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如果采集的血小板可以推迟1天进行病原体活,则可对血液中心的物流、人员配置和献血流程进行优化,但是此期间细菌会快速增殖。本研究目的是评估补骨脂素衍生物和紫外光对采集24和30h后血小板中细菌的活效果。

  • 标签: 血小板 细菌灭活
  • 简介:摘要采用不同浓度的β-丙内酯(BPL)活狂犬病毒株收获液,在活后的不同时间取样检测病毒滴度及抗原含量,并对活后的样品进行病毒活试验。结果,三种不同浓度的β-丙内酯在4℃条件活24h后,样品内均未检测到病毒,较高浓度β-丙内酯对病毒抗原含量损失较大。

  • 标签: &beta -丙内酯 灭活 病毒滴度 抗原含量 细胞培养
  • 简介:目的比较新型植物螺剂-螺威(TDS)与50%氯硝柳胺乙醇铵盐(WPN)两种螺药物的两种现场螺方法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WanFangData、VIP和CBM数据库,纳入比较TDS和WPN现场螺效果的研究,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4年4月。两位研究者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个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使用浸杀法螺时,与WPN相比,TDS施药后1d、3d的钉螺死亡率无明显差异,7d的钉螺死亡率较低[RR=0.96,95%CI(0.93,1.00),P=0.04]。使用喷洒法螺时,WPN与TDS施药后1d、3d、7d、15d后的钉螺死亡率以及15d后的活螺密度均无显著性差异。GRADE系统评分结果显示,证据水平为中等或低级。结论与WPN相比,TDS达到了天然源杀螺剂现场评价的要求,对钉螺的杀灭效果较好,其存量较大且价格低廉,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螺威 氯硝柳胺乙醇铵盐 灭螺效果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动物检疫和病原微生物的检测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由于我国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畜禽养殖数量的增加,导致动物产品的进出口数量不断增加,所以,检验检疫工作面临着很大的挑战。病毒作为一种病原微生物,其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在畜禽养殖过程中会对动物产品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并且存在一定的传播风险。因此,在进行病毒检测和检疫工作时,需要采取相应措施对其进行处理。目前,国内外常用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高温灭菌法、紫外线照射法、化学试剂浸泡法等。本文分析了不同检疫处理方式对病毒活效果的影响,为动物产品进出口检验检疫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检疫处理 病毒灭活 效果 影响分析
  • 简介:摘要由于艾滋病的强大影响力,所以大家对于艾滋病存在偏见,认为艾滋病病毒传播非常简单,而且危害巨大。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解除偏见,本文通过分析艾滋病病毒的特性,针对性的提出关于艾滋病病毒的消毒与活方法的研究探讨。最终的目的是形成关于艾滋病病毒防治的正确认识,消除对于艾滋病的偏见。

  • 标签: 艾滋病病毒 消毒 灭活
  • 简介:目的分析病毒活新鲜冰冻血浆中纤维蛋白原、总蛋白、凝血因子FⅧ:C的含量,探讨病毒活血浆的质量控制指标,以保证病毒活血浆的质量。方法取成分制备好的同一份血浆平均分成容量相等的两组,一组为非病毒活、另一组做病毒活,留取各10ml,分别检测纤维蛋白原、总蛋白、FⅧ:C含量,并把相对应的两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的纤维蛋白原、总蛋白、FⅧ:C含量t值分别为1.120、1.135、1.275,均无统计学意义,且病毒活血浆蛋白回收率为91.42%,FⅧ:C回收率为81.60%,纤维蛋白原回收率为90.27%。结论病毒活新鲜冰冻血浆的纤维蛋白原、总蛋白、FⅧ:C损失较小、质量可靠,应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使输血更科学、更合理、更安全。

  • 标签: 病毒灭活 新鲜血浆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在临床上血液制品能够为有需要的病患提供治疗帮助,但是在进行制作的过程中,血液制品有传播病毒的风险,因此对血液制品进行病毒活以及去除是对其质量的重要保证,随着人们思想水平和安全意识的提高,对血液制品的质量也越加重视,本文对血液制品病毒活以及去除工艺的进展进行了研究探讨。

  • 标签: 血液制品 病毒灭活 去除工艺 进展
  • 简介:摘 要:【目的】建立一种稳定有效的非活型病毒运输培养基,探索该培养基组成的最佳条件。【方法】在Hank,s平衡盐溶液的基础上,通过控制变量法探索PH值、稳定剂、氨基酸、抑菌剂对该培养基性能的影响。【结果】非活型病毒运输培养基PH值在7.1-7.4条件下添加10%的牛血清白蛋白,分别添加1mmol/L的丝氨酸和胱氨酸非必需氨基酸有利于病毒保存的稳定性,抗生素类抑菌剂优于常规化学类抑菌剂,多重抗生素联合使用对于培养基抑菌效果更佳。【结论】优化条件后的非活型病毒运输培养基在自身稳定性和病毒保存效方面效果较好,为病毒的运输培养基商品化提供可能。

  • 标签: 非灭活型病毒,运输培养基,条件优化,稳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病毒活血浆两种制备方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中心血站无偿献血的血液标本60份,时间为2020年4月-2022年4月,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0份。分离新鲜血浆后制备病毒活血浆,A组采用亚甲蓝光化学法制备,B组采用巴斯德液态湿热法制备。比较两组血浆病毒活后的各项指标水平。结果:在指标水平上,A组总蛋白(59.75±3.47)g/L、纤维蛋白原(2.57±0.46)g/L、凝血因子Ⅷ(0.86±0.33)IU/ml,分别高于B组的(50.16±2.84)g/L、(1.93±0.32)g/L、(0.68±0.16)IU/ml,P<0.05。结论:在病毒活血浆的制备过程中,采用亚甲蓝光化学法制备,对血浆成分影响更小,应用效果更为理想。

  • 标签: 病毒灭活血浆 制备方法 应用效果
  • 简介:近年来,由于公众维权意识的不断提高,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也逐年增多,输血安全问题已成为政府关注的重点和社会关注的热点。目前,我中心提供临床输注的血液虽然都进行了严格的检测,但是由于病毒感染等因素,输血仍存在一定的风险。开展血液成分病毒活,可有效控制经输血途径传播疾病的发生,是保证临床输血安全的重要举措。

  • 标签: 血液 病毒灭活 安全输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环境改造螺对血吸虫病的防控效果并进行相关分析。方法研究对象采用环境改造以除螺的地区,并对改造前后螺的数量变化进行对比,并对周边8岁以上的人群进行血吸虫病血清检查,以统计患有血吸虫病的病例数,对螺效果以及血吸虫病的防控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实施数年的环境改造后感染性钉螺的数量明显减少,因此引发的血吸虫病患者也明显减少,改造前后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境改造能有效的减少感染性钉螺的数量以及由此引发的血吸虫病患者的数量,效果明显。

  • 标签: 环境改造 灭螺 血吸虫病 防控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水城县陡箐(燃煤污染型氟病区)和花嘎(非氟病区)调查和相关指标的检测,了解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燃煤污染型氟中毒对健康的危害。方法选择水城县陡箐夹岩村、茨冲老街和花嘎底母村成年人(筛查出的可疑患者)到六盘水市人民医院空腹采集血做相关指标检测,同时调查他们的燃煤情况、饮食习惯、主要经济来源等指标。结果陡箐和花嘎各项指标的对比,经方差齐性检验血清钙(Ca2+)、磷(P5+)、镁(Mg2+)、锌(Zn2+)P>0.05,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血清铁(Fe3+)p<0.1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Fe3+、P5+、Zn2+含量夹岩村较花嘎和茨冲村高,而Ca2+含量则夹岩较茨冲和花嘎低。结论通过对陡箐和花嘎的调查和相关的检测分析,氟斑牙患病率和氟骨症患病率陡箐明显高于花嘎,发现两个的少数民族的健康状况受地方经济发展、环境、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说明燃煤污染型氟中毒少数民族地区居民健康状况是在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健康行为的改变在得到逐步的改善,地方性氟中毒防治工作是一个长期持续的任务,需要进一步的巩固前期防控效果和加大防控力度。

  • 标签: 燃煤污染 氟病区 微量元素 分析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1-0600-02
  • 简介:目的探讨指端Ersahy-B、C平面以远挫伤指甲再生的理想方法.方法设计了指端背侧逆推进皮瓣,使甲近侧皱襞向近心端推移,甲根大部分裸露扩大甲床,甲近侧皱襞下仍保留1.0mm~1.5mm的甲根.选择性应用指腹V-Y推进皮瓣或对侧腋下带蒂皮瓣覆盖伤指残端创面.结果应用本术式治疗Ersahy-B、C平面以远挫离断伤26例,随访1~3年,优:16例,良:5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80.7%.结论该术式具有操作简便,可最大限度地恢复指端挫伤的指甲功能及美观等优点.

  • 标签: 指端挫灭伤 指甲再生 扩大成形术 手术方法 适应症
  • 简介:摘要:目的:近年来, 疱疹的系列疾病在社会上危害极大,可通过性、血液和唾液传播,但经过多次病毒检查却显示阴性。2011年3-8月,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疾病国家实验室对来院就诊的250余例。对疱疹病患者进行了全面的临床检查和病原体检测,并对其中170例标本齐全的病人进行病原检测,结果显示:5种疱疹病毒(HSV、CMV、EB病毒、HHV6、HHV7)的总检出率为98.2%,其中EB、HHV6、HHV7占主要地位,检出比率依次为HHV7(88.6%)、HHV6(71.9%)、EBV(58.1%),沙眼衣原体(CT)为25.7%、解脲支原体(UU)为20.4%、CMV为12.6%、HSV为5.4%。其中疱疹病毒主要在唾液中检出,EBV、HHV6、HHV7在唾液样本中的检出率,分别为45.3%(77/170)、67.6%(115/170)、87.1%(148/170)。在所检的患者中,多重感染普遍发生,占总阳性患者的91.6%(153/167)。随机选取60名社会普通人群,对唾液样本进行EBV、HHV6和HHV7检测,阳性结果为HHV7型65%、EBV50%、HHV6型20%。对约60名就诊病人各类标本针对梅毒螺旋体、结核杆菌、HPV、XMRV、HHV8、VZV、HIV、总肠道病毒、COXB3等可能的病原用荧光PCR方法进行了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考虑到疱疹病毒感染后可引起被感染者所述的口腔、关节、咽喉、胃肠、皮肤、神经 等相关症状的,所以这几型疱疹病毒(特别是HHV6和HHV7型感染或复发、混合感染)是否是本患者群的基础性感染原因、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 标签: 疱疹病毒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病原体检测 皮肤病毒。
  • 简介:目的探讨亚甲蓝光化学法(methylenebluephotochemistry,MB-P)病毒活前后血浆有效成分及残留白细胞含量的变化,为临床应用病毒活血浆进行治疗提供剂量使用依据。方法对152份全血分离制备的血浆进行MB-P病毒活,活前后留样,制成新鲜冰冻血浆后融化,测定纤维蛋白原、因子、总蛋白及残留白细胞的含量,同时计算有效成分回收率。结果经MB-P病毒活后新鲜冰冻血浆中因子和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总蛋白含量无明显变化,因子回收率达到80.8%,纤维蛋白原回收率为74.9%;残留白细胞计数由(3.0±2.1)×10^6/L下降到(7.4±1.4)×10^4/L(n=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B-P病毒活血浆可以提高血浆输注安全性。建议临床应用MB-P病毒活血浆应在原使用剂量基础上增加25%的用量,以保证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亚甲蓝光化学法 病毒灭活 血浆蛋白 凝血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旨在观察新型冠状病毒活疫苗应急接种医疗保障不良反应。方法 纳入某社区新型冠状病毒活疫苗接种市民1000名,采集时间2021年12月1日/2022年1月30日(开始/结束),观察接种者出现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1000名市民接种新型冠状病毒活疫苗后出现不良反应患者3例,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0.3%。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活疫苗接种较为安全,在接种疫苗的同时增加应急接种医疗保障措施,可进一步确保接种市民的安全。

  • 标签: 疫苗接种 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活卡介苗治疗乙肝大三阳患者的护理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1月到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5例乙肝大三阳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法观察分析所选患者的临床资料,给予患者均采用活的卡介苗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5例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干预,观察分析所选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5例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和护理后,治愈3例,好转1例,无效1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0.0%,患者对护理工作十分满意者4人,基本满意者1人,满意度为100.0%.结论活卡介苗治疗乙肝大三阳具有有效性,治疗过程中重视进行临床的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认可度,具有临床推广的应用价值.关键词活卡介苗;乙肝;大三阳;护理思路中图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967-02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选择卵巢肿瘤,对其治疗状况开展研究,以明确细胞减术 +腹腔灌注化疗的整体价值效果,以期为其后续治疗提供重要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我院卵巢肿瘤病历资料( 2018年 2月 ~2019年 6月),共 49例符合研究条件,现回顾分析其(细胞减术 +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状况,包括有效率、不良反应、治疗前后生存质量等,由此评价该方案的有效性。结果 治疗后,① 49例患者有效率为 79.59%;②用药安全性,以轻度不良反应较多见;③ KPS评分较治疗前有所增高, P< 0.05。结论 对于卵巢肿瘤患者而言,细胞减术 +腹腔热灌注化疗方案近远期效果显著,可视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 标签: 细胞减灭术 腹腔热灌注化疗 卵巢肿瘤 治疗效果 不良反应 生存质量