 指标 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在胃肠道间质瘤中予以64排螺旋CT诊断的效果。方法 纳入本院30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样本,纳入时间由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随机将患者均分为2组(对照组予以常规诊断,观察组予以64排螺旋CT诊断),对比诊断效果。结果 观察组诊断准确率与对照组相比,前者显著较高(p<0.05),观察组诊断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前者显著较高(p<0.05)。结论 64排螺旋CT检查应用于胃肠道间质瘤诊断中其效果显著,能对患者的肿瘤部位及大小等具有清晰的视野,还能对患者的病情程度有准确性较高的鉴别价值,其诊断准确性及灵敏度均较高,能为后期的治疗带来有效的参考意义和价值,值得被临床应用。

  • 标签: 胃肠道间质瘤 64排螺旋CT 常规诊断 诊断准确率 诊断满意度 肿瘤部位
  • 简介:摘要:目的:此次课题主要针对心血管疾病患者采取64排螺旋CT诊断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探讨分析。方法:选取了近3年左右时间内到我院接受治疗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本次课题所研究的样本,从中抽取样本量为70例,同时对这7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以入院就诊先后顺序法分成两个组别,其中一组仅采取常规心电图进行诊断,并将该组设定为常规组,该组有35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另外一组则针对患者实际病情,采取64排螺旋CT诊断,将这组设定为研究组,该组同样有35例患者;样本分组完成之后,对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检查所需时间、检查满意度以及检查指标进行统计,之后对所得出数据予以评估分析。结果:针对实验研究期间所得数据进行评比,可以掌握到经过一段时间的检查后,两组患者诊断结果统计分析,研究组的确诊率更高(P<0.05);两组检查所需时间、检查满意度分析,研究组检查所需时间更短,检查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检查指标统计,研究组中的指标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本次研究通过对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64排螺旋CT诊断工作后,可以充分提高诊断确诊率,缩短检查时间,调节临床指标,从而提升检查满意度,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同时对于后续研究也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 标签: 64排螺旋CT 心血管疾病 临床应用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此次课题主要针对心血管疾病患者采取64排螺旋CT诊断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探讨分析。方法:选取了近3年左右时间内到我院接受治疗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本次课题所研究的样本,从中抽取样本量为70例,同时对这7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以入院就诊先后顺序法分成两个组别,其中一组仅采取常规心电图进行诊断,并将该组设定为常规组,该组有35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另外一组则针对患者实际病情,采取64排螺旋CT诊断,将这组设定为研究组,该组同样有35例患者;样本分组完成之后,对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检查所需时间、检查满意度以及检查指标进行统计,之后对所得出数据予以评估分析。结果:针对实验研究期间所得数据进行评比,可以掌握到经过一段时间的检查后,两组患者诊断结果统计分析,研究组的确诊率更高(P<0.05);两组检查所需时间、检查满意度分析,研究组检查所需时间更短,检查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检查指标统计,研究组中的指标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本次研究通过对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64排螺旋CT诊断工作后,可以充分提高诊断确诊率,缩短检查时间,调节临床指标,从而提升检查满意度,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同时对于后续研究也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 标签: 64排螺旋CT 心血管疾病 临床应用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研究64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时间:2021年1月到2021年12月。研究对象:我院收取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并选择8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予以常规CT平扫以及CT脑灌注成像。最后收集不同检测方法的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血流指标、不同梗死灶体积以及不同梗死位置检查准确率等数据。结果: CT脑灌注成像检测在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等方面数据高于常规CT平扫,P

  • 标签: 64层螺旋CT 脑灌注成像 急性脑梗死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平扫脑出血血肿征象与早期血肿增大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2021年6月收治的70例脑出血患者,在其入院后进行颅脑CT检查,并在治疗期间进行复查。分析不同CT平扫征象对血肿增大的预测价值。结果: 入组的70例患者中,有20例患者在治疗后出现血肿增大,占比为28.57%。20例患者中有13例患者在入院CT平扫检查中出现黑洞征,占比为65.00%;有15例患者出现混合征,占比为75.00%。在50例未出现血肿增大的患者中,黑洞征出现14例,占比为28.00%;混合征出现13例,占比为26.00%。计算黑洞征预测血肿增大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65.00%(13/20)、72.00%(36/50)。计算混合征预测血肿增大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5.00%(15/20)、74.00%(37/50)。结论:CT平扫黑洞征、混合征对于脑出血患者预测是否会出现血肿增大的预测价值较高,对于及早制定干预对策有较高参考价值。

  • 标签: CT 脑出血 血肿增大 黑洞征 血肿增大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平扫脑出血血肿征象与早期血肿增大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2021年6月收治的70例脑出血患者,在其入院后进行颅脑CT检查,并在治疗期间进行复查。分析不同CT平扫征象对血肿增大的预测价值。结果: 入组的70例患者中,有20例患者在治疗后出现血肿增大,占比为28.57%。20例患者中有13例患者在入院CT平扫检查中出现黑洞征,占比为65.00%;有15例患者出现混合征,占比为75.00%。在50例未出现血肿增大的患者中,黑洞征出现14例,占比为28.00%;混合征出现13例,占比为26.00%。计算黑洞征预测血肿增大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65.00%(13/20)、72.00%(36/50)。计算混合征预测血肿增大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5.00%(15/20)、74.00%(37/50)。结论:CT平扫黑洞征、混合征对于脑出血患者预测是否会出现血肿增大的预测价值较高,对于及早制定干预对策有较高参考价值。

  • 标签: CT 脑出血 血肿增大 黑洞征 血肿增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俯卧通气技术在ICU 的应用及护理。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8月我院ICU收治的76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38例)和观察组(n=38例)。两组患者均采取俯卧通气技术,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综合干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各项指标情况、两组患者护理后不良发生率比较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率频次、呼吸频次、ICU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出现压疮、静脉血栓、神经损伤的总发生率13.16%均低于对照组68.42%,(P<0.05)。结论:针对ICU收治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护理中,采用俯卧通气技术辅以综合干预护理模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避免不良症状发生,稳定患者呼吸、心律频次,降低住院时间,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俯卧位通气技术 ICU 护理
  • 简介:摘要:我国对护理人员的需求越来越高,但是护理人数却不是很多,而在高职院校中开展护理操作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反映学生护理水平的重要依据,为了更好的让学生掌握扎实的护理技能,进行小组学习方法是当下训练的重点。本文通过对高职护理操作训练小组学习方法进行探讨,以2021年3月-2021年6月在我校50名护理实习生进行研究,实验组和对照组均为25人,对两组的无菌技术、静脉输液、吸氧、生命体征等护理操作进行考核,并且进行评价,继而可以在小组学习中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同学之间的合作精神,为今后的护理实践奠定基础。

  • 标签: 高职 护理操作 训练 小组学习 方法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64排CT实施于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80例于本院治疗的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作研究,采用64 排 CT做检查,分析诊断后的符合率、误诊率和漏诊率,以及不同类型颅脑损伤之间的对应关系。结果:经过分析,64排CT的诊断符合率更高,其影像学特征表明,不同程度的创伤性颅脑损伤所对应的致死率及死亡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64排C T诊断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具有极高的诊断符合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运用和推广。

  • 标签: 64排CT 创伤性颅脑损伤 诊断 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